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六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念老有批注,「蓋謂極樂世界一一皆應國人機宜而現。如泉池德水,一一隨衆生意,猶如摩尼寶」,摩尼寶又叫如意寶,「能隨人意而現種種」,這就是論中所說的「如彼摩尼如意寶性」。這個相似相對法,就是隨一切衆生的意願。他舉出例子,譬如七寶池裏面的水,我喜歡溫一點,它就溫;你喜歡熱一點,它就熱;那個人喜歡涼一點,它就涼;我喜歡水深到膝蓋,它就到膝蓋;你喜歡水深到腰部,它就到腰部。一個池子裏面的水,爲什麼能夠隨一切衆生的意?這在我們這個世間是決定不可能的。這是什麼原因?阿彌陀佛說法,我喜歡聽《無量壽經》,我聽他講的就是《無量壽經》;你喜歡聽《華嚴經》,你聽的真的都是講《華嚴經》。那佛到底講的是哪一部經?我們就知道了,佛所講的是一切經,一音而說一切法,隨著衆生的願望喜歡聽哪個,他就相應,就讓你完全聽到。這才叫「無量功德」,這才叫「具足莊嚴」,沒有一絲毫欠缺,莊嚴是美好。

  十方衆生到極樂世界,語言當然不相同。在每個世界,就像我們這個地球一樣,居住在這個地面上有許許多多的族群,文化不相同,生活習慣不相同。譬如說居住,有些居住在寒帶,有些居住在溫帶,有些居住在熱帶,有些地區水草豐富,有些地區長年幹旱,造成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的族群。像娑婆世界這種情形,我們相信在諸佛剎土裏面一定不在少數。見性的菩薩他就有這種能力,沒見性不行,見性就有這種能力。見性的,他心通,你心裏起心動念,他就知道了,不必說,還用得著說話!

  我們看到樂觀法師寫的金山活佛的故事,這個距離我們很近,是江蘇鎮江金山寺的一位法師,他的德號叫妙善。這個法師的形象很像小說裏頭寫的濟公,變幻莫測,人也很邋遢,一生就是一件長褂,裏面一套小褂褲,你看他衣服就這麼簡單,外面一件長褂,從來沒有看他換過,沒有看他洗過,冬天也是這樣,夏天也是這樣的,夏天沒看到他叫熱,冬天沒有發現他叫冷。他說金山活佛有個愛好,喜歡在地上撿東西吃。撿什麼東西?破銅爛鐵,他看到了,一定撿到,丟到他口裏就吃掉了。人家供養他的銅板、鈔票,他全吃掉。有他心通,樂觀法師初見他的時候,懷疑他,哪裏來這麼騙子,裝模作怪的?沒說出來,金山活佛就給他說出來了,我不是騙子,你才是騙子。嚇得他以後不敢動念頭。他不錯,他們在一塊住了四個月,所以對他很了解,他說他真的是了不起。身上些肮髒東西,長年不洗澡的,把它搓搓拿下來聞聞,很香,能治病,什麼病都能治。他真有神通,所以不一樣的言語就無所謂了,他全知道。佛以一音而說法,衆生隨自己的心、隨自己的念頭,把佛的音聲變成自己的音聲,跟自己同樣的語言,那就很熟悉了。所以這些不思議境界。

  金山活佛,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這人對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知道。人家想他,好久沒見到他,念著他,念著念著他就來了,就到你家來了。吃東西,有一次樂觀法師跟他在一起,信徒供齋請法師吃飯,每個人都盛一碗飯送給他,他很快就把它吃完了。一下看他吃了十幾二十碗,樂觀法師著急,跟信徒說,你們別害他了,他怎麼能吃這麼多?這才止住。他也能一、二個星期不吃飯,一頓也能吃幾十碗。樂觀法師問他,行嗎,吃這麼多?他跟樂觀法師說,不增不減。《心經》上「不增不減」,若無其事。那麼多的分量到底跑哪裏去了?不增不減,像是變魔術一樣。在這個人間,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修行人。濟公,這濟顛長老,《高僧傳》有他的傳記,說明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那不是像小說上寫的,他確實有神通,確實有一些事情別人無法想象。《高僧傳》裏面記載的濟公分量好像相當多,在《高僧傳》好像有四卷這麼大的分量。別人的傳記只是幾百個字,一小篇,他有相當大的分量。

  《論注》裏面說,「借彼摩尼如意寶性,示」,這顯示,「安樂佛土不可思議性也」。批注裏頭,這用摩尼寶,摩尼叫如意寶。「諸佛入涅槃時,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衆生。衆生福盡,此舍利變爲摩尼如意寶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龍王以爲首飾」。諸佛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圓寂之後留碎身舍利,這是對全身講。如果留全身,叫全身舍利,像六祖惠能大師,他留肉身,全身,這個身體現在還在。我那個時候,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香港同修告訴我,在文化大革命當中,有人想把這個像破壞,是拿刀還是拿鋸子去鋸的時候,流血,嚇得人不敢動,怎麼一千叁百多年,它還會流血?所以這個像就保存下來了,沒有人敢破壞它,它示現感應。可是留碎身舍利的多。如果是諸佛的舍利,真正是佛舍利,這是佛留下來給衆生供養的,供養舍利等于供養佛,這是大福報!衆生福盡了,舍利你看不到了,這個舍利變了,變成摩尼如意珠,也很難得,有求必應。但是這個摩尼珠是摩尼寶珠,你也不容易得到,那也要很大福報的人,你才能看到、才能得到。可是海裏面這些龍王,龍王真有,不是假的,他們把這些摩尼寶拿去當首飾,鑲在帽子上。

