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本及傳承上師,聖宗喀巴等人,勝者之王釋迦牟尼佛、金剛持佛及其眷屬,祈請爲利益衆生,慈憫納受,納受之後,並賜加持。
大地薰香塗淨香花陳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緣取佛土虔心誠供養 原諸有情共登此淨土
願將自他身語意叁門、叁世財富、諸善行
大寶曼荼羅及種種普賢行願供
至心觀想奉獻供養上師、本尊及叁寶
祈求慈悲接受,請賜予加持
伊當、咕噜、仁塔慢荼羅岡、尼雅塔雅密
接著誦至高上師宗喀巴所作的“叁大目的”這個祈禱文叁遍:
我祈求能得到加持,去除所有種種的惡見,從不敬善知識開始,到視人與法都是具自性的存在爲止。
我祈求能得到加持,生起所有種種的正見,從尊敬善知識開始,到體證無我之真實爲止。
我祈求能得到加持,以馬上淨除所有的內外障礙。
第六加行是祈請。向教授聖道叁要的傳承上師祈請。誦曰:
我祈求金剛持佛,輪回與寂滅的恃主,不住于世間與寂滅的兩端,以智慧斷世間之縛,以大悲不入寂滅。
我祈求怙主文殊,智慧所成之身,總合無數諸佛智慧的所有寶藏,其數甚至超過叁界原予之多。
我祈求于勇父金剛足下,透過對聖文殊祈求的力量,所有的疑網都明白地清除了,像久遠以前翻滾過的波濤一樣。
我祈求于至高上師宗喀巴足下,經由善巧推理證悟二谛之如如,以及悲智雙運之實修,體現佛陀之叁身。
我祈求于世間博學之士根敦朱足下,善逝經典林中鬃毛閃亮之獅子,闡明十萬經卷之善道。
願我能被加持,于一切時中能毫不費力地生起信心與尊敬,只要透過記得慈悲的上師,他是世間與出世間所有功德的基礎。
願我能被加持,心生滿足,少欲住戒,一心追求解脫、言語誠實,永遠有良心,結交善友,視每件事皆爲清淨,毫無偏袒。
願我能被加持,于心識種子中能生起無染的了解,知道時間短促,深深地嫌惡名利,要真心記住人生必死而且死無定期,不只字面上說說而已。
願我能被加持,毫不費力地生起大悲心,不願只得到自己的幸福,認定所有的衆生都是自己慈愛的母親,因而知道衆生之苦。
願我能被加持,適切地了解聖父龍樹及其心子提婆的思想,不落兩端之緣起的深意,治療一切邊見之疾的唯一妙藥。
以此祈禱文的功德爲例,願所有自他善根,種種違逆無上菩提的求名利心、求友伴心、求享受心、求財物心、求他人尊敬心,在過去、現在、未來中,甚至一刹那間也不會成熟。願我所有的善根,生生世世只成爲我得圓滿大菩提之因。
經由佛陀與菩薩不可思議的加持,經由緣起的普遍性的真理,與經由我超凡的純淨心念,願這些純淨的祈求能得實現。
信心強烈地祈求,以求你的心識種子能快速地生起對菩提聖道叁要的體悟。
二、了解修行道並承諾修習
繼續觀想上師與本尊聚集于自己眼前的虛空中,然後思惟:
一般而言,所有善德的基礎是信心。特別是講,適當地依止一位學德皆優的善知識,是今生與來世累積一切善業的基礎,是所有出世間與世間成就的所依,是生起、維持、增長和完成所有次第與修行道的殊勝因。因此,我必須親身有依止一位善知識的經驗,如此依止是入道的根本。
依止一位善知識的方法有二:心依止與行依止。關于如何心依止一位善知識,你可觀想教導你經典教義的善知識,現于你自己眼前的虛空之中,然後很堅定地想:
我的這些善知識事實上都是佛,在寶貴的密續中,正等正覺的佛陀曾經說過,在末法時期,金剛持佛會以善知識之身出現,會爲了輪回中的衆生而做種種行。就同那樣,我的這些善知識就只有在肉身方面和金剛持的色身不同而已。除此之外,他們是在末法時期的金剛持佛,爲了照料那些無幸親見佛陀的衆生,化現爲善知識的肉身。
我的這些親切慈祥的根本上師,他們不只事實上是真的佛,他們的慈愛甚至超過一切諸佛的慈愛。如果過去諸佛與菩薩都放棄了我,無法調服我,這些親切的根本上師,因爲大悲心不忍背棄我而行種種佛行。甚至佛陀親自來教那些深奧的經典,也不會比他們教得更好。
過去我們的導師——佛陀,勝者之王,只爲了經中一句偈,甚至身上可以釘入千支鐵釘,身油可用來燃千盞的油燈。他無悔地獻出他的兒子、妻子、他自己的身體,他所有可用之物。他必須行一切不可思議的難行之行。我自己沒有做任何像那樣的困難之行,我這些慈祥的根本上師們,像父親教導兒子一樣,慷慨地教我艱深的教法和大乘經論,無誤且完整。如果我能禅修他們的教法,很容易就能得勝生,甚至自輪回中得到解脫以及一切智。絕無方法可以回報這些慈愛。
禅修到身上毛發直豎和眼中流淚而止。
行依止善知識的方式是以叁喜令其歡欣。這叁喜是供養他們生活所需,用身口二業恭敬他們,以及成就他們所教導的佛法。這叁者之中,最主要的是修成他們所教的佛法。因此,心中思維:
根據上師的教導,我必須修持包含一切經論所有意義的聖道叁要。
