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不能成就的、半途而廢的、有始無終的,都是不老實、不聽話、不真幹。這個東西搞明白、搞清楚,快樂無窮!天上人間找不到這種快樂,真的叫法喜充滿。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喜悅,不是從外頭來的,內心裏頭發出來的。佛法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充滿什麼?充滿宇宙!你多快樂,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我們看到這句經文,「惜水之家」,想到今天人的浪費,浪費是造罪業。惜水之家,愛惜,他「善治堤塘」,他防止什麼?防止水漏掉,一定把堤塘做得非常好。

  「行者亦爾。爲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行者是修行人,真正聽話,依照經典的教訓去做,這樣的修行人。爲智慧水故,把智慧比喻水,我們把智慧抓住,不要讓智慧變質,不要讓智慧失掉。那怎麼樣?善修禅定,修禅定就好比修堤塘一樣。這個禅定就是清淨心,禅定是佛學專有的名詞。禅那,它的意思是靜慮,靜是中國定的意思,慮就是智慧。智慧從哪裏來?從定來的。心愈清淨,智慧就愈大;不清淨的心就生煩惱、妄想、雜念,這個很痛苦。禅定之樂如果你真的得了一點,你就知道,你會繼續努力去幹。

  修禅定的方法很多,佛家講八萬四千法門,這是比喻,方法有八萬四千多種,任何一種都可以。我們現在修淨土宗的,所選擇的就用念佛的方法,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雜念全部排掉,永遠保持這一念,這一念就是定。雜念都沒有了,智慧生起來,那就是觀,就起作用。一定要懂得,清淨心生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平等比清淨就高了一級,最後那個覺是大徹大悟。所以,覺是佛的定慧,平等是菩薩的定慧,清淨是阿羅漢的定慧,這裏頭有差等的。我們從哪裏修?一定是先得清淨心,再得平等心,最後大徹大悟,得要真幹。只要得清淨心,真智慧生起來,今天社會現象你一清二楚,你能夠知道過去、能夠知道未來。這一點都不稀奇,是人的本能,誰修誰得。你不肯修,所以你不得。

  我們每個人本性相同,「人之初,性本善」,佛告訴我們自性是相同,性德都圓滿,人人都圓滿。《華嚴經》上佛告訴人,「一切衆生本來是佛」,本來是佛是什麼?本來你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沒有一樣你不知道的,你本來是這樣的。現在爲什麼都不知道、都失掉了?就是你心亂了,你心雜了,你的心像池塘的水一樣,起了大風大浪,泥沙渾濁,大風大浪變成這樣的。定下來不起波浪,肮髒的東西讓它沈澱下去,清水就現前。清水現前,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它能照,照見萬法,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經上這些比喻,都是「表定慧等持之因行」。這是佛家講修行最高的原則,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離開這個原則,要定慧等持。修因後面就證果,這個果就是你有能力、你有智慧解決一切問題。你沒有這個緣分幫助別人,可以幫助你自己不受任何災難,你心是定的。災難降臨在面前,有些人受災難,有定功的人不受災難,他永遠不驚不怖,永遠不受外面環境影響,自得其樂。

  「本經《大教緣起品》曰:如來定慧究暢無極」,這就是果德。你看修這個因,得的果報是什麼?定慧究竟暢通,無極是沒有邊際。佛在經上講的都是我們自己自性裏頭本有的東西,只要我們肯學我們都能得到,跟佛一樣。佛沒有秘密,佛沒有說哪一樣東西他超過別人,沒有。爲什麼?人人是平等的,決定沒有一個人是超人。眼前不平等,是因爲他的心不清淨,他的染汙太嚴重,他的性德不能現前。不是沒有,並沒有丟掉,只要他懂得修學,把這些障礙放下,他的德能智慧就現前。就這八個字,「如來定慧究暢無極」,如來是誰?是自己,不是別人。我修成之後,跟釋迦牟尼一樣,跟阿彌陀佛一樣,跟一切諸佛完全相同,絕不遜色于他。所以佛法是平等法。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善護叁業」,這是佛門修行最重要的一段經文。從哪裏修起?就從這開始。我們經文念一遍: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這二十四個字,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讓這個世界恢複安定和諧,可以讓地球上所有災難都能化解。對你自己來講,你可以得到身心健康,青春常駐,你不會衰老,你不會有疾病。這二十四個字做到了,你的家庭幸福美滿,你的事業成功順利,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你得會用!我們看黃念老的批注,這一段他批注得不少,批注得很豐富。『善護口業』這以下六句經文,「表菩薩身口意叁業清淨」,這是清淨的標准。「叁業之中,則以善護意業爲首要,是即菩薩善護己念之正行。」業是造作,業這個字的意思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你在幹什麼事,這正在造作的時候;造作完了之後,這就叫業。這個業是什麼?它有影響力,影響將來造成的果報,所以這個報叫業報。我們在學校讀書,每天做功課叫作業,學生在作業。在社會上,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你也天天在那裏作業。業有善惡,對衆生有利的是善,對衆生不利的那就是惡。所以我們造作,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動手動腳這是身業。一定要想到,這個業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對別人有沒有好處,對社會有沒有好處,對整個人類有沒有好處。如果沒有好處,不能做,有壞處就更不能做,得懂得這個道理。

