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七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七集)  2012/4/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6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我們學到「十乘之理觀」,十條學過前面叁條,今天從第四看起:

  「四、破法遍。破法遍者,謂以叁觀能破之法,遍破諸惑也。」這是說前面第一條「觀不思議境」,這一觀成就了,就成佛了,也就是禅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上根人。在這一觀裏面,我們沒有辦法觀不思議境,在這得不到受用,那就得用第二個「發菩提心」,用第叁個「善巧安心」。要把心安在什麼地方?要安在法性上,也就是心要住在法性上,這也不是個容易事情。心要真正能安住在法性,也是初住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念佛的人是在一個相似的境界當中,但是這個相似會入真實,也是不思議境。我們的安住是安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上,一心安住,念念不離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十乘觀法不容易,把心安住在佛號上,這一生當中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萬修萬人去,只要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功。所以淨宗也是不思議境界,這個境界善巧方便、簡單容易。

  十乘觀法前面叁種得不到效果,再看第四種,試試看,破法遍。用天臺家的叁觀,空假中叁觀,這個方法能破。破什麼?「遍破諸惑」,就是無明、塵沙、見思,用叁觀能破。「藏通二教但用空觀」,小乘阿羅漢他用空觀,萬法皆空,他用這個方法破見思煩惱。爲什麼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思惑裏頭貪瞋癡慢疑,合起來是十種,空觀能破,我們爲什麼不能破?我們這個空觀觀不成,沒有辦法入叁觀的境界。也就是天臺的叁止叁觀我們縱然學了,學到它的一些常識,對我們不起作用,原因是我們的習氣太深。克實而論,我們沒有前面觀不思議境的基礎,對于事實真相了解不夠透徹,菩提心發不起來。

  我們通常講菩提心,用十個字講,大家很容易明白。真誠,真誠心發不出來,還是用虛妄的心,這個念頭;清淨心發不出來,心不清淨,依舊被染汙;不平等,迷而不覺;沒有慈悲心,對人對事對物。這個沒效,所以這個心也就無法安住。安住在哪裏?安住在煩惱、安住在習氣當中。所以我們這一回想,通身的毛病。安住在七情五欲,這是搞輪回,輪回心幹什麼都是輪回業,輪回心念佛還是輪回業,念佛不能往生,依舊是隨業受報。不過無論你在哪一道受報,你這一生念佛,在受報的時候會惡的報減輕一些,善報會增長一些,得到的好處就是這些,不能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六道輪回,要真正發勇猛心,才能成就,不是真正發勇猛心不行,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藏通二教雖然是小乘,他只用空觀,不知道假觀,不知道中觀,他能破見思,他破煩惱不是普遍的,是局部的。局部也了不起,爲什麼?見思煩惱破了就脫離六道輪回,他們的果報在四聖法界。別教,別教是大乘,先以空觀破見思,跟阿羅漢一樣,再以假觀破塵沙,最後以中觀破無明。「無明未盡,不得言遍」,破法遍,遍這個字是無明破掉之後才算是遍,只要無明在不算遍。爲什麼?無明要是在,離不開十法界,就是四聖法界他離不開。無明破了,他就離開十法界,就證得圓教初住菩薩,住實報莊嚴土,這些標准我們都要知道。我們現在在哪個階段,來生在什麼個境界裏頭,自己清清楚楚,不必問別人。問別人,真正知道的人不給你講;不知道的人他瞎說,他說的不是真話,恭維你、稱贊你,讓你增長貢高我慢。這些,我們學佛都要懂得。

  見思破了,清淨心現前,由此可知,見思是染汙。塵沙惑破了,平等心現前。我們今天不平等,就是塵沙惑在起作用;我們今天心不清淨,是見思惑在起作用;我們今天迷惑顛倒,無明惑在起作用。所以無明盡了,脫離十法界,證得圓教初住,往生實報土,這個才叫遍。這個地方的法就是指見思、塵沙、無明,這些障礙之法。現在天臺所傳的、所教的是「圓頓教叁觀」,成佛之道。佛門裏面都說,成佛的《法華》,《法華經》是教人一生成佛的。依照它這些方法修行成不了佛、不能成就,那《華嚴》、《法華》還有一個辦法,勸你念佛求生淨土。所以《華嚴》《法華》皆是導歸極樂,這個有道理,是隋唐這些祖師大德們說的。

  「圓頓教叁觀,祇在一心」,所以修行,你能真正把握住重點,一個就是心,一個就是色。這個色是物質,不是指男女之色,指物質,物質有色相。色從哪裏來的?色是心變現出來的。不思議境界裏頭首先教我們觀這兩樣東西,你仔細看,一個物質現象,一個精神現象,心是精神現象,念頭;物質是假的,是精神現象變現出來的。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是法性迷了,突然出現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佛教的名詞叫阿賴耶,妄心,妄心是從真心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它的基礎是真的,它的形相是虛妄的。什麼叫虛妄?形相是生滅的。自性,就是它的理體,自性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法相宗經論上說,阿賴耶是真妄和合,它不生滅的那部分是真性,也叫做庵摩羅識,就是第九識,八識後頭再加一個第九識。其實也用不著加這個東西,阿賴耶的本體是法性,不生不滅;阿賴耶的相分,就是境界相,境界相它有生有滅。這個是宇宙萬有的源起,這從哪裏來的。

