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0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很簡單的方法,問題就是沒有雜念才行;如果有雜念,他心要專注,不能專注,有妄想、有雜念就不能成功。跟我們念佛一樣,我們念佛要求淨念相繼。他那個淨念,「我愛你,請原諒」,完全對自己,把自己治療好,對方就好了,就沒事。他在全世界各國去訪問,在香港講了一天,聽說下個月在臺灣講、在日本講。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有理論依據。所以生老病死固然是業力,如果我們把業力轉變,生老病死苦可以大幅度的減輕。壽命能不能延長?能。雖然命運是定的,這個定每天有加減乘除,不是完全不變的,諸位讀《了凡四訓》就明白了。

  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這孔先生是真有本事,算他的流年。十五歲給他算的命,他的壽命只有五十叁歲,批終身流年,每年都算得很准,一絲毫都不差。這是個讀書人參加考試,每年參加考第幾名,每年國家給你多少俸祿,也就是生活費用,一點都不少。所以他知道了人命運是一定的,他什麼都不想,想了沒有用,命運定了,二十年跟命運完全正確。叁十五歲這一年,二十年!跟雲谷禅師在禅堂裏面坐禅叁天叁夜,雲谷禅師看他叁天叁夜沒有起個妄念,很佩服,就問他,你用的是什麼功夫?在哪裏學到?凡人叁天叁夜不起一個念頭,很難,太少了。了凡先生告訴他,我沒有功夫,我只是命給人算定了,起妄念也沒用處,不如幹脆不起妄念。老和尚聽到哈哈大笑:我以爲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他聽了這個話很驚訝:爲什麼我還是個凡夫?他說你二十年被人家算這個命,命運主宰了你,一點變化都沒有,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他說命運可以改變?可以,告訴他可以改變,你做好事你的命運上升,你做壞事就往下減,就這麼個道理。他才恍然大悟,努力斷惡修善。

  第二年去參加考試就不准了,第二年參加考試,孔先生算他考第叁名,他考第一名。這就真相信了,二十年沒有改變,這一下真的改變了,一生拼命行善,全家修善。壽命延長,沒求壽命,七十四歲走的,你看延長二十一年,沒求壽命。他求功名,因爲他參加考試只能夠到秀才,他命裏頭沒有舉人的命,沒有進士的命,他求,被他考中了。做官最高的地位,是四川一個很小縣裏面的知縣;命運改了之後,他還是做個知縣,但是很大的縣,寶坻知縣,寶坻直接歸皇上管的,就好像是個特別行政區一樣。一生做好事,命裏沒有兒子,求兒子,真的有個好兒子。兒子給他養了六個孫子,這家庭旺起來了,六個孫子都有成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了凡先生的後人我們沒有見過面,他給我寫過信、給我打過電話。好人一定有好報。

  所以「生老病死」,我們都可以解決,老,老要健康那才是福,老沒有健康還是受罪。死沒有病痛、沒有病苦,走的時候自在,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走,站著走、坐著走,你說多自在。這些我們在古書裏頭看到,我們在這個世間也親眼看見、也親耳聽到,真有其人、真有其事,做出來給我們看。除這四樁事情之外,有「愛別離」,你喜歡的人不常居住在一起,工作的關系、其它的因緣必須要別離;你所愛的東西,你也不能常常看到它,這是苦事情。「怨憎會」,冤家對頭,不喜歡的人,偏偏天天都碰頭,在學校念書同學,討厭他,偏偏排座位排在一起,這都怨憎會;「求不得」,想求的東西得不到。

  「與五陰熾盛」,五陰是講你身體裏面的煩惱,五陰第一個是身體,第二個是念頭,受想行識是念頭,善的念頭還好,不善的念頭很痛苦。所以修.藍博士告訴我,人要身心健康,必須把負面的記憶要把它清除,清除就是放下,負面是不好的記憶,不要放在心上。不好的記憶常常放在心上,對你身心健康有很大障礙,要清除。然後再好的,好的記憶也要清除,你的身體就非常健康。這個跟我們念佛道理是一樣,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淨念相繼」,淨就是幹淨,心裏頭、心裏面惡念沒有,善念也沒有,只有一個念頭,佛,除佛之外沒第二個念頭。比修.藍博士那還高明,他沒有佛,我們有佛,他心裏頭什麼都沒有,我們心裏頭有佛,佛可不得了,無量智慧、無量福德。那我們讀了這部《無量壽經》,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前因後果,阿彌陀佛的智慧,阿彌陀佛的慈悲,阿彌陀佛的願力、心量,念念爲一切衆生,真正不可思議,比夏威夷土著的方法更高明,我們應當把它開發出來。首先自己得受用,自己得受用之後,就可以幫助別人。大乘教裏面講得很多、很透徹,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本來就是一體,所以我們的觀想比他容易。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這心裏面肮髒的東西,就是妄想雜念要把這東西清除掉,恢複清淨心、恢複平等心,我們就有能力做這治療的工作,會産生不可思議的效果。心裏頭不能有東西,善惡都不能存在,只存阿彌陀佛,你是一切吉祥,萬事如意,真做得到!

