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0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國一天當中,有二百多個龍卷風,從來沒有過的,十幾個州發生二百多個龍卷風,佛說這個原因是愚癡;傲慢帶來的是地震。懷疑,懷疑帶來的在個人身上來說,免疫能力崩潰,就是你很容易感疾病,免疫能力沒有,破壞了。對外面的世界,山會倒下來叫山崩地陷,地也會沈下去,懷疑,爲什麼?你不相信。「信爲道元功德母」,所以懷疑的災難比什麼都嚴重,地沈下去,山崩倒下來。這是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意念影響外面山河大地,影響地球。今天爲什麼災難這麼多?貪瞋癡慢疑全了,每個人都犯。這地球上居民哪一個沒有貪瞋癡慢疑?不能說百分之百,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是靠得住的!那還能沒有災難嗎?不可能沒有災難。

  今天應對的方法,咱們個人,我一個人轉我能保住自己,我能保住一家。我居住這個地區這些人統統都轉過來,不但能保持這個地區,可以能保持這個城市。科學家給我們一個數據,有一百個人轉過來可以保持多大的都市?一百萬人的都市,一百萬人的都市只要有一百個人轉過來,它就有這麼大的能量。我們現在懷疑,一百萬人造業,一百個人能救他?到後來終于我們想出古人有一句話說「邪不勝正」,這個應該有道理。一百萬人邪,邪知邪見,這一百個人正知正見,邪不勝正,就有這麼大的能量。所以念佛同學要發心,他們不改,我們改,我們這個小小念佛堂,如果有一百個人改、二百個人改過來,這個一百萬居民的都市,應該就是災難縱然轉不過來,也大幅度的減輕,不至于很嚴重,這個可以做得到,一定要從本身幹起。這個都屬于什麼?定力,定就是集中不散亂,我們的念頭要集中。淨宗《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善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對治貪瞋癡慢疑。再一個方向,一心求生淨土,一心想見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其它的念頭統統放下。

  要把我們心裏清理得幹幹淨淨,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所有念頭都清除出去,都把它打掃幹淨,這就起大作用。災難這麼多、信息這麼多都可以不要去理會它,爲什麼?這些災難的信息也把它清除掉,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不是好東西,那就是災難,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就是阿彌陀佛,愈專力量愈大。倫理道德放在這好不好?好,不純,功夫裏頭有摻雜著不純。我們要真、要純,那一句阿彌陀佛已經有倫理道德在裏頭,所有一切世出世間善法都在阿彌陀佛裏頭,阿彌陀佛是大圓滿,阿彌陀佛是真究竟。不要再摻雜別的東西進去,世出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在這一個名號裏頭,我們要有這個信心。什麼災難信息傳來的時候,看,可以看看,不看更好。爲什麼?看了怕你收到心裏面去,又放在心上,反而不好。不如不看,不如不聽,這個方法好,所有一切負面的全不聽,正面的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不聽,純!

  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講到,念佛功夫一流的,上上根人沒見過,也沒聽說過,但是下下根人我們見過。下下根人跟上上根人是平等的,爲什麼?他心裏沒有雜亂,下下根人像鄉下的阿公阿婆。前天實際禅寺有幾位法師告訴我,他們廟裏有好幾個,不是一個,好幾個。這些念佛人,一天到晚就是一串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好像癡癡呆呆的,問他什麼他都是阿彌陀佛,對你笑笑,滿面笑容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句話。跟他講多少話,也不知道聽到、沒有聽到,他回你的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會講,他就會講這一句話,了不起!這種人如果有一百個,這個地區有一百個,這個地區不會遭災難,爲什麼?他真正做到了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他心裏頭沒有第二個念頭。你給他講什麼他進不去,他心裏頭幹幹淨淨就是一尊阿彌陀佛,好的、壞的都進不去,你贊歎他阿彌陀佛,你罵他他還是給你阿彌陀佛,他統統都沒有進去,全是阿彌陀佛,這是真念佛人。

  我們念阿彌陀佛裏頭有雜念、有妄想,那不是真念,你怎麼能跟他比?那個功夫還了得!你試試看,跟他學學看,能不能學得像?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李老師常常給我講,他常常想學這些阿公阿婆學不到。真厲害他們!那些人往生,他不是生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他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肯定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我們爲什麼不爭取?將來縱然往生極樂世界,落在他們之後。這些老阿公、老阿婆們,他都是高高在上,我們在他下面。極樂世界見面他還是對我們笑笑阿彌陀佛,還是講這句話,不得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這都屬于禅定之力,他的念佛已經進入禅定,就是念佛叁昧。

