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大師年譜▪P10

  ..續本文上一頁。弟子超晔不敢虛說,贅述于此。

  是年春,朱慶瀾(子橋)將軍與奉天省政府主席翟文選(熙人)請大師赴東北講《仁王護國經》,遂于夏日啓程,途經金陵,在古林律寺爲程潛(頌雲)將軍授戒。6月26日,大師與常惺法師等至北平,北平僧界及朱慶瀾居士等于東車站迎至柏林寺,當日大衆恭備午齋。居寺月余,編《仁王經闡秘》四卷;《仁王經》自來注疏最多,而《仁王經闡秘》依真言宗理而爲之解,用淺略、深秘二種意義,解其秘要,實未之見。朱慶瀾將軍十分欽佩大師之博學高風,因其所請,大師爲朱授灌頂皈依,賜法名“超願”。大師又至北平居士林演講,說信、慧、施、戒四種法門,並灌頂傳法,受請任居士林最上導師。

  7月,大師抵沈陽。25日(陰曆六月十九),“仁王護國法會”開始,張學良將軍偕翟文選入壇護摩受戒。法會期間,大師每日上午八時至十時,講《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並爲信衆灌頂傳法。法會畢,道出榆關,爲奉直戰爭枉死者施食回向。

  隨後,朱慶瀾將軍等發起北戴河暑期講經會,大師與常惺法師赴會輪流講演,達半月之久,並遊北戴河避暑,複至聯峰山觀音寺與信衆結緣。

  秋八月,大師偕朱慶瀾將軍谒五臺,所過之處,隨宜開示。于五臺山設千僧齋,爲信衆結緣灌頂。

  中秋月,五臺山普濟佛教會重刊《釋迦如來一代記》,該書由遼甯關東印書館承印。1943年,哈爾濱佛經流通處又將此書再次刊印。朱慶瀾將軍跋曰:

  “己巳之秋,同人等發起東北和平法會,于遼甯省城啓建密壇,宏開講筵,禮請持松法師敷座宣演《仁王護國般若經》,種菩提之淨因,消彌漫之浩劫,一時間者,皆大歡喜。法師于講經余暇,著述《釋迦如來一代記》一書,覽斯編者于世尊應化事迹可悉知悉見,實學佛之梯航也。五臺山普濟佛教會願出資印送,以公同好。爰記數言,俾著述與印送之功德,同我佛事迹而並傳焉。”

  是年,興慈法師于上海吉安路271號創建的法藏寺殿宇全部落成,此爲當時上海地區唯一的天臺宗道場。自創建始,該寺以講經作爲弘法利生的主要方式,寺內設特邀法會,分別邀請海內高僧大德來寺講經,如應慈老法師來宣講《華嚴經》,圓瑛老法師來宣講《楞嚴經》,持松大師來宣講我國失傳已久的密宗,弘一律師來宣講南山律。這種集禅、律、密、淨于一堂的講經弘法,真是殊勝因緣,四衆贊歎,成爲一時盛景。

  李鳳歧先生夫婦古稀雙慶壽,其子榮祥居士(法名圓淨)爲大師灌頂弟子,故大師賦詩以申祝贊,詩中有“父在儒宗承本立,子于佛學悟真常”之句。全文刊于《海潮音》。

  大師常教人讀《普賢行願品》,以普賢十大願行持,爲每位學佛者必知必作也。此即教理聯系實踐,佛法即在世間。後大師對弟子雲:密宗關于《行願品》及《心經》,另有深秘解釋之義。大師又雲,所謂秘密者,實非秘密,明白後即不秘密了。因衆生根器不同,故有淺密、深密、秘密、秘密中秘密不同之诠釋。

