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沒有起心動念?他有沒有分別?他有沒有執著?如果都有的話,他是凡夫,他不是佛,真的沒有,那他就是真佛再來。現身,現而無現,無現而現;說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說了四十九年怎麼說無說?他沒起心動念怎麼說法?這就是自性起用。
我們從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看到,他的實驗室我去參觀過兩次。水是礦物,我們給它個念頭,它能接受,礦物,我們看到這水是色法,沒想到它有受想行識,它會感受,我們歡喜它,它有樂受;我們討厭它,它有苦受。反應出來的結晶我們看到,我們給它個意念,我們歡喜你,我們愛你,你看那個結晶圖案多美。反過來我討厭你,不喜歡你,那個反應的圖案就很醜陋、很難看。江本做了十幾萬次的實驗,證明水真的有見聞覺知,而且所有的意念、文字它會看,起心動念它知道,說話,它會聽,就是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一天到晚離不開水,不要以爲我們喝的水沒有意念,它會看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活的,它不是死的。讓我們了解,整個宇宙是個有機體,沒有一樣東西找一個說是沒有意念的,找不到。
一粒沙子,佛法講我們的汗毛毛端,再小的物質統統具足五蘊,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是說這個;是現在講的中微子,佛法講極微之微,是說這個東西,這是物質現象的基礎。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金剛經》上說「一合相」,就是這一種物質組合的現象。根本,根本就是第一個,這個東西被科學家找到,佛經上早就說到了一合相,都是它組合的。現在把這個基本東西找到了,這個東西是活的,它具足色受想行識。這個東西確實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我們粗心大意,不可能覺得它存在。科學家用心用得很專,在精密儀器裏頭觀察看到了,看到這個現象,告訴我們,無論是物質現象,或者精神現象,單一的現象出現,他說不可能的,它的速度太快了。怎樣才看到?這些現象,許許多多現象聚集在一起,科學名叫糾纏,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了。如果不是糾纏在一起沒有辦法看見,所以說單一的現象也毫無意義。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種現象,一秒鍾就是說它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每一次呼吸,每次呼吸裏面的這些次原子,他說全是新的,沒一個是舊的。爲什麼?舊的都沒有了,它消失掉,每一次都是新的。這個報告我們看得懂,我們聽得懂,佛經上有,一秒鍾當中,我們呼吸不止一秒鍾,一呼一吸不止一秒鍾,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它怎麼會存在?所以每一次呼吸全是新的。心行不住,它沒有停住的,這就是受想行,這是行,行就是它是個動的,它不是靜止的,而且前念滅後念就生,這個叫行,受想行,速度之快我們無法想象。
真實之際,法身德,無論是無相的實相,或者是無不相的實相,無不相就是有相,全都是法身德。「真實利者,解脫德也」,這是法身的叁德,法身、般若、解脫,解多音字,念去聲,當動詞用,把它解開。把什麼東西解開?把煩惱解開,脫是脫離生死輪回。六道的因就是煩惱,見思煩惱造成的六道輪回,如果把見思煩惱解除,六道就沒有了,真的像作夢一樣,你就醒過來,根本它不存在。永嘉大師《證道歌》裏頭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就六道輪回,「覺後空空無大千」,醒過來,覺悟了,六道就沒有了。醒過來是什麼樣子?四聖法界現前,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境界現前。
佛告訴我們四聖還是個夢境,這個夢境怎麼造成的?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就是妄想分別造成的。我們能把妄想分別解開,這兩種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這兩個煩惱解開脫離十法界,這解脫,這是真實的利益。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回,什麼利益都是假的,你能出離六道輪回,這個利益是真的。淨宗這個法門,你生到極樂世界去了,不但六道脫離,十法界也脫離。極樂世界雖然有同居土、有方便土,同居土就是六道,方便土就是四聖法界,但是人家那個地方沒有叁惡道,沒有阿修羅、沒有羅剎,這很特別。而且到那個地方去,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不得了!阿惟越致嚴格的來說是七地以上。我們把阿惟越致引申來講,範圍擴大一點,那就是圓教初住以上,他把無明煩惱放下、斷掉了,明心見性,這個時候剛剛證得叁種不退。阿羅漢證得的是一種位不退,不會退到凡夫位;菩薩證得第二種不退,行不退,不會退到小乘;法身菩薩證得叁種不退,念不退,念念趣向無上菩提,他一定會證得的。所以實報土是法身菩薩住的,叁種不退他都證得了,這叫阿惟越致,這是真實之利。
