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摩诃薩應不著文字隨宜說法。我及諸佛皆隨衆生煩惱解欲,種種不同而爲開演。”[10]《金剛經》提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此徹卻與脫噶法修虛空自然智,不執著文字,自成佛果。且大圓滿正行以虛空、無雲晴空爲修持重點,在第一章第六節、第二章第二節及附錄一第五節已有完整討論,甚至連著名的噶舉派創始人馬爾巴上師也說:“不住于方不住分,但視離戲之虛空。” 密勒日巴尊者更說:“究竟覺之智慧猶如無雲晴空。”如是平等而住,爲進而分別清濁,于無雲晴空下,背對太陽而坐,眼注視虛空,識自清淨而無分別。又說:“寬松坦然住自地,覺水自分清與濁。”岡波巴尊者最後說:“對會看者而言,虛空極好看。”[11]噶舉派至高無修大手印與大圓滿法同樣注重虛空觀,因此超越語言文字的虛空觀對大圓滿法澄明本淨心、立斷思維、頓超任運果及自然智慧的修煉,真正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第二章第二節筆者已有詳述。且《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提到的修行“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于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叁摩地”[12],與此異曲同工。大圓滿法又以四光脈(晶管脈、迦底大晶脈、白絲線脈、細旋脈。細旋脈又稱爲空自解脫脈,參見第一章第六節、第二章第十節及附錄一第二十節、叁十叁節)從虛空中修煉脫噶看光,達肉體完全解脫消融虹化消失,甚至大遷轉身隱顯互現,宇宙各佛國之間自在逍遙,至于人體四光脈特性,筆者在第一章第六節第六部分已有詳述,與曆代祖師看法不完全一致。因爲心髒與大腦功能一般修行者弄不清楚!晶管脈可以吸收光能,儲藏至全身細胞,加上由晶管脈刺激白絲線脈與迦底大金脈、細旋脈沿中脈向上傳導促進大腦智慧開悟,刺激大腦松果體與腦下腺區的至高菩提智開發頓悟。心髒、眼睛、大腦靈性區透過四光脈、中脈連成一氣,這個連鎖智慧脈才是本覺智的真正實相。此外,眼睛晶管脈之外,有直接連接頂輪與眉間輪交叉的智慧直覺區,即松果體與腦下腺間的人體靈覺區。可以跟天界、宇宙的高靈性溝通,爲學術界第一次提出。這裏大圓滿法不執著文字,其起源于文殊菩薩與東方妙喜佛國諸大菩薩教導,不是來自禅宗的啓發(注:有學者認爲大圓滿法受到頓漸之爭的摩诃衍那,與大圓滿法祖師,來自漢族的吉祥獅子也可能學禅的影響)。而且仔細讀禅宗語錄會發現,禅宗思想也受文殊菩薩及來自東方妙喜佛國的維摩诘居士的重大影響。(詳情請參見第五章前言與第四節論述,另第叁章、第四章及附錄二也可參考) 七、大圓滿法傳承文殊菩薩的本超因果與輪涅無二見地 在第二章第五節、第叁章第叁、五節、第六章第四、七節都提到本超因果概念,特別文殊菩薩在《阿阇世王經》所提阿阇世王殺父,但若聞文殊正法修行仍可解脫(參考第叁章第叁節),另在《佛說如幻叁昧經》(《聖善住意天子說問經》)中,文殊提劍欲殺佛,表示殺業並不可怕,放下屠刀,修煉一樣成佛(參考第叁章第五節)。在《大般涅槃經》獅子吼菩薩品提到:“一切聖人所以修道,爲壞定業得輕報故,不定之業無果報故,若一切業定得果者,則不應求修習聖道,若人遠離修習聖道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不得解脫得涅槃者,亦無是處。善男子,若一切業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純善之業,應當永已常受安樂,一世所作極重惡業,亦應永已受大苦惱,業果若爾則無修道解脫涅槃。”[13]此段經文指出壞的定業可以得到輕報,不定的業習沒有果報,因此否定了種一定因得一定果的常識,因此累世多麼重的惡業,修道都可以解脫。衆生如果不修行,業報成熟依舊來,若能修行則業報減輕,甚至不見了。但這與文殊師利菩薩的見地還是不同,文殊菩薩視業報如空。在《大寶積經》中,“文殊師利言,如我所見,實無有法業報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業無報,無業報熟故”。[14]文殊菩薩對因果的看法是:一切法無業無報,無業報成熟,即本超因果(注:一切無因,沒有起心動念,也就沒有果,且業報如幻。龍樹菩薩在《中論·觀業品》中也持此種見地),本超因果比《大般涅槃經》所提觀點更加幹脆。而大圓滿法見地與文殊菩薩一致。以大乘空性看破業報虛幻,以菩薩道應機救渡衆生。 龍欽饒降巴尊者在《實相寶藏論詳釋》引用《普作續》提到:“大圓滿者本超因果故,尋求而修、無修,修不成。導師雖說因果之教理,是依世間有相法安立,若要因中尋求才有果。心中本來無因亦無果,菩提心中本自無有生,乃以世夫之法而取喻,生即有滅故增益爲有,因其未悟自生離因果,若以世間有相法推測,沒有因則沒有果生起,此爲因果乘門自許理。”