  佛在經上把這個真相給我們說出來,現代的物理學家證明了、證實了。他們研究發現,物質的起源,物質到底怎麼回事情,念頭到底是怎麼回事情,跟佛經所講的完全相同。所以我們肯定佛經是科學,最高的科學,把整個宇宙萬事萬法的真相說出來了,它到底怎麼回事情,搞清楚了。但是科學家的報告還不如佛經上講得透徹,爲什麼?佛用什麼方法?跟科學家用的方法不一樣。佛用禅定的方法,用放下的方法,這都教給我們了。放下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執著,不執著了,把執著真從心裏放下,見思煩惱就斷了。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毫無執著的人,這個人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他們的境界。無論出家在家,只要放下了,統統證阿羅漢。阿羅漢不是說完全是出家人,在家人有;菩薩,在家也有;佛,在家也有。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還有一尊在家佛,維摩诘居士,在家佛。所以,出家能成就的,在家也能成就,你想成佛不一定要出家。

  爲什麼古人要勸人出家?古時候出家修比在家容易。爲什麼?在家有很多瑣事,所謂人情世故,這些東西都是擾亂。所以出家比較清淨。現在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出家人的事情比在家人還多。在家只管一個小家,你的親戚朋友也不過十幾二十個人;這一出家,信徒千千萬萬,可不得了。所以黃念祖老居士說,現在修行成就的,成就最多的是在家女衆,其次的是在家男衆,再其次的是出家女衆,出家男衆排到最後,不容易成就。爲什麼不容易成就,我們下面會講到。這些事實真相,佛全看清楚了。出家人修行不錯,戒律很嚴,智慧開了,講經說法,名出去了,知名度出去了,供養來了,利來了,這一下就迷惑了。沾上了名聞利養,很容易沾上,說是不沾名聞利養的,那個太難太難了。那是什麼?那佛菩薩再來的,絕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決定做不到。所以現在,裏面煩惱重,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出家修行就沒幾個了。這些我們都要高度警覺,一不小心就墮落了。

  圓頓教的叁觀,祇在一心,「心空故一空」,因爲一切法不離心想,心要空了,一切法就空了,空觀成就。阿羅漢跟辟支佛入這個境界,我們入不了,知道有心空這樁事情,我們空不掉,心裏面東西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們今天實實在在說,只有把心裏頭裝一個阿彌陀佛,其它東西統統舍掉,只有這個法門能成就。這是阿彌陀佛的善巧方便,獨一無二的一個辦法,能令業障習氣深重的衆生也能在一生成就。

  「一切空即諸法皆空」,這個法在不在現前?在現前。你怎麼看空?你知道這一切法,一秒鍾裏頭已經更換了一千六百兆次。譬如這個身,這個身相一秒鍾已經換了一千六百兆,哪一個是我?我就沒有了。我只能一個,我不能在一秒鍾裏頭有一千六百兆個我,那我就變成無量無邊了。哪一個我成佛?哪一個我去受罪?所以念念不可得,《般若經》上所說的,要常常念這一句、想這一句,「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什麼原因?就是每一秒鍾裏頭它有一千六百兆個生滅。這個生滅,物質現象、念頭現象都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生滅,念念不可得。這一念不可得,念念都不可得,所以一切法空。遍法界虛空界全是阿賴耶,阿賴耶的真相就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個生滅。我們今天看到這些境界相,全是這麼多的念頭,佛法講五蘊,這麼多個五蘊糾纏在一起,讓我們感覺得有物質現象,有這個念頭現象。你一定要曉得,一秒鍾裏頭一千六百兆,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以前的電影,幻燈片,連續放映産生的幻相,一秒鍾二十四次。一秒鍾二十四個幻相糾纏在一起,我們就看到電影畫面好像是真的。現在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所以說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是真的。這就心空,明白這個道理了,知道萬法皆空。

  「空則叁惑俱破」,既然空了,哪來的無明?我們講起心動念。既然空了,還有起心動念嗎?還有分別嗎?還有執著嗎?全不在了。由此可知,阿羅漢所觀的這個空,只破見思,塵沙、無明沒破,他不知道一切皆假,不知道一切皆中。一切是假,菩薩知道,知道體空,相是假的,所以能在相上不著相。知道中,真假是一不是二,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知道,十信位的菩薩不知道。通教、別教都沒有出十法界,圓初住才出十法界,別教要到初地。通教成佛了,是十法界裏面的佛,天臺大師說「相似即佛」,不是真的。

  「心假故一假,一切假即諸法皆假,假則叁谛皆立」,這個叁谛是佛法,所以佛法也是假的,佛法不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那個法是佛法,不能執著、不能分別;法都不能夠…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