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候。胡厚甫居士爲免聽衆枯座,故每天都在講經儀式開始之前,用十分鍾時間向諸人報告孔雀明王法會之進程,贊歎大師功德,並勸衆放生、印經。胡居士妙趣橫生,令聞者精神振奮。
時清定上師主修藏密大威德壇建于前,持松大師主修唐密佛母孔雀明王壇殿于後,兩密教上師主修東西兩大法,同時發揮其無上威神力用。清定上師對大師非常尊敬,專程莅臨佛母孔雀明王法會現場,觀瞻禮拜壇場,並向大師頂禮。衆弟子見到密教大德不拘門派,相互尊重禮敬,均爲普濟衆生之旨而歡喜贊歎。
佛母孔雀明王和平息災法會期間四衆雲集,修法之前後,入壇灌頂皈依者踵至,實爲千載難見之盛況,影響擴大至海內外。大師心情舒暢地說:“數千年來複現莊嚴道場,真不容易啊。”結壇時,法會發起人求大師傳授“孔雀明王法”。大師允諾,衆人當即跪下受授,依大師所言結手印、誦真言。晚上又在樓下後廳放顯密五大士焰口,大師端居主座,參觀者不計其數,真是無上功德盛會也。現任上海沈香閣住持、上海佛協副會長,今已百歲高齡的觀性法師提起當時盛況仍感到曆曆在目,曰“此均爲大師慈悲願力所致也!”觀性法師早年皈依持松大師,得法名“超靜”,每次提起大師名號,總是翹起大姆指說:“持松法師是我的師父!慈悲、智慧,非常了不起啊!”沈香閣位于上海市中心,原名慈雲禅寺,因寺內供奉一尊沈香木渡海觀世音菩薩像故得名沈香閣,現寺內設有“華嚴座主”應慈法師紀念堂。
11月9日(陰曆九月叁十),法會圓滿之期,大師與全體執事、助修人員合影留念。《覺有情》月刊對本次“佛母大孔雀明王和平息災法會”進行了詳細報道。
撰《紀年應以大乘隨小乘》、《大吉祥天女經敘》,載于《覺有情》月刊。
1951年,辛卯,58歲
陰曆正月,大師爲學法弟子所抄寫的《如意輪觀音念誦略法》儀軌封面題簽,並于扉頁題寫“瑜伽自在”四字,祝願大家得大自在。
大師與圓瑛老法師、應慈老法師及上海諸叢林長老等先後召開各種會議,引導各寺積極適應國家的新形勢,結合佛教的優良傳統,決定于修行辦道之外,從事農工生産,以實現佛教生存方式的戰略轉型。由于應對得當,避免了因形勢變化導致收入銳減的經濟困難現象。
陰曆六月,惠宗法師胃癌潰血,求救于著名中醫劉民叔先生,此事載于劉民叔遺著《魯樓醫案·僧惠宗胃癌潰血一案》,內中“附持師等四人箋示經過”雲:
“惠宗大師初病入院之經過,就鄙人等親知親見,一縷述之。溯自六月叁日惠師以周甲之齡,忽患嘔血。當時來勢甚猛,慮有不測。急召救護車送入虹橋療養院,住一零一室。經內科西醫診斷爲胃癌出血,極端危險。住院凡六日。除注射止血劑外,前後共輸血五次,但隨輸隨吐,終不能止。延至第六日勢益危殆。西醫雲:開刀則心髒太弱,恐不能堪;不開刀亦無法挽救,數小時內即有生命危險。同人相顧愕然,不得已,輿回寺中。佥以西醫既已束手,不若改延中醫。乃決議求治于我公,亦最後作萬一之想耳。”
劉診後認爲,惠宗法師“脈微欲絕,元氣將脫;兼之身面浮腫,水氣內甚。若再輸入外血,則此若斷若續之元氣能載而與之俱運否?且今不事全體治療,徒見失血而輸血。病既未除,益其血必複失之。往複爲之,血不能益,反損其氣,勢必不至耗盡元氣不止。今此垂亡之元氣,必當保留以行藥力,不則殆矣。宜速與雲南白藥先行救急。度服藥叁日,來蘇可慶也。”後果如所言,嘔血止,惠師之疾得以全面治瘉。
有弟子對神通感興趣,常來討教。大師囑其不可追求,否則易入邪道。他開示曰:所謂神通或異能,即佛教所說之叁明六通,它只是禅定功夫中之副産品,不是目的,千萬不能有將迎心。神通可作普渡衆生之方便,但決不可以異能異術眩耀惑人,只有成佛後之神通才究竟圓滿無礙。
上海各寺院佛事相對安定興盛。大師得閑即撰寫佛教著作,並應邀至各處講經。
1952年,壬辰,59歲
上海市政府領導對大師的博學及愛國情操贊譽極高,時常征詢意見,從而使佛教護國佑民之悲願得以在上海弘揚。
爲響應中央人民政府保護佛教名勝古迹的號召,4月3日,上海佛教界在靜安寺召開討論會議,成立“玉佛寺靜安寺興修委員會”, 公推圓瑛老法師、持松大師、清定上師、趙樸初等爲委員,圓瑛爲主任委員。事畢,面對修繕一新的殿堂,大師十分感動,表示要管理好寺院,並寫下了:“生生世世常居佛地,此我世尊學習精神也”的誓言。
兩寺興修完工的時候,正值浴佛節。全市及郊區的佛教徒早聽到兩寺興修的喜訊,都誠心誠意地准備在這天來進香和瞻仰。浴佛節從晨至晚,進香者人山人海,相續不斷。據統計,總數在15萬人以上,比去年要超過幾倍。信衆們看到寺廟煥然一新,寺內井井有條,感到無限的安慰和愉快。
4月7日上午,由趙樸初、鍾吉宇、遊有維叁人函邀本市缁素長老于靜安寺舉行座談會,圓瑛老法師、持松大師、清定上師、陳無我等出席會議。圓瑛、持松等依次發言,頗爲誠懇、坦白,並一致表示,愛國愛教是佛教徒的天職。
