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叁▪P2

  ..續本文上一頁衣缽作爲憑證,代代相傳。其實佛法則在以心傳心,都是要使人自己開悟,自己得解。自古以來,諸佛只是傳授自性本體,諸師只是密付自性本心。衣缽是爭奪的禍端,止于你身,不可再傳!如果繼續再傳衣缽,必將危及生命。你必須趕快離開這裏,恐怕有人要傷害你。

  

  我聽了後,問五祖說:我應該向什麼地方去弘法度衆呢?

  

  五祖說:你到廣西懷集(唐代屬廣西,現在屬廣東)的地方就可停留,到廣東四會的地方則隱藏。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惠能大師得法的因緣爲何?

  

  六祖惠能大承弘忍大,在五祖弘忍座下悟,成爲禅宗第六祖。

  

  初,惠能南方的廣東要到湖北的梅參訪弘忍大師時,因家貧,不但安家沒有著落,就連路也負擔不起。所幸遇到一位名安道誠的善心人士,他布施惠能十銀子做安家,同也解決了路題。尤其,母親李氏夫人是一位虔誠的佛徒,因此當她知道兒子欲往方求法,雖然心中萬分不舍,是忍痛成就了惠能學道的心願。

  

  惠能到了梅後,五祖大師在與惠能的對話中,知道此人路不凡,五祖你這獦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到糟廠去!

  

  經過“八月踏碓,腰石舂米”,惠能一面工作,一面修行。

  

  五祖弘忍對門下弟子你們人都作一首偈語來給我看,如果誰能明心見性,識自己的本面目,我就把祖的衣缽傳給他,作第六代祖。

  

  當時五祖座下的首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首偈一看就知道是“有”的上面

  

  神秀在半夜分,悄悄的把首偈語寫在牆上,五祖看見了首偈,知道神秀並未見性,就首偈沒有悟,不,大家早念誦,也能增長智慧。

  

  全寺大衆一紛紛爭相誦。在磨坊裏的惠能聽到了,首偈未見本性,也了一位名張日用的江州別駕(刺史的副官)他代筆,在牆上了一首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無一物,何惹塵埃?

  

  首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自序品第一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