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大師年譜▪P23

  ..續本文上一頁之執著,要放得下,更要懂得如何用自己願力、定力和智慧去轉化煩惱成爲菩提功德資糧。”

  又曰:“要把世間無常衆苦之法,轉化爲常、樂、我、淨之法身受用。佛教不是悲觀消極、逃避現實的,對一人或初學者講無常、苦、空、無我,因他們尚不明煩惱當體即是菩提(佛教名詞,指斷絕世間煩惱,而成涅槃之智慧),被世間諸多及自身煩惱所縛,故先需如此引導。當然,煩惱轉化成菩提般若,也要經過長時間的砥砺磨練,利根者悟性快些,但決非虛說。因爲菩提佛心本來人人具足,心佛衆生之法身真如叁無差別,只因“迷”(煩惱)而流轉生死爲衆生,“覺”(悟、明)即菩提而成佛。”

  由于高僧雲集,“祝願世界和平水陸道場講經法會”期間早晚參谒者如潮湧至,遠達湘、鄂等省,皈依者有數萬之衆。大師與諸法師商定,此次法會結余悉數撥送各名山大寺供養。

  六十歲至六十二歲(1953-1955)

  

  1953年,癸巳,60歲

  元旦,大師邀請雪煩法師擔任靜安寺都監,且把私章交其掌管,負責對全部經濟收支進行核批。對于大師的信任,雪煩法師深感榮幸。

  4月,在政府的幫助下,大師于靜安寺內建立真言宗壇場,此爲大師從日本取回密宗,回國弘傳此千年絕學之又一標志性成果,又具特色的是,大師新義、古義融會,東臺二密並弘。

  設立如此莊嚴布置,及那些形象生動而內容繁多、寓意深奧的真言宗壇場,大師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

  密教之事相一向非常精細嚴格,若有規模地興建正式修法壇場,必須循序如法進行。于是,大師先憑借多次傳法、修法之記憶,夜以繼日地查對資料,繼而又一絲不苟地求購法器,並請著名畫家共同商討繪製曼荼羅諸尊像。那栩栩如生的大日如來及左右二明王、金剛薩埵和如意輪觀音、護法諸天、八大祖師菩薩等尊像,均出自張大千弟子亦即大師弟子之手,然後再依圖雕刻成像。

  大師還從以前由日本購置之法器法物中(時存放于陳承輝家)精選部分如法供奉,其中特別珍貴的是“十二天”畫像及日本國寶即金、胎兩部巨幅曼荼羅。此外,壇場還供奉有镏金南天鐵塔和明代所繪佛像等。

  經過一番努力,靜安寺真言宗壇場終于建成。壇場設于寺後大廳樓上,共分五個壇:大壇、護摩壇、聖天壇、孔雀壇、諸天壇。中間主壇稱“大壇”,是修法時主要壇場,中央供奉毗盧遮那如來(密教稱毗盧遮那如來爲法身佛,盧舍那如來爲報身佛即大日如來,釋迦牟尼佛爲應化身佛,叁位一體,同一自性身,簡稱四身)、左側不動明王、右側愛染明王叁尊塑像。左壇稱“護摩壇”,是修法時焚燒乳木、乳香等,作爲供養祈願的壇場,供奉金剛薩埵(即顯教普賢菩薩),後壁懸挂“金剛界大曼荼羅”。右壇稱“聖天壇”,供奉如意輪觀音,後壁懸挂“胎藏界大曼荼羅”,聖天壇之上中央置金塔,塔內供奉聖天菩薩。壇場東西兩壁懸挂真言宗傳承的八大祖師畫像,分別爲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一行、惠果、空海。大壇東邊一室爲孔雀壇,中央供奉孔雀明王,室內門口兩側懸挂密迹金剛法像,東壁懸挂真言宗曆代祖師法系表叁長軸;大壇西邊一室,左供奉大黑天,右供奉诃利帝母,兩壁懸挂十二諸天畫像:東壁爲月天、地天、毗沙門、風天、水天、羅刹天;西壁爲日天、梵天、伊舍那天、帝釋天、火天、炎摩天。