[15]上文印證大圓滿法超越、脫離因果見地,與文殊菩薩教導相同,因文殊菩薩就是大圓滿法的持有者,傳承大圓滿法脈。《大般涅槃經》對因果的見地,是佛教因果論中進一步的開展,一種超越性論述,比較接近實相。而文殊菩薩無業無報、超越因果的見地,是佛教中嶄新的篇章、新的無相概念。大圓滿法繼承此大乘新觀念,一直保存至今。這種新的因果概念配合大悲心運作,以慈悲看透因果本質,以智慧看透輪回的假相。這是學術界第一次有人詳細分析大圓滿本超因果(無異熟)來自文殊菩薩見地。可說大圓滿法理念傳承自文殊菩薩傳出的大乘佛法,非常容易了解分辨。另外,大圓滿*輪涅無二如虛空,此極重要的概念,在第二章第五節、第叁章第六節、第六章第四節及附錄一第十六節、附錄二《思益梵天所問經》、附錄叁《圓覺經》、《究竟一乘寶性論》等大乘佛法中皆有討論,我們應平等看待輪回涅槃,一切皆法界光明演化,如戲如幻,這是大乘佛法要旨。 八、大圓滿法寶瓶童子身的修煉爲虹光化身與法報化叁身任運的基礎是尖端人體科學技術 大圓滿法使用童子瓶身的名相,與修煉實際産生情況相配合,在《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提到“金剛寶瓶喻真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且“金剛寶瓶是不破的”。瓶身代表大圓滿法可修出金剛不壞之身,至于童子是佛教中獨特的菩薩顯現,且是大圓滿法修煉出現的形象。文殊菩薩也常以童子顯現(參見第二章第叁節與附錄一第十叁節),龍欽饒降巴尊者認爲童子瓶身融合外現光明、內蘊光明、密覺光明叁種光明于一身,穩固住于“無有遷變之法身、廣大自現之報身、現基不滅之化身中”,且童子瓶身特質是“身相大小芝麻許,圓滿住于五光中,明空總集法身相,面臂圓滿瓶身式”,並且修煉結晶是“此時除光中顯現手指大小之光影外,無任何其它實質顯現”[16]。因此大圓滿法修成童子一般的寶瓶身(童子瓶身),不是逞強是非、不是用口舌辯論出來的,而是光能量的凝結成果,最後再掌握某種科學粒子波動或振動竅訣,轉變成消融全身的虹光化現或大遷轉不死身。虹光化身與大遷轉不死身從古自今例子衆多。(在第七章中也有舉例) 九、大圓滿正行不用手印咒語灌頂壇城曼荼羅等而強調中脈明點看虛空 在大圓滿法的前行中,筆者認爲不一定要經曆外叁密及生起次第修煉,也就是九乘中第四到第七乘不一定需要。而應以第叁乘菩薩道(注:嚴格講,筆者不接受甯瑪派只將菩薩道放第叁乘)貫穿各乘修行,根器好的,直修圓滿次第(第八乘)的氣脈明點,拙火生起,爲大圓滿法口訣部正行(徹卻與脫噶)打好基礎,因此叁年閉關課程,一般大都修完整個正行流程,打下良好自修條件。如果不修圓滿次第的不怕寒冰瑜伽功法(拙火)、明點、中脈五智之氣,在大圓滿正行修持時,定力會差一些,幹擾會多一些,但是徹卻長期禅修也能達到圓滿次第類似的氣脈效果,只是感受力及肉體粗糙層面消融慢一些(在第一章第六節第七部分已有討論)。大圓滿法傳承者,目前對前行要求仍很嚴格,徹卻(本淨立斷)更是不能隨便傳授,至于閉白、黑關的脫噶修行,更難爲常人理解。閉關修行場所一般遠離城囂,通常選擇在高山、高原區。原本濱海區也是一個良好地點,但很少人利用。在現代城市高樓中,是否也可製造類似看虛空環境,目前沒人探索,這值得普傳時研究。基本上筆者認爲可以創造出條件。 理論上,其他能夠打通中脈脈輪的功法,例如:南、北傳佛教的禅修、道家靜坐、瑜伽修煉、氣功訓練、武術修煉、中醫養生功法、錫克教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奧修動態靜心法門、伊斯蘭教蘇菲旋轉靜心、耆那教天衣派裸體靜參、民間新興教派的動靜禅修及其他宗派的修煉方法等等,皆可當作前行功法修煉,當修行者脈輪通暢時,就可以直接接上修煉大圓滿法正行,甚至也有經典文獻認爲,不需打通氣脈也可修行徹卻與脫噶。在龍欽饒降巴尊者《勝乘藏論》“宗義差別”段,及《宗派藏論說·第八品》提到:“其余密法要用脈風明點等,當年齡少壯時,脈道舒展,易證菩提;年齡老大,則大種力衰,故不容易得解脫。本部法光明的日月從內起觀,所以只要具足精進,不管年齡的老幼,都能解脫。”[17]因此,大圓滿法普傳時非常彈性,只要有心願意精進,就可以修煉。看虛空、看無雲晴空(看藍色虛空)、看光,這是老少鹹宜、人人可學的,是一種非常方便解脫的法門。但實際上在藏地,傳承上師們要求嚴格,需先打通氣脈,修拙火明點,才能進入大圓滿法正行(徹卻與脫噶)修行。筆者比較贊同普傳時彈性一些。 大圓滿法正行時,不用壇城、曼茶羅、咒語、手印、灌頂、唐卡、金剛橛護法器具,一切密宗常見常用物一概不用,沒有偶像崇拜(第二章第二節已分析)因此這與我們對密教一般的理解,具有身口意叁密加持大異其趣,大圓滿法依大乘心法而修行叁解脫門(空、無相、無願),悟自然智,明空赤露。在龍欽饒降巴尊者著作中也提到:“虛空十種自性:1.正見;2.叁昧耶;3.灌頂;4.曼荼羅;5.地;6.道;7.事業;8.智;9.果;…
《結語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