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世,這個功勞大。他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所以他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一生人很謙虛,對于人事物都恭敬。你看他的學生大家在一起討論,我們的老師有些什麼長處、有些什麼德行?幾乎學生都承認,老師有五德溫良恭儉讓。老師溫和、善良、恭敬、節儉、樣樣讓別人,于人無爭,于世無求。老師有這五德,這五德變成以後讀書人德行的標准,大家讀孔子書要學孔子,至少這五個字要學到,溫良恭儉讓。所以這是無方忍,沒有不能忍的,你看一切時、一切方常生忍心,這個方是處所、是方所,一切時、一切處都要忍,沒有不能忍的。

  第六,「雲何名菩薩修處處忍」,這個處是事,前面的方是處所,這是事,人事方面的。你看「有人于父母、師長、夫妻、男女、大小、內外如是中生忍」,就是說與他有親屬關系的他能忍,「余則不忍」,跟自己沒有關系的人,他就不能忍了。這樁事情,這世間很多,我們看看我們的周邊,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現在這個圈子愈縮愈小,沒有從前那麼大,因爲現在有人于父母也不能忍,于師長也不能忍,那其它的就不必說了。甚至于對他自己他都不忍,他要作踐自己。我們看到最近媒體的一些信息好像是印度,年輕人自殺的很多,十幾歲,連自己都不能忍了。印度因爲年輕人自殺率太高,好像很多投資的都不敢去了。這段經文裏頭所說的,應該是上一個世紀的社會,還能維系住。現在這個世紀的社會,倫理道德完全崩潰,社會一片混亂,秩序沒有,倫理沒有,五倫五常沒有了。五常是仁義禮智信,至少在過去親屬當中,父母、師長、夫婦、內外親屬還有五常,還講仁義禮智信,于自己沒有關系的都不講了,現在跟自己有關系的也不講,也沒有了。

  你看兒女直接稱呼父母的名字,這在中國過去社會沒有過的,這是基本的禮節,兒女不能稱父母的名諱。現在不但稱名,連姓叫出來,我們聽到很悲哀,你也不能說他,外國人不都是這麼叫嗎?現在一切學外國,外國人都是連名帶姓叫的。在我們中國人講沒大沒小,這家就亂了,家亂社會就亂了。五倫裏頭長幼有序,這個秩序沒有了。中國在古代,男子二十歲就成年,就不算小孩,二十歲行冠禮,戴帽子表示成年。成年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稱他名,稱他名那是侮辱他、那是罵他。行冠禮的這天同輩送他一個字,所以中國有名、字,名不能稱,稱字,這對他的尊敬。只有父母稱他的名,他的祖父母都稱他字,隔一代要尊重他,他的伯伯叔叔都要稱字不可以稱名。將來做官,在皇帝面前,皇帝也稱他字,不稱他名。除父母之外還有一個人,老師稱他名,就說明老師的地位跟父母是平等的。佛法說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師,老師跟父母的恩是同等的,尊師重道。老師的子女跟自己親兄弟沒有兩樣,一生都要照顧。從前的舊社會,一個族群、一個國家是一家人,有親愛精誠。現在沒有了,現在小家庭夫妻兩個帶兩個孩子,都做不到。父母可能愛子女,子女不會愛父母,他不懂,沒有人教他,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西方人崇尚科學,科學造成今天的社會,科學家自己也知道,科學再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最後的結果是這個地球毀滅,也想挽救,找不到方法。英國湯恩比博士指出大家一條道路,這個道路誰相信?他在一九七0年代曾經說過,「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幾個人能懂?幾個人能相信?懂的人不相信,相信的人不懂,都沒有辦法。湯恩比說得沒錯,不能落實,說了等于沒說,做不到!這個社會還是繼續混亂下去。這個混亂我們在最近幾年看到的,一年比一年亂,一年比一年嚴重。不善的心行,頭一個讓我們自己身體免疫的能力喪失掉,很容易感染疾病,這是第一個現象。第二個現象,我們居住的環境災難特別多,也是不善心行所感應的。

  大乘經典裏面佛告訴我們,貪婪對應的是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泛濫;瞋恚對應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愚癡是風災;傲慢對應的是地震。懷疑更可怕,懷疑對應的是自己免疫能力全部毀掉,爲什麼?你沒有信心。對應我們居住的地方,山崩地陷,高山會倒下來,大地會陷下去,這是什麼?沒有信心。佛所講的現在我們都看見了,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些災難不是不能拯救。美國布萊登博士講演的時候說,只要地球上的居民肯回頭,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災難可以化解,還會把地球帶到更好的走向。這外國人說的,量子力學家說的。最近叁十年來,量子力學家的發明成績非常可觀,說明宇宙的真相是意念可以控製物質,發現這個東西。這個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佛說「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淨宗特別強調這一點,一心不亂就是製心一處,只要一心不亂,什麼問題都解決。但是這個法門,自古以來叫難信之法,誰信誰就得利益,不信沒辦法,信的人太少太少了。

