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話。你們從根學起的時候,你就明白了。沒有根的學術,這是屬于知識,今天大家都有,知識。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知識有局限性,而且解決問題往往後面帶了很多後遺症,但是智慧沒有。中國、印度,他們求智能,不是求知識。智能可以包含知識,知識不包含智能。智能一定從戒、從定能得到,知識不需要,不需要戒、不需要定,它能得到。最後我告訴他,你們現在所學習的,儒學、道學、佛學。這個字寫在黑板上,外國人從這邊念,儒學、道學、佛學。我說中國古人不是從這邊念,是從這邊念,從這邊念,學儒、學佛、學道,不一樣,味道不一樣!我說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學儒要學得跟孔孟一樣。我說你們想想,如果在現前這個社會上出現幾個釋迦、出現幾個孔孟、出現幾個老莊,這世界有沒有救?有救,問題真能解決。湯恩比的話怎麼會是錯?不錯。儒釋道大聖人,真智慧,它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不是從根去學起,拿到這個經典,找古人批注來學習的話,這個是常識,這個是知識,不是智能,知識跟智能完全不一樣。我給他們上課只有一個小時,但是給他們有很大的啓示,所以他們的教授到香港來找我。

  真的,中國這一套東西非常了不起,不能把它看輕,湯恩比知道。非常可惜的,我們中國自己把這個東西丟掉了,兩百年了。前面一百年疏忽、不重視,後面這一百年,到民國年間,把它丟掉了。反而中國人對自己的東西非常陌生,就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院的、文學系的,全也都是知識,智能沒有了。沒有那一種誠敬心,怎麼研究也無法了解古人的用心、古人的真實義。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現在是曲解如來真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爲什麼?沒有誠敬,跟他不是同心同德,所以把他的說法依我們自己意思來解釋,問題出在這裏。

  所以這個別體叁寶裏面,大乘講空,這個意思很深。非常難得,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們最近八十年來研究的成果,我說八十年,就是八十年前發現原子,以前沒有發現,那個時候認爲原子是物質裏頭最小的。最近這八十年,他不斷在分,把原子一分開,知道原子裏頭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再分,愈分愈小,分到現在分出什麼?物質沒有了。這就是佛經上講的,佛經上講最小的物質叫極微之微,也叫鄰虛塵,它一分就沒有了。現在真的分到這一點了,分到微中子。微中子的體積多大?原子裏頭有電子,電子的體積很小,微中子要跟電子兩個比較,微中子的體積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起來等于一個電子。這微中子再分就沒有了,再分是什麼現象?發現了,是意念波動的現象。

  所以科學家得到這個結論,物質是假的,物質從哪裏來?物質從念頭生的,物質的基礎是念頭。這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佛法,物質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相分從哪裏來的?是從見分來的,見分就是意念。佛說這個,叁千年前講的,叁千年後今天量子力學家證明了,真的不是假的。這個發現將來在科學界裏頭是一個非常大的革命性的一個行動。他們提出來,這叁、四百年科學走上一個最大的錯誤,二分法。二分法就是把它分成心理、物理,這二分。現在這個發現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把它分開來是錯誤的,心理離不開物理,物理離不開心理,物理是從心理來的,心是能生,物是所生。

  所以這一個事實要是大家承認了,首先一個革命性的,就是自己不要用醫藥醫療了,無論什麼疾病,你只要把心理調正,你的病就好了。爲什麼?身體是物質,物質是受意念的控製,所以意念好就不會生病。哪些意念帶的病毒?佛法講叁毒,貪、瞋、癡,這個念頭會把我們的細胞感染著有細菌病態。貪瞋癡後頭還有兩個,傲慢、懷疑,叫五毒,有這個念頭不好,容易感染病態。這是對自身。爲什麼佛菩薩不生病?因爲他沒有貪瞋癡慢疑,所以他不生病。爲什麼他能夠長壽?他都有原因,他跟自性相應,自性無量壽。我們凡夫跟業力相應,業力就有長短,有期限的。這把道理搞清楚了,有這些理論就能改變事實,生病確實可以不用醫藥,完全用心態來恢複正常,省事多了,而且非常有效果。

  不善的念頭,對外感應我們居住的環境就很多災難。這個大乘經上也講得很清楚,貪婪感應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泛濫,是什麼?貪心所感的。瞋恚所感的,火山爆發,大面積的火燒山,地球溫度上升,這都是屬于瞋恚。愚癡感的是風災,傲慢感的是地震。懷疑是更可怕,對自己懷疑,自己的免疫系統全毀掉了,病菌非常容易感染。這人沒有信心,沒有信心,對山河大地,就是說山會崩塌,大地會陷下去。現在這個事情很多,古時候有,太少了,很難得聽到有這種事情發生。現在到處都是的,地突然陷下去了,山滑坡、倒掉了,懷疑。

