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是將他自己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你,讓你也得到這個相。不但相好如此,得到佛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所有世界裏找不到,這還得了嗎?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此地想證個初果都那麼困難,到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一點都不難。不難的原因,原因是我們每一個衆生本來是佛,這是真因,只是遇緣不同,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到西方極樂世界,緣就同了,緣是什麼?緣是阿彌陀佛。這個緣無比的殊勝,因加上緣,下面果報現前,人人到那邊都成佛,成佛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因太殊勝了,無與倫比的因緣,問題是我們認不認識、我們相不相信,我們肯不肯把這個機會抓住?
在現前這個環境裏面,尤其這幾年,四面八方傳來的信息很多很多,這些信息多半是講災難的。災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不要去管它,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這些信息?我們信息再多,我們只用一種心態,提升我們的警覺性,必須完成我們這一生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我們一定要具足真信、切願、老實念佛。災難如果有,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沒有,我們自己境界向上提升,好事,不是壞事。我們決定不會被這些災難信息迷惑,那就錯了。什麼人迷惑?災難來了,找什麼地方去避難,這就被它迷了,這就錯了。這個地方有災難,這一方的居民不是統統死掉,存活的不少。日本311的海嘯死了人不少,活的人比死的更多。所以,命不該絕,災難在你面前你也沒事,何必那麼緊張!所以念佛人念佛要緊。我這一生知道這個信息,這個信息是經典裏面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信息,我只把這個認真,其它的不去管它,不要去理它,這樁事情重要。
欲愛斷不掉,一定要淡薄,這個功夫要做。真正要做到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我們過一點簡單的生活,每天能吃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非常快樂了。快樂從哪裏來?你不爭不求就快樂。煩惱從哪裏來?于人爭,于世有求,你就煩惱。爲什麼?求不得苦,得到了又怕丟掉,患得患失,這很痛苦。我什麼都不要,我就要這麼一點點,我也不積蓄,我也不儲存,你多快樂!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算一天,明天不去想它,我們就得自在了!除了提升自己的境界,還有一點能力、還有一點時間,幫助別人。幫助他什麼?幫助他破迷開悟。破迷開悟是因,果,果是離苦得樂,迷帶給你痛苦,覺帶給你快樂。所以,我們要幫助別人離苦得樂,那就得落實破迷開悟,用什麼手段?用教學。
教學不拘形式,我們自身做出來給大家看。有多余的財物,布施,不必據爲己有,常行布施。我好像有一天講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免費供養叁餐的膳食,日夜不間斷。因爲有人告訴我,說我離開新加坡之後他們就停了,我沒有詳細去調查,沒有去問一問。昨天我看到一個信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免費供養叁餐膳食,一直到現在沒有斷過。好事情!還繼續在做,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不僅是供養學佛的人,不學佛的人,只要去吃都受到歡迎。這居士林一樁大好事。道場要這麼做,我們個人也要這麼做,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別人,財布施愈施愈多。你不肯布施,沒有人供養你;你肯布施,供養就愈來愈多。法布施果報是智慧,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爲什麼不幹?真正學佛人,對于四攝、六度、普賢十願樂此不疲,這個生活真的快樂。你不去幹,這個快樂你體會不到,你享受不到;真幹,真幹你享受到了,不但體會,真的享受到。
所以,斷四住惑,屬方便道,爲什麼?只能幫助你超越六道輪回。六道輪回外頭還有十法界四聖法界,你還不能超越,所以方便道。無明未盡,在叁種煩惱裏面你只斷了見思,塵沙沒斷、無明沒斷,所以講無明未盡,這叫有余。阿羅漢證的涅槃,有余依涅槃,有余涅槃。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到佛法界,把無始無明斷掉,無始無明放下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六根在六塵境界裏頭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叫無明破了,這個時候就超越十法界。到哪裏去?十法界不見了,十法界是無始無明變出來的。六道輪回是見思煩惱變出來的,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六道就沒有了;無始無明沒有了,破了,放下了,十法界沒有了,一真法界現前,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爲什麼它叫一真?真是對十法界說,十法界不是真的。爲什麼?十法界是無常的,叁種現象都是無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都是剎那生滅。說剎那,時間還是太長,實際上就是彌勒菩薩所說,一彈指叁十二億百千個生滅,叫無常。一真法界沒有這個現象,無明破了之後,你所證得的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實就是真實,真實的報土。除這個之外,是假的報土,不是真實的。今天這種現象被量子力學家看到了。