今天大乘佛法講真實之利,我們能夠真正受用得到,決定不會落空的,只有淨土念佛往生這一門,其它的都不行,什麼原因不行?我們的煩惱斷不掉,我們的業障消不了,八萬四千法門沒有帶業的,對我們來講難了。淨宗對我們來說容易,容易在哪裏?它可以帶業,煩惱不必斷,業障不要消,只要眼前真信,真想到極樂世界,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你的煩惱、業障自然就沒有了,這個不可思議。這個機會我們不能錯過,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錯過了,你就真錯了!開經偈裏面告訴我們「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就是遇到淨土,太難了。我們不能當面錯過,真實之利這一生當中決定要抓住,叁種真實都得到了。
下面「真實慧者,般若德也」,法身、般若、解脫這叁種每種裏面都有常樂我淨四德。常是什麼?永恒不變,不生不滅,這是常,常是大般涅槃;樂,這裏面沒有苦,一切苦都離了;我,真正做得了主宰,也就是說,不會受外面境界幹擾,不會受外面境界動搖,這是你做得了主,自在;最後一個是淨,清淨,常樂我淨這個淨,也就是六祖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清淨心現前了。「今叁真實」,這叁個真實,「亦即涅槃叁德」,《涅槃經》上講的叁德,叁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如伊字叁點」,這個括號裏頭「」是梵文,梵文一個字母,音念伊。伊字叁點,「非並非列,不縱不橫,即一即叁,即叁即一」,這個意思是叁而一,一而叁,《華嚴經》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這個意思。
「今經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實慧,此誠畫龍點睛之語」。念佛,人都會念,有人念佛成佛,有人念佛墮地獄,這怎麼回事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這也是了不起的一位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日本《卍續藏》收他的著作有二十多種。他老人家有一本書《大勢至圓通章疏鈔》,是慈雲灌頂法師寫的,末後跟我們講,念佛一百種不同的果報。他第一個就是講念佛念到地獄去了,第一百條念佛成佛了。我學這一部經典的時候還在臺中,我看到這一百種不同的果報,怎麼會有地獄,念佛是好事情怎麼會念到地獄去了?我拿著這個書給李老師看,我說我有疑問。李老師說,這是大事不是小事,我不給你講,我講經的時候給大家講。因爲每個人看到都會有疑問,念佛怎麼念到地獄去了?所以念佛沒有智慧,還有自私自利的,迷戀在五欲六塵,這個果報在地獄。那個念佛念到成佛,就是真實慧,本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念佛會成佛。念佛得會念,不會念的搞錯了。
所以今經,這部經于妙行之先,妙行就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見阿彌陀佛,心裏頭只有這一念沒有第二念,這是必定成佛。沒有雜念、沒有懷疑,沒有懷疑是正信,沒有雜念叫專精,就是專念,這比什麼都重要。「住真實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爲法身」。這是《往生論》上的一句話,黃念老居士在這個批注裏頭,引用了十幾次,這個批注看完大概這一句話印象最深,爲什麼?重複了十幾遍。這麼多的重複,換句話說,最重要的一句。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是什麼?就是這一句佛號,一再說明這六字洪名重要!
我們再看下面,接著說『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都是說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他是憑著叁種真實建立極樂世界,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妙土就是極樂世界。「勇猛精進者,無間無雜」,沒有間斷、沒有夾雜,你看彌陀用心之專,四十八願才能夠圓滿,用心不專不行。極樂世界的成就,用今天科學家的話,全是念力成就的。沒有人去畫圖,沒有人去施工,沒有人去建造,是念力成就的,念力不可思議。四十八願,五劫這麼長的時間專修,他修成功,願願都兌現了,這個五劫時間說他勇猛精進,無間無雜。「一向專志者,心志專一。妙土者,精美絕倫,不可思議之國土」,就是極樂世界。我們生到極樂世界享阿彌陀佛的福,從理上講也是我們自己的心念造成的。我們今天自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四個同。我們今天這樣的修持,念念回向淨土,就是我們也加一分功夫參與彌陀的修持。所以他是帶頭人,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都是跟他同心、同德、同行,所以極樂世界這麼美好,而且永遠不衰、不變。
我們這個世界你看看曆史,有治、有亂、有興、有衰,它會變,盛極必衰,衰極必盛,它會變。極樂世界永遠不會變。我們這個世界爲什麼會有興衰?大家都認真學習,認真教學就興盛。創造成的成果大家去享受,享受就把學習疏忽了,那就衰了。極樂世界沒有興衰,原因就是永遠在精進,一天都不放松,阿彌陀佛的教學不放松,每個人去學習不放松,所以它永遠興盛,道理就在此地。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效法阿彌陀佛,我們的家永遠興盛不會衰,我們的事業永遠興盛也不會衰,我們的國家也永遠興盛不會衰,它有道理的,就是把教育搞好。每個人天天盯住學習倫常八德,不是口號,是我們的生活,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它怎麼會衰!每個人都落實,每個人都享受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