  1930年,民國19年,庚午,37歲

  1月,湖北省佛教會歡迎太虛、持松兩高僧攝影載于《海潮音》(見下圖)。

  春,大師受邀于漢陽歸元寺講《楞嚴經》。蔡元培(孑民)先生率男女生徒十余人入座聽經,叩哲學與宗教大意,及以美術代宗教之利弊等。大師作《哲學與宗教》贻之,後以“入入金剛”署名刊于《佛學半月刊》。文之大意是說,哲學、美術等與佛教均有相通之內涵,但卻都不能替代佛教,因爲整個佛學是研究人類在宇宙法界中之正確位置的。

  4月,寶通寺傳叁壇大戒,禮請大師爲得戒大和尚。時湖北新洲報恩寺沙彌本煥由其剃度師傳聖法師推薦,赴寶通寺從大師受具足戒。大師對其開示曰:“要領悟到佛的真谛,須經過一番苦行修煉的功夫,親自體驗,漸入佛心,沒有捷徑,只有苦修行,才能達到那種境界。”並著重指出:“你要多走些名刹古寺,多參拜高僧大德,特別要注意持戒修行。”本煥法師現年已104歲高齡,每憶及受戒之時況,總是感歎持松大和尚的栽培恩德。

  5月25日,中國佛教會于上海覺園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選舉圓瑛法師、太虛法師、王一亭、關絅之等36人爲執行委員,讓之法師、持松大師、趙樸初、簡玉階等18人爲候補執委,谛閑法師、印光法師等12人爲監察委員,江味農等6人爲候補監委。圓瑛法師繼續當選爲會長,並通過了《中國佛教會各省縣佛教會組織大綱修正草案》等。

  朱慶瀾將軍發願恢複西安大興善寺密宗道場,函電交促,禮請大師前往西安就住持位。適漢口大水,車軌被淹,以致未果行。9月4日(陰曆七月十二),大師複函朱慶瀾、康寄遙二居士:

  “連日預備動身,而平漢路軌屢被大水沖斷,中途折回者若幹次。津浦、隴海亦時有阻隔之虞,故擬今晚暫先回漢,俟有機會再來親教。此次之所以失信于座下,半由于天災,半由于人事。松亦自感有愧,但亦無可奈何之舉。子老屈候多日,尤令人慚作無已。所幸來日方長,忏悔當不至于無地。”

  大興善寺,在陝西西安,創于晉初,初名遵善寺,隋文帝重建,賜名“大興善寺”。唐開元年間,“開元叁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後駐錫于此,翻譯大量密教經典,爲唐代重要密宗道場,後雖經多次劫難,然曆代均有重修。《長安古刹提要》載:“寺在西安永甯門外五裏,東南距大慈恩寺叁裏許,毗羅笈多曾譯經其中,诏僧徒二十萬實之,招提之盛,甲于海內!”由此可見,大興善寺不愧爲當時海內首刹,亦可窺隋唐佛法鼎盛之一斑。

  8月,《募建大勇阿阇黎靈骨塔捐啓》載于《海潮音》。大勇法師于1923年自東瀛歸國後,半年間先于上海傳法,繼至杭州開壇灌頂傳法,又至武漢,再赴北京,後又決意入藏融合東密藏密,遂組織人員西行求學,因受阻滯留于四川甘孜,于1929年逝于此地,終年叁十七歲。聞大勇病逝噩耗,大師等發起並撰此文,向信衆勸募。

  秋初,爲之東先生書“節錄詩話總龜”扇面一幅,下押“師奘沙門持松”朱文印。此大幅墨寶近由滬上某長老于拍賣會上拍得,其內容摘自宋代阮閱編著的《詩話總龜》卷之叁。

  10月1日,《佛學半月刊》創刊,大師題寫“願開秘密藏,廣爲衆生說”以賀,墨迹刊于頭版。

  陰曆十月,大師講《仁王經》于武昌蓮溪寺。

  由謝鑄陳先生發起,中國佛學會發函邀請大師前往南京演揚密宗法要。大師在漢陽用電報回複,答應于11月前往南京弘法。11月25日,大師自漢陽搭乘“襄陽丸”輪船啓程,于27日上午抵達南京下關,出席覺林歡迎會,入住毗盧寺。自12月1日至10日,大師每晚7時至9時講《大日經住心品》,四衆聽者如雲;應四衆所請,分期在毗盧寺、居士林及覺林叁處結緣灌頂,一時與會者莫不歡喜踴躍,歎爲希有。14日上午,南京佛教界于覺林舉辦歡送會,下午護送大師出城至下關火車站,轉赴無錫弘法。

