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不是社會教育家!而且他們是代表多元文化,他們的教學不分國籍、不分族群、不分信仰,只要你肯學他就認真教你。所以宗教是什麼?宗教是教育。
不過一般的宗教裏面都有一個造物主,崇拜一個真神。這種情形在佛教沒有,佛教裏頭沒有造物主、沒有真神。但是佛教尊敬一切宗教裏面的真神,尊重一切宗教裏面所說的造物主,尊重,但是佛教裏頭沒有。佛教裏頭什麼造物?誰造物?佛教認爲萬事萬物是從自性裏頭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教認爲一切萬法從哪來?是自性變現的,自性生出的,這是跟一般宗教講法不一樣。佛教這個說法被今天量子力學家證明了,被科學證明,被哲學證明了。換句話說,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今天我們學了六十年,我們看到最近的科學報告,我們肯定了,佛經裏面講的科學是世界科學的最高峰。
所以別人問我,佛教到底講些什麼?我們就很容易給他說明,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的普世教育。普世是什麼?救世,拯救社會、拯救地球災難,這叫普世教育。是什麼?是倫理、是道德、是因果,這普世教育;高等教育是哲學跟科學,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被現代的哲學家承認了,科學家承認了。所以宗教這兩個字,用中國人宗教兩個字,佛教是真的宗教。宗是什麼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合起來,是一切衆生主要的教育。這佛教,是一切衆生主要的教育,不但是人間,天上、六道十法界,對他們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我們得認識清楚,能把它講明白、講清楚,讓人家知道佛教到底是什麼。
其它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擁有大量信徒的大概有六大宗教,他們的教義都是以愛人爲中心。「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真主確實是仁慈的」,在所有宗教經典你都能夠看到。同一個愛心,同一個慈悲,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合作,宗教可以救世界,宗教可以拯救今天的社會。問題你要去學習,你要去了解,你要去深入,不可以不去研究就把它抹黑,稱它爲迷信,排斥它,這個錯誤了。真正批判它,那對它一定是認識非常透徹,你才有資格稱贊、有資格批判。你對它一無所知,你怎麼可以批判它?你也不能稱贊它,爲什麼?你對它不知道。我們稱贊一個人,或者批評一個人,對這個人一定了解,他的心行到底是善還是不善,統統搞清楚、搞明白。這是贊歎的依據,也是批評的依據。如果沒有依據,隨便批評,隨便贊歎,這是錯誤的,這才叫迷信。你不了解它,你說它善,迷信,你說它是惡,也是迷信。所以,說法比什麼都重要。
前年我跟教廷的建議,就是宗教一定要回歸教育。如果不回歸教育,現代社會接受了四百多年科學的洗禮,科學裏頭第一個就是教人懷疑,現在大家都已經習慣懷疑。提到宗教,他就用懷疑的心態,看到你們,你們沒有講解、沒有說法,他當然不懂,但是看到你們天天做祈禱、做禱告,求神,他說迷信,他說你是迷信。你說我祈禱有好處,災難,你看我一祈禱災難就沒有了。人家怎麼說?你胡說八道,根本沒有災難,你胡造謠言,你欺騙世人。我們拿不出證據。所以,創教的這些祖師大德,佛門裏面只有教學,沒有祈禱,經忏佛事屬于祈禱,是後來才有的,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沒有。一般宗教創始人的時候就有祈禱,摩西時候有,穆罕默德也有,耶稣也有,領衆祈禱。但是祈禱是第二個科目,第一個科目是教學,理論統統搞清楚了,祈禱是屬于修行裏頭的一部分。我們佛法講忏除業障,祈禱是認錯,我想錯了,我做錯了,忏悔,忏除業障。把自己的過失洗刷幹淨,把自己內心裏面的染汙統統清除掉,恢複清淨平等覺,這是行門裏頭的功夫。但是行門所依據的是解門,理,道理、事相不通達,你怎麼個修法?
今天我們把教丟掉,單單搞行,行沒有教的依據,這個行叫盲修瞎練,這叫迷信。教是眼睛,行是兩條腿,有眼睛、有腿,你認識路,你不會走錯。有兩條腿,沒有眼睛,你瞎子,你不動步沒問題,動步就有危險,掉到坑裏去你不知道。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頭教導我們,八萬四千法門,這是佛家講的,門門都要以教爲基礎。清涼大師判《華嚴經》四科,信、解、行、證。教是什麼?教是幫助你信,深信不疑,幫助你解,完全通達明了;然後你才能行,行不會迷失方向,不會中途退轉,證是到達目的地。今天,我們信、解把它抛棄掉了,單單是行,這個行是盲修瞎練。果在哪裏?可能不是天堂、不是極樂世界,而是叁途苦報。你走到哪裏去了!