  在我們這個時代,現前幸好還有幾個例子,我遇到兩個人,一個見了面,還有一個沒見面。見面這個劉素雲居士得的紅斑狼瘡,醫生告訴她,不是存活期間一個月、兩個月,告訴她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她一切放下什麼都不想,爲什麼?隨時都會死亡。這一口氣還在,聽《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其余時間念佛。這樣子念了幾個月,病好了,再檢查沒有了,紅斑狼瘡連痕迹都沒有。她堅持到十年成就了,你問她往生有沒有把握?她會告訴你,她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去,她有把握。這個自在了,她活在這個世間,她什麼災難都沒有。另外還一個跟劉素雲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十年專修,心無二念,真成就了。這是給我們作證轉,給我們做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可那個真信是真難,難上之難,沒有比這個更難的,真要是大善根、大福德,才能真正相信這樁事情。對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都要忍耐,忍耐怎麼?隨緣不攀緣,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不再分心、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了。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做不到,那個做到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我們做不到;我們只要做到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往生生方便有余土。但是不管你生到哪一土,只要你到極樂世界,你都成爲阿惟越致菩薩,這是佛力加持的,無比的殊勝,真正不可思議。

  這個地方舉了個例子,「菩薩忍者,則不如是。如父母邊生忍」,這父母是最親愛的,對父母事事都能忍。「旃陀羅邊生忍」,旃陀羅是印度,印度有四姓階級,這是最低的,一般人瞧不起的。旃陀羅出門手上要拿個小旗子,讓大家一看都知道他,不跟他打招呼,不跟他接近。他們的職業多半是屠夫殺生的,你看對這種人也要忍辱。佛當年出現在世間是平等的,主張四姓平等,旃陀羅有沒有學佛的?有,佛能忍。而且旃陀羅也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佛法主張四姓平等。

  第七,「雲何名菩薩非所爲忍。不以事故生忍,不以利故生忍。不以畏故生忍。不以受他恩故生忍。不以相親友故生忍」。不以,這是我們講羞愧,故生忍。「菩薩常修于忍,是名菩薩非所爲忍」。換句話說,菩薩忍是性德,跟慈悲是一樣的意思,無緣大慈沒有條件的。這一段也就是這個意思,無條件的忍辱,沒有任何緣故。菩薩六波羅蜜,忍辱波羅蜜一定要重視這條。絕不因爲事故,我一定要忍,我不忍不行,不是的,菩薩這個忍是自性的性德流露,所以與利不相幹,與勢力也不相幹,不是因爲他地位很高,官做得很大,與這個不相幹,也不是我受人恩惠,也不是有親故關系。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應該要生忍,換句話說,都能夠接受,都沒有分別,都沒有執著,真正做到隨緣。恒順衆生,隨喜功德,就是這條的總結。如果沒有這樣的忍辱,恒順衆生做不到。只有恒順衆生,才能夠成就隨喜功德,這個功德都從忍辱而生的。沒有忍哪來的功德!

  法身菩薩他們見性不著相,沒有問題,凡夫不行,凡夫著相,著相不見性,忍辱就困難。但是念佛的人要知道,念佛的人要修平等心,要常常想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著相,阿彌陀佛度衆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無論他是積功累德,或者是無惡不作。我們在十八願裏面看到,臨終十念必生哪些人?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這是惡業當中極重的罪業,沒有比這更重,只要他能夠忏悔,只要他能夠認錯,我錯了,認錯,具足信願持名,阿彌陀佛統統都接引,阿彌陀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尤其像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我們想這些造惡的人,他是衆生,他本來是佛,造極重惡業墮阿鼻地獄他還是衆生,他本性還是本善,他本來是佛。所以一定要曉得,一切衆生造作一切不善是什麼?是一時迷惑顛倒,不是他的本性,一時迷惑鑄成大錯。只要回頭就是好人,只要覺悟,他真正肯念佛,真正肯求生淨土,那就是善人。所以這樣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他是什麼品位很難講,如果這一念回心是真心,他就生實報莊嚴土。實報土是真心,同居土、方便土是妄心,就是阿賴耶識。問我們是用真心、是用妄心?

  什麼叫真心?什麼叫妄心?真心沒有雜念,妄心有雜念。我念阿彌陀佛,我還想著別的事情,這叫妄心。真心這一念裏頭,除彌陀之外什麼念頭沒有,這一念是真心,一念真心他一直就上去了,實報土上上品往生。所以蕅益大師講,品位高下不是念佛多少,是功夫淺深,功夫深的人用深心念佛。菩提心裏頭「直心、深心、大悲心」,那個力量大,那是佛心,是你的本心,你本來是佛。所以這個心跟佛相應,不是跟菩薩相應。這個心我們自己有,沒有失掉,只是被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你提不起來,你起心動念全是妄念。這個妄念是什麼?第一個身體沒丟掉,第二個我的家庭沒丟掉,事業沒有丟掉,你的親朋好友這些人沒有丟掉。你起心動念都想這些,這些東西把你的真心蓋住,真心不能現前。所以你不要以爲造作惡的人,造惡的人地獄相現前他恐懼了,地獄相現前,所謂說魂魄…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