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決(李贽)▪P3

  ..續本文上一頁失聲念南無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獲羅漢果。籲一稱其名。尚得解脫。況終身念佛乎。

  蓮宗寶鑒雲。彌陀實衆生之慈父。是以才稱寶號。已投種于蓮胎。一發菩提。即標名于金地。淺信不持。大愚大錯。堪歎時逢末代。多有邪見迷流。貶淨業爲權乘。嗤誦持爲粗行。豈非耽溺火宅。自甘永劫之沈淪乎。

  淨土境觀要門雲。夫淨土法門者。乃末世衆生出生死之要路。截苦海之舟航。一生彼處。永無退轉。以金色身。飛行自在。無虎狼獅子蚊虻蚤虱之所逼惱。無雷霆風雨寒熱饑渴之所煎熬。蓮華化生。壽命無量。既無生老病死等苦。是爲極樂世界。故我釋迦如來。欲令此土在迷衆生出離衆苦。開折伏之門。彌陀慈父。示攝受之路。所以苦心丁甯。偏贊淨土。普勸往生。良由于此。安樂集雲。能念阿彌陀佛。即斷一切業障。譬如有人用獅子筋爲琴弦。其聲一奏。一切余弦悉斷。亦如有人取牛羊驢馬諸乳。置一器中。若將獅子乳一滴投之。一切諸乳悉化爲水。若人于菩提心中。能念阿彌陀佛。一切惡魔諸障。自然消滅。得生淨土矣。

  大乘月藏經雲。末法時中。億億衆生。起修行道。未有一得者。皆因五濁惡世雜學難成。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當知自行難圓。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輪王之勢。飛遊四天。凡質假仙藥之功。升騰叁島。實爲易行之道。疾得相應。慈旨丁甯。須銘饑骨。

  寶王論雲。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叁昧。亦猶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大品經雲。若人散心念佛。亦得離苦。其福不盡。況定意念佛也。上至一心不亂。下至十念成功。

  華嚴經雲。甯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

  正法難聞品雲。佛說世間人民。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若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發聳然。淚即出者。皆是累世常行佛道。非凡人也。若不信佛語。不信念佛。不信往生皆從惡道中來。余殃未盡。愚癡不解。故爲汝等說此大法。令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

  護口經說。有一餓鬼。形狀醜惡。身出猛焰。口出蛆蟲。膿血諸衰。臭穢遠徹。舉聲號哭。東西馳走。是時滿足羅漢問曰。汝宿何罪。今受此苦。餓鬼答曰。吾往昔時。曾作沙門。出一惡言。阻他信善。今遭此苦。尊者還閻浮提。誡諸比丘。凡見人修毫發善事。只宜歡喜贊助。勿令毀逆不成。吾墮惡類以來。數千萬劫受苦。設使脫得鬼形。複入地獄。爾時餓鬼說此語已。號哭投地。如大山崩。聞斯之說。實可寒心。此鬼出一惡言。尚遭多劫之苦。何可障人拜佛念佛哉。

  金剛科儀雲。野狐尚聽百丈法。螺蛳猶護金剛經。十千遊魚。聞佛號化爲天子。五百蝙蝠。聽法音總作聖賢。蟒聞忏以生天。龍聽法而悟道。彼物尚能領悟。況人可不回心念佛。

  蓮宗寶鑒雲。昔我法藏發弘誓。啓極樂之玄途。故佛世尊指西方。示韋提之妙域。是乃廣長舌覆而同贊。諸余經盡而獨留。蓋以利生之喜舍心增。應化之慈悲量大。教分九品。乃別開方便之門。觀明一心。實徑直還源之路。聖尼際會。如久客歸于家鄉。感應道交。似稚子投于慈母。況複慈光願攝。佛力難思。順水乘船。不勞自力。推門落臼。豈有他哉。有願必迎。無機不被。鹦鹉頻伽。尚有法音演唱。蜎飛蠕動。悉蒙教化恩慈。聖境非虛。佛言不妄。何乃甘心伏意。幸禍樂災。卻誹清淨之邦。貪戀煩惱之世。焦蛾爛繭。自處余殃。籠鳥鼎魚。翻稱快樂。皆由善力微而業力勝。信根少而罪根多。是以叁界茫茫。四生擾擾。盡貪生而兀兀。悉逐業以悠悠。匪夙生之有幸。豈得遇于斯因。擊鼓開囹圄之門。宜應速出。逢舟濟沈淪。之難。讵可遲疑。普皆如說奉行。盡心頂禮信受。問曰。既言信受。未知信何法門。答曰。信憑經中佛說。念佛定生淨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護。信念佛臨終定得佛來接引。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佛生淨土。定不墮叁惡道。今時人。信持戒而不信念佛。信奉佛而不信往生淨土。是皆自失其大利也。故欲到西方。要由深信。君看淨土恒沙佛。盡是當年正信人。

  祖師指歸西方

  問。六祖言。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答。六祖只說僧俗。喻于東西。何曾說無佛國。不見壇經雲。在家能行。如東方人無罪。出家不修。如西方人有愆。今人不窮古教。強要狐言鳥語。古德雲。若人排毀淨土。不信往生者。當受拔舌之苦。如何後學。反行魔說。既不能自修。又障他人修。哀哉。

