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九集▪P2

  ..續本文上一頁

  放下從哪裏放起?要從根本地方放起,把我放下,知道確確實實在一切法裏頭沒有我。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要把這兩樣東西放下,放下之後你就隨緣了。《普賢行願》裏頭說,「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那個喜,法喜充滿!比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比那個喜悅還要高,比那個喜悅還要深、還要廣大。這是什麼?這些都是自性裏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佛佛道同,佛與諸佛他們全都證得了,他們都有這樣的主宰、自在的受用;我們沒有,我們迷了,這個迷了就是心動了。這心動了,收不回來,很想叫它不動,不行,沒辦法讓它停住,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所以佛教給我們覺,教給我們如何回歸到不動,回歸到不動就成佛了,因爲什麼?自性本來不動。實際上現在還是不動,真心沒有動,什麼東西在動?阿賴耶在動。阿賴耶是妄心,一念不覺從真心裏面起了個妄心,于是怎麼樣?我們把真心忘掉了,迷了,把妄心當作真心,就錯在這裏。所以學佛第一個,要把真妄認清楚,妄的要放下。

  這叫真如,如是什麼?妄也是真。所以在妄相裏頭、幻相裏頭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分別執著,原來妄是真。你知道就覺悟了,妄就變成真,迷的時候,真就變成妄。古人有個比喻比喻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是真,器是妄。黃金永遠不變,我把黃金塑一尊佛像,那個相會變。我不喜歡這尊佛,我要供觀音菩薩,可以把這個黃金又變成一個觀音菩薩,它不就變了嗎?所以相千變萬化,性是真,不能起心動念、不能分別執著,一定要用清淨平等覺來對待,那你就是過的佛菩薩的生活。佛菩薩的生活是最幸福、最圓滿,沒有任何人能跟他相比,幸福美滿的人生是佛菩薩。

  幸福圓滿的家庭是佛的僧團,僧團最大的無過于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最大的一個僧團,裏面的人數無量無邊、無數無盡。中國這個國家在全世界號稱最大的,十幾億人,極樂世界大概一分鍾去往生的都不止十幾億,你就知道極樂世界這個團體有多大。阿彌陀佛用什麼方法能把它治理得那麼好?給諸位說就是德行,這個德行是性德,自性本具的。自性本具,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也知道,說出來了,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做到究竟圓滿,究竟圓滿的境界我們沒辦法,無法想象。在中國,中國古聖先賢知道這五樣,做得很好,沒有到究竟圓滿。爲什麼?做到究竟圓滿,中國就變成極樂世界了。我們把經跟古人曆史一對照,差很遠。做到百分之一、二,在這個世間稱聖人,唯獨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百分之百的圓滿,真實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向阿彌陀佛學習,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阿彌陀佛是平宇宙,平是公平,遍法界虛空界,今天講宇宙。全宇宙裏面,阿彌陀佛做到了最公正、最公平,都做到究竟圓滿。他是諸佛國土裏面的典範,我們要想達到究竟圓滿,應當向他學習。這是真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一如。

  亦名佛性。佛是覺悟的意思,就是覺性。我們人有知覺,這個能量從哪裏來的?是自性裏頭本有的,不是人製造的。而且是一切衆生統統都有的,植物也有、礦物也有。礦物有覺性,你看江本博士做水實驗,現在在高雄有些同學也在模仿江本博士做那個實驗,實驗的成果大概比江本博士還要殊勝,因爲他們采用的這些儀器比江本博士好。看出水有覺性,我們的情緒面對它,它都能夠感應得到,我們心裏喜歡它知道,我們心裏頭討厭它也知道。水是礦物,它有佛性,它能夠覺這個覺性就叫佛性。水有這個,所有物質現象全有。我們的桌椅板凳有沒有?有,外面花草樹木統統都有,山河大地都有。不但山河大地有,連虛空都有,虛空要沒有它怎麼能傳遞?所以佛性遍法界。在有情衆生稱作佛性,在無情衆生稱作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法性是萬法,萬法的自性;佛性是單單講有情衆生法性裏頭的覺悟,單講這一點,這叫佛性。統是圓滿的,真如是圓滿的,佛性是圓滿的。所以,佛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佛性。