昨天美國夏威夷,也是老人,他今年七十叁歲,修蘭博士。他寫了一本書叫《零極限》,用夏威夷土著的方法來治病,非常有效,幾千個案例都是成功的。他治病這些原理我們很清楚,在佛經裏頭,我們沒去運用。他們老祖宗留下來這套東西,他們應用,他做到了。真正的原理就是愛,他這個愛不是佛家講的慈悲,他愛裏頭有情,爲什麼?他沒出六道!六道裏頭,我們看四住煩惱裏頭,你看有欲愛,欲界的,色界的有色愛,無色界的有有愛,他就用這個愛心。這個愛心要把念頭集中在一點,專注,它就起作用。把病人跟自己想成一體,就觀想我跟他是一個身體,我們兩個人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身體。他哪些地方有病,那就是我有病,我現在用意念,專注,把我有病的這些細胞、器官恢複正常。對方那個人的病就好了,就沒有了,自然好了,他沒有任何感覺,自然就好了。這個道理我們懂。
昨天我們在一起談了很久,特別強調愛心,愛心確確實實是法性的核心,性德裏頭的第一德。我們中國老祖宗知道,「父子有親」,這親愛。這個親愛要集中在一點,就産生很大的效果,療效。我們的愛心是分散的,像燈光一樣,向四面八方發射,分散了。如果把燈光集中在一點,就變成激光,激光力量很大,鋼板都可以穿透。分散的光,一張紙都能夠把它障礙住;但是變成激光的時候,鋼板都能穿透,有那麼大的力量。把念頭集中到一處,也就是佛門講的禅定功夫。所以,他是怎麼幫人治病?入定,在定中把自己帶病毒的細胞統統恢複正常,問題就解決了。這種方法好,不需要用醫藥,不需要打針吃藥,不需要任何醫療設備。
跟他學的人不少,我昨天問他,你有沒有開班教學?他有。香港沒有,臺灣有,日本有,好像一個星期只上兩天課。可是裏頭基本的一個條件,必須把自己要變成一個有愛心的人,對一切衆生都有愛心。對于樹木花草也有愛心,昨天講了,對桌椅、對地板都有愛心,要培養這個。沒有愛心,這種療法你就做不成功,一定要有愛心。常常想著,「我愛你、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對一切人事物都用同樣的態度來養自己,完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他這四句口頭禅,也就是四句密語,第一個我愛你,謝謝你,對不起,請你原諒我。這種心態對人對事對物,然後當治病的時候,這就是進入禅定的境界,功效就現前了。昨天到這邊來,很多同學都看到,我聽說他是昨天下午就離開香港了。
這是叁乘聖人所居的,方便有余土,叁乘聖人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就是說,圓教十信位的菩薩,別教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住方便有余土。別教的初地等于圓教初住,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住實報莊嚴土。所以叁乘聖人所居。「四曰,凡聖同居土。是四聖六凡之所共居」。這是《彌陀經》上講的四土。四聖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叫四聖,也就是十法界的。十法界四聖六凡,六凡是六道凡夫,他們所共居的,我們通常叫十法界,凡聖同居土。「凡是凡夫,聖指聖人。聖人應迹世間,與凡夫同居一處,故曰凡聖同居土」。衆生有感,聖人有應,應化在六道,他也就住在六道。我們是真住六道,他不是真的,他在六道裏頭是屬于化身,應身也屬于化身,叫應化身。
「今娑婆世界亦名凡聖同居,但此土濁重多惡」,這四個字說得好。濁是什麼?染汙。現在這個世界嚴重的染汙,地球被染汙了,水被染汙了,大地被染汙了,乃至于空氣被染汙了。所有居住在地球上一切衆生,有情衆生身心都受到染汙,非常嚴重。多惡,惡是指十惡業,殺、盜、淫、妄、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癡,接下來要慢、疑,到了飽和點!這個狀況就非常嚴重,所感得的就是災難,我們一般說天災人禍。從哪來的?這四個字就說盡了,濁重多惡。「不淨充滿」,沒有一樣是幹淨的,充滿了這個世間,下面這是比喻,「荊棘瓦礫,丘陵坑坎,是乃同居穢土」。穢就是嚴重染汙,荊棘這八個字是現象,也是比喻,含義很深。我們生活在這麼一片土地上。
反過來我們看極樂世界,「至于極樂同居」,也是同居土,跟我們這裏不一樣。極樂世界「池流八德」,這是講極樂世界的水,八功德水,沒有一點染汙。「樹盈七珍」,七珍就是七寶,極樂世界的樹是七寶成就的,有純金、純銀,一寶,有二寶、叁寶,甚至于七寶統統具足。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阿彌陀佛對所有往生的人供養,他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供養這些往生的人,希望你到那邊去修行,沒有一絲毫障礙,一生很快圓滿成就了。「寶蓮佛光」,生處,蓮花化生,光明世界,沒有一樣不放光明,美不勝收,不需要日月光明,「遍滿國土」。
「水鳥樹林,演說妙法」,這就更妙了。前面說的是物質,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情與無情它統統說法。這一句裏頭含義很深,你想成佛,你想幫助別人,沒有演說拿什麼幫助?演是做出來給別人看,叫表演。度化衆生,自度度他,演擺在第一位,就是你自己要…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