5月4日,西南、青海、昌都各民族代表參觀團二百余人抵達上海。次日上午參觀了靜安寺、玉佛寺。持松大師、葦舫法師等熱烈歡迎。該團的喇嘛們看到寺廟興修的新氣象,情緒極爲愉快。
7月5日,西北各民族參觀團的佛教徒成員四十五人來靜安寺參觀學習。
是年,趙樸初居士在上海接到金陵刻經處創辦人楊仁山居士後人難以維繼的告急書,乃邀集滬上缁素大德圓瑛、應慈、持松、妙真、清定諸法師及林子青、遊有維、李贊侯等居士開會,組成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趙樸初居士被推爲主任。護持委員會出資並派徐平軒居士主持恢複刻經處業務,同年,呂澄結束四川江津支那內學院來南京,把內學院收藏的佛教文物、資料、經版等一並交刻經處,終將金陵刻經處從破殘不堪的殘局中挽救過來。
8月26日,爲推展本市佛教徒的愛國主義和宗教政策的學習,上海市抗美援朝分會佛教支會舉行常委會議,決議在支會組織下成立臨時學習委員會,學委會會址設在靜安寺內,即席推選持松大師、大悲法師、葦舫法師、趙樸初居士等十叁人爲委員,負責推展本市佛教界的學習運動。9月6日,開始學員報名,學員暫以各寺院、團體的負責幹部爲主。
9月25日出版的《弘化月刊》第136期載有《上海靜安寺圖書閱覽室徵求書籍》一文,曰:靜安寺爲發展佛教文化事業,舉辦大衆化的圖書閱覽室,以佛學書刊爲中心,同時征求各種佛學書刊及時事圖書、報紙、雜志等以充實內容,供衆閱覽。該室籌備工作已由大師邀請遊有維、李經緯、沈彬翰、蘇慧純、蔡惠明等組成籌備小組負責進行,並推中定法師(賈勁松)爲籌備主任。
韓惠安的女兒韓菁清贈大師《叁希堂法帖》一套,共十二冊,大師如獲至寶。即于第一冊扉頁自題曰:
“叁希堂在清故宮養心殿,清高宗藏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墨迹于此,自謂叁希,因以名堂,法帖即就此堂藏帖重刻而成者。壬辰晚秋,密林識。”
因對法帖珍愛異常,得暇便臨,十多年間,每冊扉頁均有其題字。韓菁清本名韓德榮,幼時曾從大師習《古文觀止》並練習書法,因喜歡唱歌當選上海“歌星皇後”,1949年出走香港成爲影星,後留居臺灣,與著名作家梁實秋成婚。韓早年即于大師座下皈依,得法名“衆佩”,此時回滬,專程拜谒大師。
圓瑛老法師于10月19日在圓明講堂發起“啓建祝願世界和平水陸道場講經法會”,會期49天。圓瑛連續講經10天,同時大師與應慈老法師、靜權法師、大悲法師、能海上師等衆高僧依次逐日講經。法會收入余資共叁億五千余萬元(合今叁萬五千余元)人民幣,全部供養國內名山諸刹清修僧侶“以資道糧”。
大師自住持靜安寺以來,講經弘法,培育僧材、著書立說、積極投身公益事業,聲名遠播,慕名而來求皈依、求開示者應接不暇。11月,楊毓華醫生于上海佛教青年會一佛教期刊見持松大師法相並載有修法信息,遂前往靜安寺拜谒大師,蒙大師慈悲攝受,得灌頂皈依,並賜法名“超晔”。大師欣然爲其“折紙”傳法,授修《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明真言》。“折紙”乃是唐密傳法特有的方式,其法式簡單,由阿阇黎預先書寫真言或法要名稱,簽注日期,並進一步詳解修法內容和儀軌包括真言手印等。折紙是受法者修法的憑據,它不僅用于傳法,也用于授予阿阇黎職位等。
爲響應12月1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上海佛教界于同一天在上海玉佛寺開始舉行“祝願世界和平水陸道場講經法會”,宗旨是“製止侵略,保衛世界和平,擁護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並實現會議的一切決定”,會期49天,禮請百歲高僧虛雲老禅師主法。12日中午,葦舫法師于玉佛寺設齋宴請虛雲老和尚,同時邀請持松大師、妙真法師、清定上師、續可法師、高鶴年、蔣維喬、趙樸初等居士同席。法會期間,大師與圓瑛、應慈、靜權、妙真、大悲、如叁、守培、清定、葦舫諸法師分別莅會講經,大師講的是《釋迦牟尼佛本生經》。他講道:
“煩惱幾時能斷?煩惱是客觀存在著,矛盾不會斷;舊之矛盾解決了,又産生新矛盾。斷煩惱是外道所說,我們則說轉化煩惱。煩惱能轉化了就是菩提,因爲煩惱和菩提本質上是同一體性。如何覺照?如何轉化?覺即禅定,轉化需用智慧,要用方便。”
“信佛以後,明白了煩惱是生死輪回之根本,就要設法對治,有時覺得習氣難除,不要憂心,不能抽刀斷水水更流,欲除煩惱重增病。許多羅漢尚有殘余習氣,如“牛飼比丘”成了羅漢以後吃飯仍是咂咂聲很響,但他們之習氣不會再危害衆生,所謂“涅槃心易得,習氣難除”即是。故我們要等煩惱斷了才成正覺是不可能的。對世間及自我…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