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說他報身也可以,說他法身也可以,一即是叁,叁即是一。「今經中」,現在我們這部經裏頭,「正在說法之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同時即是報身佛與法身佛。此語精妙」,這個話說得好!爲什麼?大經當中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本來如是,總是我們自己迷而不覺,不知道事實真相。這個話是真的。
「《圓中鈔》雲:隨土感見」,這個土是四土,感是感應,見是見佛,見到佛什麼?「叁身有異」,不一樣。法身沒有形相,報身有殊勝的相好,應身只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現的。當然每個地區衆生的福報不一樣,所以他見佛也不相同,佛沒有一定的形相。衆生所見的,沒有一尊佛不是從衆生心想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隨機感見,四土不同」。「是故若于同居,但見同居本土者,則說法之佛,只是示生化身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印度,爲我們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就是示生化身佛,住在世間八十年。「見實報土,則見報身佛」,這是什麼人才能見?法身菩薩,《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一直到等覺,有四十一個階級,經中稱他們爲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叁種不退轉都證得,第一個位不退,第二個行不退,第叁個念不退。他們見到的,在實報土見到的是報身佛,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若見常寂光」,那就見到法身。常寂光是誰見到的?等覺菩薩,把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幹淨了,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有生有滅。實報土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他就入常寂光。他見法身佛,他自己也變成法身佛,光光相融,分不出是哪一個。雖分不出,還是各有個別,爲什麼?起感應就發現了,就知道不一樣,不起感應的時候你決定分不出來。就像我們今天這個房間,裏面有很多盞燈,照到我們到底是哪一盞燈照的,你分不出來。如果我們把電燈按鈕關掉一個,這個燈熄掉了,你就知道它同裏頭還有不同。共中有不共,不共裏頭有共,這常寂光。
佛的叁身,「譬如摩尼寶珠」,用這個做比喻,「珠體、珠光、珠影,叁者不相舍離」。法身是珠的體,報身是珠的光,應化身是珠的影,亦複如是,一即是叁,叁即是一。「同居橫具上叁土,亦是此義」。這是極樂世界非常特別的地方,同居土就具足上面叁土,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表上叁土,亦即在同居」,你在同居土裏面能見到,能見到等覺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見到他們是報身。那就是說同居土裏頭有實報土,實報土的菩薩出現了;同居土裏面有阿羅漢、有辟支佛,方便土出現了。在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所講的,空間維次不相同。法身大士他們維次高,高維次的,阿羅漢的維次也比我們高,我們住的是叁維空間,四維、五維還不如阿羅漢,阿羅漢比這個還高。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爲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那就是他們那個世界空間維次沒有了,叫一真法界。空間維次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裏頭出來的。
極樂世界同居土,煩惱習氣沒斷,但是也不用阿賴耶了;換句話說,他也轉識成智了。他怎麼轉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的加持,幫助你轉八識成四智;不是你自己有能力轉的,是阿彌陀佛幫助的。所以你在外表上看,你的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薩似乎沒有兩樣,法身菩薩是自己修證得來的,你往生的人是憑阿彌陀佛加持給你的,不是你自己。但是加持管用,確確實實在起作用的時候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是極樂的殊勝。其它佛國土裏頭,你自己沒有證得,你決定不可能;西方極樂世界自己不證得,沒有證到也行,也有這種智慧德能,這就是極樂超越十方諸佛剎土的地方。
我們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開經偈上說「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給碰上了,這多幸運。可是碰上怎麼樣?你要能認識它。我如果不認識,見到等于沒有見到。真正認識它,要相信、要發願、要念佛,一定把這個機會抓住,不能放松。爲什麼?這是我們一生成佛的機會,這一生就能成就;錯過了,不知道又要經過無量劫才碰上一次,不是常常能遇到的,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同居」,同居土,「橫具上叁土」,它不是豎的,沒有高下,它是平等的。「表上叁土,亦即在同居」。所以,極樂世界一證一切證,生同居土等于生方便土、等于生實報土、等于生常寂光土,叫一生一切生。「故往生極樂同居,功德殊勝,不可思議」,句句都是真話、都是實話。
下面一段,「又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是法身佛,《華嚴經》上所說的。正因爲這樁事情,古人才說《無量壽經》無異于《華嚴》,跟《華嚴》一樣。下面舉《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所說的,《疏鈔》曰:「智覺雲」,這智覺禅師,「總持教中,說叁十七佛,皆毘盧遮那一佛所現」,這叁十七佛統統是毘盧遮那的化身,「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于五智。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因彌陀即毘盧,故雲一佛。土者淨佛國土。二土者,華藏與極樂。雙者兼也,義爲兼領,蓋謂一佛兼領兩淨土也」。這的確是有根據,彌陀就是毘盧遮那的化身,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
我們從《華嚴》要想契入,那就很難很難!你看看賢首國師給我們說修《華嚴經》的方法,《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前面一半說宇宙萬有的真相,說得好,那是現在社會所公認的哲學與科學。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這是哲學的最高峰,也是科學的最高峰。現在的科學跟哲學還沒有達到,但是已經接近了,很接近,沒有達到。後面講方法,五止六觀,那個可不容易修。我們要走極樂世界、走阿彌陀佛這條路子就很容易,只要具足叁個條件就行了。第一個條件,你真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第二個,我真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第叁個,我真念,現在我真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行了,你的條件就具足了,比修《華嚴》容易太多!