  1931年,民國20年,辛未,38歲

  2月24日(陰曆正月初八),大師複函康寄遙居士:“長安古道場寺塔,得諸大居士次第修複,實非常之盛舉,德業廣大,不可思量,因之歎贊不已。密宗固應恢弘,學院亦當務之急,甚願早觀,顧鹹承召,既符私願,敢不樂從。徒以武漢甯滬各地,尚堅約講經傳戒,既已前諾,未便貿然置之,種種羁絆,西行之期,遂不得不稍展時日,容俟可行,即便辇發。至邀延弘一師,俟得晤,當代爲致意,再函奉覆可也。”

  是時,朱慶瀾將軍入陝赈災期間,籌集資金,以工代赈,對慈恩寺、塔進行修葺,並實行叢林製度,上殿過堂,使弘法活動走向正常化。在此基礎上,朱慶瀾與康寄遙等諸善長缁素,共同發起于慈恩寺內創建慈恩學院,成立慈恩學院董事會,並延聘持松大師、太虛法師、妙闊法師主持學院教學工作。爲此,康寄遙專門發函請求大師慈悲支持。

  陰曆四月,大師至湖北沙市章華寺講《維摩诘經》,期間爲信衆授皈依並灌頂傳法。又往宜昌居士林四日,講《心經》、《大乘起信論》,說密乘法要,並應邀爲200余人授皈依叁昧耶戒,灌頂傳法。

  7月,大師所著《華嚴宗教義始末記》開始連載于《佛教評論》。大師早年從月霞尊者深研華嚴教義,又從應慈法師受記莂,嗣爲法子,一肩承系臨濟、華嚴兩脈,自思:唐譯《八十華嚴》以來,各種疏鈔、玄談甚多,清涼國師之《華嚴文鈔》文廣義繁,學者心力有所不及,或不能深入,或對《華嚴》之全經、觀行、境界不能演然于心目,也無所解悟,以至于不能進入華嚴海會,實乃一大憾事,于是自撰《華嚴宗教義始末記》六卷。此書對華嚴之四法界、六相特別是十玄門及五教作了詳盡整理,並准確予以發揮說明,對賢首教理作了全面的梳理,因而成爲近代以來研究華嚴宗之重要典籍,也因此奠定了大師在華嚴宗之地位。

  陰曆十月,大師應請至杭州昭慶寺傳戒,任教授阿阇黎。其間,編《因明入正理論易解》及《叁昧耶戒義釋》各一卷。《因明入正理論易解》一書是大師對陳那之弟子商羯羅主所著《因明入正理論》的诠釋論著,采用的底本是玄奘叁藏的譯本。對于《因明入正理論》,曆來注疏頗多,其中以唐窺基法師的《大疏》最爲著稱,然而此疏早年流入日本後,在國內就湮沒無聞了,後亦有諸家疏解者,然未達深意。大師在日本時得以看到原疏,因其深奧,故撰《因明入正理論易解》,爲研究者提供方便之門。

  自11月7日起,大師在滬上功德林講演《仁王護國經》。9月18日,盤踞在我國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軍侵華戰爭的序幕。此舉激起了全國各族民衆護國浪潮的興起,佛教界同胞也以自己的形式展現了他們護國愛國的情懷。《威音》雜志載有《滬上仁王護國法會之發起》一文,曰:

  佛法中有《仁王護國經》,並仁王護國…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闡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