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戒律條文畢竟有限,條文上沒有的你都可以去幹去了,在律儀戒上講得通,攝善法戒講不通。善法是什麼?善法對自己有利益的,對自己的道德、修養、威儀這些有幫助的,這叫善法。

  第叁條是對衆生有利益的,這兩條戒,把律儀戒之不足全部補充出來了。「攝衆生戒,又雲饒益有情戒」,饒是豐饒、豐富的意思,益是利益,有情衆生。對一切衆生有利益,而且有很大的利益,我們一定要做,要幫助這一切有情衆生得到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幫助一切有情衆生認識淨土,真信淨土,願意往生,這是究竟圓滿的利益。這個利益大了,我們要自己做出樣子給他看。黃念祖老居士晚年身體不好,示現出這個榜樣,一天到晚佛不離口,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他是爲自己念的嗎?不是,爲饒益有情,念給大家看的,讓大家看了之後對他這個批注就生起信心。他勸,勸我們念佛,他自己真幹,他自己學了禅,學過禅、也學過密,你看臨終他不用禅、也不用密,他專門念阿彌陀佛。做給我們看的,我們看了之後真相信;自己不真做,假的,人家不相信。

  我們自己做學生我們知道,方東美先生用哲學把佛經介紹給我,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那我得仔細去看他,他有沒有生活在佛法當中?如果他學的這些佛法沒有落實到生活,那就靠不住。細心觀察看了二十多年,他真的,他一點不假,沒有一天不讀經,跟任何人談話,沒有不說佛的。他真幹、真做到了,他生活在佛法當中,工作在佛法當中,待人接物都沒有離開佛法,他真幹。所以他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相信了,我也照做,這個照做真有好處。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我聽話,我出家了。出家之後再去看方老師,老師一見面:你真幹了!我說是,你老人家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要過過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出家只有他一個人贊成,說好,太好了,你的路走對了。我的朋友、同事沒有一個原諒我,都說我頭腦有了問題,迷信,怎麼迷到這種程度?那些批評我的人我不放在心上,爲什麼?他沒有讀過佛經,他對于佛法一無所知,他的話不可靠。可是二、叁十年之後這些老朋友見面,一個個都說,老兄,你的路走對了。他後悔莫及,追不上了!

  這個道路,說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麼?給諸位說,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挂,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各行各業,哪個行業不忙、不辛苦?我這個行業不忙,我這個行業沒事。這個行業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教自己喜歡教的課,不受人限製,這種自在、快樂到哪去找去?不受限製。你在學校教課,還得受教學的製度上限製你,你不能說想教什麼教什麼,不可以。我這是想教什麼教什麼,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念什麼就念什麼,毫無拘束,得大自在,愈學愈歡喜,叫法喜充滿。人常常生活在歡喜當中,這個人就不會生病,所謂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到晚都歡喜,當然精神舒暢。這種人生、這個生活到哪裏去找?幾個人知道?知道他都來了,沒人知道。

  我受方老師這句話影響深,就改變我一生的命運,我感激他。確實這個沒人知道,我這一生就沒有第二個人講過這句話,包括出家老法師。講得這麼堅定、講得這麼清楚,我一生遇到的第一個人。這是什麼?這是他自己,那個時候不是一生,是半生,學習佛法的心得。我相信他不只給我一個人講,他的學生很多,我相信他常常講,別人沒聽懂,別人粗心大意。我聽了之後我要證實,我細心看他的生活、看他工作待人接物,果然兌現了人生最高的享受,那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誰學誰成就,這個裏頭沒有自私自利。他學生很多,成就的人也不少,拿到博士學位的人很多,從事于教學工作,當教授的也很多,但是把聖賢的教誨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生活的人不多,這真實受用。

  所以,利益衆生的事情,這是大乘菩薩戒,利益衆生你能不做嗎?大概是二00二年、0叁年的時候,澳洲昆士蘭大學來找我,邀請我跟他們和平學院的教授舉行一個座談會,討論化解沖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我跟學校從來沒有往來,突然之間校長派了兩位教授到山上來訪問、來邀請,這個事情是饒益有情的,我要去,我要不去就破戒了。我去之後才知道,全世界只有八個學校有和平學院,和平學院教學的主題,就是消弭沖突、促進和平,很好。他們有學位,學生畢業出來,多半在聯合國服務。第二個星期又舉行了一次,我去參加了,學校准備聘書,請我做他們的教授。還有格裏菲斯的校長,兩個校長,學校送給我學位。當時我拒絕了。這兩位校長說你不能拒絕。我說爲什麼?他說我的一些想法、看法對于化解沖突有幫助,希望我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又是一個饒益一切有情戒,這個不能推辭。聯合國邀請的對象是專家學者,不邀請和尚,和尚身分不行,一定要有教授身分、要有博士學位,我就接受了。

