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升級了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現代的戰爭是核武、生化,是毀滅人類的戰爭。我說這種思惟,這是一條死路。

  我說中國不一樣!中國自古以來,教嬰兒教什麼?教讓。你們也許知道孔融的故事,孔融四歲讓梨,大的給哥哥。現在人不懂,現在小孩對父母都不讓,我看見過。小朋友一年級,在家裏看電視,他們家裏客廳有大電視,房間有個小電視。他給他爸爸媽媽講,你們看小電視,我看大電視。霸在那個地方不動,把他媽媽趕走,你們看小電視。對父母都不讓,他還能讓別人嗎?這種家庭怎麼會有幸福?這個社會怎麼可能有和諧?人是教得好的,人要教,要從小教,這個不能不重視。中國古人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不能養成不善的習慣。對父母都不讓,這還得了嗎?所以你就曉得,他將來到社會上,他對任何人都不會讓的。那就一定起沖突,競爭、鬥爭,他肯定是這樣的。他的一生不會快樂,活得很辛苦,那都是造作惡業。

  中國自古教讓,忍讓、謙讓、禮讓。讓有好處,不是沒有好處,好處在後面你沒有看到,你也沒有想到。我這個人也就是老實、聽話、真幹,老師怎麼教、古人典籍裏怎麼教我真幹,我處處都讓。年輕的時候在公家機構裏面上班,我能把我的成績讓給別人,讓給我的同事,升遷的機會我也能讓給別人。爲什麼?別人他有家眷,我一個人無所謂;他們需要待遇好一點,需要地位稍微高一點,我一個人何必?出家之後就一直讓到底,什麼都讓,快樂!這個地方讓出去,那個地方來了,這是佛家講的布施,舍,舍得!愈舍愈得的多,得的我們無法想象。我們作夢也沒有想象到,一個出家的人,怎麼可能想象到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不是一次,十多次,想不到,不可能的事情。不但自己參加,很多次帶著許許多多宗教一起參加。有時也有一點小道場,人家要就送給他,佛、祖告訴我們,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永遠一個人生活,非常簡單,少許一點點我們就很滿足了。這是依教奉行的好處,我是個過來人,學佛六十一年,六十一年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讓別人是最高的享受。

  經文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爲什麼不批評別人,不說別人過失?是我們心裏頭沒有別人的過失。我這個心不是垃圾桶,裏面沒有別人的垃圾,別人所有過失我不會把它放在我心上,所以我心上沒有別人過失。他做再錯錯誤的事情,我都要原諒他,爲什麼?佛教我這麼做的。這經上佛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不能怪他。甚至于他學過聖賢教育,聽經學教多年,依舊迷在名利裏頭,做了很多不善的事情,要不要原諒他?要原諒他。爲什麼?他所學的經教、聖賢教育是半路才學的,他沒有根。所以古人說,他遇到高名厚利,就是高的地位、很厚的利益,他就變心了,我們中國古人講變節了。他受不了,就是禁不起這些誘惑,他道心不堅固,這是因爲沒有根,都是半路學的。

  今天我們曉得,真正有根的人沒有幾個,真是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所以他做什麼樣的錯事都要原諒他。雖然受的聖賢教育,無根的聖賢教育,他不是從小教的。如果是父母從懷孕就教他,他一出生就教他,他就不會變節,根深蒂固,永遠不變。二十幾歲到叁十歲以後才學的,這無根。現在社會誘惑的力量太大了,比古時候強一百倍都不止,一個普通人怎麼能受得了!所以見財起意,小財他可以不動心,大財,幾個億他就動心了。他從來沒有擁有過,現在一下有幾個億,他怎麼會不動心?這是我們能夠理解的,所以我們不把它放在心上。我們深深體會到,教學,紮根比什麼都重要。

  中國傳統教育什麼時候能複興?我的估計是兩百年,絕對不是我們今天搞搞就能看到的,沒有這個道理。爲什麼?我們全都是半路學的,都沒有紮根的,你有這種期望的話,你將來會大失所望。所以要有真智慧,我們現在就做紮根教育。現在紮根,實際上講是紮不了根,我們傳到下一代,下一代再教底下一代,希望那個年齡,愈來愈低,愈來愈低。到叁代、四代之後,就到了什麼?小孩出生的時候父母就會教,那時候才能夠成長有希望出來,我們現在做不到。所以今天無論什麼人,縱然是書念得很好,像倫敦、劍橋大學漢學系博士學位拿到的,他要做出不善的事情,都應當原諒。爲什麼?現在人所學的,習性,不是本性,不知道有本性;習性是會動搖的,本性是如如不動的。中國的儒釋道都講本性,不是從根本上紮根就沒有辦法。

  今天我們的家庭沒有了,紮根教育就沒有了。紮根教育,從前大家庭製度,大家庭一定要從小紮根,不從小紮根,這個小孩以後是敗家子,你們會家破人亡。所以從小一定要把他教好,他怕的是家破人亡。這個教育是負責任的教育,今天一般學校,學校沒有這個責任,它也沒有這種憂慮。中國自古以來,教育是家庭的事情,養老是家庭的事情,所以育幼、養老是家教,那個製度好。你有聰明智慧,有才智、有天賦,父母沒有能力教你,家族教你。而且家長會請最好的老師來教你,家長希望自己的後代興旺,所以禮請老師非常隆重。老師一定有德行、有學問,而且有教學的方法。現在沒有,交給學校去教,學校老師跟從前家學私塾請的老師完全不一樣。

