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四集) 2012/4/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7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一十叁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
「十乘之理觀,能發九境之魔事。以五蘊生死迷暗之法爲境故」,這是引用天臺大師《摩诃止觀》裏面一段話。十種理觀我們學過了,觀什麼?所觀的就是這十種境界。十種境界裏面,「由觀陰入」,然後發生下面所講的九種境界,九種境界不出五陰六入,所以一共有十種,這個十二入就是十二處。若論下面的九個境界,「互發不定」,所以它沒有次第,不一定什麼境界出現,我們就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十種理觀是對治的方法,對治這十種境界。理觀是有次第的,但是這十種境界沒有次第,什麼時候會爆發什麼境界沒次第。
「當知陰境常自現前,若發不發,恒得爲觀」,這句話是教我們時時刻刻要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心經》上講得很好,「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如果真照見五蘊皆空,十種理觀圓滿了,這九種魔境都沒有了,九種魔境全沒有了,問題就是我們沒有這個智慧、沒有這個能力照見五蘊皆空。可是我們今天對于五蘊皆空,五蘊跟十二入是一樣的事情、一回事情,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總而言之,像前面第一觀,觀不思議境界,不思議境界裏頭歸納起來就是兩個字,色、心。色,今天講的物質;心,今天講的信息、能量,這科學的名詞。近代這些物理學家發現的念力,經上講得很清楚,叁千年前說的,色由心生,色,色從心生的,所以全體是心,這句話講得好!遍法界虛空界是什麼東西?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這個話被今天科學家發現了,非常了不起。遍法界虛空界,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告訴我們,宇宙,全宇宙一切萬法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實報莊嚴土,心現的;唯識所變的是十法界,十法界是識變的。識怎麼能變?因爲有心現,心要不現,識就沒東西變了。所以心是第一義,識是第二義。心能現能生,心沒有形相,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意念。意念不是心,意念現在叫妄心,不是真心,真心離念,沒有念頭,有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真心決定找不到。
眼耳鼻舌身,這五識,五根、五識,接觸的對象是色聲香味觸,這是物質現象。意念,第六意識、第七識能緣,它們可以緣到,前五識緣不到。可是心雖然什麼都不是,它能現,能現自然現象,能現心理現象跟物理現象,它統統能現,所以你不能說它無,它非常靈活。什麼時候現?衆生有感它就現、它就應,感應,有感它就應。它在哪裏?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爲什麼你沒有辦法找到它?因爲它不是叁種現象,你就找不到。怎樣才能找到?大乘經裏面佛說得很好,「唯證方知」。用什麼方法證?放下就是,你只要不用妄想、分別、執著,你就見到了。你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是障礙,障礙你見性;不是障礙別的,障礙你明心見性,這叁樣東西除掉了就明心見性。
所以科學家他們今天達到的境界,這佛經上有說過,釋迦牟尼佛非常高明,講過了,就是我們用八識去觀察宇宙它是有極限的、有局限的,它不是萬能的。你看前面五識只能觀察到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觀察不到,精神現象要第六識、第七識,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分別執著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是心法,起心動念阿賴耶知道。所以就是說,我們用第六識只能達到極限阿賴耶,你能夠見到阿賴耶的叁細相,見不到自性,這是對內;對外,你能觀察到全宇宙。八識能力真不小,這是統統在妄心的範圍,它變,阿賴耶能變,十法界所變,所以它的能力能見到十法界,就是見不到自性。
今天科學家應當是用數學推演,有此可能,然後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做實驗。物質真搞清楚了,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些科學家。物質是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用分析的方法,科學家也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是相同的。佛分析的方法,微塵,舉一粒微塵,這微塵多大?叫牛毛塵。牛毛,它在毛端上,這一塵在毛端上,不會掉下來,這一粒塵在毛端上非常穩,不管怎麼動搖它都不會掉下來。這很小的塵,眼睛好的人可以看見。這一粒微塵把它分,分成七分,這七分之一是羊毛塵。羊毛比牛毛細,在羊毛尖端上它能站得住腳。羊毛塵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就更細了。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這不好懂了,這個我們的肉眼全看不見。水,其實水的密度不大,水裏頭有空隙,這一粒塵在水裏面空隙鑽來鑽去沒有障礙。水塵再分,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就是金屬,金銀銅鐵錫,金屬。金屬的密度很大,但是還是有空隙,在高度顯微鏡去看,它還是有空隙,這一粒塵在金屬那個空檔裏面通過沒障礙,這很小的。金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微塵。所以佛家講微塵,不是一般我們講的這個塵土,不是的,這個微塵,佛說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見。這一粒微塵是不是我們今天講的原子?這個不得而知,但是總是兩種都用分析方法。
