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八集) 2012/4/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78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一十九頁,倒數第五行,科題是「反問以明」。我們看經文:
【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
念老的批注,『夜摩』,「具名須夜摩。欲界天中第叁天」。四天王天及忉利天是依須彌而住,叫做地居天,他住在地上;夜摩以上他住在空中,所以叫空居天,不住在地上。夜摩,「譯爲時分、善分」,夜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時跟善的意思,時分、善分。「《佛地論》曰:夜摩天者,謂此天隨時受樂,故名時分」。這個天比忉利天高,忉利天中國人稱它爲玉皇大帝,道教的神仙多半都在這層天裏面,夜摩是屬于空居天。天,層次愈高,福報愈大,受樂的時間多,所以稱爲時分,到時候他有享受。
『兜率』,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上足,足就是滿足,也叫「妙足、知足、喜足」。你看統統都足,知足常樂,這是欲界第四層天,補處菩薩就是後補佛,都住在這層天。這個天是凡聖同居土,兜率內院是菩薩居住的,等覺菩薩住在這個地方候補作佛,所以叫補處,就是後補佛。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他將來下生,從兜率下生到這個世間來作佛,這是賢劫千佛的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住在這層天,我們就曉得知足天,菩薩成佛要知足,不知足成不了佛,所以這個天叫知足天,意思很重要。人不能不知足,人要知足就會一生過得幸福美滿;如果不知足,再大的富貴,他的生活都很痛苦,他沒有快樂。所以知足天,樂!這底下有小注,「于五欲之樂」,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叫五欲,「生喜足之心」,他歡喜、滿足,所以稱之爲喜足。「其內院爲彌勒大士之淨土。外院爲天衆之欲樂處。」所以說兜率天,他的喜樂超過前面的須夜摩天。
後面說的是『色無色界』。這句裏面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色界有十八層,初禅、二禅、叁禅、四禅,初禅叁天,二禅也是叁天,叁禅也是叁天,四禅有九天,所以總共十八層天。四禅一般的天人也是叁天,叁層天之外,還有一個無想天,修無想定的人,真修成功了,生在這個地方。無想天是外道天,他有定,他沒有智慧。另外還有五層天,叫五不還天,是小乘叁果斯陀含生在那個地方,在那個地方修成了,他就直捷超越六道輪回,所以叫不還。他不會再回頭,他只往上升,不會回來,叫不還天。根利的就直接成阿羅漢,他就脫離六道輪回;鈍根的還要通過四空天,五不還天修成了,再提升四空天,從四空天再出離六道輪回,那個時間比較長。利根的,他從四禅五不還天就可以超越六道輪回,生到四聖法界,就是聲聞法界,這就是講證阿羅漢果,永遠脫離輪回了。但是他還沒有出離十法界,出離十法界還得相當一段時間。
阿羅漢上面是辟支佛,辟支佛上面是菩薩,菩薩上面還有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裏面的佛,沒有超過十法界。所以這個佛,天臺智者大師判教,把他判作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佛。什麼叫真佛?用真心就叫真佛。他不是用的真心,他用阿賴耶,跟我們一樣。我們用阿賴耶,他也是用阿賴耶,但是他用阿賴耶用得純正,沒有用邪,沒有用偏。也就是說,他完全是依照經教奉行,佛教他怎麼做的,他都做到了,佛說不可以做的,他完全不會犯,所以很像佛,不是真的佛。這就是在斷煩惱上來講,見思、塵沙包括習氣都斷了,只有無明沒斷,無明如果一破,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生到實報莊嚴土,那就是真佛不是假佛。實報莊嚴土,天臺大師稱他爲分證即佛,分證沒有圓滿,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師用個比喻說,譬如天上的月亮,天上月亮是真的,但是這個月亮從初二、叁到十五,月光不一樣。十五那天圓滿,滿月就叫究竟即佛,圓滿的佛;十四以前的都叫分證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那相似即佛是什麼?相似即佛比喻作水中的月亮。我們在水裏面看到月亮,不是真的月亮,真的月亮在天上,它是月亮的影子。十法界的佛就像水中的月亮,實報莊嚴土那就是真月亮,真月亮有滿月、有缺月,有這樣的不同。
這是天臺大師用六即說佛的意思,第一個是理,從理上講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從理上講都是佛,從事上講就有差別。事上講,我們人間有名字即佛,有名無實,叫名字即佛。這個一定要知道,叫名字位中。初學的人全是有名無實,功夫得力了,那就升一級,叫觀行即佛,功夫得力,完全能夠依教奉行。在淨土宗裏頭名字即佛,名字位不能往生,觀行位決定得生淨土。觀行裏頭最淺的,叫功夫成片。我們平常勸導大家,心裏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不能放在心上,一切時一切處,心裏頭念佛,口裏頭稱佛。心念就是心想,口念,身禮拜,這叁業精進,這樣念佛決定往生。
