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0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枉,为什么?它不是真的,是假的。《金刚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换句话说,放下是对的,放下是正确的,不放下错了。哪个佛菩萨没有放下!你看人家放下所得到的,无量智慧、无量相好、无量功德,他圆满了。不放下,我们受这个身,你看这个身多苦,每天吃三餐饭就苦,那不吃饭多好。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要吃饭,你看他多自在,所以这个苦他们就没有了,他不会饥饿。他用什么来养他的身体?今天来说,科学家的名词,宇宙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这个来养他身体。我们则是用这些饮食,五谷杂粮养身体,这东西不干净,所以身体用不了几年它就坏了,不中用了。极乐世界的身体是无量寿,也就是他们吸收那个养分是干净、清净,一点渣滓都没有,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所以得的是法性身,住的是法性土,跟我们这里完全不相同。经上讲得清楚,黄念老的集注,找到许许多多的证据来证明,让我们对这部经产生信心、产生愿心,放下万缘,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所以成功了。所以说大我,大我是真的,一切诸佛是我,一切众生是我,要用清净平等的慈悲心来对待。一心诸法如如寂静。

  「又阿字佛部义。示理智不二,法界体相故。弥字,莲华部义。妙观察智,生法二空,实相本来不染六尘,如莲花故。陀字金刚部义。如来妙智,自性坚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敌故」。这一段的说法完全是密宗的,我们有一份参考数据,这参考数据给我们讲「佛部」,这是术语,「胎藏界三部之一,又金刚界五部之一。总该曼荼罗诸尊中为佛之形像之部属而称为佛部」。这里头要加个解释,什么叫曼荼罗?曼荼罗是梵语,密宗常用,显教里面把它翻出来,很少用这个名词。显教里翻成什么?翻作道场、法会,曼荼罗就是道场、就是法会。那佛部,这个道场里面全是佛,来参与的都是诸佛如来,那当然非常殊胜。所以曼荼罗诸尊中,这就是我们用法会或者道场。法会诸尊中为佛之形像,全是佛,现的佛身,或者是佛的部属,佛必定有侍者,他所带的侍者,诸佛如来,这称为佛部,这个法会是诸佛如来参加的。我们平常在经典里面看到的,《华严经》上看到诸佛如来的法会,还有《地藏经》上看到,《地藏经》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一生说了很多经典,大多数与会,就是参加这个法会的,来到这个道场集会的,多半是菩萨、声闻跟大众,诸佛来参加的不多,可是《地藏经》上你看看它的序品,一切诸佛带着他的侍者都来参加地藏菩萨的法会。什么原因?那些诸佛过去都是地藏菩萨的学生,老师今天在天宫当中要宣讲《地藏本愿经》,大家都来,带着侍者都来了,在密法里头,这个会场就是佛部。

  诸菩萨形像就是「莲华部」,诸大菩萨,有人天,是以菩萨为主,佛说法这个法会里头菩萨为主,也就是大乘法、一乘法,称为莲花部。「诸世天像为金刚部」,世是世间,诸世间就是讲我们常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些是什么?诸天护法神。这些形相身分出现在道场里面,这叫金刚部,叫执金刚神,执金刚神是护法神。这是密宗里面讲的三部,佛部、莲花部跟金刚部。我们一看这个名词就晓得,这个大会里面是哪些人出席,知道他讲什么法。胎藏界里面有这三部。

  「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上转,始觉上转之自利门,金刚界。「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这简单的来说,金刚界是着重在自利,胎藏界着重在利他,上求下化,上求佛道是金刚界,下化众生是胎藏界。这下面有个括号解释,「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证之智德其体坚固」,《金刚经》就是取这个比喻,金刚代表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所以比喻用金刚做比喻。「胎藏界:众生本有的性德」,这个性德比什么都重要,「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这个胎藏有保护的意思、有摄受的意思,这是对于众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教化众生、摄受众生,还要护持众生,他才能成就。众生为什么能成就?因为他本有的性德。众生的性德跟佛菩萨的性德是一不是二,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下面分别说,「胎藏界三部」,第一个是「佛部,是于果上理智具足」,那佛还参与这个法会吗?要参与。在哪里?诸位一想就明白,在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全是诸佛,你看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就是佛有六种,六种里面从上面看,最高的是究竟即佛,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他们住常寂光。第二种分证即佛,他是成佛了没有圆满,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那我们就晓得,佛部里头是哪些人?用《华严经》上来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佛部,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是佛部。那底下就能想象得到,方便有余土是莲花部,凡圣同居土是金刚部,不就很清楚了!分证即佛。第三种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相似即佛在哪里?在十法界,十法界的四圣法界最高的佛法界。那在哪里?方便有余土。在六道轮回里面,这最高的位次不是相似即佛,是观行即佛。观行就是他修行功夫真得力,能够把烦恼伏住没断,观行即佛。我们常常所讲的,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就是这个境界。如果是事一心不乱,那是相似即佛,理一心不乱,那是分证即佛。

