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0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0集)  2012/3/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5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九十四页最后一行:

  「阿弥陀具无量义。一译无量寿。二译无量光。三译甘露王。密教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报化三身」。这段集注都是说的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这个地方又引许多经论、祖师大德的批注。其实名号的意义、名号的功德是说不尽的,为什么?这是自性的德号。自性实实在在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说得再多也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我们要深深去体会。无量光、无量寿,是世尊在《阿弥陀经》里面提出来的,这是最简单的说法。寿代表时间,光代表空间,一切时空里面所包括的一切无量,那是真的无量,可不是有量的无量。第三种翻译为甘露王,甘露是天人的饮料,人间没有,这个饮料让人身心健康,去除一切的疾病,长养寿命,功德不可思议,用它来比喻阿弥陀佛像甘露中之王。密宗用这三个名称代表,无量寿是法身,无量光是报身,甘露王是化身,法、报、化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又可译为无量庄严、无量清净等等」,就是太多了。庄严,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真善美慧(智慧)圆满具足,这庄严,无量庄严。清净我们经题上有清净、有庄严,庄严是从果上说的,清净从因上说的。「又十二光名,亦皆弥陀名号」,十二光在后面,学到的时候我们再来细讲。

  「又阿弥陀三字,每字亦具无量义」,从这三个字,一个字一个字来说。「阿字为本不生之义」,阿也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这是最常用的,翻成中国文的意思,无量觉。我们想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成佛皆是无量觉,所以无量觉是一切诸佛的通号。西方这位阿弥陀佛就用这个名字做他的名号,为什么?用这句名号接引众生、成就众生,这个意思好,这个意思确实非常的圆满。这个地方给我们分开来讲,阿是本不生义,本来不生当然就不灭,不生不灭是三谛里面的「空谛」。

  「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就是俗谛。弥有我的意思,这个我不是身体,六道凡夫把身体当作我,这是错误的,身不是我。我们在分享当中讲过很多次,再多次的分享都不算多,为什么?身见没破,还是执着身是我,所以这个话还得要多说。身确确实实不是我,为什么?我是不生不灭的,身有生有灭,所以身不是我。我是自己能做得了主的,我们身做不了主,身要能做主,你想年年十八多好,做不了主,它跟着年岁它老化下去;没有病苦多好,这都做不了主。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身这是个物质现象,它是什么?是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大家都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这衣服穿脏了,脱下来换一件,衣服穿坏了,丢掉换一件新的。这个东西像衣服一样,不好使用,用的时间太久不好用了,就把它丢掉,再去换一个身体。

  自己真能做得了主,那个身体就愈换愈好,人的身体丢掉换天的身体,天的身体丢掉换菩萨身体,菩萨身体丢掉换佛的身体,还是一个我,我没有生死。我是什么?我们在一般分享里头讲我是灵性,就是自性、就是法性,经典里面讲也就是实相,实相是真相;身是假相,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相,不是真相。这些大乘教里头基本的概念,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定要清楚,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就真正得受用,不再搞假的,咱们要搞真的。所以它是随缘,随缘就起变化,普贤菩萨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的这种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陀」是如的意思,「故是中谛」,什么叫如?真跟假是一不是二,真是假之真,假是真之假,真假是一体,真假不二。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二边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错了。二边都不放在心上,这叫中谛,也叫中道,这个好,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

  「又《阿弥陀秘释》」,这本书是密宗对阿弥陀佛的解释,它说「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义」,跟前面讲的意思相同,确实没有生,不生不灭,它是体,就是自性。「弥字,一心平等无我大我义」,无我、大我,可见得没有把身体当作我。「我」这个字在佛法里面的定义,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自性起作用里面有主宰、有自在。佛法里面讲三德秘藏,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这三德里面每一德都有常乐我净,这叫四净德。所以它真有我,不是没有我,法身里头有我,般若里头有我,就是有主宰、有自在,解脱里头有我,有常乐我净。解脱是什么?真正把无明烦恼放下,尘沙、见思放下,这叫解开,这烦恼解开。解开就脱离生死,见思烦恼解开,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脱离了,解脱,脱六道轮回;尘沙无明离开、解开,就脱离十法界。无明烦恼的习气化解、没有了,就脱离实报土回归常寂光。

