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佛就現身。佛現身,偶爾這麼一次,讓你什麼?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常常現身,那是魔,不是佛。魔跟佛要能辨別,辨別魔跟佛是要戒、是要慧。
戒是什麼?信、精進、念都是戒,戒定慧,前面叁個都屬于戒,你統統具足了。佛現身,目的是來安慰你,給你透個信息,你功夫得力。爲什麼?功夫不得力見不到,功夫得力了。你要更謙虛、更努力、更精進,自己心裏有數,決定往生。哪一天往生,別想它,這個事情托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覺得我哪一天合適就來接我,自己不要去想。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沒有往生之前,身在這個世間,給人做個榜樣。這就是利益衆生,這就是幫助阿彌陀佛攝受一切衆生。
我用禮拜這個方法成就自己的根跟力,我們禮拜不中斷,有增加沒有減少。年輕的、體力好的拜得快。我早年那個時候,叁十歲,跟忏雲法師,在茅蓬裏頭一天八百拜,我拜叁百拜大概是一個小時,拜得快。我那時候還趕不上達宗法師,達宗法師比我還快。忏雲法師大我一輪,他也屬兔的,他那年四十二歲,他拜得很慢,他拜一拜我們就拜叁拜了。在茅蓬那個時候大概他每天叁百拜。多拜好!精神好、體力好,那是最好的運動。你看,心是定的,定在阿彌陀佛上,身是動的,養生之道,身要動,心要靜。現在人他顛倒了,該靜的他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該要動的他不動,天天坐在那不動,跟養生之道完全相反、相違背,他身體怎麼會好?所以佛門修行禮拜。幾乎所有宗教都把禮拜擺在第一,伊斯蘭大禮拜,磕頭,天主教也磕頭。佛法這個理、事都做到極處,太好了,身心健康,清淨自在。
所以,它能把妄想雜念除掉,禅定就生起來,就現前。這個禅定管用,不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那個定沒用處,不能辦事,這禅定能辦事,世出世間什麼事都可以辦,事會辦得很好。爲什麼?他有定功,他有智能,他不雜不亂,非常敏捷、非常快速把事情都辦好,心裏沒動。大乘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行住坐臥都在定中。所以禅並不只指只是坐禅,不是的,坐禅是初級、初學,用這個方法。真正得定,那真的是走路是禅,站在那個地方也是禅定,所有一切動作全在禅定當中,不礙辦事,什麼事都可以辦。《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五十叁位善知識,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全在定中,都具足圓滿的戒定慧。那是大乘,不是小乘,換句話說,同時具足叁慧叁學。
「慧力,謂慧根增長,能遮止叁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這慧力,把叁界的見思煩惱看破了。看破你才能放下,你沒有看破,你不會放下。見思煩惱裏頭一個,身見,不再爲這個身去著想了,這是真智慧。不再爲身著想,這個身健康無礙,爲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把法字換一個,一切病從心想生、一切苦從心想生、一切難從心想生;你不想它,它什麼事都沒有。可是人不老實不聽話,他不相信,他天天還是想著,這個麻煩就大了。我們自己要覺悟,自己要把這些念頭斷掉,恒順衆生。自己要不斷掉那就真苦,自己斷掉就自在了。恒順衆生,衆生有福,多住幾年,衆生沒有福,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這個道理很深。身見要放下,頭一關,第二個邊見,邊見是二邊,我們今天講對立。真妄是二邊,邪正是二邊,是非是二邊,好惡是二邊,這全是妄想,統統放下。爲什麼?宇宙是一體。十乘觀法裏頭第一段「觀不思議境」就說清楚了,整個宇宙是怎麼回事情?不外乎色、心兩個字。色,色從心生起的,所以最後總結,全體是心。這句話就是釋迦牟尼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怎麼想它就怎麼變。然後我們才曉得這個信心多難,誰有信根!信根沒有,哪裏來的信力?真太難了!宋朝瑩珂法師我們常常提到,大家都耳熟,叁天能把阿彌陀佛念來,靠什麼?信根。第一天有信根,第二天力就産生了,第叁天阿彌陀佛來了,就這麼個道理。我們念一輩子,念幾十年,阿彌陀佛沒出現,那什麼?根、力沒有。你還是相信自己,你還是相信這個世間長年給你的染汙,你相信這些東西,不相信佛法。瑩珂法師真相信因果,真相信地獄,真相信極樂世界。那你就要知道,唐太宗所說的,今天這個世間人所造的罪業都是地獄業。他說你們大家自己想想,哪個人沒有造地獄業?所以擺在現前就是兩條路,一個極樂世界,一個是地獄,你想走哪條路?
