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0集) 2012/3/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5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九十四頁最後一行:
「阿彌陀具無量義。一譯無量壽。二譯無量光。叁譯甘露王。密教以此叁名,依其次第,表法報化叁身」。這段集注都是說的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前面已經說了很多,這個地方又引許多經論、祖師大德的批注。其實名號的意義、名號的功德是說不盡的,爲什麼?這是自性的德號。自性實實在在是無量無邊、無盡無數,說得再多也是舉幾個例子而已,我們要深深去體會。無量光、無量壽,是世尊在《阿彌陀經》裏面提出來的,這是最簡單的說法。壽代表時間,光代表空間,一切時空裏面所包括的一切無量,那是真的無量,可不是有量的無量。第叁種翻譯爲甘露王,甘露是天人的飲料,人間沒有,這個飲料讓人身心健康,去除一切的疾病,長養壽命,功德不可思議,用它來比喻阿彌陀佛像甘露中之王。密宗用這叁個名稱代表,無量壽是法身,無量光是報身,甘露王是化身,法、報、化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又可譯爲無量莊嚴、無量清淨等等」,就是太多了。莊嚴,我們中國人所說的,真善美慧(智慧)圓滿具足,這莊嚴,無量莊嚴。清淨我們經題上有清淨、有莊嚴,莊嚴是從果上說的,清淨從因上說的。「又十二光名,亦皆彌陀名號」,十二光在後面,學到的時候我們再來細講。
「又阿彌陀叁字,每字亦具無量義」,從這叁個字,一個字一個字來說。「阿字爲本不生之義」,阿也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這是最常用的,翻成中國文的意思,無量覺。我們想想,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成佛皆是無量覺,所以無量覺是一切諸佛的通號。西方這位阿彌陀佛就用這個名字做他的名號,爲什麼?用這句名號接引衆生、成就衆生,這個意思好,這個意思確實非常的圓滿。這個地方給我們分開來講,阿是本不生義,本來不生當然就不滅,不生不滅是叁谛裏面的「空谛」。
「彌字爲吾我之義,故是隨緣之假谛」,就是俗谛。彌有我的意思,這個我不是身體,六道凡夫把身體當作我,這是錯誤的,身不是我。我們在分享當中講過很多次,再多次的分享都不算多,爲什麼?身見沒破,還是執著身是我,所以這個話還得要多說。身確確實實不是我,爲什麼?我是不生不滅的,身有生有滅,所以身不是我。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我們身做不了主,身要能做主,你想年年十八多好,做不了主,它跟著年歲它老化下去;沒有病苦多好,這都做不了主。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身這是個物質現象,它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樣。大家都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這衣服穿髒了,脫下來換一件,衣服穿壞了,丟掉換一件新的。這個東西像衣服一樣,不好使用,用的時間太久不好用了,就把它丟掉,再去換一個身體。
自己真能做得了主,那個身體就愈換愈好,人的身體丟掉換天的身體,天的身體丟掉換菩薩身體,菩薩身體丟掉換佛的身體,還是一個我,我沒有生死。我是什麼?我們在一般分享裏頭講我是靈性,就是自性、就是法性,經典裏面講也就是實相,實相是真相;身是假相,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相,不是真相。這些大乘教裏頭基本的概念,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定要清楚,我們這一生的修學就真正得受用,不再搞假的,咱們要搞真的。所以它是隨緣,隨緣就起變化,普賢菩薩的「恒順衆生,隨喜功德」,隨喜的這種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陀」是如的意思,「故是中谛」,什麼叫如?真跟假是一不是二,真是假之真,假是真之假,真假是一體,真假不二。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二邊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二邊都不放在心上,這叫中谛,也叫中道,這個好,清淨平等覺就現前了。
「又《阿彌陀秘釋》」,這本書是密宗對阿彌陀佛的解釋,它說「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跟前面講的意思相同,確實沒有生,不生不滅,它是體,就是自性。「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無我、大我,可見得沒有把身體當作我。「我」這個字在佛法裏面的定義,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自性起作用裏面有主宰、有自在。佛法裏面講叁德秘藏,叁德是法身、般若、解脫,這叁德裏面每一德都有常樂我淨,這叫四淨德。所以它真有我,不是沒有我,法身裏頭有我,般若裏頭有我,就是有主宰、有自在,解脫裏頭有我,有常樂我淨。解脫是什麼?真正把無明煩惱放下,塵沙、見思放下,這叫解開,這煩惱解開。解開就脫離生死,見思煩惱解開,六道輪回就沒有了,就脫離了,解脫,脫六道輪回;塵沙無明離開、解開,就脫離十法界。無明煩惱的習氣化解、沒有了,就脫離實報土回歸常寂光。
