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七卷(鍾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七卷

  阿難。汝問攝心。我今先說入叁摩地。修學妙門。求菩薩道。要先持此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葉。心叁口四。生必無因。阿難。如是四事。若不遺失。心尚不緣色香味觸。一切魔事。雲何發生。

  四種爲根本。余爲枝葉。身口意叁。意乃其主。今心與口同名枝葉者。論生起。則內起意業。外發身口。論罪垢。則四種爲根本。而余悉輕耳。四種律儀。已戒妄語。此小妄語也。色香味觸。舉四該六。塵依念住。念絕而塵何依。魔托塵入。塵忘而魔何托。

  若有宿習。不能滅除。汝教是人。一心誦我佛頂光明。摩诃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斯是如來無見頂相。無爲心佛。從頂發輝。坐寶蓮華。所說心咒。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曆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生。及與一劫。我一宣揚。愛心永脫。成阿羅漢。彼尚淫女。無心修行。神力冥資。速證無學。雲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于順風。有何艱險。

  現業易製。自行可違。宿習難除。必假神力。行人好正而固邪。欲潔而偏染。隱然有馳策而不能已。宿習之使也。德隆而福鄙。行善而身凶。多障多冤。數病數惱。若有機緘而不能自釋。宿習之召也。摩诃。此雲大。薩怛多。般怛啰。此雲白傘蓋。即如來藏心。量廓沙界曰大。體絕妄染曰白。用覆一切曰傘蓋。神咒從此流演。故名心咒。亦名咒心。無見頂相者。華嚴九地知識。爲佛乳母。初生親捧持。谛觀不見頂。示頂法不可見見也。學人不同淫女。發無上心。不同無心修行。塵喻宿習。風喻神咒。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爲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閑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于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淫。持佛淨戒。于道場中。發菩薩願。出入澡浴。六時行道。如是不寐。經叁七日。我自現身。至其人前。摩頂安慰。令其開悟。

  道場。得道之場。即誦咒處也。坐是禅坐。意在壇中坐進此道。故雲坐道場。以戒禁邪。故名禁戒。師者。人之模範。邪正所由出。故不遇真僧。律儀不得成就。誦咒百八。表滅百八煩惱也。求如來放光灌頂者。因戒求定也。問阿難見相發心。世尊斥之爲妄。何故行人求如來灌頂。答阿難目見如來。不肯進修。故令其反觀。今行人既反觀。故欲求灌頂。晝夜十二時。六時行道。六時靜坐。行中坐中所習皆反聞自性。入流亡所而已。不寐有二意。一除昏睡不覺。二戒忘失反聞。前求佛灌頂。今佛現身。名爲感應。既得感應。心必開悟。因定發慧也。諸佛法身平等。遍一切處。但依衆生之心。譬之鏡然。無垢則法象隨現。有垢則法象不現。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蒙如來無上悲誨。心已開悟。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場。雲何結界。合佛世尊清淨軌則。

  前說入道場。未說何如建立。故特請之。自知攝心遠魔。咒力冥資。可成無學。結壇軌則。代末法請耳。

  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膩香草。此牛唯飲雪山清水。其糞微細。可取其糞。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穢。不堪塗地。別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黃土。和上栴檀。沈水。蘇合。薰陸。郁金。白膠。青木。零陵。甘松。及雞舌香。以此十種。細羅爲粉。合土成泥。以塗場地。方圓丈六。爲八角壇。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華中安缽。缽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隨安所有華葉。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圍繞華缽。鏡外建立十六蓮華。十六香罏。間華鋪設莊嚴。香罏鈍燒沈水。無令見火。

  此壇場清淨軌則。壇儀之設。取其藉境攝心。祈禱諸聖來格。務用嚴潔。法王法言。即事即理。法不孤起。事非唐設。山爲高土。雪山。表純淨上信也。大力白牛。表純淨大根也。香草淨水。表妙善淨智也。茹退。表充實遺余也。栴檀爲十香之首。表十度之總。萬行之冠也。原爲平土。表中信也。地皮未淨。故穿去。五。數之中。黃。色之中。取中中淨信也。十香。表十波羅蜜法香也。細羅爲粉。表微妙萬行也。壇表寂滅坦實之體。體具八正。故爲八角。能攝八邪。故方丈六。壇心蓮華。表中道妙行也。缽爲應器。表隨量應物也。水中華葉。表仁覆之行。隨澤所施也。圓鏡。表大圓鏡智也。各安八方。圍繞華缽者。表智行相依。隨方圓應也。鏡外蓮華香罏。十六間設者。華表妙行。香表妙德。鏡外表正智之外。方便建立。使邪正相攝。德行相熏。久而俱化。兩忘邪正也。純燒沈水。無令見火者。表反德藏用。滅覺觀。契寂場也。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爲煎餅。並諸砂糖。油餅。乳糜。蘇合。蜜姜。純酥。純蜜。于蓮華外。各各十六。圍繞華外。以奉諸佛。及大菩薩。每以食時。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叁合。壇前別安一小火罏。以兜樓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熾。投是酥蜜于炎罏內。燒令煙盡。享佛菩薩。

