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四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員的身分,期限十年,十年之後他們都是中國國學頂尖的導師,真正的漢學家,不但是中國大治,是全球大治,做得到,不是做不到。

  所以我今天看到這個經文,「建立常然,無衰無變」,真能做到。我們的家庭永遠興盛,我們的學校永遠興旺,我們的事業永遠興旺,社會國家乃至于世界,這叫大事業!這個比做總統高貴得太多,總統、國王不稀奇,這是聖人事業,爲國家培養兩百個聖人,一個聖人都不得了,兩百個聖人當然可以救全世界。今天遠程教學,一定要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太好了,如果沒有這個工具,你要培養多少老師?中國有十幾億的人口,你至少要培養五千萬以上的老師,這成本太高;今天只要你培養兩百個老師,用遠程教學的方法教全世界,這是不得了的大事業!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大聖人,你超過孔子,你超過釋迦牟尼佛,就看你會不會做,你想不想做,有志必成。你要問我,我不行了,我年歲太大了,八十六歲了,八十六歲應該退休了,我一天講四個小時經,已經太過分了。所以我所想到的,我現在都要把它說出來,讓有心的人,在網絡、在電視,你們聽到我的話,你能夠發這個心做聖人,做古往今來第一大聖人,不要去做大官。

  我最近聽到澳洲陸克文先生辭去外交部長的職務,我正在跟他聯系,希望他在澳洲幹這個事情。大聖人,古今中外第一大聖人,別去幹總理,那個總理苦死了。他當總理邀請我到堪培拉去訪問,我跟他見面,端了一個大茶杯,比我這個杯子還大,咖啡,告訴我一天要喝五大杯。我說爲什麼?提精神,事情太多、太煩了。當時我給他開玩笑,我說今天的社會,各行各業,幹你這行最辛苦,我說幹我這行最快樂,把他引笑起來了。真的不是假的。做聖賢事業,不要去做官,官是大家爭的,競爭,讓他們去爭去。你能夠用十年時間,辦這麼一個學院,這個學院不招生的,是研究院,是研究員,培養六十五部書專家學者,十年之後有兩百個聖賢出現,陸克文還得了嗎?不得了!他還年輕,可以幹,我們交情還不錯,所以我鼓勵他。

  我們看下面解釋,「建立常然,無衰無變者,謂一經建立」,極樂世界是個好榜樣,阿彌陀佛建立的,建立一個最好的修學道場、示範道場,讓大家學習。「恒常如是,無有衰弱、減退與變壞等相」,極樂世界沒有,萬古常新。「《淨影疏》雲: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明土常也」,就是極樂世界永遠不變。「又《嘉祥疏》雲:建立常然者,于此間」,此間是娑婆世界。我們這個世間,佛跟我們說過,有成住壞空,所以叫無常。成住壞空是四大劫;極樂世界沒有,它有成,它有住,它沒有壞,它沒有空。所以「而彼(極樂)無改,相續常然」,我們要學這個。

  所以《無量壽經》是一部治國的寶典,治家的寶典。它裏頭講什麼?確確實實它把我們中國老祖宗說的這幾句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幾句話我們可以說,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講的這個東西,你細細去觀察,它講得太好了,而且它在極樂世界做到了。這個大事,它的基礎就在格物、致知,你要從這裏下手,你才能做成功。格物是什麼?放下物欲,也就是說,放下貪瞋癡慢疑叫格物,人只要有貪心,貪瞋癡慢疑,什麼事都做不好。物是物欲,格是格鬥,你要跟物欲、七情五欲去打一仗,你能把它打敗,這叫做格物。格物之後叫致知,真正的學問才出來,智慧才能生得起來。我們有智慧,智慧爲什麼不見了,智慧變成煩惱?是因爲我們被物欲蒙蔽了,智慧變成煩惱,功德變成造業,這麼回事情。人家做得真幹淨,做得真徹底,這是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的。在這裏學習還不夠,我們還想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面對面再學習。學習畢業完成之後,我們在十方世界幫助諸佛如來,幫助這些諸天大衆建立極樂世界,把每個星球上都建立成爲極樂世界,我相信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這個示範點就起作用了。等于說我們把它拷貝出來,每一個星球、每一個世界都像極樂世界一樣,彌陀的大願才圓滿,我們跟他同心、同願、同德、同行,真正的同志,跟阿彌陀佛是同志。