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我們此地名號裏頭第一個字,阿。阿是不生,本來不生,所以它也不滅,完全回歸,它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都化解,所以一心平等無我大我。在這個地方特別要能夠體會到,什麼是大我?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我們把一個身體,這叫小我,大我是遍法界虛空界。身體是物質現象,這法界裏面所有的物質現象都是我的身,法界裏面所有的精神現象都是我的心,所以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大我。誰知道?法身菩薩全知道,《華嚴經》圓教初住他就知道了,初住往上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都知道,不但知道,他享受到了。能享受到就是本經上所說的真實之利,這個不是假的,真實的利益。叁德秘藏裏面的四德圓滿的顯示在當前,這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境界。
「陀字」,說得更好,「一心諸法」,諸法無量無邊,諸法是相、是作用,一心是體,是能生、能現,諸法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如所生,所生如能生,稱之爲「如如」,既是如如,當然是「寂靜」。我們今天沒有看到諸法寂靜,我們所覺察到的諸法是煩躁,沒有看到它的寂靜。佛菩薩告訴我們,問題出在哪裏?出在我們自己,不是諸法,諸法確實是寂靜的。我們看出煩躁,這個煩躁是自己妄心裏面變現出來的,不是真心。妄心是阿賴耶,是心意識,我們用妄心,所以看到諸法是無常、是煩躁的現象。如果我們用一心來看,一心怎麼講法?一念不生就叫一心,起一個念頭就不是一心,一心裏頭起了個念頭就變成諸法。你看賢首國師的《還源觀》講得好,他給我們講從一體,一體就是一心,起二用。這一念不覺它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起兩種作用,依報、正報,依報是物質環境,正報精神的環境,這就構成無量無邊際的法界。
我們在這個法界裏面,因爲我們迷得很深,有嚴重的執著分別,所以我們對于法界能夠覺察到的是非常小的一個範圍。這個我們不能不承認,擺在我們面前,頂多我們今天所了解的這一個地球而已。古時候不知道地球,不知道地是圓的,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居住這個環境範圍,而這範圍很小。確確實實有很多人一生,甚至于城裏都沒有去過,進過城的人那都開了眼界。住在鄉村、住在山裏面一生都沒有走出去過,老死不相往來。他能夠接觸到的也不過就臨近幾個村莊而已,再遠沒去過了,他的知見範圍就那麼小。現在是科學技術發達、交通方便,有媒體每天在報導,充其量我們認識這個地球,知道地球上每一天、每一分鍾、每一秒鍾,發生的一些什麼事情,你知道,別的星球不知道。星球無量無邊,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無量無邊,都不知道。
我們這一個人一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這是什麼?迷得太嚴重了才産生這種現象。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很大,空間維次不一樣,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限的。今天科學確確實實能夠證明不同維次空間存在,黃念祖老居士說十一個,我們居住的是叁度空間,有四度、五度到十一度,這是現在科學能證明的。空間維次怎麼形成的?總離不開妄想分別執著。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空間維次就不見了,全都突破,那我們的眼能看到整個宇宙,在佛法裏頭講,法界虛空界你全能看到。我們耳的能力能夠聽到全法界的音聲,巨大的音聲聽到,極其細微的音聲也聽到,這是什麼?六根的本能。大乘經說它爲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是我們的本能,每個人本來都有的。現在爲什麼沒有了?不是沒有了,是我們自己有了障礙。因爲障礙,它不能現前,是這麼個意思,障礙除掉,它立刻就恢複,這個障礙就是煩惱。
所以學佛爲什麼特別重視要斷煩惱,煩惱不斷,你自性裏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夠恢複;煩惱要斷了,全恢複,你就成佛了。佛法修學的秘訣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我們放下,放下幫助我們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你能夠聽到大乘,你就相信,你就覺悟,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你就成佛了,很快,凡夫成佛理論上講一念,一個念頭。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在叁十歲那年在菩提樹下打坐,半夜從定中出定,看到空中的星星,把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成佛了。好像不難,難在我們不肯放下,爲什麼不肯放下?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沒看破。在中國唐朝六祖惠能大師,這禅宗的,他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也是聽五祖忍和尚說法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比釋迦牟尼佛年輕,釋迦牟尼佛是叁十歲,惠能大師是二十四歲,這一放下就見性,就成佛了。一個在印度,一個在中國,爲我們示現,爲我們做個榜樣,告訴我們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學佛,我們修行,這麼多年來,沒有把事實真相看破,所以不肯放下。你放下多少就等于你看破多少,你看破一分放下一分,看破十分你放下十分,看破百分你放下百分,肯定的。沒放下說明你沒看破,你還迷在這個世間,世間受這些苦難叫冤…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