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棒喝截流 五、曲折多方(上)——五宗七家的武器库▪P2

  ..续本文上一页师居然开悟了。其实在中国的语言艺术中,同语反复有其极大的好处和.用处,孔夫子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道”,全是同语反复,却说出了社会和家庭伦理的真话。这个同语反复,往往有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名实相合”这样一种境界,这在逻辑上未必说得清楚,但在生活中则常常可以遇到。法眼禅师对他这个一句通关的“一句禅”运用的效果是极大的,前面我们介绍过“丙丁童子来求火”的公案也是其中一例,再如:

   (慧超)谒师问云:“慧超咨启和尚,如何是佛

  ”师云:“汝是慧超”,超从此悟入。

   师问修山主:“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只作么生会

  ”修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师云:“恁么又争得。”修云:“和尚如何

  ”师云:“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修便礼拜。

   僧问:“如何是第二月

  师云:“森罗万象。”曰;“如何是第一月

  ”师日:“万象森罗”。

   (均同上书)

   法眼禅师这种接人手法,后世也常运用,如宋代圆悟克勤禅师:

   成都府范县君……请示入道因缘,悟令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久无所契,范泣告悟曰:“和尚有何方便,令某易会。”悟曰:“却有个方便”,遂令只看“是个什么

  ”范后有省,曰:“元来恁么地近那。”

   (《五灯会元·卷十三》)

   当然,法眼禅师既为一方祖师,其接人的方法也是多方面的,因为“对机接机”不可以“一刀切”。如有人间:“十二时中如何行履

  ”法眼禅师的回答既简洁又中肯,他说:“步步踏着。”行履在禅宗内一般都指修行达到某种程度后,或禅宗开悟后继续修行的专用术语。“步步踏着”,没有真知灼见是决说不出这么一句话来的。在生活和工作中尚且不能踏虚一步,——失足成千古恨嘛,何况有着更为崇高的目的。但这脚步,应该踏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的心,又应该时时刻刻放在什么地方呢

  开个玩笑,只有在热恋中的情人,最能体会这个滋味。再看:

   僧问:“指即不问,如何是月

  ”师曰:“阿哪个是汝不问的指

  ”僧又曰:“月即不问,如何是指

  ”

   师曰:“月。”曰:“学人问指,和尚为什么对月

  ”师曰:“为汝问指。”

   (同上书)

   你若不知月亮在哪里,可以通过我手指的方向而见到月亮。所以这个公案是方法和目的的有关辩论。针对第一个问题,法眼禅师要他先懂得方法,没有方法,怎能达到目的呢

  针对第二个问题,法眼禅师要他先明白自己的目的,没有目的,方法又有何意义呢

  当然,方法和目的是一体的,就禅宗而言,若能明白“这个”,是可以“当下开悟”的。

   下面来看《人天眼目》中的“法服门庭”。

   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削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种种机缘,不尽详举。观其大概,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要见法眼么

  人情尽处准留迹,家破徒教四壁空。

   我手佛手,黄龙三关的黄龙禅风

   临济宗在临济义玄禅师后,虽历代均有佼佼者,但其法门的宏大,是在入宋以后的时期。临济义玄禅师下历传兴化、南院、风穴、首山省念四代,到首山省念时,其弟子龙象成群如汾阳善昭、叶县归省、神鼎洪少林寺湮、谷隐蕴聪等十余人,宋太宗时的宰相王随也是他的学生。到了汾阳善昭时代,汾阳门下出石霜楚圆、琅邪慧觉,大愚首芝等十余人,叶县门下出浮山法远、宝应法昭等。特别是到了石霜楚圆(986一139)时,其门下更出了黄龙慧南和杨歧方会两位杰出大师。与当时鼎盛一时的云门宗一起,使禅宗在北宋中期进入了烂熟”的时期。

   在江西南昌有一个黄龙禅院,慧南禅师在那儿传法宏道,子如龙似虎。人才辈出,并在临济宗内自成体系,所以后就称其为临济——黄龙禅派,被列为五宗七家之一。

   黄龙慧南禅师(1102一1069)得法不易,还颇受周折。最初他是云门宗泐潭澄禅师的得法弟子,已经“分座接物,名振诸方”,是当时禅林中的“明星”人物了。一次游山时偶然遇到临济宗的云峰悦禅师、云峰悦说泐潭澄禅师并没有得到云门宗的真话,是“以死语传人”,黄龙慧南虽然不服,但心中还是起了疑意,便向云峰悦请教:当今禅林中,哪一位老师是过硬的呢

  云峰悦就向他推荐了石霜楚圆慈明禅师。

   后来黄龙慧南到楚圆那里参问,楚圆禅师多方“勘验”他,他却屡屡:汗下不能加答”。以后楚圆禅师对他就不客气了,每次参问时,楚圆对他都是“诟骂不已。”后来黄龙慧南忍不过了,对楚圆说:“佛法是讲兹悲度人的,您老成天骂人,难道是慈悲法吗?”楚圆说:“你太令人失望了,我给你说无上的佛法,你却当作骂人来理解吗

