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億乘十萬,這一彈指叁百二十兆。一彈指叁百二十兆次的頻率在波動,你看這多快!現在我們習慣用秒做單位,一秒鍾能彈多少次?我相信年輕人、體力好的人一秒鍾至少可以彈五次,如果從五次來說,再乘五,那就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彌勒菩薩回答世尊一念,就是細念。一念就是一個五蘊,這一念裏頭有色,就是物質現象;有心,心就是受想行識,統統具足。一秒鍾裏頭有多少個念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念念不相同。所以這個現象不是相續相,相續相是完全相同的,它不是相續相,叫相似相續相。
就像我們看電影,在銀幕上看,從前膠卷的幻燈片這個你很容易理解它。它放的速度太快了,在銀幕上産生了一個幻相,我們以爲是真的,看到好像是真的,其實是相似相續相。銀幕上的這個電影,幻燈片放映一秒鍾才二十四張,現在告訴你,一秒鍾是一千六百兆張,你怎麼知道它是假的!它確實是假的,真是假的。可是我們把它當真了,我們沒有把它當假,全把它當真,迷在這個幻相裏頭。這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就是識起的作用,阿賴耶的作用。自性沒有這個作用,自性是沒有波動現象,阿賴耶有。所以,阿賴耶把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把實報土把它轉變成十法界,在十法界裏頭又把它轉變成六道,在六道裏頭又把它轉變成叁途。全是妄心,全是虛妄的,確確實實一法都不可得。這是真實智慧,這裏頭沒有虛僞、沒有顛倒,把真相說出來了。
真相大白就是真實功德,真實功德就是無量功德,所以「極樂世界乃如是真實功德之所莊嚴」。極樂世界沒有虛僞的,爲什麼?極樂世界所有的人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意思?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說明,極樂世界個個都是明心見性的。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阿彌陀佛加持他,他雖然不是真的明心見性,但是得到阿彌陀佛智慧、道力、神通的加持,他等于明心見性。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十方諸佛世界裏沒有,只有它有。爲什麼它有?諸佛如來沒發四十八願,諸佛如來沒有去認真參訪十方諸佛剎土,這個事情只有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怎麼會有這種念頭?他老師教他的,他真幹了,世間自在王教他,他真幹。他用這個功德來加持所有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衆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些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對這個世界不懷疑了,對阿彌陀佛無比的功德不懷疑了,我們非常理智的選擇極樂世界,做爲我們修行、成佛的所在。
「故曰具足莊嚴。故成就不可思議之力」。這個力,現在科學家稱爲能量,自性本具的能量。「《論注》又曰:不可思議力者,總指彼佛國土十七種莊嚴功德力,不可得思議也」。《往生論》上所講的十七種莊嚴,十七種莊嚴全是講國土。還有佛的莊嚴、菩薩的莊嚴,總共說了二十多種,這個十七種是專門講國土的。這裏有一份參考數據,數據很簡單,完全是《往生論》的原文。「一者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成就就是成就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麼樣的美好,從哪裏來的?這一句是總,總說,莊嚴清淨功德成就。《往生論》裏面的偈子說,「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叁界道,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指六道,極樂世界勝過我們這邊。
古大德告訴我們,世尊給我們介紹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四土是說哪一土?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佛經上所說的全是凡聖同居土。所以《往生論》第一句講「勝過叁界道」,叁界道是凡聖同居土,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勝過我們太多太多了。所以,四十八願裏面講叁十二相,沒有說八萬四千相,《觀經》上才講到。八萬四千相每個相有八萬四千好,那是實報莊嚴土裏面報身如來,阿彌陀佛的報身,方便土跟同居土都是應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地球上出現,示現的也是應身佛,釋迦如來的應身,不是報身。做比較要在同一個等級,就是此地所說的十七種莊嚴,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超過我們太多了。