  下面這一樁一樁給我們解釋,第一「生居胎獄,是生苦」。你來投胎,住在母親的胎胞裏面十個月,這十個月他有感覺,他不是沒有感覺,只要入胎他就感覺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母親喝一杯涼水,他的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一杯熱湯,他就像在八熱地獄。所以中國古代婦女懷孕,有懷孕之禮,老祖宗有教誨,懷孕的時候,做母親的人要心平氣和,不能有憂愁、不能有憂慮,爲什麼?影響小孩。真的要常生歡喜心、思想純正,負面的東西決定不去想它,母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統統影響胎兒。曆史上記載的,周文王的母親懂得胎教,懷孕的時候「目不視惡色」,就是不好看的東西不看,不好聽的東西別聽,言語柔和,沒有傲慢,舉止端莊。小孩生下來好養,他完全禀受的是母親的正氣、正念,這個小孩好養。所以養成的兒女都是聖人,大聖大賢,孔子一生最仰慕的文武周公。這是生。「二、老厭龍鍾,是老苦」,人老了,年輕人都討厭,行動都不方便,別人輕視你,苦。如果是老而不衰,精神體力正常,大家尊敬你,你看統統與自己修養身心有密切關系。

  「叁、病受苦痛」,這是病苦,生過病的人都有這個經驗。如何讓自己不生病,得病的原因要知道,佛給我們說了五種原因,貪瞋癡慢疑對應我們的身體,佛經裏面把這五個字看成病毒,叫五毒。我們把它轉過來,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我們身體就健康。情緒要用德行去修養,遇到事情心平氣和,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要和睦,決定要避免怨恨惱怒煩。貪瞋癡慢疑是病的因,怨恨惱怒煩是病的緣,人常常發脾氣、常常煩惱、常常不高興很容易生病,他的生理跟心理都不正常。貪瞋癡慢疑是心理,怨恨惱怒煩是生理,非常容易接受外面病菌的侵入,你很容易得病,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病苦可以減輕。古人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得病確實大多數的原因都是飲食裏面有問題。特別是現在,飲食不幹淨,連醫藥都靠不住,很多是假藥。

  科學技術把農作物的基因改變,看起來好像長得很好看,很大、很好看,其實營養成分大幅度的降低,被破壞。所以現在人講求要吃有機的農作物。甚至于還有些專家學者,像英國湯恩比博士,提倡用過去古老的方法來農耕,不要用科學技術,有道理。人要回歸大自然就是最健康、最幸福的生活,違反了大自然,災難就來了。現在有很多蔬菜,看起來好看,又肥又大,吃起來沒有味道,所以逼迫著我們得自己種菜、自己種糧食。現在我在澳洲自己種糧食,澳洲的土地便宜,十方供養我們買土地,買土地是什麼?種稻糧。我們買的土地合中國畝來算,差不多到一萬畝,一萬多畝。我們種稻米、種麥子、種小米,都種糧食,我們自己不會種,我們請農民給我們種,我們給他工資,一天多少錢,給他工資。收成我們把自己要吃的留著,多余的賣掉,那些錢付工資還有賺的,還有利益,這是好辦法。所以我想道場的經濟要有保障,這樣就有保障。

  古代中國寺院庵堂都有農田、有山地,那是租給農民去做的,分,收成來分。我們現在在國外,這個方法比那個還好,我們請農民來耕種,一天多少工資給你。收成之後除了自己需要的之外,拿到市場去賣,市場真歡迎,爲什麼?我們沒有化肥、沒有農藥,他們吃我們東西非常安心,有機的食品。施主供養那些錢財放那裏會貶值,我們這買土地好,買土地讓我們這個道場生活有了保障,出家、在家可以安心辦道,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身安則道隆」。我們不愁,這個生活不愁了,身心安穩才能真正辦道,才能真正修行。道場經濟沒有固定的來源,心定不下來,安不住,對于修行有很大的妨礙。所以在澳洲這方面很容易解決,澳洲地大人少,土地面積差不多是中國百分之八十,那麼大的土地,人口兩千多萬,中國一個大都市就超過它的人口。所以我們這樣做,讓道場經濟有固定的收入,能做到不求人。

  「四、死悲分散」,這死苦。「自身四大,與今世眷屬悉皆分散」。這佛法講得清楚,緣聚緣散,有緣的時候在這個世間聚會幾十年,緣盡就散開了,不再有這種念頭。藏密所講的中陰,他們對于中陰的狀況知道得很多,告訴我們,中陰身真有。人死了以後他對于生前留戀有,不是沒有,少數;大多數死了之後,對于這些情感就很淡薄了,甚至于不願意再聯系。跟他在世的時候不一樣,不像在世的時候那麼深的感情,淡薄了,畢竟他是到另外一個空間去了。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人並沒有死,生死是身體,確實沒死,活動的空間很大。如果死了怎麼會去投胎?你要曉得投胎,人就沒死。修行人能成菩薩、能成佛,那怎麼是死?死了還能成佛嗎?所以確確實實如惠能大師所說的,我們的靈性不生不滅,真的,不是假的。他的原話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自性才是真正的我。可是自性是共同的,佛在大乘經上把它比喻作大海,自性像大海一樣。那我們一個人,像大海裏起個水泡。大海是自己的本體,水泡沒有離開大海,水泡很多,就像很多人一樣…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