  这样显密你一看名相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我们今天在哪里?我们的功夫不得力,天台大师也给我们一个名号,叫名字即佛,什么意思?有名无实,不是真的。但是从最初的、最原本的来说,理即佛,理即佛就是此地讲的,众生本有性德,这从理上讲。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就是天台大师讲的理即佛,从理上讲,性理上讲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说你本来是佛,你现在要想作佛不难。你本来不是佛,那作佛就很难,他本来是佛,想作佛有什么难?就不难了。

  真想作佛,你看阿弥陀佛给我们开了方便之门,真不难,只要你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真正想到极乐世界去,我发愿我要到极乐世界去,我要亲近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一心专念。我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一切杂念统统放下,让自己心里头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到极乐世界去很快。多长的时间?《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你就去了,功夫好的一天就行了,不难。这是因为什么?你本来是佛,你现在真想作佛,那还有什么困难!难在哪里?难在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事情,特别是情执你放不下,你难在这里,放下就是。不放下还要搞轮回,不放下还得过苦日子,要想离苦得乐,放下便是,你看这个法门多简单,多么容易。

  这是无论怎么讲法,胎藏界三部、金刚界五部,都比不上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管用,真的超越了一切。此地这是佛学常识,学佛的人也应该知道,知道怎么?我们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恋德礼辞」,我晓得、我清楚我不学这个法门,我还是念阿弥陀佛。知道是智慧,念佛是念佛三昧,如如不动。为什么要知道?度化众生需要,你遇到这一类的根性,你知道怎样去帮助他,去引导他。但是最后决定是这一句名号,稳稳当当让我们成就,这个决定不能够忽视。

  所以佛部果上理智具足,不是因上,是果上。果上是什么?法身菩萨,《华严》圆教初住以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这是属于佛部,他们不是普通人,也就是他们确实六根对六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佛部,天台说他是分证佛没错,真佛不是假的。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习气有厚有薄,从习气厚薄分为四十一品,就是四十一个阶级统统是无明习气,无明真断了,不起心不动念,这微细的习气在。相似即佛,用天台的话来说,四圣法界就是相似即佛,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上面还有一尊佛,这四个都是相似即佛。下面是六道,六道里面修行功夫得力的,能够得定的,像念佛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浅的就是功夫成片。我们刚才讲的,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妄念都没有,叫功夫成片,这不是一心不乱,这是天台大师讲观行即佛,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名字即佛不能往生,有名无实,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叫观行,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佛号控制不了念头,这叫不得力。功夫得力,佛号绵绵不断,妄念不会起来,不可能有妄念,不可能有杂念,这叫真功夫。所以佛部都是大定,大定是什么?理一心不乱,住正定聚,这是实报土。

  「二、莲华部,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这是方便有余土,菩萨,这些人有权教菩萨,有回小向大的二乘,就是声闻、缘觉,他发菩提心学大乘法,这莲花部。第三,「金刚部,是为如来之慧之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障」。惑是迷惑,就是贪瞋痴慢疑;业是十业,十善、十恶;苦是苦报,六道三途是说这个,这叫三障。这是人天,也就是同居土。如来之慧之力用就是金刚般若,如来用这个加持我们,教导我们,所以经不能不听。如来的慧,如来智慧的德用怎么加持我们?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就是加持我们。我们接受释迦牟尼佛经教的熏习,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悟处,自然就肯放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告诉我们,佛法无论哪个宗派、无论哪个法门,都必须要从经教入门,就是教下。不必从教下入门的,那佛何必去四十九年讲经教学!

  不从这个门的有,禅宗。所以佛法常讲宗门教下,宗门那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他可以不从教下,惠能大师是个标准的例子。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确确实实他在没有遇到五祖之前,没有听过人讲经。就是在五祖黄梅道场住了八个月,讲堂他一次没去过,禅堂也没有去过。他的工作是在碓房舂米破柴,他在那里做义工做了八个月。五祖传衣钵的那天召见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0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