  現在老人老了很可憐,到哪裏去?真的無依無靠。從前大家庭好,年歲大了,退休了回家,叫落葉歸根。回家是什麼?頤養天年,家庭有樂趣,老人跟小孩天天玩在一起,多快樂!一個大家庭,人口叁百人左右,小孩總有五、六十個,五、六十個小孩天天圍繞著老人,多快樂。老人把他們的人生經驗像講故事講給他聽,他能把老人這一生的學問、經驗他就傳下去了。大家庭有它的缺點,爲什麼?人沒有這麼自由,規矩很大。但是老的時候有樂趣,有天倫之樂,小的時候受到好的教育。這兩樣東西是人生最寶貴的,大家庭有,現在家庭沒有了。你仔細去比較,大家庭跟小家庭,還是大家庭好。小家庭有那麼一點自由,得不償失,爲什麼?晚年可憐,那種天倫之樂你連作夢都想不到,你沒有見到,你也沒有聽說過。

  所以「善護口業」比什麼都重要,要把心量拓開,要包容,毀謗我們的人、羞辱我們的人、障礙我們的人、陷害我們的人,都要原諒,都不放在心上。而且我們對他要感恩,他的謗言我們聽到了,認真反省有沒有這個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如果有,他說得對,說的沒有錯,他提醒我,他是我的老師,我改過自新,我感謝他。如果沒有,沒有是他的誤會,他看錯了,他聽錯了,他對我誤會。誤會不要緊,事實可以澄清,讓他再看,看十年、看二十年、看叁十年,我不是他想象那種人物。他要是個明白人,自然會生慚愧心;他沒有慚愧心那就算了。我們對于這些人,我們學佛每天做功課,每天在跟大家做分享,這些功德都回向給他們。我們的小佛堂都給他立長生牌位,有很多人來看到覺得很奇怪,這個人毀謗你、障礙你、找你的麻煩,爲什麼給他供長生牌位?我說他是佛。《華嚴經》上講的,「一切衆生本來是佛」,他本來是佛,他對我的誤會那是一時迷惑,這不放在心上,不要計較。永遠以大慈大悲待人,決定不能夠去批評別人。

  古禮,看到別人有過失,這個人跟自己是什麼關系,如果是自己的親人,自己真正的好朋友,是應當要規勸的。規勸應該在隱密的地方,沒有第叁個人聽見,這是正確的;如果在大庭廣衆之下,有人聽見是決定不許可的。爲什麼?傷害他的面子,要顧慮他的情面,不能破壞他的形象。這是愛心,對他真正的愛護。他有過失的時候,勸勉他,讓他改過自新,這種態度是正確的。如果在旁人面前來說的話,這是錯誤的,這是不可以的。現在這個社會問題,就是做錯事情的人太多,我們一定要了解爲什麼會做錯事。我們傳統的教學疏忽了兩百年,你能怪人嗎?他自己不知道,他父母也不知道,他祖父母也不知道。大概在我們家鄉,是個讀書的環境,桐城派的發源地,總得高祖父才曉得,那你怎麼能怪他?所以,一切過失一筆勾銷,我心多清淨,沒有一絲毫怨恨。

  所以我們就沒有一句是非,我們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我們一生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我在這個世間,不去爭名聞利養,真正做到于人無爭,于世無求,多快樂。很簡單的生活就歡歡喜喜度過一生,不爭名利。出家,也有供養,廣結善緣。廣結善緣從哪裏結起?從我的鄰居結起,鄰居第一。爲什麼?鄰居和睦,我這個小村就是和諧村,就是大家的榜樣。人家到我這一看,你們這個村莊裏人真好,每個人都是滿面笑容,每個人都是那麼樣的和善。佛法講度衆生先度近鄰,靠近自己的,自己親近的不能度,還能度遠的嗎?哪有這種道理!今天幹這些事情,真的有祖宗保佑,有佛菩薩衆神保佑,因爲效果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沒想到!平常說說笑笑而已,沒有想到鄰裏鄉黨真幹。

  我大概是下個星期到澳洲去,這一次去五天。爲什麼?這個小城所有的宗教團結起來了,政府也參加了,人民都歡喜,我們共同把這個城市造成全世界第一個和諧示範城,這個太難得了!我這次去,去看他們幹這個事情。去年我跟他們在一起,談話當中提起來,沒有想到大家真幹,真幹就太好了,太難得了。今天在這個地球上做好事,一定要拿出好的榜樣,拿不出樣子,光說沒人相信,一定要做出來。宗教是一家,不分彼此,而且互相學習,我學習他們的經典,他們也學習我們的經典,這樣才真正了解。如果互相不往來,就有猜疑,就有誤會,就會發生沖突;我們常常在一起,什麼話都談,經典互相學習,這種問題統統化解了。我們住在一個地球上,而且我們還住在一個小城裏頭,你說我們是和諧,把這個小城當作一家人好,還是我們各個互相不關懷,哪一種好?我們自己去選擇。現在大家自己選擇的是我們一家人和睦好,都希望這樣做,彼此相親相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互…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