「二者莊嚴量功德成就」。量是講大小,極樂世界有多大?「偈言,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極樂世界不可思議。我們這個地球不大,太陽比地球大一百叁十多萬倍,一百叁十多萬個地球才等于一個太陽。太陽距離我們遠,我們看到它不太大。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比太陽大的星球很多,太陽在太空當中不是個大星球。在太虛空當中,地球是個很小的小星球,微不足道。我們如果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傲慢、嫉妒的心就完全消失了,爲什麼?太渺小了,人多渺小。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知道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知道極樂世界廣大沒有邊際,我們應該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定是高維次的空間,我們地球是叁維空間,極樂世界一定是非常高的維次,或者是說,它所有維次全部都突破了。真正所有維次突破,那就是今天科學家所說的「零極限」,零極限沒有邊際,零極限裏面,時間、空間都不存在。沒有時間,沒有先後,當下即是;沒有空間,沒有距離,這是不思議的境界。你看第一個總的來說,從清淨上講,第二個從量上來講,莊嚴是美好,清淨功德成就,量功德成就。清淨就是極樂,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叁者莊嚴性功德成就」。性是本性,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性是自性、是法性、是實性,真實性,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那我們就曉得,中國老祖宗們說本性本善,我們在外國所有宗教經典裏面看到神性。上帝之性,神性,是什麼?是愛,愛就是神性。中國人稱爲是本性,佛法裏稱它作自性、作法性。法性就是真心,真心是愛,真心是大慈悲。出世善根生,這一句是雙關語,我們把字拆開來,出是出世間,世是世間,世間、出世間的善根都從性功德生的。我們對自己要有愛心,慈悲就是愛。佛經不用愛,用慈悲,爲什麼?爲的是怕我們學佛的人把慈悲兩個字意思解錯了。因爲世間的愛,裏頭有情,有情執,這個愛不是真的,情執會有變化。所以佛法用慈悲。慈悲,慈悲是理性的,也就是理智的愛,這裏頭不是感情的。理智的愛,永遠不會改變,是真的不是假的。它的基礎是自性,它不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裏面的愛有變化,自性裏面的慈悲沒有變化。所以慈悲稱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
悲心是憐憫,孟子所說的「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是悲心。看到別人受苦受難,同情心就生起來,自然會去幫助他。不但看到人有災難,看到動物有災難你也會去救牠;看到樹木花草有災難,你也會幫助它;看到山河大地,一切地方有災難,你都會全心全力去照顧。悲心!從悲心裏面生出慈心。所以慈悲都是愛心,一個是幫助他離苦,慈是幫助他得樂,慈悲是幫助衆生離苦得樂。佛用什麼方法落實大慈大悲?用教學。爲什麼?佛說得很清楚,苦從哪裏來的?從迷來的。你迷失了自性,你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你對于這一切境界,物質、環境、思想、念頭跟大自然的現象,你都看錯了,都想錯了。所以你就做錯了、說錯了,帶給你的痛苦、苦難。如果你把這些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覺而不迷,你的看法正確的,想法是正確的,你沒有災難,你只有快樂,你沒有苦難。所以,教學才是真正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的手段,幫助你破迷開悟,破迷開悟一定要用教育。所以諸佛跟這些法身菩薩,示現在十法界,幫助一切衆生,這一切衆生裏頭有有情的、有無情的,一個都不舍,幫助他覺悟。
佛出現在世間決定是以教師的身分,釋迦牟尼佛舍棄王位,去做個老師。老師這種地位、這種身分,在中國古代是普遍被人所尊敬的。中國古代社會尊敬兩種人,一個是教師,一個是醫生,爲什麼?這兩種人都是救人的。你看,醫生救人身命,教師救人慧命,都是救命恩人。而且他們不要報酬。醫生把你病治好了,不會跟你講價錢要多少錢,不會,完全隨意。家庭富裕的人多供養一些,家庭貧窮的人甚至于沒有辦法供養,醫藥都是醫生布施給你。他的目的是把你的病治好,讓你恢複健康,這是他最快樂的事情。老師教學幫助你破迷開悟,目的就達到了,所以也不講求報酬的。報酬是生意買賣,醫生跟教師說不出口,這不是買賣,這是救命,一個救身命,一個救慧命,老師救慧命。這兩種人實在生活都很清苦,中國人講清寒,可是在社會上被人尊重。他雖然很清寒,一無所有,他走到哪裏都有人照顧,這是爲什麼?感恩。他雖然沒有教過我,沒有給我看過病,他跟我的同類看過病,我的同類接受過他的教誨,那我怎麼能不感恩?所以這是社會上兩種特殊的人物,不爲自己,全心全力照顧苦難衆生,沒有自己。
大乘教裏頭,常將宇宙一切萬事萬法把它分爲六大類,就全包括了。這六大類第一個就是性、相,性是能生,相是所生。性沒有相,這常說的,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它沒有,它能生這叁種相,能現這叁種相。這是第一對。第二對理、事。一切事一定有個道理,有理就有事,有事就有理,從理上你要能夠看到事,從事上你要能看到理,你才真的通達明了。第叁對是因、果,從因上你看到果,從果上看到因。那相,從相上看到性,從性上看到相。這是誰?法身以上,法身以下沒這個能力。性相、理事、因果總的來說一體,這真正明白了,真正覺悟了,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
美國修藍博士二十一號到這裏來訪問,他們老祖宗從古代傳下來的這個治療的方法、治病的方法,用什麼?就是用這個理念。他知道所有一切衆生跟自己是一體,所有一切問題都不在外面,你到外面去找,怨天尤人,你就大錯特錯,你在造罪業。一切問題在內心,不在外面。幫別人治病,那人跟我是一體,他跟我沒有裏外之分。知道人跟我是一體,所以拿到他的病曆,展開來看,這是我的病曆,我要把這些煩惱、把這些疾病的因,他說統統清理幹淨。我們講的清理心,你心裏頭有這些東西,…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