  這一年多來,我收到很多人給我的信息,都提到災難問題。而且一個共同的說法,什麼樣的人在這個災難當中可以保全自己,而不受這個災難,平安度過?他們的講法幾乎是一致的,第一個要吃素,要素食。爲什麼?素食不跟一切衆生結怨仇,這個很重要。我相信因果報應,所以我學佛不到半年我就吃素食,我的素食吃了六十一年。知道這是錯誤,爲什麼要吃衆生肉?你看衆生被殺的時候那是什麼樣子?牠不是甘心情願把自己身體奉獻給你吃的,不是的,牠在逃命,逃不掉。你說殺一只雞,我們在農村殺只雞,要殺的時候,那個雞是到處飛飛跳跳的逃,逃命!牠知道,牠不是不知道。你殺牛、殺羊,你看牛羊流眼淚,在哭,無可奈何。現在殺生的手段非常殘酷,你忍心吃肉嗎?所以第一個條件,素食的人不會有災難。第二個是有愛心的人,這個說得也很好。現在人沒有愛心,不但不愛別人,他連自己都不愛,一個人不自愛,怎麼可能會愛別人?第叁個就是鎮靜,這就是講定功,災難來的時候不害怕,心能夠穩得住,所謂不驚不怖、不慌張,心是定的,若無其事。你有智慧,你就知道怎樣處理,你就知道怎樣回避。講這叁樁事情,素食、愛心、鎮定。

  美國布萊登博士這是量子力學家,他也說了叁句話,他說要應對馬雅災難預言,第一個要棄惡揚善,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第二個要改邪歸正,第叁個要端正心念。端正心念,必須把中國老祖宗四科找回來,心念就端正了。這四科是什麼?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幾千年來,老祖宗教人,做人必須要遵守的。這個不多,五倫是道,只有五句話二十個字,五常是五個字,四維是四個字,八德是八個字。你想想看,人人能記得住。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這四科相應,不能違背,這樣的人,我們不用布萊登說,我們自己很清楚,他絕對不會遭難。再有大的災難他都能夠避過,那是真正的好人!

  你看五倫所講的,「父子有親」,一家人相親相愛,這頭一條。換句話說,後面所有講的都是爲了一家人相親相愛,「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大道,人倫大道,做人應該要遵守,一條都不可以犯。五常是講德行,做人基本的德行,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樣樣想到自己立刻想到對方。現在人只想自己不想對方,這就是不仁。現在人心量太小了,小到不能再小,甚至于什麼?他只想到自己,他連他的父母都沒有想到。大概他那個小圈圈只有自己、妻子、兒女,其它的都不想。他父母他不想了,他兄弟他不想了,他的家族他也不想,他沒有了,他只有自己、妻子跟兒女。兒女長大了也學他,也想自己,也想妻子兒女,父母他也不想,報應!義,什麼叫義?思想行爲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現在義沒有了,完全想到自利,義沒有了。禮沒有了,用一切手段獲得自己的名利,就不擇手段,禮沒有了。智慧沒有了,完全是情執,一點智慧都沒有。後頭那個信也沒有,欺騙別人、欺騙父母、欺騙國家民族,沒有理智,沒有信用。你看五條都沒有了,仁義禮智信,這還得了嗎?這個世界怎麼會不亂?怎麼可能沒有災難!四維,古人講的重要!「禮義廉恥」叫四維,好像一個房子四根柱子,這四根柱子現在都沒有了。古人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仲說的。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全沒有了。

  中國古人這種教學,從上古一直到滿清末年,教的什麼?就教這四科。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國家能長治久安,家業能夠傳多少代,所以稱爲世家。在中國現在同仁堂,同仁堂大概叁百多年了,世世代代承傳下來,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了。家沒有了,人不曉得活在世間幹什麼,大概現在活在世間,他的價值觀就是盡情去享樂,享到死爲止。盡情享樂的人壽命也不長,過去生中長時間積累的福報,在這個世界上幾年就享完了,享完了命就沒有了。家庭也如此,家庭的福報享完,這個家就完了;再提升,國家亦如是,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這叁業當中,念頭最重要,就是『善護意業』這最重要。這就是菩薩善護己念,護自己的念頭,不能有邪思,不能有邪念。可是今天麻煩在哪裏?我們不念聖賢書,標准沒有了,什麼叫善,什麼叫不善,價值觀錯了。現在人認爲自利是善,利他是惡,這是外國人的價值觀;競爭是善,讓別人是惡,都相反掉了。我在學校裏面遇到一位教授,這是名教授,美國人。我向他請教,美國的教育是不是從幼兒園就教競爭?他說是的,一直到大學、研究所全教競爭,沒錯。我就問他,競爭再升一級是什麼?競爭…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