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居然開悟了。其實在中國的語言藝術中,同語反複有其極大的好處和.用處,孔夫子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道”,全是同語反複,卻說出了社會和家庭倫理的真話。這個同語反複,往往有使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進入“名實相合”這樣一種境界,這在邏輯上未必說得清楚,但在生活中則常常可以遇到。法眼禅師對他這個一句通關的“一句禅”運用的效果是極大的,前面我們介紹過“丙丁童子來求火”的公案也是其中一例,再如:
(慧超)谒師問雲:“慧超咨啓和尚,如何是佛
”師雲:“汝是慧超”,超從此悟入。
師問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懸隔,只作麼生會
”修雲:“毫厘有差,天地懸隔。”師雲:“恁麼又爭得。”修雲:“和尚如何
”師雲:“毫厘有差,天地懸隔。”修便禮拜。
僧問:“如何是第二月
師雲:“森羅萬象。”曰;“如何是第一月
”師日:“萬象森羅”。
(均同上書)
法眼禅師這種接人手法,後世也常運用,如宋代圓悟克勤禅師:
成都府範縣君……請示入道因緣,悟令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什麼。”久無所契,範泣告悟曰:“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會。”悟曰:“卻有個方便”,遂令只看“是個什麼
”範後有省,曰:“元來恁麼地近那。”
(《五燈會元·卷十叁》)
當然,法眼禅師既爲一方祖師,其接人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因爲“對機接機”不可以“一刀切”。如有人間:“十二時中如何行履
”法眼禅師的回答既簡潔又中肯,他說:“步步踏著。”行履在禅宗內一般都指修行達到某種程度後,或禅宗開悟後繼續修行的專用術語。“步步踏著”,沒有真知灼見是決說不出這麼一句話來的。在生活和工作中尚且不能踏虛一步,——失足成千古恨嘛,何況有著更爲崇高的目的。但這腳步,應該踏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的心,又應該時時刻刻放在什麼地方呢
開個玩笑,只有在熱戀中的情人,最能體會這個滋味。再看:
僧問:“指即不問,如何是月
”師曰:“阿哪個是汝不問的指
”僧又曰:“月即不問,如何是指
”
師曰:“月。”曰:“學人問指,和尚爲什麼對月
”師曰:“爲汝問指。”
(同上書)
你若不知月亮在哪裏,可以通過我手指的方向而見到月亮。所以這個公案是方法和目的的有關辯論。針對第一個問題,法眼禅師要他先懂得方法,沒有方法,怎能達到目的呢
針對第二個問題,法眼禅師要他先明白自己的目的,沒有目的,方法又有何意義呢
當然,方法和目的是一體的,就禅宗而言,若能明白“這個”,是可以“當下開悟”的。
下面來看《人天眼目》中的“法服門庭”。
法眼宗者,箭鋒相拄,句意合機。始則行,行如也;終則激發,漸服人心。削除情解,調機順物,斥滯磨昏。種種機緣,不盡詳舉。觀其大概,法眼家風,對病施藥,相身裁縫;隨其器量,掃除情解。要見法眼麼
人情盡處准留迹,家破徒教四壁空。
我手佛手,黃龍叁關的黃龍禅風
臨濟宗在臨濟義玄禅師後,雖曆代均有佼佼者,但其法門的宏大,是在入宋以後的時期。臨濟義玄禅師下曆傳興化、南院、風穴、首山省念四代,到首山省念時,其弟子龍象成群如汾陽善昭、葉縣歸省、神鼎洪少林寺湮、谷隱蘊聰等十余人,宋太宗時的宰相王隨也是他的學生。到了汾陽善昭時代,汾陽門下出石霜楚圓、琅邪慧覺,大愚首芝等十余人,葉縣門下出浮山法遠、寶應法昭等。特別是到了石霜楚圓(986一139)時,其門下更出了黃龍慧南和楊歧方會兩位傑出大師。與當時鼎盛一時的雲門宗一起,使禅宗在北宋中期進入了爛熟”的時期。
在江西南昌有一個黃龍禅院,慧南禅師在那兒傳法宏道,子如龍似虎。人才輩出,並在臨濟宗內自成體系,所以後就稱其爲臨濟——黃龍禅派,被列爲五宗七家之一。
黃龍慧南禅師(1102一1069)得法不易,還頗受周折。最初他是雲門宗泐潭澄禅師的得法弟子,已經“分座接物,名振諸方”,是當時禅林中的“明星”人物了。一次遊山時偶然遇到臨濟宗的雲峰悅禅師、雲峰悅說泐潭澄禅師並沒有得到雲門宗的真話,是“以死語傳人”,黃龍慧南雖然不服,但心中還是起了疑意,便向雲峰悅請教:當今禅林中,哪一位老師是過硬的呢
雲峰悅就向他推薦了石霜楚圓慈明禅師。
後來黃龍慧南到楚圓那裏參問,楚圓禅師多方“勘驗”他,他卻屢屢:汗下不能加答”。以後楚圓禅師對他就不客氣了,每次參問時,楚圓對他都是“诟罵不已。”後來黃龍慧南忍不過了,對楚圓說:“佛法是講茲悲度人的,您老成天罵人,難道是慈悲法嗎?”楚圓說:“你太令人失望了,我給你說無上的佛法,你卻當作罵人來理解嗎
”黃龍慧南于是“言下大悟。”
老子說過:“反者直之動,弱者道之用。”佛教認爲,無魔不成佛。石霜楚圓禅師是一位反用其道的高手,他用極不近情理的方法來對待學生,讓其在“反”的方面領會到禅的意趣,真是別開生面。我們也可以想想,真理是正面的呢