  第二種力量,「通力」,通是神通,「一切神通之力,是定力之結果」。定力一定發神通,小定小神通,大定大神通,一切諸佛如來這果地上那神通廣大,他有天眼、天耳,有他心、宿命,有神足,有漏盡,他什麼都知道,他所知道是正確的,絕對不是假的。第叁種是「借識力」,這裏有批注,比較不好懂,「色界二禅天以上」,二禅以上叁禅、四禅,四禅天除了初禅天之外,上面叁層。「總無眼等五識」,這上面叁層,眼耳鼻舌身這五種識沒有了,沒有這五種識,他要看怎麼辦?他要聽怎麼辦?借,借識。借誰的?借初禅的。「若有必用」,有必要用它的時候,用眼看、用耳聽,「則得以通力自由起初禅天之五識」,初禅天有五識,二、叁、四沒有,但是二、叁、四禅要看、要聽,他借初禅的。是不是借別人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從這上面升來的,等于說是退到初禅。他可以自由提升、自由退轉,退到初禅,他這前五識就起作用,這叫做借識力。這括號裏頭有個解釋,「即二禅已上,無有尋伺語言」,就是前面講的,前五識不起作用,只有第六識起作用,第六、第七起作用。「若欲說法應用,則假初禅之識而爲己用也」,這叫借識,這是講四禅天。

  第四種,「大願力,佛菩薩之大誓願力」。像我們《無量壽經》上所說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就屬于願力,願力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的成就是願力成就的。這正是應了現在科學家所說的,念力能量不可思議。法藏比丘的念力,就是四十八願的念力,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念力成就的,自然變現出來的,你想,想久了它就變現出來。法藏比丘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變出來的那就是法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往生到那去的人是法性身,居住的世界是法性土,跟我們這裏完全不一樣。我們這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是動的,是生滅的。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秒鍾它振動的頻率一千六百兆次,這它振動的頻率,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但是法性身、法性土它不動,所以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永遠沒有改變。人壽命很長不衰老,沒有老、沒有病;花草樹木年年長青,它不會枯,它不會落葉,就是說它沒有春夏秋冬。

  我們這個地方植物春生夏長,秋天就落葉,冬天就枯了;極樂世界沒有,永遠是春天,沒有變化。我們這個地方樹木花草都很好,秋天比較麻煩,落葉很多,天天去掃。極樂世界不需要,不落,極樂世界沒有春夏秋冬,溫度非常之好,也不太冷,也不太熱,身心健康,永遠不會生病,壽命無量壽。剛剛生到極樂世界,那個壽命是有量的無量,同居土、方便土是有量的無量,到實報土就變成無量的無量,真的無量。最後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就證到妙覺的果位,所以願力成就的。我們的願力不能不大,我們要發大願,什麼大願?我決定要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四十八願,我只有一願,這一願就把四十八願全包括,到極樂世界四十八願就圓滿了。這好處太多了,決定要見阿彌陀佛,這是我們的願力,這個願力你決定生西方。

  蕅益大師給我們做證明,他老人家在《要解》裏頭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完全憑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決定得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深淺。這一句話,我們要常常想到阿公阿婆,爲什麼?他們那個功力不可思議。你看真的是祖師所說的,念到什麼?風吹不進去,雨打不進去。風吹不進去,跟你說話,你沒有放在心上,你心上就阿彌陀佛,他說什麼都不知道,這是功夫的淺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阿賴耶就不落印象。阿賴耶落印象就是你收進去,不收進去,不落印象。落印象,只有落一個阿彌陀佛的印象,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印象都不落,真純到極處,這叫功夫深。功夫深生實報土,實報土裏頭四十一個階級,功夫最深的上輩往生,上輩上品,那到極樂世界差不多就是等覺菩薩、十地菩薩,到這樣的地位。我們明白,見到這阿公阿婆念阿彌陀佛,要向他頂禮,不得了,活菩薩,給我們做示現。

  第五個,「法威德力」,就是「佛法之威德力」。前面四個是講佛的威德,這個地方佛法威德,就是佛法的加持這個力量不可思議。「此五種之力,不可思議,非現比二量之境界」,他超過了,現量的境界是你親證的,比量的境界是你推理,像今天的科學家,他們是比量境界,那佛是現量境界。這五種力不是現量、比量的境界,「故唯識論中以之決一切諸法性相,獨不判此五力」。這五個力例外,除這五種力,其它的力唯識論中都能夠判決它,這五種力量不能判。《宗鏡錄》裏頭也有這個說法,「有五力唯識不判」,爲什麼?這五種力跟自性相應。唯識跟自性不相應,唯識是妄心,自性是真心,前面這五種是真心流露出來。佛法是世尊從自性裏面流出來的言語,沒有通過心意識。所以佛法不能用心意識去解它,用心意識解它就變成世間法,那不是佛法。所以佛法懂就懂,不懂你不要去想它,想不到,愈想愈錯,幹脆別想,你就老實念,念了慢慢就開悟、就明白了。古人說了一句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要想他自然就明白。聖賢之法要這樣學才行,才能學得到。

  又一切通力當中,這講神通力,單講一個,一切…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八0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