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大師年譜▪P29

  ..續本文上一頁書法、丹青用心亦專,其行、楷、草、隸均擅,小篆尤爲精湛。大師還總結前人書法經驗,認爲無論是王羲之之“意前說”、虞世南之“心悟說”,還是黃庭堅之“解息說”、董其昌之“八還說”,均說明了禅定對書法藝術的獨特作用。大師寫字是動中修禅,定中生慧,動靜結合,著意凝神,因此筆力氣勢非凡,意境交融,自然灑脫。大師的書法是一種意境美,是一種法界力美,是定慧自如境界之體現。大師曾說:“心爲書道之體,法爲書道之用。王羲之雲:“凡書貴乎沈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靜”指下筆之前,心理情緒靜定,即意在筆先。王羲之的“意前說”其實已進入佛學大自在之最高境界。”

  大師書法剛勁挺拔,風姿俊逸,鐵劃銀鈎,蒼勁練達,各地叢林皆以懸挂大師親撰的楹聯、匾額、屏幅、對聯、詩詞等爲榮,其內容亦因景生情,因情抒懷。蓋其學識廣博,所闡哲理高深,加之書法的藝術魅力,因此各地名流、大德長老、同道師友均給予高度評價,直至今日,其作品仍爲各地收藏家所鍾愛。“文革”期間,大師被迫離開靜安寺寄居于民宅,因住處與畫家謝之光相近,二人常相切磋交流。某日去謝家拜訪未遇,大師遂留便條一張。孰料謝竟將便條裱就裝框挂于家中,並常觀摩。大師聞後捧腹大笑。

  大師曾應弟子趙逸華居士之請,題寫“而今漫步從頭越”屏條相贈。趙居士之母乃越劇演員,因“文革”而被迫離開舞臺,情緒低落,自得到大師題字後,倍受鼓舞歡喜無量,後即重返越劇舞臺。此墨寶現仍懸挂于趙宅客廳。

  又曾書一聯贈毅靈先生:“九萬裏風斯在下,八千年歲猶有余。”

  大師曾書寫“學習焦裕祿同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屏幅給多位弟子,鼓勵大家更好地爲人民服務,做好工作。他曆年來贈送給諸弟子的扇面,多是他以各種字體書寫的禅詩。大師送給梁惠慈的一幅書法是“一肘月輪觀實相,八葉蓮華顯自心”,寥寥十四字,金胎兩部之觀法,真言宗的教理事相,悉具于此。弟子佘貴棣藏有兩把扇面,乃是大師錄書的白居易詩句,後捐贈給靜安寺在“持松法師紀念堂”展出。

  大師平時喜歡畫梅花、荷花、月輪、竹子。他說,“畫畫比寫字容易學,書畫從表面上看都是有關線條的表現藝術,而骨子裏表達的卻是人生的修養和學識氣質,但也不能以心聲(意境)來概括,最高的境界乃禅的境界,古來很多高僧都是書法家,可謂禅書兼通。”大師又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此皆是華嚴海會中萬德莊嚴,我等均海會中聖衆。蓮花與佛教,尤其是與密宗的關系很特殊。胎藏界之中臺即稱八葉蓮花,又謂吾人心藏如未敷蓮花,若修法觀想開敷八葉,功用到一旦叁密相應,胎藏中臺九尊即能顯現。”

  因大師書法精湛,曾應《文彙報》記者請求,揮毫撰“中日胞波情誼源遠流長”橫幅大字,配記者撰文刊于該報。

  大師得閑便臨《叁希堂法帖》,無時不在禅定書法藝術中徜徉。是年,于《叁希堂法帖》之第八、九、十一、十二冊分別題“東坡梅花詩二首”、“蘇轼無錫道中賦水車”及“李太白詩古風五十九之一”等。又于另一冊扉頁題述“米芾事略”,並另錄“龔定庵詠史詩書”一文,但未署年月。

  構思《滿月世界依正莊嚴頌》,並親手繪製南方滿月世界圖。大師于《滿月世界依正莊嚴頌·自序》中雲:

  《十六觀經》說:“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從心想生。滿月世界是松華一脈法身叁觀、五智、十種殊勝、十種大願,以及十方諸佛本尊上師加持證明之所成就。金剛弟子所發誓願,誠實不虛。十方諸佛是真實語者,本尊上師曆代親承授受不謬。”

  1965年,乙巳,72歲

  春,撰《重讀根法日記有感》,根法系大師自名,大師平時有記日記的習慣。詩曰:

  無量過去生中事,宿命通時悉現前。

  爲向本尊呈所見,點滴因緣記周全。

  3月16日,大師隨中國佛教代表團途經香港訪問印度尼西亞,印尼總統蘇加諾接見代表團一行。在泗水,受到了當地華僑華人的熱烈歡迎。印度尼西亞政府警察總監請求大師收其爲弟子,大師乃欣然爲其說“叁皈依法”,並舉行佛教儀式。在印尼期間,代表團還與當地華僑一起做功課。

  新中國建立後,大師多次訪問尼泊爾、柬埔寨、緬甸、越南、日本、印度、印尼等國家,不僅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使世界各國進一步了解了新中國,增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睦鄰關系,對佛教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成就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博得了中外人士的崇高敬仰。

  其時,弟子歐國藩將其父遺留下的一尊高一米的棗木細雕觀世音立像送來鑒定,大師認爲屬珍貴文物,囑其供奉于靜安寺大雄寶殿中,曰:“古代文物來之不易,私人不易久存,以歸屬國家爲宜。”大師始終關心古文物保護工作,現此尊棗木細雕觀世音立像保存在靜安寺文物樓內。

