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五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決定沒有控製、沒有分配、沒有占有的念頭,我們就成佛了!佛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這一點,這一點什麼?用粗俗的話來講,用心不一樣。

  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用真心,真心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完全是真的。所以那個心量就拓開了,小心量、自私自利沒有了,拓開之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我們的本性,我本來的心量是那麼大,不是這個小圈圈。用真心看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一點都不迷惑;用妄心看世界,全是自私自利,你怎麼能看得清楚?統統迷在裏頭。這是佛經常講的可憐憫者,衆生可憐在哪裏?就可憐在這裏,沒人知道。佛講也體會不到,不講透我們根本就不能夠體會到。知道佛講這句話的意思,也好像聽懂了,其實完全不懂。這就是《華嚴》、《大智度論》上所說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人沒有辦法理解,爲什麼?他原理不知道。

  這裏講叁界無別法,我們把叁界兩個字換一換,宇宙無別法;用佛學的名詞,法界無別法,遍法界虛空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這個意思就更清楚了。因爲叁界只講六道輪回,法界包括極樂世界、包括華藏世界,唯是一心作,離開一心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心,一心本來也沒有,真的是沒有,一心現的這個法哪裏是有!今天一心是什麼?一心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心。就好比我們作夢,夢是心現的,心在哪裏?整個夢境就是心,心變成境界,全夢即心,全心即夢。佛常常用「夢幻泡影」做比喻,遍法界虛空界是夢境,告訴你「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極樂世界亦如是。你對極樂世界不可以起貪心,不可以起個妄念:我擁有它、我控製它,這全錯了。有這個念頭,所以你才放不下,這是什麼?這是妄念的根,這妄念的根根深蒂固。所以接觸大乘,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依然還是要有控製、依然還是有占有,還不能把占有、控製放下,道理在此地,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其實深淺不是真的,久暫也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釋迦能放下、六祖惠能能放下,就那一念。六祖惠能一下放下,馬上就走了,沒有說我回去還收拾行李。沒有看到他要回去收拾行李,收拾行李時間來不及,一開悟馬上就送他走。這個裏頭我們要去想,就很有味道在裏頭。他這一離開,頂多我們能想到,五祖會給他一點零用錢帶在身上,趕快走,不允許你再去收拾。你沒有可以占有的東西,你到哪裏都自在,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不一樣。

  「此心既全真成妄」,一迷,真就是妄,迷了叫妄。「今達妄即真」,你現在知道是妄,知道妄就是真。沒有真妄,只有迷悟,所以達妄即真。原來妄是真,迷時真是妄,覺了妄是真,覺了之後,覓真妄了不可得。爲什麼?你還有個真妄,你還在妄裏頭沒出來,你還迷在裏頭;真妄了不可得,沒有了。「即此妄心,具足諸法,無有缺減」,這個諸法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妄境,妄心變現的,大乘裏面講阿賴耶變現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的相分,十法界裏面,妄想分別執著是阿賴耶的見分,相分就是境界相,見分就是轉相,爲什麼?轉變。這個轉變,不就是現在科學家提出來的「以心控物」!遍法界的物質現象都是自己念頭在那裏變,不是別人的念頭,是自己的念頭,這個時候關鍵不能不知道。

  我看修.藍博士的數據,他們現在用的方法是古老方法裏頭改進的,改得好。古老的方法還是心外求法,他治療一定要靠外面合作,等于說病人跟醫生合作,病才能治得好,這都是我們一般的觀念。現在他變了,于外面不相幹,完全用自己的力量,自己對自己把別人治好。這個高明極了,只有佛法裏頭有這個道理,一般沒聽說。對外面境界,方法就是四句話,這四句話是真心裏頭流露出來的,「我愛你,請你原諒我,謝謝你,對不起」。你看就這麼簡單,就這個概念,對所有一切衆生。這個念頭裏頭最重要的就是愛,那個愛是什麼?佛經上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愛心確確實實,愛心是真心表現在外頭,愛整個宇宙、愛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愛,你看他講桌子、地板沒有一樣不愛。爲什麼?是你真心變現出來的。承認自己的過錯,過去我迷,不知道,所以請你原諒,現在明白了。這樁事情只有佛經上講得最透徹、講得最圓滿。

  即此妄心,這一迷就是阿賴耶,妄心就是阿賴耶。具足諸法,阿賴耶能變,真心能現,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真心所生所現的是實報土,諸佛如來他們所住的實報莊嚴土,那是法性身、法性土,是心現的,心生心現的。十法界,十法界是阿賴耶所變的,就是把實報莊嚴土變質了,迷了的時候把實報莊嚴土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裏頭有染淨,六道是染,四聖法界是清淨。清淨,我們叫它做方便有余土,染汙的叫它做凡聖同居土。這世界怎麼來的,搞清楚了。所以具足諸法,沒有缺減,缺是缺陷、缺少,減是減低。跟真心比減少了,沒有,沒有缺減。

