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大師年譜▪P5

  ..續本文上一頁代華嚴中興者,實有賴于月霞、應慈、持松叁位高僧。如今,華嚴宗已經由叁位大師之門人、同道傳至海外,如智光、成一、淨海等諸師,成就卓著,且將華嚴宗下傳並廣爲弘揚。

  1922年,民國11年,壬戌,29歲

  4月,詩作《舟次夜作》、《病中有感(二首)》、《宜興道中》、《再到磐山感懷》載于《海潮音》。

  夏,大師赴湖北漢口九蓮寺華嚴學校講《攝大乘論》。此校由原華嚴大學同學慈舟、了塵、戒塵創辦。

  9月1日,武昌佛學院舉行開學典禮,佛學院創辦人、院長太虛法師,董事長梁啓超,湖北督軍蕭耀南分別致詞,大師應邀出席典禮,並陪同梁啓超至武昌中華大學演講,與校長陳叔澄相識。隨後,大師在佛學院開講《觀所緣緣論》,據此編《觀所緣緣論講要》一卷。

  應安徽省安慶迎江寺“安徽僧學校”校長常惺法師之邀,大師至校爲僧衆講授《十二門論》,並受聘任教授。該寺創建于宋開寶七年(974年),位于安慶枞陽門外,上接九華山,下臨匡廬,北攘天柱,南臨長江,明清屢經重修,寺內有明代修建之振風塔一座。1903年,月霞老人于此首創僧校。

  大師近而立之年,風華正茂,道俗鹹欽,身爲禅門臨濟正傳,且對天臺、法相、華嚴、叁論、淨土、律等各宗無不通曉,講經弘法、著述立說,聲譽不胫而走。

  陰曆十月,由持松大師、築庵法師、常惺法師等代表安徽佛教會撰寫的《謝省長捐施藏經緘》載于《海潮音》。時許世英(1872—1964,字靜仁,安徽省秋浦縣兆吉山人)任安徽省省長,對佛教活動多有支持並捐施部分藏經。大師兼任安徽僧學校教授,常去安徽講經弘法。安徽省佛教會由月霞尊者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住持迎江寺時創設,會址設于當時安徽省省會安慶。

  叁十歲至叁十四歲(1923-1927)

  

  1923年,民國12年,癸亥,30歲

  1月6日(陰曆十一月二十),冶開清镕老和尚圓寂。師早年曾從冶老學禅,並有所心得。冶老原有意以師接掌常州天甯寺,惜因師已先嗣法于月霞,不便再繼冶老法位,然冶老一直對師寄于厚望。是年,冶老示疾,師又赴常州(古稱毗陵)隨侍左右,親奉湯藥。冶老寂後,師即撰書一挽聯表哀悼之情:

  法開虞嶺 仰祖印重光 入室親承向上事;

  侍疾毗陵 愧孫儀未盡 依龛懇祈再來時。

  聯僅叁十二字,融分燈、承學、侍疾、期願之情于一體,29歲有如此大手筆,亦顯露出大師尊師重教之高貴氣質與大智法度。

  冶老靈塔建于虞山興福寺南面山坡,北向而立,踞此可一覽興福寺全景,以示不忘冶祖重興興福寺之遺願。塔之正面镌刻:“南嶽下第四十五世 常州天甯 開法興福 堂上上冶下開镕公老和尚之靈塔”。

  是年(壬戍)冬,大師閱《*輪寶忏》,覺瑜珈密義幽奧難解,且知此法猶盛于東瀛,乃思挽回千載絕學,並藉此探究日本佛教之真相,以爲改革中國佛教之借鏡,遂毅然辭住持職于法弟惠宗,孤身東渡,開始了複興唐密之艱苦旅程。