  真言宗壇場開光之日,諸山長老、護法居士等均到寺祝賀,歡喜非凡。

  其後,大師經年如日,壇場入定,修持密法,前列幢幡,寶燈闌珊,行峻律嚴,功力非凡。且修法內容多祈禱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祯祥瑞應,在當時的佛教界産生了很大影響。自此後的十五年中,在此受結緣灌頂者不下數十萬人。

  自是年起,每逢春秋兩季,即春于釋迦佛浴佛節(陰曆四月初八)、秋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陰曆九月十九),靜安寺各舉行叁天修法大會,並傳法灌頂。以後又每逢陰曆初一、十五和諸佛菩薩聖誕日,都舉行密教修法,即使大師出國訪問期間,弟子們照例上座修法。

  至此,失傳千余年之唐代密宗基本得以恢複,大師多年夙願亦得以實現,遂書一對聯懸于大廳:

  信仰自由成政策,

  愛國傳統是優良。

  是年,在真言密壇舉行佛母大孔雀明王和平法會叁天。法會圓滿後未久,衆人發現靜安寺後廳中央懸挂著大師撰書的魏碑體大字對聯:

  聽經來舍衛,

  付法得維摩。

  有人問大師爲何如此寫?大師心系大法傳承,其時已了知內在因緣。大師之根本上師金山穆韶阿阇黎早在授記時即雲:“汝一生爲法操勞,一生成佛遲,得有法緣之傳承弟子亦遲,且世事變化多端,豈只可得僧而授之?”對弟子之疑問,大師末作言語。對聯之意實是暗示世人:想聽真言密教法義,請來靜安寺(以佛講經達二十五年之久的舍衛國代指靜安寺);而真言密教的受法者,爲居士也(以《維摩诘經》主角維摩诘代指在家居士)。

  大師的灌頂弟子難以數記,得十八道法、一尊受明灌頂及金、胎二部大法者有百數十人,于各處法會助修者前後百余人次,其中武漢之易霭如、上海之陳承輝被譽爲大師之左右手,能代師傳法和接引後學,而尤爲突出的是陳承輝居士,他1933年起即跟隨大師學法,且好學精進,智德忠謙,深爲大師所器重。

  靜安寺度寰法師乃龍華寺方丈惠宗法師之法徒,亦依大師修密,密壇修法一應事宜均由其料理,雖于事相則能,然于教相義理卻未甚深研。度寰六十年代詣龍華寺任監院之職後即離開靜安寺,但凡遇春秋修法期間,仍回靜安寺協助料理壇事。“文革”後靜安寺修複,度寰法師亦曾任方丈,不久即圓寂。

  大師弟子許華瀚回憶說:一日,靜安寺僧維參法師向大師求學“十二天法”,大師即吩咐在場的許華瀚去教他。許華瀚請大師先爲維參灌頂。大師說:“你可以代我爲他灌頂呀!”遵阿阇黎囑咐,許居士遂穿好法衣上座,給維參法師灌頂授法。

  5月30日至6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一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廣濟寺舉行,圓瑛老法師當選爲會長,應慈老法師、持松大師當選爲理事。大師在大會發言中說:“這次會議參加的代表包括七八個兄弟民族,在和諧的氣氛中討論各種問題,真像一家人,稱爲中國佛教協會,誠可當之無愧的。”

  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一屆全國代表會議期間,上海佛教界開展的抗美援朝愛國行動,受到了全國佛教界的高度贊揚。國內抗美援朝運動開始,佛教界成立“上海市抗美援朝分會佛教支會”進行愛國主義活動。大師與其他佛教界高僧大德一道,通過舉行各種座談會,逐漸使愛國思想明確而一致,于是展開了實際愛國的行動,如普遍訂立寺廟愛國公約、捐獻慰問袋、優撫烈軍屬等。

