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大師年譜▪P30

  ..續本文上一頁次第、一尊一明叁密相應成就,即是由“理具成佛”,經“加持成佛”,至“顯得成佛”,此稱“本尊相應法”,法、報身成就,臨命終時可往生本尊淨土即是解脫。”後來,超晔知道,還有“圓滿成就法”,乃是上師授弟子各種呼吸法,暢通全身脈結,開發潛能智力,修十八道及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等,但必經本尊、堪能上師及真言力法流之加持,及時印證、指點。至大圓鏡智光明顯現,與法界體性光融合無間,任運自如時,再上升依法修成受用身及應化身,方是“圓滿成就”。真言宗成就列四種身,皆雲法身:一自性法身(自體法然,故雲自性;具無爲之作業,故雲法身);二是受用法身(報身),分自受用、他受用兩種;叁變化法身;四等流法身,爲九界隨類之身。《瑜伽經》曰:“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法身、智身皆互具無礙也。又兩部各有五身。”大日如來在色究竟摩醯首羅天金剛法界宮,爲金剛手及大菩薩們所傳金、胎兩部大法“瑜伽秘密無上之教”,未遇賢達,非機秘而不宣。叁武興厄,中土希音,現大師法祚再延。近人不明兩部根本大法瑜伽無上之奧旨,甚至否定“瑜伽無上秘密之教”,而雲東密(唐密)只有塔基而無塔刹。此等言說,是未深入鐵塔龍宮探明其真髓,惜哉。思金剛總持受法後傳于世,蓋欲以普賢大日法身之傳,以自受用令他受用,甯有偏心乎!唐密此宗,表法高明,義理含蓄,塔基堅實,塔刹端嚴絕倫,是我佛慈悲,以增上智慧善巧方便,授兩部大法旨意,慈雲花雨,竟其金剛般若無上大成就之功也。

  1967年,丁未,74歲1月,大師在外購食時不幸染上黃疸型肝炎,病情嚴重,被送至位于高橋的上海市人民醫院。醫生檢查後告知,情緒稍有波動即有導致肝昏迷甚至死亡之險,遂按常規住院隔離,42天後出院,一個月後前往醫院複查,發現肝功能指標竟全部正常。大師年邁,收入又低,生活環境差,而有此結果,醫護人員都認爲是奇事,旁人也覺得奇怪。但大師卻不以爲意,休息數月,寫詩志懷。1972年初大師曾對弟子超晔說:“1967年初所患重症肝炎恢複,雖後常亦有種種障難,但均能安心于道,亦吾晚年完成宏誓志願之因緣際遇也,感甚!幸甚!此是密教真言宗一脈相承曆代佛祖之加被,叁密加持功用所顯,能以平等心對治各種境象,此第五十代傳法阿阇黎穆韶根本上師無上接引教化之功德也,是故殷重頂禮、上報佛恩、下化衆生之願更堅定矣。”

  仲春,撰《夜夢偶成》:

  宵來喜夢立談瑞,現果宿因妙無窮;

  叁密二輪今異熟,共施方便奏奇功。

  秋,撰《觀月呈現》:

  七月十七月初升,松華猛母比肩臨;

  夢中更顯希有事,聖母叁尊彙一身。

  9月18日(陰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撰《中秋有慶》。次日大師與惠宗法師至虹口、浦東公園遊覽,秋高氣爽、心情愉快。撰《中秋後一日同惠宗兄暢遊虹口、浦東二公園喜成二律》,詩中有雲:

  萬種閑愁齊放下,千般俗慮已丟開。

  心中唯一歡樂處,永劫常依本尊懷。

  後又撰《續前郊遊又一首》、《八月十八日友人持物來供有感》、《與徒友未遇感賦》、《朝玉京》、《重陽節前一日再遊桂林經曹溪小憩》、《晚秋喜與報真郊遊》。

  11月,撰成《松華如來密因修證了義經》一卷。因大師現世因圓果遂,金山穆韶祖師曾爲之灌頂,十方諸佛海會衆聖雲集,證明咐囑,授記號爲“松華如來”,爲滿月世界主尊,諸佛衆聖、金剛護法等歡喜贊歎。持松大師感激涕零,感恩不已,遂誦惠果和尚“即身成佛偈”(持松大師《即身成佛》:“相傳是惠果和尚作的,又說是八祖相承的,但弘法大師的《即身義》說:“唐大阿阇黎作頌成立此義”,可知是惠果和尚作的了。”),曰:

  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

  叁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心王心數過剎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

  細細研讀此八句頌意,當明即身成佛之理真實不虛,更要精進修證也,經雲:“念念之中有無量諸佛成等正覺”,正此謂也。

  此後,大師觀修更爲精進,修持由“欲界觀”遞升至“色界觀”,作《入色界觀》以記。至此,已從初地(歡喜地)、經二地(離垢地)、叁地(發光地)至四地(焰慧地),完成了一個過程。