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決定在功夫的淺深。功夫,從你清淨心的程度上來說,我們講功夫成片的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它沒有叁惡道,也沒有阿修羅,只有人、天,這是極樂世界。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斷的層次不一樣。小乘初果見惑斷了,二、叁、四這才把思惑斷了,思惑斷了之後,還有思惑的習氣,習氣沒斷。所以這裏頭包括辟支佛,辟支佛習氣斷了,不但見思煩惱沒有了,見思煩惱習氣都沒有,這個等級是淨宗的事一心不亂,這種人往生生方便有余土。所以方便有余土裏頭有叁輩九品,我們就明白了,見思煩惱斷盡了,再往上提升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破無明。無明破了,禅宗裏面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念佛也能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往生,那就直接生實報莊嚴土,這個地位高了。無始無明破了,也就是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理一心,但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
習氣沒有方法斷,因爲他不起心不動念,如果要想斷,那就又起心動念,那就墮落了。所以無始無明的習氣是任運斷,也就是不去理它,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沒有了,用這個方法。那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斷得盡?《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要叁個阿僧祇劫;換句話說,實報莊嚴土人的壽命就是叁大阿僧祇劫。這個習氣斷了,才證得妙覺如來。這麼長的時間,所以他們無始無明習氣當然有厚薄不相同,有很濃,有很淡,這裏頭分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上講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階級。最後、最高的那個地位上,把習氣斷幹淨,他就升位了,升那是究竟果位,叫妙覺。等覺上去叫妙覺,妙覺不住在實報土,妙覺住常寂光。所以常寂光裏面只有一個位次,全都是妙覺,那是真正佛,無上正等正覺住常寂光。實報土裏頭有四十一個位次,這四十一個人住報土,實報土。同居土跟方便土,煩惱沒有斷幹淨的,這些還算是凡夫,四聖法界裏面稱爲外凡,六道稱爲內凡,那稱爲外凡。
所以極樂世界最殊勝的是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就是屬于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在其它諸佛國土裏頭不能成就,要搞六道輪回,在西方極樂世界能成就,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這種功德加持給你,讓你也能夠得到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阿惟越致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這些菩薩,叫法身菩薩。所以說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你的道行、你的神通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這個阿惟越致菩薩是阿彌陀佛給你的,接受阿彌陀佛的賜予,你就獲得這個能力,極樂世界無比殊勝之處在這個地方。
這是說諸天色界跟無色界,「無色指無色界諸天。皆位居欲界天之上」,住在虛空裏頭。「故世尊反問阿難」,如果沒有須彌,天就沒有住處了,夜摩以上的諸天他住在哪裏?現在,「娑婆世界夜摩諸天,尚能不依須彌,能住于空。則彼土諸天,何須有須彌也」,何必要須彌?「阿難答曰:因有不可思議業力,致使諸天依空而住」。什麼叫業?《俱舍光記十叁》卷說,「造作名業」,謂身口意之所造作,這叫做業,造善叫善業,作惡叫惡業。「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所以叫業力。「不思議業力,雖遠必相牽。果報成熟時,求避終難脫。」這是戒律裏頭講的,這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其實阿難這個問題是代我們問的,他清楚。不要說是諸天,極樂世界的人,凡聖同居土的人,不是天,人。人,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居住的房子,經上講得很清楚,你想你的房子在地面,這房子在地上;你想我這個房子在天上,它就升到天上去了。連人自己居住都可以住在空中,都可以不要依靠在地面,何況諸天!人都做得到,愛住在哪裏就住在哪裏。天要喜歡住在地面也能住在地面,確實自在,隨心所欲。阿難代我們問的。
這個業力的果報,在這裏特別提醒我們,善業一定有善果,惡業一定有惡報。所以這個善惡業有力量感果,業感果這個力量稱爲業力,業力不可思議。雖遠,遠是時間很久,久遠劫的時候,如果遇到緣,果報還是會現前。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惡業不能做,造了招叁途惡報。善業也不好,爲什麼?善業是人天果報,出不了六道輪回,問題在這個地方。如果你出不了六道輪回,你生天享福會有享盡的時候,你的福報享盡了怎麼辦?人間造善、造惡,在造因。天上享福,享福他把造因忘掉了,他只享福。福享完了,阿賴耶裏頭還有不善的業在那裏,那個業力量成熟了,又牽你到叁途去。所以六道裏頭搞輪回,這不是辦法,一定要超越。
佛出現在我們世間,爲什麼?就是爲了幫助我們消業障。業障要消,業都是障,惡業是障,善業也是障,障你不能出輪回,障你不能成佛道,所以它統統是業障。所以佛教給我們斷惡修善,斷惡修善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造業了,不放在心上,但真幹,那叫做淨業。佛教我們修淨業,不要修染業,放在心上就變成染了,染汙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