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0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輪回。

  你要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佛教誨用意之深。佛教我們心裏只有什麼?心裏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除這之外都沒有。斷惡,不要把斷惡放在心上;修善,也不要把修善放在心上。斷惡修善要做,放在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我什麼都不放,這才能成就,這樣念佛你叫會念。該放下的不放下,到最後臨終的時候都成了障礙,在臨命終時業障現前去不了,太多太多了。尤其是有地位、有財富、有權勢很不容易放下,退休了聊天聊什麼?都聊他過去那些得意的事情,或者哪些冤枉的事情,都想這些。每想一遍、說一遍就又造一遍業,天天在造業,不知道念佛,你說多可惜。我們這一生幸運遇到了正法,遇到了善知識,善知識對我們的勸告,我們還不能夠做到,還半信半疑,也跟世俗人一樣念過去、想未來,全叫打妄想。妄想可怕,爲什麼?妄想是在造因,後頭有果報。如果沒有果報,那都無所謂,後頭有果報,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一定要清除幹淨,這就對了。

  舍,「舍離所見念著之境」,念是你心裏挂念,著是執著,就是著相。善的境界你喜歡它,不善的境界你討厭它,都是錯誤,爲什麼?都障礙你的清淨心,把你的心染汙,染汙就是這麼來的。怎樣叫不沾汙?你曉得一切法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你就能放下,你不會執著,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一樣是真的。彌勒菩薩說的這個話好,常常想著,我們用我們現代的算法,一秒鍾,所有一切法,我們的念頭,我們身體這個細胞振動的頻率,一秒鍾一千六百兆次,是生滅法。一秒鍾裏頭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念頭是這個頻率,物質現象也是這個頻率,所以佛給我們講無常。世間無常,這個世間是講十法界,不是單單講人間,十法界都是這個頻率,所以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常住不會變更的,這是真的。那什麼是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極樂世界沒有變化。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到那裏是小孩,慢慢長成大人,不是的,化生。極樂世界沒有胎生,胎卵濕都沒有,全是化生,化是變化。那個蓮苞,蓮花,那個東西産生變化,那個蓮花我做過比喻,好像蝴蝶,蝴蝶沒有成蝴蝶是個蛹,像蠶繭一樣,一個蛹,蓮花就那個東西。進去之後,你看等牠變化完成再出來,長了翅膀會飛,完全不一樣。我們在蓮花裏面,就會産生蛻變,蓮花一開的時候,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模一樣。《觀經》上講阿彌陀佛的身相,身有八萬四千相,每個相又具足八萬四千好,每個好又變八萬四千光,每個光裏頭都有化佛。這是說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化身,做什麼用處?到十方世界去接引衆生。十方世界無量無邊,每天去往生的人也是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每個人都要去接他,這他自己發的願,化身去迎接。迎接接來的都在蓮花裏頭,在蓮花裏頭就産生變化。

  蓮花一開的時候,跟阿彌陀佛的身相一樣,永遠不會改變,雖然無量壽,他不老,他不生病,他不需要飲食。就像色界天人一樣,他有色身他沒有欲,財色名食睡這五欲沒有,極樂世界沒有。雖然是凡夫去往生的,造作惡業下下品去往生的,生到極樂世界,煩惱、習氣、五欲也都沒有了。那就是什麼?環境改變了你,磁場改變了你,那個地方阿彌陀佛的磁場非常強烈,進入他的磁場之後,完全被感化了,煩惱不要消自然沒有,業障亦如是。所以你可以帶業,帶著煩惱、帶著業障,到達極樂世界自然沒有了。彌陀願力、修行功德加持你,真加得上,真管用,所謂是到那邊去真的脫胎換骨,完全不一樣了。這世尊在這部經裏面,講得非常透徹,講得非常圓滿。所以該除的要清除,該舍的統統放下,這對我們現前來講,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念佛不能往生,障礙就是你除不了,你舍不得,不能往生,做再多的好事也不行。

  第六個,「定覺分,謂覺了所發之禅定」。你得到禅定,你這個禅定在哪一個等級自己清清楚楚,覺就清楚。世間的四禅八定你知道你在哪個等級,出世間的,聲聞的禅定、緣覺的禅定、菩薩的禅定,到究竟如來自性本定,統統清楚。最後一個,「念覺分,謂思惟所修之道法」。這個念是念自己所修的法門,法門的原理、根本不出色心二法,法門的理念、法門的方法、法門的效果、法門的成就樣樣都知道,這真的叫覺悟,一點都不迷惑。

  末後「八正道」,也叫八聖道分,「不邪曰正,能通曰道」,這通到哪裏?通到成佛。八正道是八個原則,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八個是我們的標准,不邪、不偏、不染,這都稱之爲正。第一個是「正見,謂能見真理」,宇宙人生真正的道理,就是真相,在淨宗來講,我們的真理是什麼?真理就是深信、切願、持名念佛求生淨土,真理。我們所依靠的真經,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會集本,就是這部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都是妙絕稀有,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能遇到。遇到我知道、我能認識,我要不全心全力來弘揚、來介紹,不認識的人很多。我介紹,一般人能相信,至少我學佛六十年,講經有五十四年,來推薦這個本子,人家有點信心。沒有前面這個曆史,人家不相信。我真幹、真學,萬緣放下,每天讀誦,每天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一天八個小時。這在八正道是我的正業,我就幹這樁事情,其它的不是我的正業,我可以不要去做。正見,你見到真理,這個法門是真理,這個經典是真理。