  其時,師尊對弟子超晔雲:大乘顯教按成佛階位有五十二個位次;顯密教又總分五道:一智慧資道,二加行道,叁見道,四修道,五無修道;另有一心、無爲、無分別、非思議四個層次;真言宗明五相成身,一通達心,二菩提心(普賢心),叁金剛心,四金剛身(普賢身),五證無上菩提金剛堅固身也,此五項具備,方成本尊身也。行者各以修持法門之緣起、各人之因緣而有成佛境界和遲速之不同。雖雲禅宗之見性成佛不立位次(但也有四禅八定四果之分),阿羅漢之智解脫果位約在第七地,又禅修究心完全靠自力,比較堅苦,成就偏空涅槃,空我執,未空法執。若于此七地未回小向大、轉修菩薩道,猶可退墮灰身冺智,成隔陰之迷。如空法執,上升至八地,入無功用道,進而圓滿法身成佛。禅宗又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謂,但賴文字般若可起觀照般若,入實相般若,故顯密教賴文字以明佛法理相,古來禅宗祖師及大德們都有見性後深入經藏弘宗演教或專修淨土者。密宗事相之修持兼成正依報莊嚴。吾以往雖習大乘各宗,明心見道猶隔一道薄紙,尚未澈底。現依真言宗報身初地起修,因有以前助道資糧,曆二叁四地較速,乃因真言宗以六大緣起更爲直接,按四曼叁密法修即事而真耶,故薄紙不捅自破。寶王叁昧“十大礙行”有提示:“究心不可無障(躐等)”,此亦指禅門而言。密宗如法受灌頂後,以自力、佛力、法界力之叁和合力相佐,吾抓住現有難得空閑時機,不管內外境遇及進程如何,有本尊上師加持依止印證,吾精進不懈,了脫生死大事畢于此生,方不負諸佛諸祖、無始以來父母眷屬有情之種種大恩大德、及幼時飽經骨肉離散天災人禍、病苦折磨而出家求出離叁界之心願,願與法界一切衆生同證無上覺,同圓種智,共成佛道。超晔聆聽師尊如許開示及誓願,備受教益鼓勵,頓覺大師身軀高大如佛,即頂禮謝恩。

  大師每日于所居小室中臨窗伏案,書寫各類碑帖。其時衆多古詩詞、碑帖等,早已被毀盡,大師大都憑自己記憶寫成,如《聖教序》、《蘭亭集序》、孫過庭《書譜》、《皇甫碑》、《古詩隨錄》、《古詞》等,另書有《毛主席詩詞》多冊,以此饋贈友鄰及諸弟子,得之者悉珍愛收藏。

  大師弟子們都有一個感覺,從中得益最多、最深刻的,乃是大師一貫的積極面向人生態度,若言大師是開佛教一代新風、倡導佛門新氣象者,則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他將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完全傾注在弘法和著述之中。大師佛學廣博精深,海納百川。他突破佛學各宗門戶之見,方便引導佛門弟子積極面向人生,努力做好各項工作。他常言:“出世是圓覺,入世也是圓覺,成佛是圓覺,衆生亦是圓覺,無處不圓覺。”

  大師告超晔曰:“何爲福德?依六波羅密十度萬行,念念生善、念念益衆,如教修持,積集善根,得大智慧,此乃福德也!”又囑:“從心起修,生歡喜心,使衆生都歡喜,從而摒棄向來存在于佛門內外那種單一的消極出世的觀念。”而密宗弘揚現世即可得解脫的觀念,對四衆弟子更是一種鼓勵與鞭策,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大師繼作開示雲:“密教有叁句義,亦即真言宗之叁昧耶戒:“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菩提心即覺心,有勝義、行願和叁摩地菩提心叁種。又有五轉,《大疏》雲:“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性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上述叁句五轉,皆衆生心中本具功德,次第出現。此能發之心即所發之心,此自心、清淨心即大圓鏡智,真言宗入手方便即以大圓鏡智起修,即因即果,至能所一如,始覺契合本覺,即開發自心本具金剛智體功德,此即是即身成佛之旨。”

  1968年,戊申,75歲

  春,撰《雨水後觀臘梅》、撰《吳淞外口送梅》叁首。

  是年開始,遞進到五地(難勝地),確有許多難勝之事,然終而勝之。大師撰《因根生位于難勝地感歎而作》四首:

  一

  業緣能轉非注定,觀音拔苦正尋聲。

  況有諸尊加持力,闡發圓根性自明。

  二

  千般難勝總能勝,只憑堅固忍待心。

  要使煩惱轉菩提,先知無明即是明。

  叁

  叁叁慶後二二乘,金剛師有金剛令。

  我若聽之依之行,非常事業定完成。

  四

  菩提種子成佛因,大悲方便不可分。

  竿頭工夫日日進,普利有情事堪任。

  3月16日(陰曆二月十八)晨,大師獨自去菜場買菜,突然眩暈,覺天旋地轉,烏雲滿空,乃將身靠在櫃前,忽覺黑暗中一只大手來搶頂門上之化身本尊。當其時,以全身作觀,入火光叁昧,正念不斷,繼續用力觀想,漸見光明,黑雲散去,自覺好轉,總約半小時。

  是晚,即觀音聖誕夜,大師定中走進一莊嚴大廳,仰見日本某寺之千手觀世音對其微笑,遂恭敬作禮。忽然觀世音頂上之圓光不見,而進入自己頂門,由喉再至心間,心中圓光內本尊在矣,自思不會再被搶矣,歡喜而出定。

  初夏,撰《憶江南觀月采蓮》二首、《送別未果》、《浪淘沙 黃梅時節西郊賞荷》。

  夏,撰《郊野》。

  幾位親近弟子常見大師用手輕拍桌面,或用腳叩地,或用竹杖柱地而口中隨節拍吟詠,此乃大師爲詩詞創作斟酌字句韻律也。大師青年時即已能詩。弟子梁惠慈曰:“誦其詩,一草一木,無非法界實相,所謂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令人欣賞之余,複得悟教理。”

  弟子許華瀚讀《密林詩詞》後感慨地寫道:“……師尊詩詞,尤其晚期所作,每一首詩詞景收眼底,見景生情,情聚筆端,暢抒己懷,引人入…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闡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