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呢?就是佛在忉利天爲母親說法的時候,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天人佛菩薩以及鬼神,數也數不盡,連釋迦牟尼佛自己都說,我拿佛眼來看都數不盡。文殊菩薩說,你給我幾千個劫的時間數也數不清。你看,釋迦牟尼佛說,來的這些人都是地藏菩薩應度之人,包括已經度的、正在度的、未來尚未度的都來了,所以數也數不清。文殊與佛,如是酬對,抑果揚因,遜己尊彼,更是顯示地藏所化之衆,重重無盡也。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衆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地藏菩薩爲什麼都有這麼大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呢?文殊菩薩跟佛講,因爲我在過去久修善根,證得無礙智、根本智,所以我能相信並懂得這種境界,可這些小乘的人以及未來的衆生一聽說地藏菩薩的這種境界,他會受不了,不但受不了,還會懷疑、誹謗,比如說他是神話,算是客氣的了。拿我們現在的話來講,“那是迷信,哪有可能!”這就是誹謗了。所以文殊菩薩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請佛趕緊說出地藏菩薩在因地究竟發了什麼願,修了什麼行,才能有如此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就是文殊菩薩爲我們大家當機提問,即代表我們過去、現在、未來的衆生來提問題,請佛解答。這只有大智文殊菩薩,才能相信地藏的不思方式境界,也只有文殊大智,才能預見小果聲聞、末世衆生必懷疑惑,未免興謗,于是慈悲衆生,向佛提問。
佛是果地,菩薩是因地,欲得成佛之果,先當正菩薩之因,因是種義,地表自心。地藏菩薩之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耶?願是能引,行是起作,有願無行,謂之虛願,有行無願,謂之孤行。故有行必有願,有願必有行,行與願,必雙雙一起問。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物,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爲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于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這一段,就是佛告文殊師利,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每一個微塵作一個恒河。你看,印度的恒河很大,恒河裏都是沙,一顆沙裏做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的那個微塵盡充爲劫。你看看,叁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動植物,他的微塵,該是超天文數字了,計算起來,該有多少?現在有計算機了,但就是用計算機來算,算得盡嗎?我看電腦也莫奈何。別說叁千大千世界了,就拿我們一個世界,有多少植物、礦物、草木、叢林?這些微塵,一物作一數,,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有一恒河的沙,一沙作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爲劫。用這麼一個大的一天文數字來贊揚菩薩所度的人,他的成就豈是一世?故文殊菩薩問佛之時,佛說,我以佛眼來看也數不盡,所以文殊菩薩才說,我是相信的,就怕末世衆生不相信。並請佛展開來說地藏菩薩因地的願行。
因爲地藏菩薩證得的果位是十地果位,佛教把成佛分爲五十二位,所謂十信位、十行位、十住位、十回向位、十地位……五十一位,從四十一位就到地位了,初地、歡喜地,二地,叁、四、五、六、七、八、九,第十地,到了十地的菩薩,前進一步,就是等覺,就跟化一樣了,再前進一步,妙覺,就成佛了,成五十二位。而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他的時間要千倍地多于上喻。你說地藏菩薩久遠劫來有多久?那就是無量劫來,無量劫數也數不清。地藏菩薩證十果位這麼久了爲什麼不成佛?爲什麼還在十地果位?不但在十果位,佛說他還在聲聞辟支佛地,即地藏菩薩的現身,正現的是聲聞身,就是比丘像、出家人像。所謂辟支佛就是聲聞乘,即出家的比丘,出家道修四谛,通過修四谛來證果,所謂須陀洹果、阿羅漢果。到了阿羅法果,即小乘的最高位,阿羅漢果已經到了一半了,但不不是佛,所以叫做辟支佛地。爲什麼修成阿羅漢果還在辟支佛地呢?因爲他沒有度衆生,自利自覺,沒有利他覺他。所以阿羅漢、辟支佛啊,他證得的果位是空城一座,他沒有國土,沒有衆生,沒眷屬,孤空寡人一個,唱的是空城計。爲什麼呢?因爲他度來度去只度他自己,菩薩的修行則不同,菩薩修行以後,他就有國土、有衆生、有眷屬。象極樂世界,那都是阿彌陀佛所度所成就的衆生;琉璃光世界,是藥師佛所度的衆生。地藏菩薩不成佛,他度了那麼多人,但還在聲聞辟支佛地,現比丘像,因爲地藏菩薩把衆生都度盡了,他才肯定成佛。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镂塑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于叁十叁天,永不墮惡道。
這正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地藏菩薩的威神誓願是不可思議的,假如未來世有聽到他的名字,贊歎他,瞻禮他,稱他的名號,供養他,乃至于彩畫刻镂塑漆形象,這個人要百返生天,生于叁十叁天,生到忉利天之上,永不墮惡。接著,釋迦牟尼佛就跟文殊師利說,地藏在因地所發之願、所修之行。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诃薩于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爲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衆生。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爲是罪苦六道衆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化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爲菩薩。
這是佛告訴文殊師利,地藏菩薩在過去久遠久遠不可說的劫前,曾經是一個大長者子,就是有教養、有福德的長者家裏的一個兒子,那時的佛叫做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是佛的稱號。佛象獅子一樣奮迅,具足萬行,當然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長者子看到佛的相好,千福莊嚴,因而發願,希望能跟佛一樣的相好莊嚴。這裏我們要注意,學佛是學什麼?我們曾講過,學佛,一介是福德,一個是智慧。這個福德最具體的表現就是身體上,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長者子見佛相好,因此問佛,我要發什麼願、做什麼行,才能得到你這樣的相貌?這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告訴長者子,你欲證此身,要證得這樣的身子,要很長久很長久,要度脫一切受苦衆,才能證得。這句話很重要。說到這裏,釋迦牟尼佛加重語氣,對文殊菩薩說:那時,長者子因此發願,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面前發願:我今盡未來不可計劫,就是一直到未來很久很久,我都要爲這些罪苦的六道衆生廣設方便,廣開法門,盡使他們得到解脫,而我自己方能成佛。你看,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地藏菩薩就發了這個願,以示他在彼佛前立斯大願,直到今日,曆經了百千萬億那由他數不盡的劫,這麼長的時間,他還是菩薩。他早就證得十地果位了,早就應該成佛了,卻未成佛,可見地藏菩薩的悲願深重。因而,釋迦牟尼佛這段對文殊菩薩的話,盡在表法。衆生不成佛我不成佛,這個悲重啊!爲罪苦六道衆生,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啊!
又于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祗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祗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衆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叁寶。是時聖女廣說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如來其形象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倘來問佛,心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念,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于常情衆生之分,故來告示。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支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自在王哪來,經一日一夜,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複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複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時婆羅門女,發念佛力故,自然無懼。有一鬼王,名曰無毒,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雲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聖女問:此水何緣而乃湧佛,多諸罪人及以惡獸?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衆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爲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載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複倍。叁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地?無毒答曰:叁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