《華嚴經》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每一個階級都好難好難。不要說多,最初第一個,第一個階級,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薩;十信好比小學,小學一年級到十年級,這是一年級。一年級什麼條件?要把叁界見煩惱斷掉,也就是對叁界錯誤的見解,一共有八十八品。佛爲了教初學起見,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爲五大類,這就好講了。五大類裏頭第一個,身見。六道衆生都把身當作我,錯了,身不是我。幾個人能夠把身見斷掉?就這一關就不容易,恐怕我們一輩子都做不到,這多難。
身真的不是我,那是什麼?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如果知道身不是我,那就給你說,你的生死沒有了。爲什麼?你看我們衣服,我想穿它,穿在身上就生,脫下來它就死,不就這樣的嗎?身不是我,這身不好使用了,換一個,這不要了,再換個身體,就像換一件衣服一樣。所以這一關透過之後,生死就沒有了,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身是個生滅法,我不生不滅。世間人,聰明的人認爲什麼是我?靈魂是我。靈魂投胎,這個身體壞了,不要了,身體死了,靈魂離開身體,身體就死了,它再去找個身體。所以靈魂不靈,如果要靈的話,那個身體應該愈找愈好,它就靈,它怎麼會去找畜生身、去找餓鬼身?那就不靈!真的,它的確是不靈。靈魂換一個字,迷魂,那是真的,它迷惑顛倒,它沒有智慧,它不知道好歹;很容易上當,受人欺騙,妖魔鬼怪誘惑它,它就上當了。在佛法裏不叫靈魂,叫神識,就是阿賴耶識,叫神識。
在中國,孔老夫子在《易.系辭傳》裏面提到,孔子沒說靈魂,孔子說遊魂,這個講得很有道理。爲什麼?魂,它沒有物質的身體,它的活動性非常大,想到哪裏它就到哪裏,所以稱它作遊魂很有道理。我們相信孔子對這樁事情很清楚,他不清楚,這個話他說不出來,他怎麼知道是遊魂?孔子說動物跟植物,動物是「遊魂爲變」,它來投胎變化的;植物,「精氣爲物」,植物跟礦物是精氣變現出來的。所有動物,六道都屬于動物,是遊魂爲變。講得好!我們不能不佩服他。所以,魂是迷,它不覺。不能說不是自己,也不能說是自己,爲什麼?自己很聰明、很有智慧,自己能做主宰,遊魂不能做主宰,它隨境界轉。
我能轉境界,不會被境界轉,在境界裏頭能做得了主,這叫我。這就不是遊魂,而是什麼?是靈性。不叫靈魂,叫靈性,我們的本性,本性有智慧,本性有德行,本性有相好,不會被外界所轉。所以,靈性是自己,靈魂是本性迷了産生的一個幻相,是這麼回事情。佛法告訴我們,我們把靈性找回來,靈性當家做主,你就叫佛、叫菩薩。爲什麼?你不迷了,你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你能夠轉境界。真能轉,不是假的。我們今天學佛,還沒有辦法轉自己境界,那是什麼原因?我們學得不夠,還不到家,差很遠。大乘經教我們學了這麼多年,佛給我們說的我們都能接受,我們也能相信,但是這裏頭還是有疑惑在,疑就是障礙。那怎麼辦?再繼續努力,別放松,認真努力學。你已經有這麼好的基礎,往上提升是很快的,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你不再疑惑了,念力一集中就起作用。
我們有疑惑,初學佛的時候,我們對佛的信心有多少?我常常給朋友們講,大概我只有百分之叁十的信心。我學得比所有同學都好,都學得好,那是什麼?他們的信心還不到,他們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六的信心,充其量百分之十的信心;我有百分之二、叁十,所以就比他強多了。比上,比上差太多了!我們上一代,我的老師就是上一代,他們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信心,我比不上他們。要比更上一代,那個時候他們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信心。我們往前看,一代不如一代!我再往下看,麻煩了,他能不能有二、叁分的信心?怕是二、叁分的信心都沒有。…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四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