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名字相,名詞術語,法界是名詞術語,你了解它的意思,可別著它的相,也不能有心緣相。你真的看懂了,真看進去了;換句話說,著相沒懂,沒聽懂,也沒看進去。我要問一問,現在有幾個人不著相?有幾個人能夠做到馬鳴菩薩這叁個條件?做不到,這條件太高了。是高,是法身菩薩的條件,不是我們現前條件,我們做不到,我們現在全用的是心意識。用心意識來看經、來聽法,出不了十法界,爲什麼?十法界都用心意識,可以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用得正,所以對我們還是有利益。但是我們一定要學,要認真努力的去學,學不執著,學不分別,學造了之後心裏頭不落印象,要學這個本事。也就是不要把這個東西記在心上,有人提起來清清楚楚,沒有人提起來的時候,心裏頭痕迹都不著。不要常常想這個東西,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別去想。想什麼?想阿彌陀佛,這一點重要!這是阿彌陀佛幫助我們六道罪苦衆生最妙的方法。
心裏什麼都沒有,那是法身菩薩,我們做不到。我們心裏頭永遠不幹淨,總有東西在,只是多少不同、善惡不同,總有念頭在。你看,阿彌陀佛知道我們這個毛病斷不掉,斷不掉,換一個,換成阿彌陀佛,這就行了。你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好,跟他相應,跟極樂世界相應。這種念頭的話會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做了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跟馬鳴菩薩所說的一個境界,你在那邊聽經、在那邊讀經,確確實實不著文字相,不著言說相,也不執著名字相,也不執著心緣相。那是什麼?念念消歸自性。大乘經上有講,會看經的,句句經文都消歸自性;會聽經的,句句經文也消歸自性,這個境界高!
所以,末後這幾句說,「法界即非法界」,這《金剛經》上的話。用《金剛經》的邏輯方法,「法界者即非法界,是名法界」,《金剛經》上不是這樣講的嗎?法界者即非法界,是名法界,所以法界即非法界,別執著。這樣性德就顯出來了。性德是什麼?「悲智雙融」。法界是悲,慈悲心裏頭有。智,智是非法界,曉得法界不可得,法界是個假相,這是智。悲智雙融,智裏頭有悲,有慈悲,慈悲裏頭有智慧,這雙融;換句話說,法界裏頭有非法界,非法界裏頭有法界,這叫雙融。雙融一定是「理事無礙,故能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這就說明爲什麼在一切法裏頭得自在,他悲智雙融、理事無礙,他得自在了。「上之二說正好互參」,這兩種說法,就是彭際清跟《會疏》說的,兩種說法都說得好,彭際清居士說得尤其是好,他講得深入。我們學了要用在生活上,雙融雙即,你說這個生活多快樂,這種人生豈不就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叫大自在。
經文末後有一句,『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此語真是金剛王寶劍,直下斬盡衆生情見」。情見是什麼?情見就是妄想、就是雜念。我們這個雜念太雜、太亂了,前念滅後念生,永遠不停,所以你的心定不下來,你的心靜不下來,原因在此地。學了《般若經》,這是《般若經》上的話,彭際清居士所講的全是《金剛般若》裏面的原則。貴在我們真懂,懂了之後,貴在我們能夠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用上了。這裏頭最重要的是對人、對事、對物,全用上了。我們看人,這人是善人,這個人是惡人,你要用《金剛經》的話,善人者即非善人,是名善人;惡人者即非惡人,是名惡人。你把《金剛經》這個公式套在人身上、套在事身上、套在法身上,很有味道。這是什麼?金剛智慧,你把它看穿了、看破了。看破之後你心裏面放下了,自在就現前。般若智慧比喻作金剛王寶劍,有道理,真的幫助我們看破。
「今此經文,與《妙法蓮華經》中」,有這麼一句話,「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你看這兩句話,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能知跟能解是一個意思,「直是一句」;《無量壽經》上佛這句話,跟《法華經》上所講的這句話,確實是一句。「一味一音,等同無異,此非偶合」,不是偶然相應的,「實因體同」,實實在在是因爲同一體。所以佛在任何場合、任何狀況之下,無論對什麼根機,給你講真話,都是一樣的。「故下引《法華》,以證經義」,看看佛在《法華經》上怎麼說的。「《法華經》雲: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佛沒有定法可說,恒順衆生;佛如果不順衆生,他就無法可說,他一句話都沒有。他不起心不動念,衆生起心動念是感,佛是自然的應,佛的應全是自性相應,他沒有心意識。凡夫是妄心感,佛是真心應,真心應所以就難解。
