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遍大概一千二百個小時,要足足講叁百天,一天四個小時,一年講一遍。活一年就多講一遍,其它的經不講了,決定求生淨土,其余的統統放下。這個機會不可以錯過,我一定把它抓住,我相信,我一點都不懷疑。

  所以「聞名信受,速至菩提」,菩提就是成佛,這一生當中決定成佛去了。修其它的法門,成佛真的要無量劫,進進退退,這個法門一生就圓滿。「諸佛同宣」,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介紹極樂世界的。這叫諸佛同宣,十方共贊,故雲獨出。其它的法門,其它的經典沒有這種樣子。這個法門、這個經典確實不一樣,一切諸佛都講,都替阿彌陀佛宣傳,都勸大家往生到極樂世界。

  「複以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這是說什麼?你不想到極樂世界去,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相信,生歡喜心,還不想往生,你在這個世間能得福報。聞名發心,發菩提心。第二個聞名得福,發菩提心未必求往生。你說這名號功德多大!你多聽,多聽你的福報就更大,聽這個名號帶給你福報,何況你自己肯念,福報就更大了。今天這個世間災難很多,我們得到很多信息,什麼樣的人能度過這個災難,平平安安度過災難?當然是大福報的人。大福報怎麼修?第一個就是念佛,念佛的人可以平安度過;第二個是吃長素的人;第叁個是有愛心的人,能夠愛一切衆生,就容易度過這個災難。自私自利的人不行,這災難逃不過。所以你看,如果這叁樣我們都有,我們又念佛、又吃素、又有愛心,那你就平平安安的,沒事,任何災難你都可以平安度過。念佛得福。「聞名得忍」,忍,前面講過叁種忍,就是得定。「以聞名故,住叁摩地,證不退轉,功德無量,是以難思」。這是獨出難思的意思,我們無法想象它的功德太大了。所以極力提倡念佛,念佛的功德無比的殊勝。這是第叁個獨妙。

  第四,「令五乘齊入報土」,這個也太難得了,在一般大乘講,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諸佛如來都辦不到。釋迦如來要能夠辦到,我們就不必到極樂世界去,在這個世界就圓滿了。釋迦佛辦不到,勸我們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辦到了。你看諸佛沒有嫉妒心,只有歡喜心,阿彌陀佛能辦到,好,我們這邊與阿彌陀佛有緣的人,統統勸他到極樂世界。哪些人有緣?相信的人有緣,願意發心求生淨土的人有緣,念阿彌陀佛名號的人有緣。所以,釋迦牟尼佛勸跟彌陀有緣的人應當趕快往生,到那邊就成佛了。釋迦佛不攔阻,沒有嫉妒心,對阿彌陀佛稱贊,對有緣的人歡喜。你看這邊佛送你去,那邊彌陀迎接你,這是念佛人享受到的待遇。五乘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如來,這叫五乘,聲聞、緣覺合起來叫小乘,菩薩是大乘,如來是一乘。諸位如果將來聽到一乘、二乘、叁乘,你曉得他講什麼。五乘裏頭有人、天;叁乘是聲聞、緣覺、菩薩,這叫叁乘;一乘是如來乘。這部經是哪一乘?五乘全收,這是獨妙。

  報土,你看看能令五乘齊入報土,報土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誰有資格到那邊去?法身菩薩,「報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法身菩薩是怎麼來的?必須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就是法身。禅宗裏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才叫法身菩薩。學佛的人很多,到哪裏去找個明心見性的?沒有這樣的功夫,報土沒有分。宗門是明心見性,教下叫大開圓解,那也是法身菩薩。大開圓解是一切經全通達了,沒有一部經不通的。不但佛法通達,世間所有法全通達,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等級,他往生報土。念佛人念到理一心不亂,念佛人有叁等,第一個功夫成片,第二個事一心,第叁個理一心,這叁個只要得到一個,你決定得生。理一心難,太難了,但是功夫成片很容易,不難,我們可以做得到。事一心也不容易,事一心要斷見思煩惱,功夫等于阿羅漢。

  所以彌陀對我們最大的利益、最大的恩惠,就是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真的放下了,功夫就成片。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我們可以做得到。只要做到這個條件,你隨時能往生,想什麼時候去,佛就來接你,想多住幾年也不礙事,功夫成片的人生死自在。他什麼時候往生?看有沒有住在這個世間的必要,有必要,多住幾年,沒有必要,他走了。什麼是必要?弘法利生真正有人相信,真正有人聽他的話,真正依教奉行,這叫有緣。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住在這個世間沒有必要,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好。