心裏承諾要好好地堅持這點。
一切經論的所有意義是如何地被包含在聖道叁要中的
一切經典及其注釋的主要內容,只是令行者自特別的下叁道和總的輪回中解脫與得到佛果的方法。爲了要成佛,必須修習成佛的二因——方法與智慧。進一步說,主要的方法就是利他菩提心,主要的智慧就是法無自性的正見。
爲了在你的心識種子生起此二道,在一開始時就必須生起這些思想的所有特征,即出離心。這個思想即是希望能自輪回中解脫。如果你不想自輪回中解脫,你不能生起利他菩提心、大慈與大悲、願所有其他的衆生都能自輪回中解脫。
成就佛陀色身主要的方法是功德的累積。所有累積功德的心要、根本和最必須的是利他菩提心。成就佛陀法身(即佛智)的主要原因是智慧的累積。所有累積智慧的心要、根本和最必須的是法無自性的正見。
因此,所有修道的要項都包含在這叁者中:出離輪回心、利他菩提心與正見。這叁者的修習是所有精粹教法的殊勝心髓。就只用這個,文殊怙主熱烈地鼓勵偉大的法王宗喀巴。
因此,首先積善之根要從依止一位善知識開始。再者,一開始就必須有實際依止過一位善知識的經驗。宗喀巴大師所寫的根本頌《聖道叁要》中就說:
我頂禮神聖的上師。
此也代表剛剛解釋過的所有相關的修行。
當一開始修道時,你必須對道的整個系統有粗略的了解。心中要有目標,想“我必須修習此一系列的道”,承諾堅持某一特定的禅修,以及不跳到其他的主題是必須的。宗喀巴的根本頌說:
我將盡其可能地解釋 諸佛一切經典根本義
殊勝佛子所贊揚之道 希求解脫幸者之津梁
若誰不迷著紅塵之樂 若誰願盡力善用暇滿
若誰傾心佛現喜之道 幸者當以清明之心聞
叁、第一要道——發出離輪回之心
宗喀巴在《聖道叁要》中說:
若無完全出離輪回之心 無法斷絕尋求世間樂受
執著輪回終將束縛身軀 因此首當尋求出離之心
關于這一點有兩種方法:一是如何禅修克服過度注重今世表象的方法,一是如何禅修克服過度注重來世表象的方法。
1、克服過度注重今世表象的方法
宗喀巴在《聖道叁要》中說:
閑暇福報人身難尋 而且人身壽命無定
若能于此娴熟通達 不再注重今世表象
這一段又有兩部分:思維閑暇與福報的意義以及思維難以尋得閑暇與福報。
閑暇與福報的意義
繼續觀想上師與本尊現于你自身之前,然後思維:
閑暇是指有時間修成佛陀所教的殊勝教法,福報是指有體證教法的所有內外順緣。
因此,我們今世已得的暇滿人身是非常的有價值,利用這樣的人身,我們可以完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此爲獲得妙身之原因和高位之來源。特別是在末法時期,以此暇滿人身,我們可以得到叁種戒,在短短一生中,也很容易成就圓滿大菩提。此寶貴的暇滿人身難尋,一旦擁有,應該好好利用其精髓,不要隨便浪費掉。我祈求能得到上師與本尊的加持,使我能做到這個。
難以尋得閑暇與福報
清楚地觀想上師與本尊聚集于自己之前,然後思維:
此暇滿人身不只非常有意義,而且非常難以尋得。絕大多數的衆生,包含人類在裏面,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行十惡業,造成了得到閑暇與福報的障礙。特別是要得完全暇滿人身之所依,需要以戒律爲主因(在心中建立主要潛能,當被給予力量時,可得人身),同時也需要布施等等的助緣(以做爲建立主要潛能的補充),同時也需要無垢的戒(利他菩提心)把一世和下一世連拉起來。能把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的人是非常少的。那些在下叁道——蓄生、餓鬼和地獄的衆生——似乎是不可能再投胎于上叁道(人、阿修羅與天)。再者,對那些已在上叁道的衆生而言,要得到一完全的暇滿人身也如同中午的星星那般的稀有。因此,今生所得的暇滿人身之精髓,真的難尋而有意義,一旦獲得要好好使用,不應隨便浪費。
這就是如何利用今世暇滿人身的精髓。
我將繼續依止與佛無二無別的上師,我將修行他們所教的大乘佛教的根本法門。因而,我將只用一生成佛。我祈求上師與本尊的加持,使我能做到這個。
2、克服過度注重來世表象的方法
宗喀巴在《聖道叁要》中說:
如果你一再思維 業與其必然果報
再加上輪回之苦 必不再注重來世
這段有兩部分:思維業及其報應和思維輪回之苦。
業及其報應
清楚地觀想上師與本尊聚集于自己之前,然後思維:
佛陀在經上曾說過:“善業之因,只生樂果,不生苦果;惡業之因,只生苦果。”甚至一個人只造善業與惡業的小小因,亦會帶來樂與苦的極大果報。如果不行善業…
《綻放心中的蓮花(倫珠梭巴格西、傑弗瑞霍普金斯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