  此亨獻清淨軌則。權教開許乳酪。實教遮禁。取以享佛者。白牛瑞物。雪山不恒有。意在融權實。同邪正。故八味各十六。圍繞華外者。表融權攝邪之法喜。隨行設施也。佛以日中受食。是謂食時。中夜例日中。蜜成于華。表和融法行也。酥成于乳。表和融法味也。小火罏。表方寸覺心也。以香浴炭。使無余臭。表發覺之法也。然令猛熾。投酥蜜于炎罏。燒令煙盡。必有釜也。今文阙略。表行法既成。不可終滯。當于覺心勇猛煅煉。使習氣铄絕。緣影銷亡。豁然如紅罏點雪。是名真法供養。然後爲佛所享。

  令其四外。遍懸幡華。于壇室中。四壁敷設十方如來。及諸菩薩。所有形像。應于當陽。張盧舍那。釋迦。彌勒。阿閦。彌陀。諸大變化觀音形像。兼金剛藏。安其左右。帝釋梵王。烏刍瑟摩。並藍地迦。諸軍茶利。與毗俱胝。四天王等。頻那夜迦。張于門側。左右安置。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此像設清淨軌則。四外幡華。外行嚴飾也。當陽。即室中央。盧舍那。釋迦。寂場真主。彌勒。當來真主。阿閦。東方佛。彌陀。西方佛。智悲真主。諸大變化觀音形像。上同下合真主。金剛藏。伏魔斷障真主。安左右者。以方便度衆生故。以上法王法臣。爲內主伴。釋梵等衆。乃外護也。烏刍。火頭金剛。藍地迦。青面金剛。軍利茶。金剛異號。毗俱胝。是叁目持鬟髻。頻那。是豬頭。夜迦。是象鼻。二使者名。壇中之鏡。混物而有依。表行人之智。空中之鏡。離物而無依。表諸佛之智。混物有依者。方能照物。未能照己。必得離物無依住智。交相爲用。然後佛我互照。心境雙融。諸佛衆生。身土相入。法法周遍。事事無礙。

  于初七中。至誠頂禮十方如來。諸大菩薩。阿羅漢號。恒于六時。誦咒圍壇。至心行道。一時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第叁七中。于十二時。一向持佛般怛啰咒。至第七日。十方如來。一時出現。鏡交光處。承佛摩頂。即于道場修叁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學。身心明淨。猶如琉璃。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從叁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汝問道場建立如是。

  此禮誦清淨軌則。凡所祈向。以皈依叁寶。爲最初方便。初七日至誠頂禮如來菩薩羅漢名號。假其不思議力。以助道也。于一時間。行道誦咒。俱一百八遍。咒文甚長。一時何能誦百八遍。意祗誦唵字下八句。然非願力。無以持之。故二七日。依毗尼教。專心發願。願教。指梵網經十大願也。行願至強。得大勇猛。故叁七日。時無間歇。咒無遍限。精誠感格。進力克功也。前以鏡表智。今佛智與行者智。交相熏發。因果通淴。即摩頂意。事理互融。心境冥會。即十方佛現意。即凡心見佛心也。身心明淨。謂宿習緣障。纖悉蕩盡。一切密圓淨密。悉現其中。因定發慧也。故知顯修密持。功德無異。若此下。反顯道場成就。必由于師也。從叁下。明證果。利根者。惑障俱薄。慧性明悟者也。得須陀洹。謂入聖流。非指小果。至此了見佛性。信得本來是佛。不複向外馳求。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爲。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了。力不自由。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唯願大慈。重爲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于是會中一切大衆。普皆作禮。伫聞如來秘密章句。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恒河沙金剛密迹。擎山持杵。遍虛空界。大衆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祐。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阿難冥獲咒力。實未親聞。請重宣說。意在悲救此會。及當來也。肉髻。即無見相。髻中湧百寶光者。表無相見相。即大智光明也。從光湧出寶蓮者。表從智起行也。有化如來坐寶華中者。表諸佛皆從智行流出也。化佛頂放寶光。光中複現密迹者。化複作化。密中之密。金剛從喻說。護法心堅固。密迹。是實中現權。不可思議。位在上地。迹現金剛。此十恒沙衆。各現威神。大衆既畏其威。複愛其慈。兼于懷抱。秘咒是聖賢秘密之語。非唯凡人不知。即下位聖賢。不達上位之咒。諸經神咒。例皆翻字不翻音。古師多有異說。天臺會之。不出四悉檀。一雲咒者。鬼神王名。稱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爲非。此生喜益。世界悉檀也。二雲咒者。如軍中密號。唱號相應。無所呵問。不相應者…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如說第七卷(鍾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