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六集) 2012/3/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5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零六頁第六行,從下半段看起,從「《宗鏡錄》曰」,從這看起:
「《宗鏡錄》曰:至理一言,轉凡成聖。經此一點,大地無寸土。世多謂淨土偏著于事相。然未知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所顯事相即是法身。如善導大師所說,指方立相,即事而真。密宗所主當相即道,即事而真,與此同旨」。這是我們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說的。永明大師,早年他是禅宗的大德,在禅宗大徹大悟,晚年專修淨土。這也是給我們做示現,禅宗徹悟之後回歸淨土,給大家做一個榜樣。《宗鏡錄》這部書是《大藏經》的精華,就像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一樣,《群書》裏頭撷取治國平天下的這些理念、方法、經驗,《宗鏡錄》是撷取《大藏經》裏頭的經義,教理行果門門具足,所以古人把它稱之爲叫《小藏經》。沒有時間閱讀全藏,讀這一部就行了,這裏面精挑細選,重要的東西都節錄在這裏面。
這裏有一句話說,至理一言,轉凡成聖。理到了極處叫至理,言語不在多,一句話就行了。我們今天看到念老把這句話引用在這批注裏頭,這至理一言我們就知道是阿彌陀佛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名號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還是這一句名號幫助我們證得究竟果位,《華嚴》所說的妙覺如來,始終不離這一句名號。《往生論》上一法句,這一法句也是名號,無論講多少,最後一句名號統攝了,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下面的話是念老所說的,經此一點,大地無寸土,這是比喻。經過這一點,大地無寸土是宗門的話,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無不是自性,就這個意思,明心見性,從相上看到性。性是體,從體現相,從相起作用。《大方廣佛華嚴經》,經題大方廣就是講的體相用,用大來形容體,方就是相,廣就是用,把宇宙萬事萬物歸納這叁處,就圓滿了。大地無寸土就見性了,就明心見性了,在淨宗就這一句名號。
什麼是淨宗?阿彌陀佛。名號義理無有窮盡,名號功德無有窮盡,名號能叫一個衆生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必更換第二種方法,一門直入。世間多謂淨土偏著于事相,這些話多半是禅宗裏面批評淨宗。禅宗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淨土指方立相。宗門什麼人能成就?六祖在《壇經》上說得很好,專門接引上上根人。換句話說,上上根之外,上中下叁根怎麼辦?那是教下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再度不了的衆生,一句佛號全度了。所以這句佛號,叁根普被,利鈍全收。利是上上根人,這經裏面常說的等覺菩薩;鈍是下下根人,五逆十惡,毀謗佛法,只要肯回頭、肯認錯、肯忏悔,沒有一個不收,淨宗法門深廣無極。所以這些人說淨宗偏在事相上,他不曉得極樂世界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所顯的事相全是法身,這我們在前面讀過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所有的現象不是一合相。在《金剛經》上講一合相,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現象確實是一合相,一就是物質的基本,所有一切物質都是這個物質組成的。這個在佛法叫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的名詞叫微中子,這個東西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科學家做過這個實驗,真的,這個東西一分,物質現象沒有了。看見什麼?看見是意念的波動現象,這是物質的基礎。一百億個微中子,這是一合相,你看一百億個微中子集合在一起,體積等于一個電子,這個是物質的基礎。這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質是假的。極樂世界不是一合相,也就是它不是阿賴耶裏面的物質現象,也不是阿賴耶裏面的精神現象;換句話說,阿賴耶的叁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極樂世界裏頭沒有。極樂世界,到那裏得的身,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不可思議,沒有現象,能現現象。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遍法界虛空界這些現象,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極樂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唯識所變的有一合相,唯心所現的沒有。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所顯的事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就是性德。
如善導大師所說的,指方立相,即事而真。指方,這個方是西方;立相,極樂世界有相,阿彌陀佛有相。極樂世界的形相,阿彌陀佛的身相,即事而真。無論阿彌陀佛是應身、還是報身,在極樂世界叁身是一不是叁,一即是叁,叁即是一,前面我們看過了。即使見的應身,應身兼報身、兼法身。密宗所主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也是這個意思。實際上,佛法是圓融的,佛法是自在的,極樂世界如是,我們這個世界,實在講,亦如是。不過我們這個世間是加了一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在極樂世界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是迷情、迷執、執著,叁種情執,這個情執非常難斷!
