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言老祖宗把它分開,知道言語會變,沒關系,隨你怎麼變,我文言不變,這才能保持得下來。
今天保持最完整的在中國,全世界人都要想學中國的智慧,那就不能不學文言文。所以我心裏面想著,文言文在將來全世界是全世界通用的文字,爲什麼?他要不學,他不能夠直接去讀《大藏經》,不能直接去讀《四庫全書》。要讓別人翻譯,那隔了一層,效果差很多。想直接學習中國聖賢東西,你一定要把這個工具拿到。而且這工具不難,連外國人,不說中國人,外國人,學文言文需要多少時間?兩年。他們有兩年的時間專學,就有能力讀文言文,很厲害。我在倫敦這幾個學校看到,我們不能不佩服。所以,我回國之後常常想著,如何讓中國現在的年輕人重新認識文言文,國寶。文以載道,千萬年的道統都在這裏頭,你要不學,你雖然擁有《四庫全書》也沒用,打不開,所以這個東西多重要。儒釋道的叁個根如果學會了,真落實了,再學會文言文,你就具有聖賢的基礎;你學佛,你具有成佛、成菩薩的基礎,你有根了。所以我說,湯恩比的話說得沒錯,不要把它解釋錯了,要從根去紮起我們才有救,自救就能救人,就能救國家、救民族,就能救全世界。今天全世界有災難,解決這個災難問題,確實就是湯恩比所說的,一點都不錯。
中國學問的綱領就是四科,這四科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個東西。幾千年來老祖宗教人教什麼?就教這個。這一部《四庫全書》就是這四科的發揚光大。你看幾千年當中,這些聖賢君子他們是怎麼講的、是怎麼教的,學會了我們也能教人。學不會,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也是一個辦法。到極樂世界之後,所謂倒駕慈航再回來,再回來就行了。你在極樂世界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神通、道力,再回來不是凡夫了,那是佛菩薩再來的。
所以學,要從恭敬當中學,印光大師說得一點都不錯,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學生對老師沒有誠敬心,老師不教。我早年,六十一年前,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我給他寫一封信,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他回我的信,約我到他家裏去見面。我寫信的目的,是請求他允許我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結果見面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個話,直接感覺很難過,老師拒絕了,不同意。過了六、七分鍾,沈默了六、七分鍾,老師說了,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裏來,我給你上兩個鍾點課。我的課程是在他家裏頭小客廳、小圓桌,學生就一個,一個老師一個學生,是這麼教的。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從來沒想到,不敢想,這是個名教授,不是普通人。但是這樁事情我納悶了很久,老師爲什麼要這樣做法?十幾年之後我才明白,老師在學校沒有真教。爲什麼沒有真教?沒有學生真想學。他說的話那時候我沒聽懂,他說現在學校都是誤人子弟,他說他自己:我沒法子,爲生活所逼,也加入誤人子弟之流。給我講,那時候我沒聽懂,現在明白了。是學校同學沒有人真的學的,如果有一個真學,他都會真教,那別的人?別人算旁聽的,總有一個。一個學生都沒有,還教什麼?現在我完全明白了。
我在外國,也接受了幾個大學聘請我做教授,也上了幾堂課,恍然大悟。我就請教這些老教授,你們課怎麼上的?他就教我,你到上課的時候頂多講十分鍾。以後呢?以後隨便談談什麼。我說爲什麼?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鍾,十分鍾之後,他的心就往外跑了,東看看、西看看,心不在焉,你還教什麼?講講笑話、講講故事、聊聊天,就下課了。反正老師跟學生各有目的,學生是拿文憑,老師要拿一點鍾點費回家過日子,各取所需,皆大歡喜。考試的時候,老師得把題目告訴同學,所以分數都不錯,不皆大歡喜嗎?這樣學校怎麼能培養出學生出來,這是個很可悲哀的事情。我才真正明了方老師的意思。真想學,特別撥出時間來教你,不吝法!我們沒有繳學費,補習班還要繳學費的,我這沒有學費,老師義務教給我。但是我們對老師感恩之心一生不會忘記,太難得了。所以沒有真正學的人,不教是應該的。
中國古大德所說的,他有一分誠敬你就教他一分,二分誠敬你就教他二分,你教他叁分,那一分是多余的,他吸收不進去。他有十分誠敬,你教他九分你對不起他,他還可以吸收一分。做老師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所謂因材施教,這個材,雖然聰明要,領悟的能力要,記憶的能力要,最重要的還是誠敬。不誠不敬沒用處,所以老師就樂得自在,跟你聊天、講講笑話。可是那個時候的老師都還有高尚的品德,講笑話也幫助你學習做人。現在的老師比不上上一代,這我很清楚,我同年齡,同一代的,在學校教書的人很多。特別是在外國留學的,畢業之後拿到博士,多半都是當教授去了,都去教學去了。所以,在德行、在智慧一代不如一代,但是不斷向上提升的是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知識他向上提升,道德、倫理往下墜落。他會做事,他不會做人。這是今天整個社會問題的症結之所在,怎麼化解?用什麼方法?還是教育。