還是反面的、側面的呢
肯定都不是,真理只能是全面的。“向對立面轉移”是克服片面性的主要方法,所以是“反者道之動。”如楚圓的老師汾陽善昭,有一次對廟裏僧衆說:“昨晚夢見亡父母來要酒肉錢,今天我要爲之祭奠一下,順隨風俗,請大家不要見怪。”當天晚上,汾陽善昭把父母祭奠完畢,卻獨自公開在那兒大吃酒肉。僧人們都看不下去,說:“原來你是一個酒肉和尚,哪有資格給我們當師父。”于是大多都散夥了,只留下楚圓和幾個有膽識的學生。所以,楚圓禅師這一套“反用”的手法是有其師承的。
黃龍禅師得法後,法席極盛,著名弟子就有數十人之多。他之所以自成一派,也有其自成一套的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龍叁關”。
師室中常問僧曰:“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生緣在何處
”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
”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
”卻複垂足曰:“我腳何似驢腳
”叁十余年,凡此叁問,學者莫有契其旨。脫有酬者,師未嘗可否,叢林目立爲黃龍叁關。
(《五燈會元·卷十七》)
黃龍慧南的方法就是一方面與禅友學生正常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忽然冒出一些不著邊際的問話,使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叫人“回不過神”,在這裏,要過關必須馬上過關,“馬後炮”、“事後諸葛亮”是不行的。所以在長達叁十年的時間裏,居然衆多的禅僧對此莫測高深,成了人們談虎色變的“黃龍叁關”。對這叁關,後來黃龍慧南自己也作了相應的,但同樣莫測高深的注腳,他是用偈頌的方式來作說明的,題名叫“自頌”。
其一曰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人更吃趙州茶
其二曰
我手佛手兼舉,禅人直下薦取。
不動幹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其叁曰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總頌曰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爲報五湖禅學者,叁關一一透將來。
黃龍慧南禅師這叁關,在黃龍禅派內廣爲運用;一“當然不是機械運用.如他的學生,著名的寶峰克文禅師在接引湛堂文准時又曾用過這種手法。湛堂在拜谒寶峰時,寶峰問他:“你從哪兒來
”湛堂說:“我從仰山來。”寶峰又問:“今年曾在哪兒坐夏呢
”湛堂說;“我在沩山坐夏。”寶峰又平和地問:“你老家在哪兒呢
”湛堂說:“我是陝西安康人。”這時,寶峰忽然把雙手一展,問:“我手何似佛手
”這忽如其來的一問,湛堂莫名其妙,不知他用意何在。寶峰說:“我剛才問你那些,你一條一條回答得清楚明白,爲什麼問你一句何似佛手,頭腦就轉不過彎了呢
你說,這個原因何在
”湛堂慚愧地說:“我的確不會。”寶峰禅師說:“佛法和那些萬事萬物萬法,都是直接現成的——一切現成,用不著你去會與不會啊!”這時,湛堂文准就大悟了。
在黃龍慧南門下,有黃龍祖心、東林常總、寶峰克文等數十位大師。真是人才濟濟,在北宋中後期顯赫一時,聲勢超過了雲門、曹洞和與它同時産生的臨濟——楊歧禅派。許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黃庭堅、蘇轼、蘇轍、王韶、吳詢、張商英、吳居厚等,都與該禅派淵源極深,並被列爲“門人”。剛才提到過的那位寶峰克文禅師,有一首“法身偈”極有趣,錄在這時供欣賞:
事事無礙,如意自在。
手把豬頭。口頌淨戒。
趁出淫房,未還酒債。
十字街頭,解開布袋。
裏面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佛門之中還有如此不倫不類的“如意自在”嗎
其實這也是“反者道之用”的一種表現,在精神中打破了一切枷鎖,並不等于在生活中就會觸犯刑律,禅宗追求的,是一種超越思維,超越社會和自然的“向上之“路”啊!所以圓悟克勤禅師後來向張商英介紹這個偈子時,張商英竟聽得手舞足蹈。
但黃龍禅派的好境並不長,風行不到百年,在北宋末期爲楊歧撣派所取代。宋室南渡後,黃龍禅派與雲門宗一樣,就消沈無聞了。
從叁腳驢到話頭禅的楊歧禅風
黃龍慧南禅師在石霜楚圓禅師那裏得法稍前幾年,楚圓的另一個弟子方會(992一1049)已在江西瑞州九峰山開法,後來遷往袁州的楊歧山和湖南潭州的道吾山。因其在楊歧山開法的時間特別久,所以後來都稱他爲“楊歧方臺禅師”。
禅宗的祖庭,古今都有;定的熱鬧…
《棒喝截流 五、曲折多方(上)——五宗七家的武器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