教要不重要,釋迦牟尼佛何必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爲什麼不帶大家念佛?不帶大家參禅?這在經上找不到。釋迦牟尼佛哪次帶人參一天禅,這是大事,一定經典上有記載,沒有;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帶領大衆念一天阿彌陀佛,沒有。這就應了經上有句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行、證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師的事情那就是信、解,幫助你建立信心,幫助你了解事實真相。佛門一般講開示,開示就是這兩個字,信解,行證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從來不聞不問。解門最重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佛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你得明了,要通達。行門當中,法門太多了,無量無邊,一切行門的核心就是放下。
早年章嘉大師教我,佛法裏頭的秘訣就是看破、就是放下。看破這樁事情老師教你,放下是你自己的事情。真正能夠把起心動念放下,你就成佛了,爲什麼?障礙。不起心、不動念是徹底放下,徹底放下自性就圓滿現前。自性裏頭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你統統具足。大乘經裏講的是真話,「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不出自性,所以見性,一切法自然通達。起心動念沒有放下,能放下分別執著,這叫菩薩;菩薩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雖然他成就不大,但是他脫離六道輪回了,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他的生活空間,阿羅漢以上的生活空間叫四聖法界,佛經的術語,叫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他生活在這個環境裏頭。這個裏面清淨,沒有染汙。六道是穢土,四聖法界是淨土,他見思煩惱斷了。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就明白了,修行真功夫是什麼?是放下。佛教導我們,第一個放下身見,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你就不要去想這個身,你想這個身很苦,你能不能把這個身保住?保不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鍾,這個身起變化起多少次的變化?一千六百兆,你根本無法控製。那我們要把心常常挂念在這個身,是大錯特錯!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幹什麼?虛幻不實的現象,假的。應該把真的放在心上,真的是什麼?阿彌陀佛是真的,前面講了多少話,贊歎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心上要放阿彌陀佛,連這個身都不放了,身外之物當然更容易放下。我身都不要了,身外之物還會挂念它嗎?不會了。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心裏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把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全給擺平了,清淨平等覺。這個身有吃的,很好,沒吃的也很好,管這個幹什麼?有穿的行,沒穿也行,不要去理它,你就什麼煩惱都沒有,什麼事都沒有。
這樣放下才叫做老實念佛!我們現在念佛,功夫不能現前,爲什麼?不老實。心裏惦念著什麼?惦念著身體,就這個東西放不下。這個放不下,身體之外還有附屬的,衣食住行,他老是念著這些,這些就是六道凡夫的情執。他爲什麼出離不了六道?就是這麼一個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帶給他生生世世搞六道輪回,錯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跟我們講經說法,就是教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了解你自然就放下,不了解放不下。了解、明白了,放下,這全是假的。不但世間一切法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八萬四千法門,佛說的法太多了,我們現在統統把它抛棄,不要了。只抓住這部經,這個名號,我們就抓住這個,就行了。搞多了、搞雜了,那又出了問題。不能搞多,不能搞雜,古大德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十年,可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如果求往生,我們在《往生傳》上看到,在淨宗的《淨土聖賢錄》裏面看到,一半以上都是念佛叁年就往生了。
大概在四十年前,我講經的時候,有一位法師是我的老聽衆,年齡跟我差不多,現在不在了。他曾經問我,《淨土聖賢錄》裏面記載著往生的這些案例是不是真的?我告訴他是真的,古人不打妄語,不像現在,都是有憑有據。他說,那怎麼會那麼巧?都是念佛叁年往生,是不是壽命都到了?這個問題問得好。如果都是叁年壽命到了,哪有那麼巧?偶爾有一、二個可能,他太多了,太多那就不符合邏輯。應該是什麼情形?應該是叁年功夫成熟了,他還有壽命,不要了,這才能講得通。像宋朝瑩珂法師,他念佛念得懇切,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等你壽命到的時候,我來接引你。他不要壽命了,他求阿彌陀佛帶他去,現在帶他去,十年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也答應他,叁天之後接他走了。這是什麼?壽命沒到,後頭還有,不要了。真正功夫念成了,極樂世界那麼好,在這裏這麼苦,何必在這裏再受十年罪?哪有這麼傻的人!他自然就去了,佛很慈悲,想去就接你去。這個道理才講得通,才能講得圓。
所以,只要功夫成片,你就有能力隨時往生。什麼叫功夫成片?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念到這樣的功夫就可以自在往生,想今天走,今天就能走,佛就來接引你,想再過個二、叁天走也行。佛很慈悲,什麼時候想去,他什麼時候就來了。佛不來接引你,兩個原因,一個就是你不是真想去,口頭說的,不是真的,所以佛不來接引…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