  「即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這個得要常常念。「非一非異」,不能說一,不能說異。「不前不後,玄妙寂絕」。這段也有批注,「不前不後,一心不在前,諸法不在後」。在我們觀念裏頭,能生能現的一定在前,所生所變的一定在後。它沒有前後,爲什麼沒有前後?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古人講「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們從這裏來體會就容易明白。黃金是能生能現,器皿是所生所現,我用黃金做個手镯、我用黃金做個戒指,有沒有先後?能所沒先後。爲什麼?金就是戒指,戒指就是金;金就镯,镯子就是金。一切萬物,物就是心,心就是物,所以物跟心沒有先後,它就是!禅宗開悟了,老和尚問,性在哪裏?摘一片樹葉比一比,是!沒錯,就是;拈一個小石頭比一比,就是,沒有一法不是,真開悟了。這是什麼?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的境界。跟衆生不能講,衆生要是這樣講法,你這個人瘋了,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所以這些話,你看看釋迦牟尼佛講這些話的時候,學生前面受了二十年的訓練。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佛才給你講真話,你才能聽得懂,聽得真有味道了。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法沒有相,但是現在現出相出來,那相就是心。但是那個相一定要知道幻相,相不是真的。

  佛家的真跟妄它的定義,永恒不變就是真的,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特別是阿賴耶,阿賴耶的變,變得太厲害了,一秒鍾裏頭居然有一千六百兆的變化。我們不知道,我們要說這個,沒人相信。我們用攝影機,拍電影的攝影機,我在年輕的時候玩過,我有兩臺攝影機,我自己拍攝,自己剪接,我搞這些玩意。這個東西對我以後學佛,這個境界我一想就完全明白了。你說這個東西是真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在攝影機裏頭去拍攝,你看這個人從這邊走到那邊,裏頭多少張片子?每一張拍下來沒動。可是這個片子放在放映機裏頭一放,真的他從這裏走到那裏,我全拍下來了,其實一張一張一張的。最高級的攝影機,彌勒菩薩所講的,它一秒鍾拍多少張?一千六百兆,張張不一樣,張張都在移動,每張都不一樣。這說明什麼?說明相是假的,相全是這種波動産生的,這個波動是意念,物質現象的基礎是意念。所以非一非異,不前不後,沒有先後,沒有一異,它就是的。你說它真,它就是真心,確實真心;你就說它是幻相,真的是幻相。從相上講是幻相,從性上講它真心,你完全了解,念頭滅了。

  念頭是什麼?念頭是妄念。妄念滅了,真相才真正現前,眼前六根接觸的境界真相。《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你見到了,見到這個就是明心見性,那就叫佛境界。見到佛境界的人,這個人成佛了。成佛不難,就叫放下,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裏就這個,沒有別的。爲什麼不起心不動念?原來它就是這樣的,法爾如是,真相看出來了。起心動念是妄相,就迷,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迷上再加迷,嚴重的迷惑。這修行的原理明白了,八萬四千法門是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一個理,全是教你放下妄想。妄想包括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是妄想。妄想全放下來,真相大白,都在眼前,沒有先後、沒有一異,什麼念頭都沒有,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人要問你,你講得清清楚楚;沒有人問你,幹幹淨淨,一個念頭都不起。有人問你這是緣,遇到上根人,你現身跟他說上等法,遇到中等人說中等法,遇到下等人說下等法,自己沒起心動念。隨衆生心應所知量,現身說法是隨衆生心,不是隨自己。隨自己,自己不就迷了嗎?自己就墮落了。所以說隨衆生心,隨心應量,這個心是衆生,不是自己。自己確實一念不生,回歸實際。所以這裏說,玄妙寂絕,寂是寂靜,絕是絕念頭,念頭沒有了。

  「非識所識,非言所言」。識,我們今天講思想,你想不到,愈想愈錯。非言所言,言語只能夠跟誰說?境界達到,他一聽就明白了。境界沒有達到,你跟他說沒有用處,他迷惑、他不能理解,不是他的境界。所以上中下叁根,佛說的法也有上中下叁等,不是完全相同的。「故指此心爲不思議境」,心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于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叁觀觀之」。這是天臺所講的叁種觀法,這是基礎,這是根本。叁觀就是空假中,于此一心,念念以即空、即假、即中叁觀觀之。小注裏頭也有,「空假中者,離性離相謂之空」,就是性相二邊都不著,知道性是空的。性裏頭沒有現象、沒有物質、沒有念頭,也沒有所謂自然現象,它都沒有,這是自性空。要離相,離性、離相你才能證得。

  「無法不備謂之假」,這是講它現相,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此地講無法不備。賢首國師《還源觀》裏頭所說的「出生無盡」,就是能生萬法,但是這個萬法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爲什麼?就是波動産生的現象,不是真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有生有滅,而生滅是什麼?生滅是念念生滅,不是人…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