  亦名法身。所以大乘經上佛常說,「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很重要,決定不能疏忽。我們一般人念這句話沒有在意,囫囵吞棗過去了,什麼意思並沒懂。如果他真懂了,他是菩薩,他就不是凡人。法是一切法,一切法是我的身,這個身當然也是一切法之一,所以它也是我的身,這叫法身。法身的體是性,所以稱它作法性;法身,法身從相上說的,有性就有相,相叫法身,性叫法性。我們今天在一切現象裏,只執著這個現象是自己的身,這錯了!所有的現象都是你的身,你爲什麼執著這一點?好比我們整個人是身,我現在忘掉了,只看到身體裏頭一個細胞,認爲這是我,而不知道整個身五十兆的細胞是我自己。在五十兆裏頭只搞一分,這錯了,錯在這裏。當然這個細胞也是自己的身。你什麼時候肯定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現象都是我的身,你就叫證得法身了。現象叁種,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是自己的法身,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成佛了,佛身在哪裏?沒有一樣不是佛身,全是。不現相的時候它是法性,就是真實之際,現相的時候就是一切萬法,包括虛空,空間跟時間都包括在其中。這是事實真相,這不能不懂。

  亦名如來藏。藏是什麼?藏是藏,藏在裏頭,如來藏在裏頭,如來就是自性。藏在哪裏?藏在法相裏頭,這就是說,法性藏在法相裏頭。我們佛性在哪裏?佛性也藏在這些萬法裏頭。叫如來藏,如來藏在那個裏頭,如來不在外面,如來在裏頭。覺悟了是如來藏,迷了的時候是煩惱;迷了的時候叫阿賴耶,叫第八識,覺悟了是如來藏。如來在哪裏?如來在心裏頭。這個心,往往他是以爲在身上,《楞嚴經》一開頭「七處征心」,被釋迦牟尼佛全否定掉了。那難道身體裏沒有?身體有,你不能說只認身體裏面這個心是心。這個心太大了,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心把它割成一小塊當作是我的心,其它忘掉了,這個錯了。七處被佛否定,其實七處都是,沒有一處不是的,不能執著一個。亦名法界。界是差別的意思,性沒有差別,相有差別。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有差別、就有界限,但是萬法的性沒有差別、沒有界限。所以,性跟相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性相是一不是二,相上有差別,性上沒有差別。所以底下一個,亦名法性,也叫做法性。

  這些全是真實智慧,學佛對于諸法的實相,就是真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從性上,性是體,相是現相,是作用,對于體、相、用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佛法。這叫佛,佛就是覺的意思,他全明白,全都清楚,這個人稱他作佛,他不迷了。這個覺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自性裏頭本有的。本有,它不顯的時候就叫本性、叫自性。多大?中國古人有兩句話說得太妙了,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用在自性上恰到好處,真說得太好了!自性在哪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爲它沒有現象,所以你不能夠知道它,科學、哲學對它都沒有辦法。科學、哲學一定得有現象,它所探測的有對象,自性沒有對象。

  怎麼知道?佛說「唯證方知」,你證得了你完全知道了,你曉得它真存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都是它所生、所現,真的能生萬法。怎麼證法?佛告訴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證得了。爲什麼?因爲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它,所以你不能發現;你能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障礙沒有了,障礙沒有自性現前,你全都知道了。誰見到?佛說了八地以上,八地菩薩以上他們全都看見了,都見到了,可見得這個東西不是騙人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最高的這四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四個階級,統統證得了。這四個階級的人有多少?不是一個、兩個,這可信。你自己修行,你也可以證得,你只要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證得了,你看就這麼簡單。誰能放下誰就證得,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的,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那是什麼?就是他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就證得了。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的人、沒念過書的人,是個砍柴、賣柴的樵夫出身,年齡只有二十四歲。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這是半夜叁更,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我們估計不會超過兩個小時。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他放下了,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就見性了。他所說出這個樣子,跟佛在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應。

  我們有個真心,法性、法界、佛性、真如這都是真心的名稱。真心是清淨的,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現在自性是不是?是,清淨的,真心從來沒有染汙。佛經上說染汙的,染汙是染汙的第七識末那,末那叫染汙。自性裏頭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自性裏頭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這方面,佛經比科學、比哲學講得更詳細,今天量子力學家講到這個問題了,沒有佛經講得這麼詳細。佛法裏頭沒有用科學儀器,沒有用數學去研究,它什麼都不要,只要放下虛妄,真的就現前。這叫修行的功夫,修行的功夫全是放下。大乘教裏面講的止觀,止就是放下,觀就是明了,明了事實真相。你不放下你永遠不了解,自以爲是,錯了!放下心意識,你看東西才是真相,真相大白。心是阿賴耶,是妄想;意是末那,第七識;識就是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第八識的妄想。這個東西統統放下,自性就被你看見了,你對于性相、理事、因果全部看穿了。這叫放下障礙原來就是,心性的微妙、宇宙的奧妙全都明白了。

  所以我們在這裏要真正體會到,佛教不是宗教,宗教裏不講這個。宗教,宇宙從哪裏來的?神造的;人從哪裏來?神造的,佛教裏頭沒有。佛教裏跟你講的宇宙的源起,跟科學家所探測到的完全相同。佛法早就搞清楚、搞明白了,現在人才在摸索…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0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