佛在經論上跟我們講了很多,執著破了,就是不再執著了,你就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那我們就曉得,六道從哪裏來?六道從執著來的,有執著就有六道。十法界從哪裏來的?十法界從妄想分別來的。妄想分別斷掉了,十法界沒有了,你就見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我們叫它做一真法界,你看看,一真法界;那就是說,實報土當相即道,即事而真。因爲它沒有妄,妄是阿賴耶,那個地方已經轉八識成四智,只有四智菩提,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沒有。所以在那個境界裏頭,你看當相即道。我們這個世界還是當相即道,但是有迷,迷而不覺。極樂世界人不迷,沒有八識五十一心所,所以不迷,那個東西迷才有,不迷就沒有,全是性德法爾流露。
「又如文殊令善財童子采藥」,善財童子是文殊菩薩的學生,《華嚴經》五十叁參裏面看到的。「童子持一莖草來,並曰:遍觀大地無不是藥者」,他看整個大地無不是藥,爲什麼?都能治病。石頭能治病,泥土也能治病,看你得的是哪一種病。「若能如是會取,則禅密淨土,即叁即一。塵毛剎土,悉顯事理無礙,事事無礙境界」,這真的,一點沒錯。你沒入境界,入了境界,無不即是,法法皆如、法法皆是。
這個大地無寸土,宗門的話,上頭一句是,「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要真正認識心,心是什麼?能現、能生。惠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就是心,真心。諸位要知道真心是一個,妄心各別,真心是一個,妄心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大家不一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真心露出來了,真心全是一樣。真心裏頭沒有起心動念,真心裏頭沒有分別執著,所以它是一,它不是二。這大地無寸土,沒有了,全是自性、全是真心。
所以念老末後這句說,若能如是會取,會是體會,你真正體會到了,那你就明白禅宗、密宗、淨土,一即是叁,叁即是一,《華嚴經》上所說「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塵,這微塵,今天講最小的微塵,微中子;毛,毛端,汗毛尖端,剎土。這個塵毛是最小的,物質裏頭最小的,剎土是物質裏頭最大的。剎土,剎土是星系,現在講星系,銀河系,這剎土。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銀河系才是佛經裏面所講的單位世界。很多人在這個地方錯會了意思,我們初學佛也認爲佛所講的單位世界是一個太陽系,沒有想到是銀河系。這念老說的也有道理,佛經上說得很清楚,太陽、月亮繞著須彌山轉。我們這個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個行星,當然跟著太陽也繞著須彌山轉。那須彌山在哪裏?現在我們曉得太陽系是繞著銀河系在轉,那銀河的中心就是須彌山。山是形容。現在科學家知道,銀河的核心是個黑洞,黑洞也是一個天體,天體裏頭有星,太陽、月亮、地球都是星,在太空當中,有黑洞,有恒星、有行星、有黑洞,有這些東西。黑洞的能量很大,科學家告訴我們,連光都被它吸進去,光跟它接觸,連光都不見了,所以稱它爲黑洞。
悉顯事理無礙,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有事就有理,有理當然有事,理事無礙。不但理事無礙,事事都無礙,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障礙從哪來的?障礙確確實實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而來的。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障礙就沒有了。那就像諸佛菩薩一樣,無論是在大宇宙、是在小宇宙都沒有障礙。經典上告訴我們,微塵裏面有法界,微塵沒放大,大千世界並沒有縮小,微塵裏頭有大千世界。普賢菩薩可以到微塵法界裏面去拜佛、去聽法,還在那個裏面幫助佛教化衆生。這是事事無礙的法界,自性法爾如是。我們所有一切麻煩都是迷失自性産生的虛妄的幻相,不是真的,《金剛經》上的比喻,「夢幻泡影」。無障礙的法界是真的,這個真的法界也就在面前,我們見不到。見不到的原因,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叁大煩惱。這一段經文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再看下面第十一品,「別明依正莊嚴」,這是這一卷的開端,這一卷要介紹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首先講「依報莊嚴」。
【國界嚴淨第十一】
「正明莊嚴」,分兩科,第一「總相」。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右段說明「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是第一」,這個第一是四十八願第一願,「國無惡道,第卅九莊嚴無盡等願之成就」。這就講得非常明顯,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是『無量功德,具足莊嚴』之所成就。「《往生論》明叁種功德莊嚴。一者彼佛國土」,這依報。「二者,阿彌陀佛。叁者彼諸菩薩」,四土叁輩九品的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正報莊嚴。念老在這裏括號上有個小注,「每一」,這叁種每一種,「皆具無量功德莊嚴」。無量功德莊嚴是總說,把極樂世界的依正全都包括了。「具此叁種功德莊嚴,故雲: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論又雲」,《往生論》裏又說,「彼佛國土莊嚴功德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這個地方不可思議力就是我們今天科學家所說的能量,有不可思議的能量。底下說,「如彼摩尼如意寶性,相似相對法故」。這一句話…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