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利民群頑開。
(二)
探索生命祕奧義,窮究顯密老堅催,
大智大勇留日去,不入莊嚴誓不回。
(叁)
孤身叁渡高野山,學取唐密歸國來,
普設壇場宣教化,說法開示無暇差。
(四)
著述無數留後代,闡深密教舒高才,
大慈大悲護和平,異國徒衆齊膜拜。
(五)
法身事業滿月美,晚年深入毗盧海,
四身五智悉圓成,諸佛贊歎笑微微。
(六)
古寺重光法筵開,五輪蓮塔耀霞彩,
盛世*輪處處轉,不動乘願祈再來。
上海靜安寺內持松法師紀念堂基本建成(照片爲紀念堂一角),大師生前部分著作、書法等物件,由弟子們共同奉獻,經整理後均展于堂內,供後人瞻仰。大師衆弟子中,梁惠慈居士的書法內斂、穩健,特別是蠅頭小楷更是聞名于國內外,他將書寫的《金剛經》、大師《自述》、《滿月世界依正莊嚴頌》等作品全部捐贈給持松法師紀念堂。
是年,大師著述《菩提心論纂注》由(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重新印行。《密教通關》、《住心品纂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闡秘》、《密教圖印集》等陸續在臺灣島內再版。
1990年,庚午,寂後18年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靜安古寺》一書,此書“附錄叁”系《持松法師年譜》,有一萬字左右,這是第一部持松大師年譜。此外,還收錄了若幹持松大師及靜安寺密壇的照片。
1992年,壬申,寂後20年
《行願無盡》(《荊門文史資料》第八輯,主編:尹骐、張佳品)由湖北省荊門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趙樸初題寫書名,並在序言中說,大師“是我親近過的大德。二十年代初,持松法師不避艱險,爲恢複和發展我國在唐代失傳的密教,決意挽回千載絕學,梯山航海,叁次東渡日本,獲得日本東密五十一世阿阇黎位。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偕中國佛教團出國訪問,我也參與同行。”此書有關大師的內容是:一、“贊德篇”,主要有《持松小傳》、《在持松法師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法會上的講話》、《持松法師事迹》、《緬懷當代高僧持松法師》、《佛理滿春秋 明德照萬裏──記著名大師持松》、《持松法師與日本高野山真言宗的交往》、《諄諄教誨 永志難忘》、《上海市佛教諸山護法居士暨靜安寺兩序大衆公推持松法師爲靜安寺十方叢林首任住持啓事》、《靜安寺和改製選賢後的持松住持》;二、“文獻篇”,主要有《自述》(持松)、《持松年譜》、《持松臨終遺言》、《持松法師詩詞摘抄》、《靜安古寺簡介》。同時,書中還收錄了大師的部分資料照片20幅。
行願無盡.tif
在大師示寂二十周年之際,吳企堯、武桐遜居士撰四言八韻以表尊敬懷念之忱:
上人示寂,彈指年間,白雲蒼狗,世事萬千。
上人教導,深印心間,度人願切,愛滿心堅,
仰師慈護,光照塵寰,神州奮發,盛況空前,
改革開放,成績斐然,十方贊歎,殊勝因緣。
1993年,癸酉,寂後21年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持松法師論著選集》,該書由趙樸初題寫書名,真禅法師主編,收錄了大師弟子楊毓華選錄的大師著作《密教通關》、《菩提心論纂注》、《心經闡秘》。
持松法師論著選集.tif
同年,吳立民、方立天、林萬清、閻之遠諸大德主編的《佛藏輯要》由巴蜀書社出版,大師的密教專著《隨行一尊供養念誦私記注》(上、下卷)被收錄;
弟子武桐遜撰聯以紀念大師九十九周年誕辰:
蓮臺升九九,
妙谛醒芸芸。
《法音》刊有紀念大師詩一首:
經聞聽法,入佛境界,
慎終追遠,極樂淨土,
施德于後,永安西方。
1994年,甲戌,寂後22年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持松法師紀念文集》,趙樸初居士親筆題寫書名、靜安寺方丈真禅法師主編,主要內容爲“持松大師一百周年誕辰紀念法會”籌備過程中所收到的諸多紀念詩詞、對聯、書畫及緬懷文章,並收錄了大量與大師有關的照片。
持松法師紀念文集.tif
吳立民在《佛學研究》第3期發表《法門寺地宮唐密曼荼羅之研究提要》說:“整個法門寺塔地宮,在其封閉時被布置爲唐密曼荼羅。所謂唐密曼荼羅,是指地宮爲舍利供養的壇城,即唐密舍利供養曼荼羅。地宮的大部分法器和供養物上雕塑的圖像,即曼荼羅圖像。也就是說,地宮總體即爲供養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羅,佛指舍利爲叁昧耶曼荼羅,供養佛指舍利的諸種法器、供養物及供養法爲法曼荼羅,如法供養即羯磨曼荼羅。叁密相應,四曼相即,組成了法門寺塔地宮的唐密曼荼羅。這些曼荼羅圖像,提供了研究唐密以及東密有關疑難問題的重要資料。”
