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九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九集)  2012/4/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6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前面學到十乘理觀的第六,「道品調適」,這段講的是叁十七道品,所以我們趁這個機會,將道品做一次溫習。前面學到道品的第四段「五根」,今天接著學「五力」。

  五根很重要,這是學習佛法的五條根,如果這五條裏頭缺個一、二條,我們這一生就不能成就。跟佛法結了個善緣,阿賴耶裏頭落謝種子,不起作用,就是出不了六道輪回,這個我們不能不警惕的。所以我們要問自己,我們有沒有信、有沒有精進?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天天有進步,沒有退步,這真精進。念根,我們的念是念六道,還是念極樂世界?有沒有生根?定有沒有生根?定比念升了一級,心真的定住了。末後慧根,慧根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看清楚、看明白,該取的要取,該舍的要舍。五根有了力,這像種樹一樣,樹苗,樹苗有根沒有力,必須要長成,長成樹它就有力了,它能開花,它能夠結果。所以,如何從樹苗培養到這棵樹的茂盛。

  五力,這個力是講力用,「能破惡成善」,它起這個作用。信要産生力量,「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信根增長,對佛法不懷疑,對大乘不懷疑,對淨宗不懷疑了,這個力量逐步逐步向上提升。不懷疑就真信,不懷疑才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都是信根有了力量。所以信佛的人很多,信淨土的人很多,要叫他沒有疑惑很難。哪一個出家人不知道淨土、不知道阿彌陀佛?都知道。爲什麼不願意往生?這個世界不錯,有很多人恭敬,有很多人供養,極樂世界沒有,舍不得離開。雖有信,沒有根,沒有根其它的都用不著說了,精進、念、定、慧全沒有;根要有力,精進念定慧慢慢也産生力量,能破疑惑。所以,破疑生信還是要靠教,教就是經典,經典不能不學,不能不認真的學。

  古人常說深入經藏,經藏不是說《大藏經》,是任何一部經裏頭含藏著甚深幽玄的妙理、方法,那叫藏。每一部經都藏著有真理、有方法、有境界,叫深入,深入才得受用。而佛法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爲什麼?同一個自性,都是從自性裏流出來的。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選一部,不去搞很雜、很多。爲什麼?我這一部學通了全部得到。像一個大殿,四面都有很多門,沒有進去在外面,很多法門不一樣,進門是一樣的,全得到了,問題是你能不能進門。你從一門進很容易進去,你從兩門進你進不去,從叁門就更沒指望了,門愈多就愈沒有辦法進去,永遠在外頭。這個道理知道的人不多,知道,肯信的人更少。有人知道,但不相信,還是要廣學多聞,還是想從很多門一時進去。結果進不去,耽誤這一生,一生空過了,那叫真正可惜。

  培養信根,用什麼培養?精進念定慧。這一科裏頭有五門,五門就是一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說信,裏頭一定包括精進念定慧;說精進,一定包括信念定慧;說慧,裏頭一定有信精進念定。它是圓融的,圓融裏頭有次第,從什麼地方開始修?一定從信。信要能生根,必須有精進念定慧,信才生根。佛法講迷信、正信、真信,迷信是對于這裏頭的道理根本不懂,沒有涉獵過經教就相信了,什麼道理不知道,只知道拜佛好,好在哪裏不曉得。深入經藏就明白了。五根産生力量是從它作用上說的,它能夠斷疑生信,能夠轉迷爲悟,那是到慧的力量,轉迷爲悟了;信的力量是轉疑生信,我們講破迷起信,能破疑惑。

  第二個「精進力,謂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這個精進就是真幹,他要不是真信怎麼肯真幹?真信之後一定真幹,你叫他不幹做不到,他一定會幹。知道精進能消業障,知道精進能破煩惱,功夫不間斷,這精進根增長。每個人懈怠,懈怠也很複雜,用什麼方法對治?在佛門裏面是恭敬叁寶來對治,具體落實得采取拜佛。你看密宗,入門首先叫你磕十萬大頭,你做不到,你什麼都不必談。顯教也不例外,叫你拜佛,拜佛至少一天給你的定課是一千拜,這是最少的。我們在《影塵回憶錄》,倓虛法師的自傳,他是口述,他的學生大光法師筆記記錄的,寫得好。他回憶早年有個出家人,在寺院做香燈,就是曬蠟燭,也很出名,名字我忘掉了。非常老實,真的,劉素雲講的,老實、聽話、真幹,他這叁個做到了。別人跟他開玩笑,夏天,六月天,寺廟裏頭曬經。從前《大藏經》是折疊本,紙都是宣紙,所以每年要拿來曬一次。我們這個不行,這本一曬就曬壞掉了,那個宣紙。曬衣服,防蟲。別人說,香燈師,那些蠟燭上黴了,也要搬出來曬曬。他老實、聽話、真幹,把蠟燭統統搬出來曬,到了下午蠟燭全曬化掉了,融化掉。晚上做晚課要燒蠟燭,他就拿那個蠟燭芯去燒,芯在,蠟燭油化掉了。維那師看到這個樣子啼笑不得,怎麼會這麼個傻的人!怎麼能把蠟燭搬出去曬?把這個事情告訴方丈。