  「二、正思惟,謂心無邪念也」。念念在道上,我們是念念在阿彌陀佛,念念在極樂世界,心裏想的是佛陀的教誨、佛陀的本願。阿彌陀佛未成佛的時候法藏比丘,法藏的本願,法藏的修行,法藏的成就,法藏利益衆生的大業,想這些,想久了就變成自己的。想這個好,把自己的德行、道業天天向上提升;想世間的是染汙、是墮落,這兩個對比自己要知道。我們見到一切法,世間一切法出不了六道輪回,聲聞、緣覺一切法出不了十法界,大乘教裏面一切法,出不了阿彌陀佛的範圍,正思惟。

  「叁、正語,謂言無虛妄也」。這虛妄是廣義的,不是說妄語是虛妄的,這裏面含的意思很深。要講到究竟標准,那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是真的,除了這一句阿彌陀佛都是虛妄。經典上這些話也不是真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爲什麼?經典它要是真實的,我們學了經典就往生,爲什麼還要念阿彌陀佛?經典學得再通,不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這就是說明,阿彌陀佛是真的,經典跟阿彌陀佛比是虛妄的。經典跟其它的比它是真的,跟阿彌陀佛比就不行,就是虛妄的,看跟誰比。世間的言語,善比惡是真,善是真,惡是虛妄的;善跟阿羅漢去比,阿羅漢是真,它是虛妄;阿羅漢跟菩薩比,菩薩是真,阿羅漢是虛妄,我們一層一層的比。經典亦如是,經典,這個經典可以跟《華嚴》比,可以跟《法華》比。但是真正要想成就還是一句阿彌陀佛,你不能不知道,你才曉得阿彌陀佛可貴。你念阿彌陀佛,人家罵你迷信,你要真正明了、真正覺悟,你就曉得,不是我迷信,是他迷信。不會被外面一切境界所動搖,這真正沒有虛妄。

  下面,「四、正業」,業是事業,我們現前叁業的造作,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身體動作是身業,身口意叁業。「白淨善業」,古印度稱善惡,他們的習慣不講善惡,講黑白,黑就是惡業,白就是善業。我們中國不習慣講黑白,講善惡,這個要知道,他們的白就是我們的善。白淨,淨是清淨不染汙,白淨是不染汙,善業,不染汙才叫善業。這個善業不是善惡的善,爲什麼?善惡的善都染汙,善惡二邊都放下了,白淨就現前。我們這個經題上,修行的總綱領、總的原則,「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清淨是正覺,平等是正等正覺,覺是無上正等正覺,你看這經題。無論修什麼法門這是標准,我有沒有得清淨心這個很重要,得清淨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余土,爲什麼?他不叫帶業。帶業往生的是凡聖同居土,清淨心現前不帶業了。如何得清淨心?染淨都不染。我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寫了兩句話,「處順境,遇善緣,不生貪癡」,這個很重要,你心保持清淨沒有貪戀。「處逆境,遇惡緣,不生瞋恚」,這就清淨心,善惡二邊都不沾,不被外頭境界動搖,不受外面境界影響,這才行。

  遇到惡緣你就起怨恨,錯了,遇到善緣你起貪戀錯了,你墮落了。生怨恨,地獄業,地獄的果報,生貪戀,餓鬼的果報,你往下墮落了。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那裏考驗,自己要覺悟你是往上去,還是往下墮落。禁不起考驗的就墮落了,墮落的人多,成就的人很少。怎樣保持一個平常心?平就是平等,要保持平等心。叁十七道品裏面講斷惡修善,什麼是善?感恩是善;什麼是惡?怨恨是惡。我們遇到這個人,他曾經對我一天照顧,有恩,這一天不能忘記,要有報恩的心。他對我有一千天的惡,毀謗、羞辱、障礙、傷害,一筆勾銷,痕迹都不落,你的心才清淨,心裏頭只有善沒有惡。善怎麼樣?遇緣起善行,不遇緣連善的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只有佛念,心裏念頭只有阿彌陀佛,善惡統統沒有。爲什麼?因爲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想親近阿彌陀佛,這樣修行,你決定去得,你能不去嗎?非去不可。善惡都會夾雜,善惡都會幹擾,搞得不好它變成障礙,這一生去不了,不能不覺悟。所以說到嚴格的正業,念阿彌陀佛就是正業,我真信,我真願意往生,我真念佛,我念佛就是求生淨土,就爲這個,正業。其它的不是修淨宗的正業,今天我全爲淨宗講。

  第五,「正命,謂依法乞食活命也」。我們今天(這講出家人)出家人沒有經營事業,營利的事業沒有,那我們的生活是乞食,這個一定要知道。我們接受別人的供養憑什麼?在事上講憑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別人是供養叁寶,你是叁寶裏頭的一分子。世尊當年在世,應該住世一百年,但是八十歲就走了,還有二十年,這二十年的福報給後世的弟子。換句話說,佛滅度之後這一萬二千年,弟子不…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