  6月7日,大師等上海佛教界出席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會議的代表十四人由京返滬。10日上午七時,上海市佛教界在靜安寺舉行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會議傳達會,大師任會議執行主席。

  7月,大師應邀前往常樂精舍爲四衆弟子作開示。常樂精舍乃藏傳甯瑪派根造上師之道場,原址位于上海黃陂南路,楊毓華初曾爲根造上師之弟子,得法名“蓮穎”。楊在一法本上看到蓮花生大士左臂挾一幻化無自性之骷髅仗,就請教根造上師,何謂無自性?得到的回答是:“無自性就是無自性”。楊仍不得其解,後讀持松大師所撰《攝大乘論義記》至“各各自性,各各無自性,各各皆是,各各皆非”時,豁然開朗,高興之至,又讀至“諸佛涅槃,非永涅槃”句時,悟解了佛之涅槃(寂滅),非只自利,更爲利他,解除衆生諸苦惱及生老病死問題,此遠非世間醫生只解決病痛可比,遂進一步發心,深入研習佛理。

  陰曆七月十叁適爲大勢至菩薩聖誕,亦爲大師生日。是日,政府及四衆弟子爲大師慶祝花甲壽誕。靜安寺內喜筵盛開,賓客盈門,時超晔亦同往慶賀。晚宴後,爲答謝賓客,大師于庭院中表演猴拳,起伏跳躍,矯捷靈活,手臉動作,形態逼真,逗得衆人皆捧腹大笑,至今難忘。

  9月19日(陰曆八月十二),圓瑛老法師于浙江甯波天童寺圓寂。趙樸初居士及應慈老法師等趕赴天童寺,應老爲圓瑛老法師封龛說法。圓瑛曾于天甯寺冶開老禅師座下參禅,與大師有法門之誼,長期以來,在各方面相互支持。驚聞此訊,大師代表上海靜安寺敬獻挽聯,聯文曰:

  公豈微菌可奈邪故示纏綿令人盡知身是苦,

  我非私懷而惟也乍驚噩報舉世皆痛衆無依;

  10月8日至11月7日(陰曆九月初一至十月初一),上海圓明講堂舉行圓瑛老法師圓寂佛七法會,恭請持松大師、大悲法師、靜權法師(天臺宗,乃楊毓華初入佛門的皈依師)、妙真法師等輪流宣講法要,大師爲圓瑛老法師遺像作贊詞,後此墨迹被收錄于《圓瑛法師年譜》內。贊曰:

  巍然末世善知識,真俗雙融乘願來。

  四相十玄研妙谛,千如百界契神荄。

  毗陵寺裏狂心歇,太白山頭正眼開。

  一吼詩文垂楷式,叁求志滿澄蓮胎。

  自10月8日起,靜安寺每日下午四時至六時恭請應慈老法師宣講《六祖壇經》,這是靜安寺禅學講座的一個內容。自靜安寺密壇建成後,大師又將寺中前廳辟爲講堂,每周叁、日下午舉辦禅學講座。胡厚甫居士先受邀于此講《指月錄》,後據此編成《指月錄節本》二冊,大師親爲題簽,並與應慈老人分別作序。繼又請應老于10月8日(陰曆九月初一)起開講《六祖壇經》,滬上各界人士聞訊前來,五臺山亦有僧侶專程趕來聽經,大家討論踴躍,四衆甚感喜悅,一致對大師交口稱贊。因靜安寺地處鬧市,佛事應酬興盛,能將前廳辟爲講堂,實在是難能可貴!如此維持達十余年,甚是不易,由此可見大師不拘佛教門派,維護佛教之心殷切可鑒,並以此培養出一批弘揚禅學之英才。

  大師曾從其皈依弟子陳微明(著名拳師,有著作)老居士習楊式太極拳,每天全套練習,堅持數十年。其拳路善于動靜開合,升降自如,形隨…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闡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