  《嘉祥疏》我們看到了。下面,「憬興師雲:建立常然者,因滿果立,無改異故」,他不改。「無衰無變者,不爲叁災之所壞故。」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叁災。叁災是什麼?水災、火災、風災,現在稱爲自然災害,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叁災在佛經上說,水災可以淹到二禅天,換句話說,整個世界都淹沒了,什麼都不能存在;火災可以燒到初禅天,風災可以吹壞叁禅天,只有第四禅,四禅天沒有叁災。所以四禅叫福天,福報大,修大福報生四禅天,你一生遇不到這叁災。我們這個世界福地,第四禅才真的叫福地,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第四禅大福報,一般人去不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下面這段跟上頭還是連著的,又望西師在《無量壽經鈔》,這是他的批注,他作的。望西是日本人,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跟善導大師,善導的學生。回日本之後,建立日本淨土宗,所以他是祖師。他這個名號很有意思,望西,西是西方極樂世界,可見他對淨土的堅定信心。「于上經語深有發揮」,上面所講的他有發揮。「今依其義,以釋經文:據《佛地論》常有叁種」,有本性常,有不斷常,有相續常,你看這常,這說得詳細。又據《叁藏法數》第八卷有解釋,「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這個可以說一切衆生統統有,我們也有。諸位一定要知道,人學了佛之後,第一個你就要相信人決定沒有死亡。人是什麼?人是永遠常在的,我永遠常在。死亡,身死,身體,身體不是我。身體要是我怎麼能投胎?身體不是我。我們中國人一般講,什麼是我?靈魂是我。靈魂去投胎,這一生投人胎,不定上生是什麼身分,也許從畜生來的,也許從餓鬼來的,也許從天人下來的,不一定。所以我們的靈都在六道裏頭,你修善生叁善道,你造惡就墮叁惡道。惡報報完了,善現前了,你就從惡道到善道去了;善道的福享盡了,惡業現前,從善就到下面去了。總在這個裏頭輪回,在這個裏頭團團轉,這是事實真相,這總要知道。

  所以學佛沒有別的,提升我們的靈性,希望超越輪回,不再搞這些把戲了。這種遊戲我們應該遠離它,我們換一個遊戲,跟佛菩薩遊戲,不跟六道衆生。六道衆生愚昧無知,諸佛菩薩他們智慧高、德行高,我們去入那個俱樂部,把這個地方舍棄掉,這真正學佛。所以這本性常,無論你在哪一道,你作佛本性不變,我們今天在人道本性也不變,縱然墮到阿鼻地獄,本性還是不變,本性常住。我們老祖宗說的本性本善,這句話跟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句話相同,釋迦牟尼佛說「一切衆生本來是佛」,老祖宗那個本善就是本來是佛,本來是佛就是本善。那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幫助我們回到本來是佛。

  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自性本覺,沒有一樣不覺。覺就是明了通達,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通達、不明了的,那叫成佛。所以成佛就是成正覺,他證得了。不覺就叫凡夫,覺就叫佛,凡夫跟佛是一不是二,完全在覺跟迷,迷了叫凡夫,覺了叫佛,是一不是二。我們今天迷了叫凡夫,如果我們覺悟了就叫佛。怎麼覺悟?把障礙放下,把迷放下。迷很多,佛把它歸納爲叁大類,第一大類就是執著,《華嚴經》上說的。執著放下,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就叫做阿羅漢,阿羅漢不執著;再升一級,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了,于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這個人叫菩薩;最高的一個階層,不但沒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就叫成佛。不起心不動念是回歸本覺,因爲自性覺。

  在中國唐朝,大家都知道有個惠能法師,禅宗第六代的祖師。這個人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所以覺跟迷跟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系。這也是特殊的一個緣分,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大意,決定沒有經本,他不認識字,不需要經本。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覺了,就覺悟了。覺悟,你看五祖把衣缽就傳給他,立他爲第六代祖。五祖有個大徒弟神秀,也很有名氣,大家都知道。爲什麼沒有把祖位傳給神秀?神秀了不起,有學問、有德行,通達叁藏,跟五祖時間很長,他的身分是五祖的助教。多少人到黃梅去請教,很多人都是神秀大師接待,神秀大師解決不了的問題,才向老和尚請教,一般到他那裏問題都解決了。爲什麼祖位沒有傳給他傳給惠能?問題就是放下跟沒有放下。神秀有德行,有學問,沒放下,惠能放下了。也就是說,惠能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什麼?這成佛了。

  你還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雖然再有學問、再有德行,你的地位是菩薩。什麼菩薩?普通的菩薩,不是高級的,佛經裏叫權教菩薩,別教裏面叫叁賢菩薩,沒登地,圓教裏面講十信位的菩薩。神秀是菩薩,他的地位在別教是叁賢,在圓教是十信位,沒有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別教就初地以上,登地了,圓教就初住以上,他離開了十法界,他生實報莊嚴土。這個我們要懂得。五祖爲什麼傳給惠能?就是他真放下,神秀沒放下。從《壇經》上記錄,你看神秀作這首偈子,想送給五祖又不敢,往返好幾次送去,最後不敢。到最後把這首偈貼在牆壁上,自己心裏想,老和尚肯定了,出來說是我作的;老和尚說不行,算了,我也不說。這就是沒放下。所以兩個人的見解完全不相同,一個是凡夫知見,一個是佛知佛見。惠能那個時候二十四歲,大聖人!

  所以法身,「法身本性常住,無生無滅」。這是我們人人都有的,只是我們迷了,不知道自己有個法身,真有,這就是老祖宗講的本性本善。第二個說法,「不斷常者」,這是講的報身。「報身常依法身」,沒有間斷。報身是什麼?智慧身,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法身沒有相,所以法身是不是靈魂?不是,靈魂不是法身,靈魂有相,它還是色法,法身不是色法,也就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一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