  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意念導致地球上的災變。如何化解?如果我們能夠心態恢複正常,把貪瞋癡慢疑斷掉,問題就解決了。美國布萊登博士告訴我們,化解二0一二,就是今年,十二月二十一號銀河對齊的災難,他告訴地球上的人,只要大家回心向善,他講了叁句話,我們都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不但這個災難可以化解,而且地球會愈來愈好。這都是什麼?這都是用心理轉變,物質就跟著變了。這在佛經上所說的「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環境,隨著念頭轉。中國看風水的,風水家也有這個說法,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地方風水不好,這人有福,他住在這裏,叁年風水變好了。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非常好,這個人缺德,人不好,沒有福,住在這裏叁年,風水就變壞了。誰主宰?自己主宰,不是外面主宰我們,我們主宰外面境界。

  這些話大乘經裏頭常說,今天科學家把它證明了,我們對這個不再懷疑了,確確實實能起作用。所以心地要善良,貪瞋癡慢疑、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要放下,你這一生會過得非常快樂、幸福、美滿,于人無爭,于世無求。這個身體活在世間,需要的東西很少很少。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天只有吃一餐,省事。他們生長那個地方是熱帶,所以叁衣一缽就夠了,不要麻煩。一生沒有去蓋個小房子,連個小茅蓬他都不要,樹下一宿,找一棵樹蔭底下,晚上在那打坐,就夠了。生活多簡單,多自在,真正做到了于人無爭,于世無求。

  所以這是空教,只有大乘佛法有,了解事實真相。今天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怎麼回事情?是意念集中在一起,他們科學家名詞叫糾纏在一起,産生的幻相。單獨一個意念毫無意義,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必須是許許多多糾纏在一起,才能看出物質現象,看出意念的波動現象。這是佛經上的諸法實相裏頭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非常重要,這麼多年來一般人都沒有看穿。佛看穿了,跟人說,沒有人相信。佛說這一樁事情「唯證方知」,你自己沒有證到這個境界,你不曉得。什麼人才能證到?佛說八地以上。菩薩有等級,程度不一樣,從十信、十住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八地是最上面的四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最高的四個階級,他們看到了。清淨心,心清淨到那樣的程度,宇宙的源起、物質的源起、意念的源起你才能看到,七地以下都還看不到。

  今天科學家是凡夫,他們怎麼看到的?他們用儀器。數學推斷到這個事情有可能性,再用精密儀器去觀察、去搜索,發現了。所以他這個發現還是知識,不像八地菩薩,八地菩薩是親證,他有受用;科學家發現,受用當然也有,沒有八地菩薩那麼大。八地菩薩神通自在,他科學家沒有神通。神通是本能,自性的本能,就是智慧、德能、相好,這科學家沒有,但是八地菩薩有。「叁賢十聖是僧寶」,大乘裏面叁賢十聖是菩薩,叁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叁賢前面有十信,都要包括在裏頭,這是僧寶。

  另外一種,小乘教,「小乘說丈六金身是佛寶」,這是指釋迦牟尼佛,完全從事上來講的。當年釋迦佛在世,這個是真正明心見性,證得圓滿的大覺。承認釋迦牟尼佛是佛寶。「四谛十二因緣生空教法是法寶」,這是佛所說的四谛十二因緣,在阿含時代所講的。生空,講到了生空,沒有說法空,生是講衆生,小乘最高的講到這個地方,生空,法有。他們認爲法有,法不空。大乘告訴我們,法也是空的。這是法寶。「四果緣覺是僧寶」,四果是小乘,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叁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阿羅漢再上去是緣覺,就是辟支佛,這些都稱之爲僧寶。這是小乘,叫別體叁寶。

  第四個,「住持叁寶」。這是佛滅度之後,「範金雕木」,範金是以金屬鑄造佛像,用黃金鑄造的、用銅鑄造的,就五金都能夠鑄造佛像。石刻,石頭雕的,寶石講玉石、瑪瑙,這都可以雕做佛像,以這個爲佛寶。木雕的,還有彩畫的,像我們現在背景是用畫的西方極樂世界圖,這個都算是,我們講「繪塑形像是佛寶」,繪畫、雕塑佛菩薩的形像,這是佛寶。「叁藏文句是法寶」,哪是法寶?《大藏經》。《大藏經》有叁大類,叫叁藏,有經;有律,是戒律;有論,論是研究討論的這些文集,這個叁大類合起來稱爲《大藏經》,法寶。「剃發染衣同一理事是僧寶」。剃發染衣,這僧寶的相出來了,但是後頭這一句同一理事,這是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就不是僧寶,剃發染衣要修六和敬。

  六和敬第一條是理,見和同解,後面五條是事,這叫僧團。僧團有出家的、有在家的,在家人也是四個人以上在一起修行,修六和敬,也稱爲僧團。在佛法裏面,出家跟在家是平等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示現的是出家佛,同時還有一位在家佛,維摩诘居士,他是佛。你看世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這是大弟子當中的代表,他們見到維摩居士一定是頂禮叁拜、右繞叁匝,跟見釋迦牟尼佛禮是相同的。爲什麼?他是佛。所以佛門裏頭是師道第一大。維摩…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