  至今,諸多文集、專家學者文章及大師《自述》中皆雲“孤身東渡”,大師于日本學法時同居一室之河野清晃長老稱其“只身東渡”。大師艱苦求索,初次雖有仁者(大勇法師)同渡,但身無余物,且乃後皆分散。回國一年後又二次赴日,出席東亞佛教大會,被推選爲教義研究部理事,且會畢只身先從權田大僧正習新義真言宗,然後至比叡山學習臺密。最後再登高野山受叁寶院流灌頂,遂將唐密精髓悉全取回,于國內大力弘揚,續千年絕響,故衆人皆以“孤身東渡”贊之,良有以也。

  1月(陰曆壬戍年十一月底),大師東渡,初至橫濱,到達東京後,于帝國大學語言系習日文,後輾轉至紀伊縣高野山(下圖爲金剛峰寺根本大塔),禮天德院住持金山穆韶阿阇黎,修四度加行、正行,受口訣心傳,以心印心傳授。

  金剛峰寺大塔.tif

  密宗源于印度,以大日如來爲教主,即密教初祖。大日如來傳法金剛薩埵,是爲二祖。金剛薩埵結集《大日經》、《金剛頂經》兩部根本大經,封存于南天鐵塔中。後由龍猛(龍樹)菩薩入鐵塔,從金剛薩埵受法,並將兩部大經傳入世間,是爲叁祖。因大法自南天鐵塔傳出,故稱“鐵塔正傳”。後龍猛傳龍智菩薩,是爲四祖。龍智傳善無畏叁藏和金剛智叁藏,是爲五祖。盛唐時“開元叁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金剛智弟子,爲密教六祖)先後來中國長安、洛陽等地譯經、灌頂、傳法,盛于一時。其時,唐高僧一行(683-727)即是承傳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的密宗大阿阇黎,所著《大日經疏》發揚大乘佛教世出世間不二的積極精神,深入闡明了密宗教理,影響深遠;一行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一生著述甚多,惜英年早逝,未見有傳承人。唐代密宗曆數代皇帝約150多年,于唐玄宗至唐僖宗猶盛,其時華夏聲教文物震爍東亞,海外鄰邦來唐學習者衆,其中日本弘法大師空海和尚(804-806年入唐求法)從密宗七祖惠果阿阇黎(六祖不空大師弟子,大唐代宗、德宗、順宗叁朝國師)得金剛界、胎藏界兩部大法傳授,佩绶東歸,于日本創立東密(又稱真言宗),爲第八世(祖)。未久,惠果阿阇黎(805年)圓寂,因空海入唐求法前,曾專攻中國文典,漢文造詣頗深,並以書法著名,故受同門之托及唐憲宗皇帝之赦,撰寫《大唐神都青龍寺故叁朝國師灌頂阿阇梨惠果和尚之碑》。唐末內亂頻繁,都城寺碑皆毀,幸此碑文爲空海攜回日本,收錄于文集之中。1984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應日本真言宗諸大德之邀,重書碑文,勒石于重修的西安青龍寺東塔院遺址。惠果阿阇黎于國內所印可傳承之法子近十人,下傳僅二、叁世即湮絕不顯。

  金山穆韶阿阇黎(1875-1958年,見下圖),13歲出家,僧名法龍,18歲取得傳法灌頂位,26歲畢業于古義真言宗大學林,31歲就任高野山大學教授,47歲時因與金剛峰寺座主土宜法龍同名而改名穆韶。是日本古義真言宗中院流(引方血脈)第六十叁世和叁寶院流第五十世傳燈大阿阇黎,高野山天德院住持,曆任寶壽院門主、修道院長、高野山大學校長、金剛峰寺座主(第396世,1953年2月-1956年2月)、高野山真言宗管長。有《弘法大師之佛教觀》、《秘密寶鑰大綱》、《真言密教教學》、《真言密教教理史》、《大日經研究》、《弘法大師的信仰觀》等諸多著作傳世。金山穆韶阿阇黎博學智深、戒律謹嚴,素食終身,乃是日本近代傑出的真言宗高僧,大師東渡所受即此系法脈。