微塵還能分,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大概就是現在科學裏面所講的基本粒子、誇克這一類的。這個東西還可以分,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佛說不能再分了,再分就沒有了,再分就空了,今天科學家達到這個境界。那極微之微是什麼?應該是叁十年前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它的體積等于一個電子,就是原子裏頭圍繞原子核轉的那個電子,等于這一個電子。這個東西再分沒有了,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一樣,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分出來是什麼東西?是念頭的波動。這才真正了解物質從哪來的,物質從念頭來的,從心想生的。德國科學家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他一生就搞這個,物質到底是什麼搞清楚了,在報告上給我們大家說,根據他研究觀察得到的結論,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的基礎是念頭,這他得出的結論。
所以最近叁十年的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心就是念頭,能控製物質現象。爲什麼?物質現象是念頭生的,所以念頭可以控製物質現象。頭一個人的身體,身體是物質現象,身體得病了,病是什麼?這個物質現象産生了病態,不正常了,用意念可以讓它恢複正常、恢複健康,不需要醫藥、醫療,這個實驗成功了。這麼多年來,他們搜集了許許多多證據。重病患,像癌症這些,沒法子治的,他們去找,有些病人他自己會好,沒有醫療自己就好,找這些人,問他怎麼好的。這些人多半都是有宗教信仰的。醫生宣布了,你存活的期間只有一、二個月,他對于生命絕望了,等于是宣判死刑,絕望了。他什麼都不想了,他想上帝、想天堂,希望上帝帶他到天堂去,一天到晚想這個,做禱告,沒有想身體,也沒有想病。二、叁個月之後,想了二、叁個月之後再去檢查,他的癌症沒有了,證明就是這個念力管用。他們找了幾千個例子。
所以念佛的人,如果我們有病,可以用這個方法。我們把身體忘掉,不要想身體、不要想病,也不要想好,也不要想不好,你想好與不好,都是讓那個病毒細胞你去養它,這不是辦法。根本不要理它,專門想阿彌陀佛,專門想極樂世界,想上二、叁個月再檢查,病沒有了。一個道理!原理是什麼?原理是物質現象是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物質現象産生病態是我們不正常的念頭,就是貪瞋癡慢疑、怨恨惱怒煩這些念頭造成的疾病,現在我這些東西統統不想了,我專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劉素雲不就是這麼好的嗎?這是很好的例子擺在那裏。得紅斑狼瘡,醫生告訴她,不是一個月、兩個月,不是,妳隨時有死亡的可能,這樣告訴她的。她既然被他宣布了,她也就不想了。她也不怕死,反正人總歸要死。根本不想身體,根本不想病,每天聽《無量壽經》十個小時,聽完經之後就念阿彌陀佛。她什麼都不想,叁個月之後檢查全沒有了,連疤痕都沒有。醫生感覺到奇迹,紅斑狼瘡是有好的,但是疤沒有辦法去掉,一生去不掉疤痕,妳怎麼連疤痕都沒有?
所以這個就是念頭,念頭是宇宙的主宰。地球上這麼多災難,地球上的居民如果一心向善,這災難都能化解。《楞嚴經》上告訴我們,貪婪感應的是水災,海水上升、江河泛濫是貪婪所感得的。瞋恚感的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愚癡感的是風災,飓風、臺風、龍卷風這一類的災難,愚癡所感的。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懷疑,懷疑是對自己個人來講,免疫能力崩潰掉了,信心沒有了;對外面,山崩地陷,高山會塌下來,大地會沈到海底,這是什麼?懷疑。貪瞋癡慢疑,對自己身體來講是自己五髒六腑病源、病根,對居住環境來講是災難的根源,這都不善的念頭。所以把這個念頭統統轉變過來,我再不想這些了,轉過來,不貪、不瞋、不癡、不傲慢、不懷疑,這些災難都沒有了。我們要求別人難,別人不相信,所以從自己,自己至少對身體保健,得到非常良好的效果,這是學佛的好處、念佛的好處;對我們居住的環境,不會有災難發生,你的小環境不會有災難發生。
當然我們選擇居處,也要懂得選擇居住的地方地勢比較高。科學家告訴我們,海水上升,南北極的冰融化了,海水上升五十米。如果我們住在這個地區,海拔兩百米以上大概沒有問題,但是如果靠海比較麻煩,靠海什麼?海嘯,海嘯麻煩!科學家警告我們,如果地球上海底超級火山爆發,會引發多高的海嘯?一千米。那換句話說,海拔一千米在沿海地帶都不安全,要一千米以上,最好兩千米、一千五百米,這沒有問題。都淹沒了,它那是個小島。這是些常識。科學家還告訴我們,像太平洋中心,這樣的火山爆發,引發一千米的海嘯。這個海嘯推到大陸海岸一定會減輕,減一半五百米,再減一半二百五十米,…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