  方丈老和尚心裏清楚,人只要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種人到哪去找!他發現有這麼一個人,就叫他來:別幹香燈了,你到育王寺,育王寺供的釋迦牟尼佛舍利,你去拜舍利、拜釋迦牟尼佛,一天叁千拜。他真幹,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天拜叁千拜佛。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叁年拜完之後,他能夠作詩、能夠作偈子、能夠講經,開悟了。以前譏笑他的、說他笨的,現在他講經,替他做維那、敲磬來供養他,真了不起!老和尚有眼光、有智慧,認識人,把他栽培成就了,這法門龍象。大凡不成就的,實在講就是犯這個毛病,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這樣的人光陰虛度了,不能成就。

  度衆生,古人的標准是開悟,不開悟不能去。古時候修行人多,老實人多,所以都聽話。《高僧傳》上所記錄下來的,我能夠理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開悟的,不開悟的,不可能給他寫傳記流傳給後世。那是佛門的榜樣、佛門的典型,不開悟怎麼行?所以,有定、有慧。佛法在這兩百年衰了,有學的,尤其是前面一百年,學的人很多,但是缺乏真的定、真的智慧,沒有真的禅定,沒有真智慧。沒有禅定是什麼樣子?他還有名利心,還有自私自利;換句話說,五根、五力他沒有。真正有五根五力,那就有真實的成就。我們看看那些往生的人,真往生!差不多都是預知時至。爲什麼有這麼好的感應?他對于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心才能定,才能發生智慧;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那就不行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六波羅蜜裏頭,布施是舍,舍得不幹淨,他還有業障,這個業障障礙他五根五力。你看前面,五根五力前頭是什麼基礎?四念處,看破;四正勤,斷惡修善;四如意足,放下。有這麼好的基礎才有五根、五力,沒有這個基礎,根跟力從哪來?所以叁十七道品很重要。道,通向涅槃之道,通向極樂世界之道,你沒有怎麼行?能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乃至于無明煩惱,天臺大師用藏通別圓來講,圓教通達涅槃。

  所以精進重要!修行人最寶貴的是時間,時間不能浪費,分分秒秒都得用在道上。念佛人,分分秒秒不離開阿彌陀佛,心上有阿彌陀佛,口裏有阿彌陀佛。我們昨天晚上聽外面這個鳥叫,念阿彌陀佛,一聲一聲在念,好久,鳥都在念阿彌陀佛。去年十月我在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停車場兩棵枇杷樹,樹神念佛往生,托夢給我們年輕的出家人。那個是我們看不見,我們也聽不見,往生托夢我們這才曉得。花草樹木,衆靈,在道場周邊它都聽經、它都念佛,它能往生,阿彌陀佛來接引它。所以根跟力是熏習成就的。精進力,每天沒有其它的事務,要拜佛,拜佛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大家懂得,斷煩惱呢?拜佛的時候你心裏頭沒有雜念,煩惱就輕智慧就增長。

  「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念根起作用,它起的作用是讓一切邪知邪見、邪念不能夠幹擾你,爲什麼?因爲你有正念。修淨宗的正念就是六字洪名,信願持名。真修,其它的宗派不涉及了,華嚴、法華都不需要涉及。真正一門深入,淨土五經取一種就可以了,無論哪一種。一生一門深入,沒有第二個念頭,這種人決定往生,而且往生,高品位的往生,爲什麼?他有定有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視那些念佛的阿公阿婆,他們沒有讀經,他們就一句佛號,一生一句佛號念到底,他有戒、有定、有慧。他的戒是定共戒、道共戒,比律儀戒高,比律儀戒深廣。你問他持戒,他不懂,他就知道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具足戒定慧叁學,具足聞思修叁慧,聞思修是菩薩修的,戒定慧是小乘修的,聞思修叫叁慧。一句佛號裏頭具足叁學叁慧,具足八萬四千法門,具足無量法門,爲什麼?每個法門都是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是成佛的。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還學這個學那個,好像自己很能幹,學得很多。雖學得很多,沒有一樣入進去,一門都沒有入進去。不如一個老實念阿彌陀佛的人,他真入進去,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幹擾他。他的精進根有力,不受幹擾;念根有力,不會有邪知、邪見、邪念。

  「定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禅定也。」這個非常明顯,大家都知道。妄念、雜念、邪念太多太多了,哪個沒有?個個都有。無量無邊無盡的雜念、邪念,什麼東西能降伏?定力。你能定在一處,我們今天定在阿彌陀佛,你的雜念就沒有了。修.藍博士說的,把你阿賴耶識裏頭這些東西統統清除掉。說阿賴耶,不學佛的人不懂,我們換個名詞,你心裏頭那些妄想、那些雜念統統放下。只留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都不要想了,唐太宗說來不及了。你能把念頭專了,專想這一念,這一念産生力量,表現在哪裏?表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力量一發生你就有感應,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你會有感應,感應什麼?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怎麼會現身的?念力,我們的念力跟阿彌陀佛的念力相應…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