  李卓吾曰。六祖破人念佛。求生西方者。恐人執相求佛。而不見自性也。金剛經所謂。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是也。又曰。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也。夫人若不見自性。而但以音聲爲我。執有相爲佛。則亦奚止十萬八千裏哉。六祖大師之破也。宜也。然苟見佛性矣。則我之音聲。與夫妄幻虛假之夢幻。泡影露電。又曷嘗一刻之不有哉。雖謂實有西方亦可也。

  天如和尚雲。多見今之參禅者。不究如來之了義。不知達磨之玄機。空腹高心。習爲狂妄。見修淨土之人。則笑之曰。彼學愚夫愚婦之所爲。何其鄙哉。予嘗謂非鄙愚夫愚婦也。乃鄙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也。此等之人。非特自迷正道。反成謗法之業。

  靈芝法師雲。博地凡夫。業惑纏縛。流轉五道。百千萬劫受諸苦惱。忽聞淨土。志願求生。一日稱名。即超彼國。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若人肯念阿彌陀佛。超過一切善根。縱然能行施戒禅誦。亦不如念佛功德。

  孤山法師雲。夫求生淨土者。是假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贊。諸佛護念。叁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導。加以順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疑險道者。誰之過欤。

  楊提刑雲。有佛釋迦。是大導師。指清淨土是安樂國。阿彌陀佛是淨土師。爾諸衆生。若生彼土。則無諸苦。不聞知者。固可哀憐。亦有善士。發叁種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超佛越祖。淨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淨土。西方不必生也。叁曰。極樂聖域。我輩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無量。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淨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贊。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龍樹。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贊。首稱十勝。智者析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火車可滅。舟石不沈。現華報者。莫甚于張馗。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于雄俊。再蘇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中峰祖師雲。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世人反以苦爲樂。甘住其中多失所。臭皮袋裏出頭來。長養無明病成蠱。蓦然叁寸氣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五趣遷流不暫停。百劫千生受淒楚。諸仁者。何如急早念彌陀。舍此娑婆苦。西方樂。西方樂。西方之樂誰能覺。人民國土總殊勝。了無寒暑並叁惡。蓮華胎裏出頭來。時聽法音與天樂。琉璃地瑩絕纖塵。金銀珠寶成樓閣。化衣化食自然榮。壽命無量難籌度。諸仁者。何如及早念彌陀。取彼西方樂。

  古音禅師雲。一句阿彌陀佛。宗門頭則公案。譬如騎馬拄杖。把穩生涯一段。不拘四衆人等。持之悉有應驗。現生長福消災。報滿永除罪難。若人立地受持。無不隨心滿願。幸生中土爲人。如上寶山一遍。切莫空去空回。所務急宜早辦。閻王不貴金珠。唯重彌陀一卷。一生富貴如雲。百歲光陰若電。知音切莫遲延。急早作個轉變。佛爲苦海舟航。勸君早渡彼岸。行住坐臥之中。一句彌陀莫斷。須信因深果深。直教不念自念。若能念念不空。管取念成一片。當念認得念人。彌陀與我同現。便入念佛叁昧。親證極樂內院。蓮胎標的姓名。極功之者自見。親見彌陀授記。便同菩薩作伴。直至無上菩提。永劫隨心散誕。依得此道歸來。決定成佛不欠。

  白樂天頌雲。

  予年七十一  不複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  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  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  不離阿彌陀  達人應笑我  多卻阿彌陀  達又怎麼生  不達又如何  普勸法界衆  同念阿彌陀  要脫輪回苦  須念阿彌陀

  百丈智海禅師。是江西馬祖的子。天下叢林。依他建立。天下清規。依他舉行。看他爲病僧念誦之規雲。集衆同聲。舉揚一偈。稱贊阿彌陀佛。複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百聲或千聲。回向伏願雲。諸緣未盡。早遂輕安。大命難逃。徑登安養。又看他津送亡僧。念誦回向。伏願雲。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華。佛受一生之記。至于茶毗之際。但令維那引聲高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如是十唱。而大衆十和。總名之曰十念也。唱畢複回向雲雲。以上稱揚十念。資助往生。非淨土之指歸乎。自百丈來。凡津送亡僧。皆依此法。然則所謂合五家之宗派。盡天下之禅僧。無有一人不歸淨土者矣。

  慈照宗主雲。有行無願。其行必孤。有願無行。其願必虛。夫願者樂也。欲也。欲生西方淨土。樂見阿彌陀佛。必須發願。方得往生。華嚴經雲。不發大願。魔所攝持。一切佛事。從大願起。欲成無上道。故須得願波羅蜜。所以普賢廣無邊願海。彌陀有六八願門。是知十方諸佛。上古先賢。皆因願力。成就菩提。

  智度論第八卷問曰。諸菩薩行業清淨。自得勝報。何必要立誓願。然後得之。答。作福無願。無所標立。願爲道禦。能有所成。如佛所說。若人聞說生天之樂。心當願樂。修生天福。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願力之所致也。華嚴行願品雲。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

《淨土決(李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