教育,我們今天從事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內容非常豐富。我們的教學很認真,廣大聽衆當中真正有人在學,不是沒有,我們沒見面。我們用網絡十幾年將近二十年,用衛星電視十年,二00叁年元旦開始,十年了。在這個地方我們在讀經、在分享,全世界每個角落地方都能夠收得到。現在方便,只要有計算機就能收到,能收看我們的網絡,收看我們的衛星。所以現在,我學校不願意去上課,去了幾次了解了,不去了,在攝影棚裏面上課很認真。
『叁寶』,最重要的是自性叁寶,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這個地方沒有說。叁寶有很多種講法,此地給我們講了一個住持叁寶,我們先把這個文消掉,然後再說這叁寶的意義。一切之佛陀,佛寶,這就是修行證果的。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記住,佛陀後面還有個尾音,佛陀耶,達摩耶、僧伽耶,這就佛法僧,這是梵語。這叁個名詞是佛陀教育裏面叁個學位的名稱,這一定要懂。佛陀是最高的學位,相當現在學校的博士;菩薩是第二個學位,相當碩士;阿羅漢是第叁個學位,相當于學士。但是他們這個學位比我們學校的標准要高,高在哪裏?高在斷煩惱。所以,這是世間學術跟佛法不一樣。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大家完全是平等。普賢菩薩「禮敬諸佛」,這個諸佛裏頭有未來佛,未來佛是誰?現在的一切衆生是未來佛。沒有一個人不恭敬,沒有一個衆生不恭敬,看到蚊蟲螞蟻都合掌,螞蟻菩薩、蚊蟲菩薩。爲什麼?牠有佛性,牠本來是佛。爲什麼現在變成這個樣子?煩惱蓋覆了自性,自性是佛,但是自性不起作用,完全被煩惱障礙了。
煩惱無量無邊,它有叁大類,第一大類叫無明煩惱;第二類塵沙煩惱,像塵沙那麼多;第叁類叫見思煩惱。這叁種煩惱統統有,這個世界就變成了六道輪回,我們叫世界,在佛教稱爲法界,這個法界就是六道輪回。如果我們有能力把見思煩惱斷掉,見是錯誤的看法,思是錯誤的想法,我們把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放下。換句話說,我們的看法正確、想法正確,這個人就證阿羅漢,第一個學位你就拿到了。再有能力把塵沙煩惱斷掉,你就是菩薩,第二個學位拿到了。最後把無明煩惱斷掉,你就拿到佛陀的學位。所以它這個標准跟我們世間標准不一樣。這叁種障礙都去掉,就是禅宗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性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開悟說得最簡單、最扼要,也很清楚,一點都沒說錯。他向忍和尚報告,忍和尚聽到這五句,不必說了,衣缽就給他,立他爲第六代祖,承認他了。
你看他說這個五句話,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話意思,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沒有染汙,縱然墮在阿鼻地獄也沒染汙。染汙的是什麼?染汙的是阿賴耶,妄心,真心從來沒染汙。明心見性是見到真心,真心不生不滅,真心一切具足,就是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不要向外求,你自己自性裏樣樣具足。「自性本無動搖」,這就是自性本定,這是最高的定,最圓滿的定,如來果地上證得的,自性本定。後頭一句「能生萬法」,怎麼生萬法?衆生有感你就有應,像經上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你得大自在,這無比的殊勝。佛教就是教這個東西。所以問題,全都有,說得很清楚,你樣樣不缺,你就得把障礙放下。所以修行功夫是什麼?功夫是放得下,知道得多沒用,不管事,最重要是能放下,這叁種煩惱統統都能放下。他爲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也就是對事實真相不了解。釋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就是把你這個問題解決,幫助你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實真相。你真正看破,你自然放下,用不著勸你,肯定你會放下。放下你就證果了,你所證得的境界跟佛所講的一定是相同的,你證明佛沒說假話,句句真實。
所以我們要認識,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要把佛教看成像外國一般宗教,你就完全錯了!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有一個造物主,都有一個真神,在佛教裏頭沒有。佛教裏面最高的學位是佛陀,佛陀是什麼意思?這是梵文,翻成中國意思叫覺者。覺者是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說,覺悟的人;換句話說,凡夫就是迷惑的人,不覺。覺悟的人,圓滿覺悟就叫做佛,覺悟還沒有圓滿叫菩薩,剛剛開始覺悟那叫阿羅漢,是這麼個意思。人人都能成佛,只要你放得下,你能夠放下見思煩惱,你就成阿羅漢,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所以,它是學位的名稱,人人有分,不是哪個人專有的,不是的。像這些話,你在所有宗教經典裏頭找不到,沒有這種講法的。
佛法是平等的,生佛平等,你看他說這個語氣,生是衆生,佛是佛,衆生跟佛平等,把衆生講在前面,佛講在後頭。不是講佛生平等,生佛平等,這是謙虛,把衆生提高,對衆生的尊敬,就是對衆生的恭敬。…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