  「若轉輪聖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轉輪聖王是具有大福報的國王,他統治的範圍至少是一個地球,這最小的。轉輪聖王有四等。第一等的金輪王,統治的地區是一四天下。那一四天下多大?就是一個單位世界,今天我們講的銀河系。他怎麼統治?他有輪寶,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的武力,我們今天講武裝部隊,是他的武力。形狀像個輪,我們今天所看到是飛碟,大概是這類的,飛碟像個輪一樣,速度非常快。他有能力在很短的時間,他所統轄的地區他能夠巡視,有這麼大的速度。那我們相信這個輪寶速度一定超過光速,要超過很多倍。因爲銀河,現在科學家知道,太陽繞銀河一周時間很長。銀河從東到西以光年來計算,要十幾個光年,將近二十個光年,從這邊到那邊,光的速度要二十年。我們相信,他的那個輪寶周遍巡曆,我相信不會超過一個月,應該有這樣的速度,超光速。

  他不是天人,他還是跟我們一樣,居住在叁度空間還是四度空間,他不是天人。天人旅行不需要這個工具,天人有神足通,用不著交通工具。他也不是鬼神,鬼神也有報得的五通。天人的五通也是報得的,能量比鬼神大。所以鬼神在這個地球上沒障礙,澳洲的鬼神可以到這來聽經,聽完他就回去了,他不需要坐飛機、輪船,不需要,念頭才動,他就到了。那天神更不必說,能量更大!最小的轉輪聖王,鐵輪王,他所統轄的區域就是這一個銀河系的大概是四分之一,面積也相當大!這是輪王,世間有大福報的人。

  轉輪聖王如果出現于世,這些王都是非常慈悲、有智慧,愛護一切衆生,慈悲方便,他的福報大,他能夠得到摩尼寶珠。「于閻浮提作大饒益」,閻浮提是我們的地球,有這個寶就好了。「若須衣服、飲食、燈明、樂具」,這個樂就是我們今天講音樂、樂器,「隨意所欲種種物時」,都能得到。我們想要得到什麼東西,「王便潔齋,置珠于長竿頭」,把這個摩尼寶珠放在很長的竿頭。「發願言:若我實是轉輪王者」,我要是個真的轉輪王,「願寶珠雨如此之物。若遍一裏,若十裏,若百裏,隨我心願」。你所要的衣服,就從這個長竿上面它就落下來了,你想要什麼質料、想要什麼尺寸,隨心所欲。你想要吃的東西,你想要玩的東西,統統都有。隨衆生的願望,它都能變現給你。真轉輪聖王,假的不行。這什麼原因?這可以說是無量劫來積功累德,福德之所成就,這不是功德,是福德。功德成就,那太大了,極樂世界是功德成就,輪王這是福德成就。借摩尼寶珠,有這麼大的福報,爲衆生祈福,衆生真正能得到享受。

  我們一看經文就知道,這個裏面給我們很大的啓示,人不能不積德、不能不修福。人沒有德、沒有福,生活就困苦,衣食從哪裏來?我們在抗戰時候過過這個苦日子,戰爭、逃亡、流浪。那個時候我們十幾歲,抗戰那一年我十一歲,抗戰八年,抗戰結束的時候我十九歲,苦不堪言,離開故鄉,到處逃亡。好在那個時代人心還很厚道,一般鄉下農民看到我們,知道我們是逃難的,都會幫助,送一點米、送一點衣服給我們,人情味很厚,我們感恩!最後逃到貴州,國家辦學校收這些流亡學生,我們才有機會讀書。那個時候社會雖然是在戰亂當中,還算是安定,人心善良淳厚。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人生活比那個時候不知道苦多少倍。那個時候的人,好人,沒有人懷疑說哪個人是壞人,沒有。我們這個年齡懷念那一段的時間。抗戰八年,我們記事了,清清楚楚。

  這一生當中,學了佛法,知道隨緣,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裏去。我的緣算是不錯,在臺灣跟這些年輕人結了緣。臺中李炳南老居士辦的慈光大專講座,在臺北道安法師在中國佛教會也辦大專佛學講座,我在講座裏面擔任講師,跟同學們結了緣。這些學生以後學業完成,到外國留學,在外國工作,這聯系上了,國外的緣是這麼結的。這麼多年來,同學們散布在全世界,他們雖然有不錯的工作,但是生活也相當節儉勤奮,我們看到很歡喜。我們在各地方講經教學,只讓他負擔我們的旅費,供養一分錢不要。飛機票、車票,他是供養這個,到那個地方吃住接待,其它的我一概不收。廣結法緣,這都是機緣。如果沒有這兩個講座,就沒有這個緣分了。所以每個人確實一生總在遇緣不同,這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這個相似相對還有批注。我們看輪王這個「寶性力故」,這都現在科學講的能量。「彼安樂佛土亦如是」,極樂世界跟這個同樣的道理。「以安樂性種種成就故」,那是功德的成就,不是福德。「又相似相對者。《論注》曰:彼寶但能與衆生衣食等願,不能與衆生無上道願」。輪王的寶能滿足衆生生活需求,不能幫助你證果,不能提升你的道業,這個它做不到。「又彼寶但能與衆生一身願,不能與衆生無量身願。有如是等無量差別,故言相似」。所以跟輪王相比的時候有相似,不是…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