「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法華經》釋迦牟尼佛講的,佛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諸法不是真的,衆生誤以爲真,誤會!衆生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怎麼會知道?一切有爲法,有爲法的範圍太大太大了,可以說是整個虛空法界全都是有爲法,有爲法就是有生有滅。現在科學家講的,整個宇宙它是個波動現象,波動就是生滅,這個波起來,立刻就滅了,第二個波又起來,起來就滅了,波動現象,叫有爲法。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相,無論是物質現象,是意念的現象,起心動念,或是自然現象,沒有一樣是真的。爲什麼不是真的?它生起來立刻就消滅了。誰看到真相?是八地以上。今天科學家發現了,他說單獨的一個現象,一個原子、一個粒子,無論是物質現象或者是精神現象,都毫無意義。爲什麼?生起來立刻就滅了。它出現的時間,彌勒菩薩所說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今天科學家的估計,好像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就是一千兆分之一秒也毫無意義。我們看到這個東西,無論是精神、物質、自然現象,都是這些東西糾纏在一起,我們才能看到,才能感覺得到;如果不是糾纏在一起,單獨的相,你根本就沒有辦法感覺到。佛講得對,一點沒錯,被近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
我們在這段經文當中深深體會到,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讀佛經,用什麼樣的心態去聽經?那就真的要像馬鳴菩薩所說的,遠離這叁種心,聽經不著言說相、不著名字相、不著心緣相,這個人叫老實聽。這個老實聽會得定、會得叁昧、會開悟,大徹大悟,有這個機會。如果著相,著相全變成知識,你把這個東西統統都收來,以爲是自己的,廣學多聞,記得很多,阿賴耶變成了數據庫,收藏這麼多數據。你要曉得,清淨心裏頭什麼都沒有,幹幹淨淨,那是諸佛菩薩,那是個會學的人、會聽的人,心愈聽愈幹淨,愈聽愈明亮,這幹淨放光,光愈放愈大。可是把東西聽了統統記在阿賴耶識裏頭,都入了他的數據庫,就沒有這種能量,他不會放光。這種方法是秘訣,這在佛法叫密藏,它太深密了,沒有人曉得,還有這麼一招,這招是真的,不是假的。
「是法」,這個是法是一切法,任何一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爲什麼?「唯有諸佛,乃能知之」。諸佛如來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就是真如、自性。唯有諸佛,佛能放得下,乃能知之,知之就是看得破。你看這多妙!它爲什麼說佛,不說菩薩?諸佛徹底放下,連一絲毫無始無明習氣都沒有了;法身菩薩雖放下,還帶著有無始無明習氣,所以唯有諸佛。諸佛徹底放下,所以他也圓滿究竟的看破,他真知道,全知全能。「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什麼大事?教衆生轉迷爲悟,這是一大事因緣。
佛菩薩出世,絕對沒有名聞利養,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沾到一點名聞利養就錯了,跟佛出現在世間的本心、本願完全相違背,你怎麼能夠學佛,你怎麼會學得到!學佛的條件、學佛的秘訣就是在這裏,決定不能夠玩假的,一定要真實。摻著一點點假,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說一杯醍醐,舉例子,醍醐,是天人最好的飲料。這個飲料能叫你身心健康,能幫助你長壽而不衰老,醍醐。但是這醍醐裏頭有一滴毒藥,那一點點毒藥把你這一杯醍醐都破壞了,全都變成毒藥。這是什麼?真心裏頭摻一念假心、妄心。爲什麼學佛這麼難?就難在此地。爲什麼往生這麼難?也難在此地。你用真心去念佛個個往生,萬修萬人去;用妄心念佛,這一生去不成,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來生來世,什麼時候往生?哪一生哪一世你用真心就往生了,因爲你緣已經有了,不能往生就是不用真心。
記住,這個經上教給我們,往生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真心,你沒有發菩提心。真心就是老老實實的心,你看鄉下阿公阿婆,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只曉得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再看看谛閑法師那個徒弟鍋漏匠,什麼都不懂,不認識字,沒念過書,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教他「你就念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人家叁年成功了。谛老贊歎他,常常贊歎: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也不如你。那是什麼?就是那一點真心。什麼叫真心?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個雜念都沒有,一個妄想都沒有,真心。你要問鍋漏匠,什麼是真心?他不知道,他不懂得什麼叫真,什麼叫妄。他就那麼老實,就那麼聽話,師父叫他怎樣,他就不折不扣。他要打一點折扣就不行了,不折不扣,真幹,拼命幹,叁年到極樂世界了。我們相信他一定是高品位往生,確確實實像谛老和尚所說的,弘宗研教的人不見得能趕上他。比不上是什麼原因?比不上他那一點真誠,我們這裏還有摻假,他是純粹的真誠,一點假東西沒有。
李老師當年在世很感歎的給我說,不止一次,我印象很深刻,「我很想學這個老太婆,就學不像」。這句話不是李老師隨便說的,李老師是真想學。古人有句話說「愚不可及」,你不要看他那個愚,比不上他。教他別的方法他未必能懂,太深了、太麻煩了,教他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非常容易,他一點都不懷疑,全盤接受過去,…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