  ”黄龙慧南于是“言下大悟。”

   老子说过:“反者直之动,弱者道之用。”佛教认为,无魔不成佛。石霜楚圆禅师是一位反用其道的高手,他用极不近情理的方法来对待学生,让其在“反”的方面领会到禅的意趣,真是别开生面。我们也可以想想,真理是正面的呢

  还是反面的、侧面的呢

  肯定都不是,真理只能是全面的。“向对立面转移”是克服片面性的主要方法,所以是“反者道之动。”如楚圆的老师汾阳善昭,有一次对庙里僧众说:“昨晚梦见亡父母来要酒肉钱,今天我要为之祭奠一下,顺随风俗,请大家不要见怪。”当天晚上,汾阳善昭把父母祭奠完毕,却独自公开在那儿大吃酒肉。僧人们都看不下去,说:“原来你是一个酒肉和尚,哪有资格给我们当师父。”于是大多都散伙了,只留下楚圆和几个有胆识的学生。所以,楚圆禅师这一套“反用”的手法是有其师承的。

   黄龙禅师得法后,法席极盛,著名弟子就有数十人之多。他之所以自成一派,也有其自成一套的方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龙三关”。

   师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

  ”正当问答交锋,却复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

  ”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

  ”却复垂足曰:“我脚何似驴脚

  ”三十余年,凡此三问,学者莫有契其旨。脱有酬者,师未尝可否,丛林目立为黄龙三关。

   (《五灯会元·卷十七》)

   黄龙慧南的方法就是一方面与禅友学生正常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忽然冒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话,使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叫人“回不过神”,在这里,要过关必须马上过关,“马后炮”、“事后诸葛亮”是不行的。所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居然众多的禅僧对此莫测高深,成了人们谈虎色变的“黄龙三关”。对这三关,后来黄龙慧南自己也作了相应的,但同样莫测高深的注脚,他是用偈颂的方式来作说明的,题名叫“自颂”。

   其一曰

   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

  

   但见日头东畔上,谁人更吃赵州茶

  

   其二曰

   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

   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

   其三曰

   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

   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

   总颂曰

   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

   为报五湖禅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黄龙慧南禅师这三关,在黄龙禅派内广为运用;一“当然不是机械运用.如他的学生,著名的宝峰克文禅师在接引湛堂文准时又曾用过这种手法。湛堂在拜谒宝峰时,宝峰问他:“你从哪儿来

  ”湛堂说:“我从仰山来。”宝峰又问:“今年曾在哪儿坐夏呢

  ”湛堂说;“我在沩山坐夏。”宝峰又平和地问:“你老家在哪儿呢

  ”湛堂说:“我是陕西安康人。”这时,宝峰忽然把双手一展,问:“我手何似佛手

  ”这忽如其来的一问,湛堂莫名其妙,不知他用意何在。宝峰说:“我刚才问你那些,你一条一条回答得清楚明白,为什么问你一句何似佛手,头脑就转不过弯了呢

  你说,这个原因何在

  ”湛堂惭愧地说:“我的确不会。”宝峰禅师说:“佛法和那些万事万物万法,都是直接现成的——一切现成,用不着你去会与不会啊!”这时,湛堂文准就大悟了。

   在黄龙慧南门下,有黄龙祖心、东林常总、宝峰克文等数十位大师。真是人才济济,在北宋中后期显赫一时,声势超过了云门、曹洞和与它同时产生的临济——杨歧禅派。许多著名的士大夫,如黄庭坚、苏轼、苏辙、王韶、吴询、张商英、吴居厚等,都与该禅派渊源极深,并被列为“门人”。刚才提到过的那位宝峰克文禅师,有一首“法身偈”极有趣,录在这时供欣赏:

   事事无碍,如意自在。

   手把猪头。口颂净戒。

   趁出淫房,未还酒债。

   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里面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佛门之中还有如此不伦不类的“如意自在”吗

  其实这也是“反者道之用”的一种表现,在精神中打破了一切枷锁,并不等于在生活中就会触犯刑律,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思维,超越社会和自然的“向上之“路”啊!所以圆悟克勤禅师后来向张商英介绍这个偈子时,张商英竟听得手舞足蹈。

   但黄龙禅派的好境并不长,风行不到百年,在北宋末期为杨歧掸派所取代。宋室南渡后,黄龙禅派与云门宗一样,就消沉无闻了。

   从三脚驴到话头禅的杨歧禅风

   黄龙慧南禅师在石霜楚圆禅师那里得法稍前几年,楚圆的另一个弟子方会(992一1049)已在江西瑞州九峰山开法,后来迁往袁州的杨歧山和湖南潭州的道吾山。因其在杨歧山开法的时间特别久,所以后来都称他为“杨歧方台禅师”。

   禅宗的祖庭,古今都有;定的热闹…

《棒喝截流 五、曲折多方(上)——五宗七家的武器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