..續本文上一頁音聲,你學著跟著他發,你裏面五髒六腑的障礙全都暢通無阻了。用音聲來把你阻塞的地方打通、調整,就這個道理。針灸還是屬于外科,用音聲,自己發音聲。所以《大藏經》裏頭有許多咒語,治病的,但是這些咒語現在念的都不靈了,爲什麼?發音不准確。這個音要一定准,這音聲達到某一個部位,音聲是屬于振動,這個部位振動,把你這個阻塞就恢複正常,你的病就好了,就沒事了。這些方法,我們在古籍裏面看到,唐朝時候還常用,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發的音很正確。現在失傳了,發音不正確,不是不靈,我們不知道這個咒語怎麼念法,道理在此地。佛菩薩所傳的是真有感應、真靈驗。現在可能只有一個音比較准確,佛門裏頭常常傳誦的,大家念的「唵阿吽」,大概這個比較准確,沒傳錯。六字大明咒也很准確,可是不能用方言去念,用方言去念就不准確。雖然不准確,那個真誠心還是有感應,可見得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最高的原理原則。真誠心念錯了也有感應,那是什麼?誠,那是意念,那不是外面音聲,音聲錯了,但是念真誠、純真,它起作用。
「自性平等,如香普熏」,確實有心香,自性裏面的香,那真叫寶香,彌陀用這種寶香普熏一切諸佛剎土。我們爲什麼不靈?我們這個收香的機器有故障,不靈;如果是鼻根能夠離一切障礙,它就靈光了。人要聞這個寶香,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對這一句佛號真正信心就生起來了,願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生起來了,功德不可思議。用文字、用語言來介紹,講了多少年他不相信;如果六根要沒有障礙的話,見色聞香馬上就相信了。娑婆衆生剛強難化,我們明白了,爲什麼剛強難化。迷失了自性,讓我們的想法、看法完全偏差了,與性德完全相違背。所以,假的東西我們相信它,真的東西不相信,虧就吃在這個地方。
「菩薩即順衆生自性本具之空寂心、妙圓心、無礙心、無住心、無作心、無外心、無內心、光明心、平等心,而莊嚴佛土」。這裏給我們講了九個心,九個心就是一念心,一念細細的去分有九個,九個是一念。空寂就是妙圓、就是無礙,妙圓就是空寂、就是無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麼多心我們怎麼修?一心專念全在其中,統統具足。「是以四十八願,一一願即衆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極樂世界跟我們的關系多親切,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你知道得愈清楚、愈明白,感應就愈不可思議。
四十八願願願全是自己本具的真心,那彌陀不就是自性彌陀了嗎?是我們自己自性本具妙心裏面的如來,自他不二,自他是一。極樂世界是妙心所現的世界,四十八願,一一願都具足此地講的九種心。而四十八願,每一願裏頭都具足其它的四十七願,願願都有這九種心,這裏頭有多少心、有多少願!這個心善極、妙極了。所以曰大願圓滿極了,極樂世界是這麼來的。我們今天地球上遭這個災難,要論心,完全是九種心的反面。我們現在的心不是空寂心,心裏頭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癡慢,沒空沒寂、不妙不圓,心心念念無邊障礙。住心于煩惱,不是無住;造作無量無邊的惡業,不是無作。所以願願都是相反的,跟這九個心相反的。無論是共業、無論是別業都發生嚴重的報應,嚴重到極處,不是一般的嚴重。怎麼救?八萬四千法門都救不了。唐太宗的話,現在只有一句阿彌陀佛能救,你要相信,信就靈,不信就不靈,一定要真信。一心念佛,可以斷煩惱、消業障,往生淨土,圓成佛道,只有這條路能走得通,能夠安全到達。其它的路不是不好,我們沒有這個能力,煩惱、罪孽太重了,你走不通。
「即以自心,莊嚴自土,如水歸海」,陸地上所有的河流,水都是往大海流,「如響應聲」,這是用回音做比喻,說明是一體。回音在山谷,我們長嘯一聲,我們的聲音一落,回音就過來了。宮殿裏面的長廊有回音,你長嘯的音聲到達那裏,它反射過來。響聲是一不是二,河水跟海水是一不是二。「心土不二,因果同時」,心能生能現,土所生所現,能所不二,心土不二。心裏頭沒有相,現相了,現土、現身、現一切萬物,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心是真的,爲什麼?永恒不變,那就是前面講的九個心,它永恒不變。相,相剎那在變化,相要不變就沒有了,它一定要變。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科學家所說的,糾纏在一起你才看到現象,如果不糾纏在一起,它單獨那一念,你什麼都見不到。它存在的時間太短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鍾它這個現象的生滅已經是一千六百兆次,它不是真的。可是我們凡夫把它當真,錯了。任何一個現象,念頭、跟外面的現象,波動的頻率是相同的。這樣高的頻率、這麼快的速度,我們六根覺察不到,六根比起來遲鈍很多,覺察不到。所以它必須許許多多的念頭,許許多多物質現象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了,我們認爲那個存在。其實看錯了,它並不是真的存在,糾纏在一起還是個假相。