  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就是我们此地名号里头第一个字,阿。阿是不生,本来不生,所以它也不灭,完全回归,它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都化解,所以一心平等无我大我。在这个地方特别要能够体会到,什么是大我?遍法界虚空界跟我是一体,我们把一个身体,这叫小我,大我是遍法界虚空界。身体是物质现象,这法界里面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我的身,法界里面所有的精神现象都是我的心,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我。谁知道?法身菩萨全知道,《华严经》圆教初住他就知道了,初住往上去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全都知道,不但知道,他享受到了。能享受到就是本经上所说的真实之利,这个不是假的,真实的利益。三德秘藏里面的四德圆满的显示在当前,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的境界。

  「陀字」,说得更好,「一心诸法」,诸法无量无边,诸法是相、是作用,一心是体,是能生、能现,诸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如所生,所生如能生,称之为「如如」,既是如如,当然是「寂静」。我们今天没有看到诸法寂静,我们所觉察到的诸法是烦躁,没有看到它的寂静。佛菩萨告诉我们,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自己,不是诸法,诸法确实是寂静的。我们看出烦躁,这个烦躁是自己妄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不是真心。妄心是阿赖耶,是心意识,我们用妄心,所以看到诸法是无常、是烦躁的现象。如果我们用一心来看,一心怎么讲法?一念不生就叫一心,起一个念头就不是一心,一心里头起了个念头就变成诸法。你看贤首国师的《还源观》讲得好,他给我们讲从一体,一体就是一心,起二用。这一念不觉它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起两种作用,依报、正报,依报是物质环境,正报精神的环境,这就构成无量无边际的法界。

  我们在这个法界里面,因为我们迷得很深,有严重的执着分别,所以我们对于法界能够觉察到的是非常小的一个范围。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摆在我们面前,顶多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一个地球而已。古时候不知道地球,不知道地是圆的,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居住这个环境范围,而这范围很小。确确实实有很多人一生,甚至于城里都没有去过,进过城的人那都开了眼界。住在乡村、住在山里面一生都没有走出去过,老死不相往来。他能够接触到的也不过就临近几个村庄而已,再远没去过了,他的知见范围就那么小。现在是科学技术发达、交通方便,有媒体每天在报导,充其量我们认识这个地球,知道地球上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发生的一些什么事情,你知道,别的星球不知道。星球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无量无边,都不知道。

  我们这一个人一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非常非常有限的,这是什么?迷得太严重了才产生这种现象。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很大,空间维次不一样,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限的。今天科学确确实实能够证明不同维次空间存在,黄念祖老居士说十一个,我们居住的是三度空间,有四度、五度到十一度,这是现在科学能证明的。空间维次怎么形成的?总离不开妄想分别执着。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空间维次就不见了,全都突破,那我们的眼能看到整个宇宙,在佛法里头讲,法界虚空界你全能看到。我们耳的能力能够听到全法界的音声,巨大的音声听到,极其细微的音声也听到,这是什么?六根的本能。大乘经说它为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这是我们的本能,每个人本来都有的。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不是没有了,是我们自己有了障碍。因为障碍,它不能现前,是这么个意思,障碍除掉,它立刻就恢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

  所以学佛为什么特别重视要断烦恼,烦恼不断,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够恢复;烦恼要断了,全恢复,你就成佛了。佛法修学的秘诀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我们放下,放下帮助我们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你能够听到大乘,你就相信,你就觉悟,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下放下,你就成佛了,很快,凡夫成佛理论上讲一念,一个念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榜样,他在三十岁那年在菩提树下打坐,半夜从定中出定,看到空中的星星,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就成佛了。好像不难,难在我们不肯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没看破。在中国唐朝六祖惠能大师,这禅宗的,他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也是听五祖忍和尚说法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他比释迦牟尼佛年轻,释迦牟尼佛是三十岁,惠能大师是二十四岁,这一放下就见性,就成佛了。一个在印度,一个在中国,为我们示现,为我们做个榜样,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学佛,我们修行,这么多年来,没有把事实真相看破,所以不肯放下。你放下多少就等于你看破多少,你看破一分放下一分,看破十分你放下十分,看破百分你放下百分,肯定的。没放下说明你没看破,你还迷在这个世间,世间受这些苦难叫冤…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