瑩珂法師因爲他有信、他有精進,他相信有地獄,相信自己造了地獄業,決定墮阿鼻地獄;相信極樂世界,如果不往生極樂世界就墮阿鼻地獄。這怎麼辦?死心念佛,一個妄念都沒有。叁天叁夜,不吃不眠,發這麼個狠心,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慈悲,告訴他,你壽命還有十年,好好修行,命終時候來接引你。瑩珂聰明,真的這個時候智慧開了,十年壽命不要了。知道自己禁不起誘惑,那就容易破戒、容易犯罪,禁不起誘惑!這十年自己想想把握不住自己,那要造多少罪業。所以,向阿彌陀佛祈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去。阿彌陀佛跟他約定,「行,叁天之後來接你」,他叁天之後往生了。預知時至,走得那麼自在、那麼潇灑,沒生病。請求大家念佛送他,大家當然歡喜。大概念一刻鍾,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四十分鍾的樣子。這麼長的時間他就向大家宣布,阿彌陀佛來接我了,已經看到了,跟大家告辭,他就走了。真的不是假的,讓寺院裏面上上下下對念佛求生淨土産生堅定信心,他做的榜樣,一點都不假。
這個世間衆生可憐,我們有慈悲心想幫助大家,唐太宗所說的話,你的慈悲心算什麼?諸佛如來多慈悲,諸佛如來都救不了,你能救得了嗎?他不肯回頭,他不相信,他說你是迷信,必須要做給他看。如果我們這個世間,中國這個大地,每年要有一百、二百個像這個法師一樣,現身說法。我們念佛走的,走得很自在,走的時候跟大家說,阿彌陀佛來接我了,說完就走了。一年有個一百人,大家看到了,個個相信。現在人要看證據,光口說沒人相信,一定要做出榜樣。可是話說回來,這麼多的榜樣,衆生有福了;衆生沒有福的時候,想看個樣子看不到。
現在衆生不修福,勸他斷惡修善做不到。今天說斷惡修善的人多了,有人說了,沒人做,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放不下,問題在這個地方。誰能放下身見?誰能放下邊見?邊見是什麼?放下邊見的人不搞對立,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沒有對立。沒有成見,成見是什麼?自以爲是,我認爲怎樣怎樣怎樣。有沒有錯?沒錯。你學了佛法,你學了聖賢教育,拿這個標准來比量,你說得對,別人說錯。但是他有他的標准,他用他的標准來量的時候,你全說錯了。他是什麼標准?他是外國西方人的標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你說那個人不是這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全是自私自利的。那有什麼法子,標准不相同,所以你怎麼說他也不相信。今天他那個標准很普遍,問哪個人都說對的,都點頭;我們這個標准說出去,有人點頭,很少,大多數人不認同,這就難了。李老師當年在世常給我們說,現在這個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我們只有唯一一條生路,就這一條,求生淨土。這句話,臨終之前,最後也是講這句話,提醒我們,我們要覺悟。
只有做榜樣給大家看,這才能相信。淨宗的榜樣很多,《淨土聖賢錄》是古人記載的,《往生傳》裏頭很多是現代的。我們要發跟阿彌陀佛同樣的心,但是首先要自己成就。什麼是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才算是成就,沒有往生不能算成就。真正往生,往生的瑞相肯定度很多人。這個很多人講有緣之人,他能相信,不相信的他還是不相信,看到了也不相信。他也很歡喜贊歎:這個人不錯,走得很好,沒有受痛苦。他只看到這個,其它的他沒看到。
可見得根跟力太重要了!我們今天有沒有這個?實在話,沒有。怎麼知道沒有?前面十二門我們沒有,怎麼會有五根、五力?第一段講的四念處,想想我們有沒有做到?那是智慧,就是章嘉大師給我說的看破,我們有沒有看破?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我們對于宇宙、人生是不是這個看法?第二科裏面講的斷惡修善,我們有沒有做到?四如意足,那就是知足常樂,我們是不是知足了?是做了一些,跟佛的標准我們還達不到。前面十二門的基礎,才生出根跟力來,所以定力、慧力起大作用。定力能破我們的妄念、雜念,妄念、雜念太多了,不能斷它也能伏住,控製它不起作用,這都屬于定力。定力大的,斷掉了,煩惱斷掉了,定力小的伏住,有煩惱不起作用,能控製得住。慧,慧是照見。慧根增長,能遮止叁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遮止也就是講控製,沒斷,如果是斷了,那就證阿羅漢果,證四果羅漢。所以,五根、五力這個裏面次第、淺深、高下差別很大,從伏住一直到斷,不是講一個單純的,裏面境界很多。
見煩惱,五種見惑,思煩惱就是貪瞋癡慢疑,這五個是思煩惱。我們這個念頭能沒有了嗎?沒有貪心嗎?沒有瞋恚嗎?沒有愚癡嗎?沒有傲慢嗎?沒有懷疑嗎?做不到!六道凡夫往上去到二十八層天都有。如果這些東西沒有了,恭喜你,你不在六道輪回。你只要在六道輪回決定有,爲什麼?六道輪回是這些東西製造成的。這個東西沒有了,六道的因就沒有了,沒有因哪來的果報?你從這個地方就肯定自己,千萬不要以爲我沒有了,那錯了。知過才能改過,不知過你到哪裏去改起?所以,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裏面講,五逆十惡、毀謗佛法,佛是說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帶業往生,這叁樁事情不能帶。祖師大德的批注說得很清楚,有人說不能帶,但是善導大師的說法不一樣,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祖師,阿彌陀佛再來的。不是不能帶,這兩種罪業太重了,希望大家不要造。五逆十惡是無間地獄的罪業,再加上個毀謗大乘。所以有人說,五逆十惡可以帶,毀謗大乘不能帶,爲什麼?毀謗大乘他不相信,沒錯。…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六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