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0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真實之利,每個人都在教學,每個人都在做示範,那就是真實的智慧。

  莊嚴,「莊者,恭也,正也,盛飾也」,此地偏重在盛飾,美好的裝飾。「嚴,尊也,肅也,裝也。可見莊嚴二字,可以俗語解爲以尊重、恭敬、正肅等等善美,而裝飾之」。我們世間人常說真善美,早年張曉峰先生他加了個字,加了個慧,真善美慧,沒有慧,真善美不會圓滿,加上慧,真善美就圓滿了。極樂世界是真善美慧的世界,真善美慧四個字都做到究竟圓滿,不衰不變。「今大士妙德」,大士是法藏比丘、法藏菩薩他的妙德,這個妙德就是四十八願。「是能莊嚴」,這個妙德就是他最好的意念,用科學家的話說,最究竟、最圓滿的意念變現出極樂世界,這能莊嚴。「妙土是所莊嚴,以萬德融成妙土,是謂莊嚴妙土」,我們今天修德,要把這個修德回向給極樂世界,這是向西方極樂世界去貼金,增一分依正莊嚴。極樂世界我們有分,就是應該要去,依正莊嚴我們有一分功德在裏頭,要真實功德。

  「住真實慧,莊嚴妙土,是極樂淨土之大本,普賢妙行之綱宗」。這個地方怎麼會冒出一個普賢來?《華嚴經》上佛說過,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菩薩成佛一定要修普賢行。極樂世界完全修普賢行,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就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換句話說,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普賢十願是每個人都落實,都做到了。我們想生極樂世界,對于普賢行不能不重視。近代弘一大師(李叔同先生)他仰慕印光大師,依印祖爲師,專修普賢行。他的早晚功課是《普賢行願品》,就是《四十華嚴》最後的一品經,不是這一品,是一品裏頭最後的一章,最後的一卷,這一卷他能背誦,一生就修這個。

  修普賢之德與極樂世界相應,極樂世界全是修普賢十願的。十願第一個我們現在就要修,感應快,現在不修到極樂世界就生疏,我們真想去就真修。第一願「禮敬諸佛」,我也說了好多遍,一定要把所有衆生都看作真的阿彌陀佛,我以這樣恭敬阿彌陀佛的心來對待他,我們自性裏頭真誠藉這個緣流露出來,這是性德。善人是阿彌陀佛,惡人也是阿彌陀佛,天神是阿彌陀佛,魔鬼也是阿彌陀佛,要這樣看。禮敬諸佛,佛是從相講的,沒有分別,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只要是形相統統是阿彌陀佛。心量大了,一切恭敬,一心頂禮,一切恭敬,這是普賢行第一願,自己的謙德才真能修得出來,傲慢永遠沒有了,真的斷掉!

  第二個「稱贊如來」,你看它爲什麼不用諸佛?禮敬是諸佛,稱贊是如來,有差別。諸佛是從相上講的,凡所有相我們都要禮敬,都是諸佛。如來從性上說的,性是至善!我們贊歎,別人有善行贊歎,不善的行,不善行就不要贊歎,這就有差別了。爲什麼?那個人不善你贊歎他,別人就學他,你就把人家引導錯誤路上去,這個要背因果責任。他有善贊歎他,不善不說,不放在心上,也不要放在口上。中國古人所謂「隱惡揚善」,讓這些不善人自己慚愧心生起來,改過自新,轉惡爲善,這個好,這是我們要做的,要用在生活上。所以禮敬沒有分別,幫助我的人,贊歎我的人,我們要禮敬。毀謗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們也要禮敬,決定沒有等差,可是稱贊就有了。有人問我,他過去善,現在變了,不善了,過去講演的光盤、出的這些書都是知見很正,我們要不要流通它?他現在不善,現在完全變了。我告訴大家,內部流通,我們自己大家要好好學他,不對外。對外什麼?對外怕人現在學他壞榜樣,那我們要負責任。所以禮敬決定沒有改變。

  甚至于我們這個小講堂,這個小攝影棚,你們看供的很多牌位,有很多長生祿位,毀謗我的人、障礙我的人、背叛我的人、傷害我的人,我都給他供牌位。我每天講經都給他回向,我沒有把他看外,我歡迎他回來,他不好意思。可是我們要記別人的好處,過去有一樣好處永遠不忘,現在有再多的不善之處一筆勾銷。所以我們的心,中國人講良心,良心裏面一定全是好的,盡善盡美。不好的不要往這裏頭裝,不好的裝在這裏面就變成罪惡的垃圾桶,那就愚癡沒有智慧。惡人有好的,我們也要裝,我們也要學,有這個機緣的時候,佛法講緣生,有這個緣的時候我們要稱贊。所以要用智慧來行事,理智;不能用感情,用感情就錯了。要曉得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你要看到他本來,他本來是佛。現在爲什麼變壞了?現在變壞是可以原諒的,沒人教他!雖然也講傳統倫理文化,畢竟沒有根,他的傳統文化是現在學的,沒有紮根,不像古時候。