  這樣子先後參加國際上的和平會議十多次,我們把佛經上的道理,中國傳統儒家、道家的這些道理,化解糾紛的道理,化解沖突的道理,怎樣促進和平、和睦相處,大家聽了歡喜,他們從來沒想到。他們以前的方法是什麼?消弭沖突用鎮壓的手段,武力鎮壓,用報複的手段,所謂以暴製暴,這是西方人他們的策略,結果最後演變九一一的恐怖戰爭。學校才真正想到這個辦法行不通,現在産生一個副作用,恐怖戰爭,防不勝防。所以才認真思考我們用真正和平的方法來解決,他才來找到我。爲什麼找到我?大概是想到我過去在新加坡做過團結宗教的工作,做得很成功。這樁事情他們知道了,跑來找我。一般人認爲宗教很不容易團結的,怎麼可能把宗教團結起來?我們做得確實成功,新加坡九個宗教,現在是十個,都像兄弟姐妹,都像一家人,真正做到了互相尊敬、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爲整個國家社會去想,不要爲自己小團體,我們共同爲社會服務,爲安定和平,造福這個國家。不從這個上面下手,沒有第二個辦法。

  二00五年我在馬來西亞,第一次跟馬哈迪長老見面,這是一個國際著名的伊斯蘭領袖,也是馬來西亞國家領導人。我跟他見面,他第一句話就問我,他說法師,聽說你走過很多地區,也認識不少國家領導人,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問我的時候面孔很嚴肅、很沈重,對于這個國家社會還能不能有和平都生懷疑了。這個疑慮不只他一個人,我見過很多。當時我告訴他,我說和平可以實現,沖突能夠化解,只要你把四樁事情做好了,問題就能解決。他說哪四樁?我說第一個,全世界國家跟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第二個政黨與政黨,第叁個族群與族群,第四個宗教跟宗教,這四個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天下太平。他聽了之後皺著眉頭一句話不說,我們大概停了有五、六分鍾,我接著再告訴他,我說是難,非常艱難,這是很棘手的事情,但是如果從宗教下手,不難做到。我在新加坡做過這個實驗,畢竟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還是占多數,不信仰宗教的人是少數。宗教要團結聯合起來遵守它的教義,因爲宗教的經典都是教人做好人,沒有教人做壞人的,決定可以影響政治、影響族群,能夠起作用的。他聽懂了。要想化解沖突,恢複世界的安定和諧秩序,宗教能辦得到,舍了宗教之外無路可走。

  真正懂得宗教的人不多,爲什麼?他不去研究,宗教這些書籍他不看,那你怎麼能夠運用?馬哈迪畢竟是回教的長老,別的經典他沒看過,《古蘭經》他很熟悉。我跟他說我學習佛教經典,也同時學習其它宗教經典,我讀《古蘭經》。他笑起來,他說你怎麼個讀法?我說我讀中文翻譯的《古蘭經》。他明白了。我告訴他,我說我展開《古蘭經》本,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回教的信徒,如果不是最虔誠回教信徒的心態,這經你看不懂。他點頭了。我說我看《新舊約》、看《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徒,所以它的書我統統能看懂。我了解經典裏面的意思,我能夠講得很清楚,那一點真誠恭敬心重要;沒有真誠恭敬心,你真的看不懂、聽不懂,你接觸沒有用。我們用一個真誠對待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族群,我樣樣都懂,我跟他們做最好的朋友,彼此能信任得過。這種朋友就不容易了,他知道我讀他的經典,還差一點就是他沒有讀佛經。所以宗教可以團結,爲什麼?經典內容百分之八十相同,說法不一樣,意思是一樣的。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怎麼能不團結!神聖都是善人,純淨純善,都是好人,好人不會教人做壞事,不會教人害人。

  這十幾年來,我們跟世界上不同宗教往來,早年我以爲還要有一些辯論,十幾年來,一次辯論都沒有遇到過,都能接受。馬哈迪長老我送他一張千手觀音,送給他,他歡喜接受。我們離開,旁邊陪我的人說,法師,你怎麼敢送這個給他?我說宗教是一家,觀世音菩薩是誰?真主的化身。他們都沒話說了,是一不是二。這是什麼?饒益有情戒。有情衆生不能分是不是我國家的人,不可以分;是不是跟我同一個信仰的人,也不要分。只要是人,我們就有義務幫助他,在這個世間得到最高的利益、最圓滿的利益,是他迫切所需要的,要真正爲他服務,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共同在一起生活,我們都住在這個地球上,都希望社會安定,都希望這個社會上沒有沖突、沒有戰爭。這個理念是大家共同的,在這個大目標之下,我們手牽手就能夠密切合作。

  所以饒益有情戒,是以饒益一切有情衆生做爲戒條。上面叁種,就是這個叁類戒律,「爲大乘菩薩通受之戒」。儀式上只有攝律儀戒,後面兩個沒有,但是那個精神、義理跟攝律儀戒融合在一起。五戒有、八戒有,十戒、具足戒統統都有,每條戒裏頭都有律儀、都有攝善法、都有攝衆生,這個戒條才叫圓滿。如果缺少後面這兩種精神,那個戒不圓滿。「在家菩薩受五戒與八戒,出家菩薩須受一」,就是第一類的,律儀戒當中的「十戒與具足戒」。可是現在我們要…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