所以對假的你別認真,但是假跟真是混在一起,假的沒有了,真的也沒有了,真妄一如,真妄不二。這佛才真正教導我們,相怎麼?可以用,可以用它來修積無量無邊的功德,用它來做好事,用它來幫助苦難衆生,這是好事。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要執著是好事,它就不是好事了。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如果是做一切好事,還不起心動念,那你就是佛陀,這才到真正究竟圓滿。不是什麼都不做,什麼都可以做,雖然做,你要知道,《般若經》上所說的萬法皆空,一定要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問有沒有災難?沒有,哪來的災難!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災難。什麼地方有災難?染汙意裏頭有災難、妄想分別裏頭有災難,那個裏頭有善惡、有染淨。自性清淨心裏頭,不但善惡沒有,吉凶沒有、禍福沒有,連染淨都沒有。你看上面講的這九種心,這九種心裏都沒有染淨,有染淨它就不能夠建立。所以我們一定知道事實真相,就是諸法實相,心土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因果同時。
「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贊言」,因爲這個緣故,這說清楚、說明白了,所以空中就有人贊歎,這誰?天神。「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當知不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它因果同時,「有志淨土者,須從此信入」。「此論宜深參究」,《無量壽經起信論》上這句話我們要重視它,要多看幾遍。信淨土,具足這一段所講的理、事,這叫真信淨土;真願往生,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用這九種心念佛,這叫理念,念到一心不亂,叫理一心不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
想到這麼多心,把我們念佛心都搞亂掉了,不想,我心還是定的,想了這麼多,我心不就亂掉了!要知道這麼多的心就是一個心,一心專念,就是那一心,具足這九個心。一個願,我發願願生淨土,這一願,裏面就包括四十八願,四十八願都收攝在這一願當中,就是願生淨土。一一願都是接引衆生到極樂世界,所以你有往生極樂世界的心,四十八願全在裏頭。我有一心專念,不夾雜、不懷疑,這九個心全具足了。不要一個一個想,那就想亂掉了,那你也不是空寂、也不是妙圓、也不是無礙,統統失掉了,這個要懂。真信、切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圓滿具足。用這種心念佛,跟法藏菩薩一樣,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我們看下面一品:
【積功累德第八】
念老的批注,「本品中法藏菩薩發大願已,從願起行,于無量劫,住真實慧,植衆德本。教化無量衆生,住于無上之道,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是功德,說不能盡,是故品名積功累德」。在這品經裏頭要告訴我們的,法藏菩薩發了四十八願,發了之後他真幹,願願都圓滿了,沒有一願是假的、是空的,也就是願願都兌現了,在極樂世界。在真正發心念佛人的心中,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的,現前就得到彌陀願力的加持,從願起行。修的是什麼?沒有離前面講的九種心,沒有離四十八願裏頭的任何一願,一句佛號圓滿具足。「從願起行」,那就是一向專念,就從願起行。「于無量劫中,住真實慧,植衆德本」,這個德本在淨宗裏面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德本。名號,四十八願願願歸名號,上面講的九種心,心心也歸名號。這句名號是大圓滿,是性德的根本。「教化無量衆生」,就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心裏頭只想一樁事情,一切衆生到極樂世界來作佛。他做的事情就是到十方世界去接引衆生,你看每個衆生往生,他一定現身來接引。要不然極樂世界在哪裏,誰能找到?一定要他來接。接引的這尊佛,當然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每一天每一個時辰,或者我們講每一秒鍾,十方有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秒鍾都有無量無邊衆生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要化無量無邊身,一個一個去接引。如果沒有佛來接引,沒有人能把極樂世界找到。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在哪裏?給你說實話,就在當下,就在此時、就在此處,隨著衆生的念頭現身接引。爲什麼?不離自心,不離自性。遍法界虛空界,包括阿彌陀佛,包括西方淨土,都是自心所變現的,心現識變。《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跟自己是一體。迷了不知道,分自分他,悟了曉得原來是一體,只有悟了,性德才圓滿現前。性德裏頭第一個,心量拓開了,含容空有,大乘教上常說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一不是二。那就心量同佛、願同佛、德同佛、行同佛,因同佛、果也同佛,那叫真的是學佛。佛的事業就是教化無量衆生,要平等看待一切衆生,要歡喜看待一切衆生,這就是慈悲,大慈大悲。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一體,還有什麼條件!教化衆生就是要幫助衆生住于無上道,無上道就是大乘。大乘當中無上道就是淨宗,淨宗當中無上道,就是一心稱念彌陀名號求生淨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就是發求生淨土的心,因…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