  古時候儒釋道的叁個根什麼時候紮?母親懷孕時候就紮,那個根紮得多深!叫胎教。中國古禮,有懷孕之禮,母親懷孕她應該要做些什麼,應該要守住哪些?心地要善良,言色要端正,不能有憂慮,不能有不好的念頭,因爲妳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胎兒。要讓胎兒在這十個月當中,完全得到妳的正氣,這個小孩生下來好養,沒有絲毫邪惡侵犯他。小孩生下來,《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錯了,《弟子規》是父母在家裏頭做出來給小孩看的。小孩一出生眼睛張開就會看,耳朵就會聽,他已經在那裏模仿了,他看父母怎麼樣對他的父母。所以看父母對他的父母那麼孝順,他就學會了,父母怎樣對兄弟姐妹。所以《弟子規》是在家裏父母先做到,讓這個嬰兒從出生到叁歲一千天,一千天天天在看。凡是不善的,決定不能讓小孩聽到,不能讓小孩看到,不能讓這個嬰兒接觸到。這一千天要好好的守住,讓他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都是純正的,這叫紮根教育。現在沒有了,他的父母也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斷掉好多代了。今天遇到這個緣,他起心動念,他變了,傳統倫理文化他也會說,講得頭頭是道,可是高名厚利動人心,他的煩惱起現行,貪瞋癡慢起來,把倫理道德忘得一乾二淨。甚至于用倫理道德的招牌搞自己的名聞利養,很多很多。這是正常現象,決定不能怪他,要原諒他,像佛一樣。

  佛在這個經上說「先人無知」,他的父母沒教他,祖父母也沒教他,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今天造什麼樣的罪業,都不要去怪他,要原諒他。佛的心量好,這我們要學,學了要會用,對待這些不善的人完全用善心,沒有一絲毫的惡念,我們的心多安,我們的心多快樂。如果還這個人聽到他的名生氣,那自己造罪業,自己受罪,不值得。自己要充滿了喜悅,用喜悅待人,我們學了,學了就管用,就用在生活上。所以紮根教育,要到什麼時候才真正能看到效果?我們這一代看不到,這一代提倡,把這個種子保存下來,什麼時候才能看到果實?大概總得四、五代之後。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禅宗的種子,第六代才開花結果,才看到。哪有一代、兩代就見到?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有耐心,要看得遠,非常認真去做。這一生當中能傳一、二個人,不錯了,這兩個人在他們一生當中,也能傳二、叁個人,最重要的是要真幹。我們能夠在這個社會上,不被外面環境誘惑,還能夠守住,靠什麼?靠天天讀經,不離開佛菩薩,不離開聖賢,靠這個。叁個月不看經典,肯定被外面吸收、同化,我們也會變。于是就知道講學、讀經的重要,世出世間聖賢對于講學真幹,決定不會放松。

  所以我們在這部經上看到,阿彌陀佛真幹,一天都不放松。極樂世界時時刻刻都有新生進來,充滿了朝氣。這些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能想到絕大多數是帶業往生的,習氣很重,阿彌陀佛的教誨就比什麼都重要,新生。時時刻刻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衆生,都到極樂世界去了,極樂世界有多大?無量無邊。中國古人講的兩句話,用來形容極樂世界再恰當也不過,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極樂世界真的是這個樣子。極樂世界畢業了,都進入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實之際,都證到妙覺果位,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了解得愈清楚、愈明白,對于西方極樂世界愈向往,就會下定決心我非去不可,我一定要成就,決定在這一生,決定不能空過。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我們的能力、我們的信心學習八萬四千法門,我們自己知道我們的能力不夠,這一生不能成功。但是淨宗它的條件簡單,真信、切願、專念彌陀,我們可以做到,它沒有其它條件。所以普賢妙行的綱宗,綱領、宗旨,真的住真實慧,莊嚴妙土。淨宗同學,我們在淨宗緣起,那一篇東西在美國寫的,提出修行五個科目,淨業叁福、六和敬、叁學、六度、普賢十願,很容易記,不複雜,老老實實就依這個方法去學習,就決定得生。

  「本經《禮供聽法品》阿彌陀如來開示十方來臨之正士曰」,這個地方又告訴我們一個信息,除往生那些人之外,每天到極樂世界去看阿彌陀佛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都是來訪的,十方來訪的,正士就是菩薩,他們來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接見他,給他們開示。「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爲什麼去參觀?這個道理不難懂,向阿彌陀佛學習。我們因爲是凡夫,到那邊去求學長時期的;如果我們今天是法身大士,娑婆世界的法身菩薩,我們到極樂世界參觀,極樂世界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回來的時候落實在娑婆世界,把娑婆世界造成極樂世界,這菩薩的願望。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取經的、去學習的,這樣的菩薩不知道有多少!佛告訴他們,告訴大家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你們要學歡迎,希望遍法界虛空界全都是極樂世界。所以通達諸法性,這就是明心見性,要把這樁事情,放在我們一生頭等大事,我這一生什麼最重要?求真實智慧重要。這就是真實智慧,你才能通達,真實智慧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這是我們修學的目標。

  一切空無我就是萬法皆空,《金剛經》上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什麼?這就是諸法實相,告訴我們,這一切法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我在臺中的時候看了一遍,我做了一個總結,這六百卷說什…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