12月9日至15日,爲紀念大師誕辰100周年和靜安古寺修複10周年,靜安寺啓建水陸空和平吉祥大法會七天,並隆重召開持松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美、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及港臺地區佛教界友好人士,國內諸山大德、學者專家、佛學院之學僧、尼衆及護法居士等近千人與會。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真禅大和尚將《華嚴經》偈頌“一切如來同贊喜,十方衆生悉慰安”親筆書成巨幅楹聯,獻于大師像前。大師早年在日本修學密法時的同學──奈良大安寺貫主、九十六歲高齡的河野清晃長老專程率團,與福崗十輪寺藤本善光大僧正來滬參加紀念盛會。長老跪拜于大師靈前,親自朗讀祭文,修法回向,令與會者動容,河野清晃長老還贈送了香金和經書。
四衆弟子滿懷感恩心情,作詩述文,揮毫潑墨,緬懷大師。
時任鎮江金山江天禅寺住持的慈舟法師撰聯敬賀:
道德名久揚,宏法不忘愛國,今逢百年,風範感人時景仰。
經營修殿宇,後賢繼承遺志,歲曆十載,艱辛使寺複光輝。
臺灣法鼓山聖嚴法師賀聯曰:
無上金剛王,
獅吼留遺音。
大師法孫、虞山興福寺住持妙生法師贊詞曰:
法界宗師持操似江漢之濯;
佛門泰鬥松柏知歲寒後凋。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蘇淵雷在研討會上朗讀了紀念祝詞:
大日如來義燭天,明王孔雀踵前賢。
遠溯開元叁大士,金剛胎藏兩鑽研。
叁次東渡探玄秘,兩上高野志行堅,
得大阇黎即歸國,住持靜安逾十年。
壇場一辟千燈吐,似雨天花不著肩。
華嚴天臺首講習,真言絕學重興焉。
一生愛教愛祖國,閉門拒敵義凜然。
大江南北紛請示,顯密兼弘悲智先。
春風講座次第開,育才著述兩翩翩。
大師誕生今百年,佛法應運道屢遷。
靜安恢複忽十稔,古刹重光赤烏前。
海上人文荟萃地,中外觀瞻意拳拳。
濟濟多士今齊集,仰慕高躅日月懸。
願師乘願再來時,拈花示衆一笑嫣。
研討會主辦方將《持松法師論著選集》和《持松法師紀念文集》贈給每位與會者,受到了與會法師、專家、學者的歡迎。佛學院的學僧們更是歡喜無量,在討論中,一致表示將這兩本書仔細研讀,並在以後的修學中,以持松大師爲楷模,爲弘揚佛法貢獻畢生。此次活動聲勢浩大,在海內外産生了深遠影響。由于超晔在紀念大師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中的辛勤努力,靜安寺專程發信表示感謝。
12月15日中午,法會圓滿之日,靜安寺山門上空,于太陽中心表面不斷湧出各色雲霞,呈大圓圈狀虹環,絢麗燦爛,其外又呈現更大之白色圓形光環,靜安寺內百多人同時伫立仰觀,衆皆啧啧稱奇,仰望聖境約半個小時,頸脖已酸,仍留戀瑞相,歎未曾有!寺內法筵盛開,碧空大日華臺聖衆亦共慶賀也。瑞景希有,因以志記。
佛光.tif
1995年,乙亥,寂後23年
大師之舍利塔建成,位于虞山興福寺雲棲塔院中心最高處。舍利塔由大師之弟子許華瀚負責設計,形爲五輪塔式,總高約3米,全部用金山石雕刻而成,依下而上分別爲方、圓、叁角、半月、團形相疊,五輪代表地、水、火、風、空、識(附于五大),爲六大之體性,構成世間萬物之本質;六大體性相互涉入,重重無盡、事事無礙,心、佛、衆生同具,故此六大法爾之體性,周遍法界。五輪塔又是胎藏界的標識、大日如來叁昧耶印,塔之基座呈複合千葉蓮花型。大師之舍利由常熟虞山公墓內遷來,供奉于底座千葉蓮內。塔體之方型石上正面镌刻塔銘:
“佛門耆宿密宗大德上持下松大阿阇黎之塔”;
另叁面爲出水蓮圖案;墓塔周圍建有石製圍欄,塔正前方安置石供桌,塔後石製圍壁呈半月形,中嵌長方形石碑,镌刻著大師之生平簡傳及碑銘,碑銘曰:
山光潭影 叁密永宗
華嚴性相 臨濟家風
修持一貫 顯密融通
海內海外 鹹念師功
碑塔相依 如岱似松
垂範千秋 大德竑竑
下刻:靜安古寺都監 德悟 監院 慧明
灌頂弟子 許華瀚 梁惠慈 楊毓華 頂禮
碑記和碑銘文字均由大師之弟子梁惠慈居士書丹。
大師之舍利塔莊嚴肅穆,又別具一格。毗鄰有月霞老法師、惠宗法師、潭月法師、淦泉法師、震華法師、葦舫法師等高僧的靈塔,後來又陸續建有白聖法師、真禅法師等靈塔。
真禅法師主編的《持松法師紀念文集續篇》與讀者見面,此書即1994年12月14日在上海靜安古寺舉辦的“持松法師佛學思想研討會”資料彙編。
香港、臺灣佛教界團體及國內外人士常來靜安寺敬香禮佛。
1996年,丙子,寂後24年
春節後,大師之弟子許華瀚,時年九十一高齡,正臥病在床,以電話約見超晔,鄭重商議一事。原來在抗戰期間,大師被邀至許華瀚宅中爲其密壇開光時,親手將一顆佛真身舍利交托于他,並著重交代:“此舍利,乃國外佛弟子供奉,珍貴異常。”此顆佛舍利如米粒大小,白中泛黃,晶瑩光潔。大師用數層紙將舍利包裹嚴密後,裝入一個玻璃小瓶中,並將玻璃小瓶放入壇上塔內,並一再叮囑:“你要…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