  金山穆韶.tif

  師習真言宗,暮冬加行開始之前夕,夢惡人索債,睡夢中匆遽誦不動明王慈救咒及愛染明王心咒驅退之,醒而告知穆韶阿阇黎。阿阇黎謂,夢中償業爲真言宗破定業之功。師喜而賦詩《紀夢有引》以紀其事,發出了“真言法力實難思,宿業夢中償更奇”的贊歎,後此詩刊于《覺有情》半月刊。

  師在日本修學期間,金山穆韶阿阇梨向師詳細講授“金胎兩部曼荼羅”秘義,師一一記錄于學法筆記。在新近發現的《金剛界曼荼羅》學法筆記本之末頁,還錄有師所作的《旅中偶作》、《知尊和尚叁周忌頌》兩詩。

  春,師得穆韶阿阇黎所藏《理趣經》古刻本及近人所作注釋數種參合閱之,乃集成《般若理趣經集解》一冊,歸國後于1928年印行。

  金山穆韶阿阇黎對師關愛有加,親自傳授,對真言宗的事相、教相一一給予具體指導。而師更是精進不止,難行能行:加行期間,除夜間休息叁、四個小時外,余無寸晷之暇,凡一切取水折花、拂幾換供、洗滌器皿,一切不能假手他人,除壇中法事外;食時作法、眠時作法、施餓鬼法,每日禮塔廟、早晚沐浴、更衣,無絲毫怠慢。師有堅實之顯教根底,爲挽回千年唐密絕學,勤奮有加,虛堂聽受,勤修加行,穆韶大阿阇黎遂爲師開壇。師投花得不動明王爲本尊,賜號爲入入金剛(入入者,入我我入法界本尊之意,亦即相融相即之意)。師如法修持,深觀慧解,終獲相應成就。穆韶大阿阇黎內心歡喜,認師乃法器也,遂作金、胎兩部大灌頂儀式。師乃受古義真言宗中院流一流傳授,得六十四世阿阇黎位。其古義真言宗中院流(引方血脈)承傳如下:

  大日—金薩—龍猛—龍智—金智—不空—惠果—弘法—真雅—源仁—聖寶—觀賢—淳佑—元杲—仁海—成尊—明筭—良禅—兼賢—房光—覺善—良任—佑徧—隆辨—定範—賴審—玄海—快成—信弘—宥快—成雄—快尊—良雄—仟徧—嚴雅—快旻—宥智—良尊—佑範—清融—澄榮—佑徧—周堅—榮雄—宥算—傳昌—傅秀—義雄—晃朝—寬傳—長觀—慶盤—宥永—榮實—傳慶—傳雄—增意—增仁—鍐識—增應—鍐旭—心猛—阿阇黎金山穆韶六十叁世—密林六十四世。師于日本就學期間,與學僧河野清晃同居一室。七十一年後,時年96歲、擔任奈良大安寺貫主的河野清晃長老親自率團攜日本十輪寺貫主、真言宗大德藤本善光阿阇黎特地來上海靜安寺,參加持松大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慶典,其情誼法誼由此可見一斑。

  其時,一同東渡的大勇法師得阿阇黎位後已先回國。另有來自廣東的純密法師也已東渡,先于1922年冬從高野山寶壽院主高岡澄心阿阇梨得兩部大法灌頂,繼又于1923年又從金山穆韶阿阇梨重受傳法灌頂,兼受秘密灌頂並悉昙章、兩部各尊儀軌等法,後于1924春歸國,居潮州開元寺,此後其事迹不詳。

  是年,顯蔭法師赴日求學密法,以禦室仁和寺浦上隆應大僧正爲根本上師,又從金山穆韶阿阇黎學密,1925年得傳法灌頂後回國,惜數月後便在上海圓寂,年僅24歲。顯蔭天資很高,慧解過人,穆韶祖師對其評價較高,對其早逝深感惋惜。

  9月,因東京大地震,加之川資告急,師遂盡攜真言宗各種經軌及祖師著作,如《弘法大師全集》、傳記,特別是我國唐代流…

《持松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心經闡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