  中秋節前一日上午,連續悶熱的天氣在一陣暴風驟雨的滌蕩後,倍覺清涼,神清氣爽。超晔適得半日休假,即前往靜安寺拜谒,大師見超晔前來,特別囑咐侍工老吳,去齋堂准備兩份午齋。大師極少留弟子用齋,今日非常難得。老吳偏胖高個身材,自大師居聖仙慈寺開始,即負責照料大師的起居飲食。在度寰法師往龍華寺任職後,靜安寺密壇諸事就交由老吳負責料理。午齋畢,大師即命老吳去密壇布置香花果品事宜,准備下午開壇作法。大師對超晔說:“今天要爲你做金、胎兩部大法灌頂。”下午,大師在莊嚴的密壇裏,爲超晔作大灌頂,並傳授法本。事畢,超晔頂禮而歸。

  大師爲超晔作大灌頂後,超晔自覺于密法教理尚未得明契,更勤于向大師請教求學,大師遂將《師奘全集》中的大量重要著作賜于超晔,並循循善誘、示教利喜。超晔在大師的教誨提攜下,進步很快。惜在“文革”期間,大師賜給的著作及其他重要的文字資料,均無一免于難,特別珍貴的是大師的墨書手稿、尚未付梓印行的《四種曼陀羅標幟詳解》一卷,全部散失殆盡。然超晔未因之而偃息,仍然緊隨上師,得閑便請教求法。大師自是不舍悲願,瀉瓶以授。是否大師早已了知世法因緣,故早作灌頂儀式之安排,然後再次第調教弟子?回想起來,實是不可思議也。

  8月31日(陰曆八月初五),應慈老和尚圓寂于上海沈香閣,世壽九十叁,僧臘六十八。按老人遺囑要求,後事由門人持松、惠宗、妙文、妙賢諸師負責料理,一切從簡。後由其隨侍弟子真禅法師等,將應老靈龛護送至常熟虞山,起塔于冶開祖師靈塔之側,其塔正面镌:“傳講叁譯 華嚴座主 南嶽下第四十六世 天甯法脈 興福分燈 應慈親禅師之塔”。

  七十叁歲至七十九歲(1966-1972)1966年,丙午,73歲

  春,撰《自感》:

  經年鑽網孔,不敢攀二乘,

  諸佛親傳授,松華一脈承。

  大師常告誡弟子:要生歡喜心,特別是要令衆生生歡喜心。(禅宗)四祖道信說:“快樂無憂,故名爲佛”;密教二祖金剛薩埵傳法時也說過:“心之自性本成佛,無生無滅如虛空,悟法平等性真義,無求放下即是修”,都是說的這個意思呀。又曰:“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大家看,阿彌陀佛爲衆生修證,成就“極樂世界”,以九品蓮花接引衆生往生“極樂世界”這一西方淨土。阿彌陀佛對衆生的情有多深啊,我們遠不及啊!

  5月27日(陰曆四月初八),釋尊聖誕,靜安寺舉行春季密教法會叁天,建壇祈國泰民安、世界和平、風調雨順。此次法會特別興盛,四衆弟子及參觀者摩肩接踵,連密壇欄外也站滿了人。在法會中,大師爲聞訊而來之信衆授皈依,結緣灌頂。超晔隱隱預感到似有異常,人數太多,未及法會終了,便先行返回。

  大師對後學至誠關心。因歐國藩研究印歐語系之淵源,非常需要了解一些梵文知識。大師知道後,贈與一套《印度文典》(日文版)。可惜的是,此書未及攜回,“文革”即開始,至今憾甚。

  6月6日,“文革”浩劫來臨,大師在處事上雖從末有半點瑕疵,但此次動亂也未能免難。9月,通知接受審查。大師被汙蔑爲“反動佛學權威”、“特務”、“地主”,批其寫“黑詩”、“黑文章”、“講黑經”,甚至把國外信徒一再要求並經領導同意在國外舉行的一些正常宗教活動,也被說成是“在外國放毒”。大師雖逢此難,依然內心自在,隨緣順受,然念及民衆遭遇嚴厲的共業之災,哀憐痛惜。

  全國展開掃舊風潮,靜安寺被搗毀,經書遭焚,大火叁晝夜方止,僧衆被迫離散。待大師受審查後歸來方知,靜安寺已面目全非:原有法物被毀,真言密壇被砸,曼荼羅巨像等不知所蹤,文物散失迨盡。因寺將改設爲工廠,已不允入住,大師只得借居于上海山海關路一簡陋民宅棲身,經濟上只給最低生活費。雖然遭受劫難,但大師毫無怨尤芥蒂,仍時刻在默觀修持之中,無一時費閑。他還風趣地對弟子說:“以前整天埋在事務堆中忙不過來,現在可好,可以整日作觀了。”

  大師居所唯盈丈小室一間,上有隔層,房頂開設通風氣窗,透過此氣窗,可觀星空月輪;逢露白風清,滿月輝瑩之時,時常踱外觀月。自此起,大師自號“遯翁”,並將所居小室取名曰“蚊睫齋”。

  時住持龍華寺的惠宗法師亦遭受沖擊,但他們每逢星期日必至聖仙慈寺見面,後僅有少數弟子前往參谒相敘。

  某日,大師向超晔開示曰:“行者于密教即身成佛之義理已深知,修法乃人類對生命運動的特殊處理辦法,如月輪觀、叁密瑜伽法、呼吸法等,汝正熟練,但汝工作忙碌,體質虛弱,而許多事相觀修量力而行,不可執著。汝悟性極高,當得解脫。”

  大師即又開示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應機任憑挑選。密教比顯教多一事相,事相也有淺深不等之法門,深秘觀行種種次第也須觀機而授,此乃法緣與悟性的關系。而此事相之成就又具諸多方面,有人唯受一法已滿足,持十八道…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闡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