  其實極樂世界是學校,在那個地方阿彌陀佛每天講經,不是四小時,一天講到晚,從來沒有休息。我們這個身體跟佛的身體不能比,佛的身真的是不生不滅,永遠不老,精神、體力永遠不衰。他不需要飲食,無量壽命,天天講經教學,這一定要知道。到極樂世界,我們得的身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我們學習的環境跟阿彌陀佛也相同,沒有兩樣。這是阿彌陀佛福報、智慧的加持,到極樂世界享阿彌陀佛的福,享受阿彌陀佛的智慧光明。這都是十方諸佛世界裏頭沒有的,所以叫獨妙!你看,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不平等,到極樂世界全平等了。「今令凡夫」,凡夫是人天,「二乘」是聲聞、緣覺,「地前菩薩,悉可圓登報土」,這個地前菩薩,十地之前的,沒有見性的。統統都圓登報土,圓滿的進入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這還了得嗎?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超過毘盧遮那的實報土,毘盧遮那的實報土叫華藏世界。所以華藏世界的佛菩薩常常到極樂世界去聽課,去到極樂世界去參學。文殊、普賢這兩位大菩薩率領華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極樂世界去學習,多殊勝!這是第四獨妙。

  第五個獨妙的,這四十八願裏頭說的,「二乘」,小乘聲聞、緣覺。「根缺」,在我們現在講是殘障人士,他們六根有缺陷,學佛不容易。「女人」,煩惱、習氣一般比男人重。你看「頓轉一乘」,修這個法門就能把你轉成一乘根性。一乘是什麼?成佛的根性,最高的。不是頓轉大乘,轉到一乘,一乘是如來乘;換句話說,你一生成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不是等覺菩薩,不是十地菩薩。這都是非常不可思議,所以稱爲獨妙。我們看底下的文,「一登彼土」,這是講只要你往生到極樂世界,「悉皆具足叁十二種大丈夫相」,這說明什麼?你生到極樂世界,你的身相就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一樣在他方世界也有,我們這個世界也有,你如果看到兩個人,相貌完全相同,舉止動作也相同,他們的智慧、福報肯定相同,他們的煩惱、習氣也肯定相同。這個事情我見過,一點都不假,證明一句什麼話?古人所說的「相由心生」。他們兩個人的心很接近,對人事物的看法、想法很相同,相貌、動作就很相似。現代科學家懂得這個道理,發現物質原來是從意念産生的,沒有念頭就沒有物質現象,所以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産生的。念頭很接近,相貌、動作就很接近,真的事實。我那個時候遇到的還不到二十歲,十八、九歲的時候,同學當中發現的,兩個同學真的是一樣。

  這個地方講叁十二相,叁十二種大丈夫相,是釋迦牟尼佛在四十八願裏面所說的。彌陀發的願是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轉述,佛知道。所以第六章全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說這一願的時候,是依當時印度人心目當中所說的叁十二相,隨順衆生說的,爲什麼?親切,容易懂。沒有說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沒有這樣說法。這個說法是在《觀無量壽經》裏頭說的,那是真的,那個不是隨順世俗說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到極樂世界,「相好光明無等倫」,我們贊歎阿彌陀佛,到那個地方我們的相跟阿彌陀佛一樣。在一切諸佛剎土裏頭找不到這麼相好的人,極樂世界個個都是。

  後面還有一句,「永不退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這是真的,只要到極樂世界,你不會再退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成中國話叫無上正等正覺,這就是佛所證得的。你對無上菩提不退轉,換句話說,你肯定在一生當中證得,證得就成究竟圓滿的佛果。你在佛陀教育裏頭就畢業了,最高的學位你就拿到了,佛門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叁個學位是阿羅漢。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這叁個是學位的名稱,見思煩惱斷了,第一個學位拿到;塵沙煩惱斷了,第二個學位拿到;無始無明斷掉了,第叁個學位拿到,這就圓滿了。所以佛法修行是叫你放下,真功夫在放下!佛給我們講經說法是讓我們開悟,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之後你自然放下。佛給我們說的一切真相,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看到了,這對我們學佛的幫助太大了!這些在佛法裏頭是非常深奧的經文,雖然古大德有批注,上一代的大師們給我們講解,但是我們的疑問斷不掉,總是有疑惑。爲什麼會有疑惑?他們沒有證到佛的境界,來解釋佛的意思總不圓滿,他沒見到。可是今天科學家,量子力學家,真的阿賴耶的叁細相被他們見到,他們這一說出來,我們跟佛經上一對照,完全明白了。這今天科學對佛學的貢獻,把佛經上所講的用科學證明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肯定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你要用宗教這個心態,你在佛法裏什麼都學不到。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頭一個我們的心態正確。他四十九年講什麼?我們把一切經看一遍之後,明白了,他講五樁事情,第一個講倫理,第二個講道德,第叁個講因果,這叁樣東西是普世教育。在哪裏講的?在阿含講的、在方等講的。就是世尊教學前二十年偏重在這個地方,教你做好人,教你做好事,教你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少數人心量大的,想提升自己的,佛就給他講高深的,高深的是什麼?是哲學、是科學。科學今天所發現的東西,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他們之所以能發現也就到此爲止,再往上去,科學跟哲學的方法都達不到。那要什麼?要修行,這是佛法大乘所說的「向上一著」。爲什麼是科學跟哲學達不到?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清楚,你們所使用的是思惟…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