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7-9卷)▪P4

  ..續本文上一頁不受加者,以未入真如無相叁昧故。然一登初地即便加者,蓋以多劫積習善根之所成就,非特爾也。故從上諸祖,雖一念頓悟自心,不從人得。蓋以多劫積習般若善根,久爲諸佛護念,以內熏功足,故外感加持。豈淺薄者所可得耶。)

   次第諸地,對治所治相,通達究竟,至法雲地。住大蓮華微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诃薩眷屬圍繞。衆寶璎珞莊嚴其身。如黃金薝蔔日月光明。諸最勝子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座上而灌其頂。譬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是名菩薩手灌頂神力。

   (記曰。此灌頂神力加持也。法身流轉五道,號曰衆生。以二障所纏,故法身隱而不顯。是則但有執持之力,而不能感加持之力。今行人入大乘照明叁昧。以叁昧力,頓斷粗重二障,證平等真如,得法性身,與十方佛氣分交接。故即感諸佛現身說法,神力加持。由內外交熏,淨治微細二障究竟無余,一念頓證二轉依果。以法性圓明,與十方佛同體無二。故感灌頂神力加持也。)

   大慧。是名菩薩摩诃薩二種神力。若菩薩摩诃薩住二種神力,面見諸佛如來。若不如是,則不能見。

   (記曰。此結二種加持,以明叁種佛性義也。佛性有叁種者,謂正因,緣因,了因也。衆生各各雖具正因佛性。若不遇真善知識方便善巧助發,亦不能得了了明見。譬如王求箜篌之聲,斷弦裂木求之,畢竟不得。以無善巧方便緣故。彼外道二乘亦同禀正因。但由惡見熏習,妄執二種自性以爲涅槃。雖欲求之,轉增邪執。畢竟不能明見佛性。故雲若不如是則不能見。意明外道二乘若果是真果,必得如此感應加被之力。今果既不真,故不能見。法華雲。若得做佛時。具相叁十二。天人夜叉衆。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余。今既不然,足知非真滅也。)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凡所分別叁昧神足說法之行,是等一切悉住如來二種神力。(唐譯雲。諸菩薩摩诃薩,入于叁昧現通說法,如是一切,皆由諸佛二種神力。)大慧。若菩薩摩诃薩離佛神力能辯說者,一切凡夫亦應能說。所以者何。謂不住神力故。

   (記曰。此言菩薩能明見佛性,故凡所動靜雲爲,皆住如來二種神力也。一切凡夫同禀佛性而不能說法者,以日用而不知故。由不知,特不住神力耳。非不加也。以如來不舍一衆生故。老龐雲。野老負薪歸。村婦連宵織。看他家事忙。且道憑誰力。問渠渠不知。特地生疑惑。傷嗟今古人。幾個知恩德。故華嚴四十二種法門,皆菩薩承佛神力而說。至若異生皆能說法,各得一種法門,由住如來二種神力故也。)

   大慧。山石樹木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喑啞,無量衆苦,皆得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衆生。

   (記曰。此返顯如來非不加被終生,但衆生不了自心,故不得如來真實受用耳。殆非如來棄衆生也。故雲有無量神力利安衆生。由是觀之。無情被加尚出音聲。況彼外道二乘有情者耶。故雲,舍善根一闡提,複以如來神力故,或時善根生。此非畢竟不加也。譬如日光,于生盲人無不利益。)

   大慧菩薩複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應供等正覺,菩薩摩诃薩住叁昧正受時,及勝進地灌頂時,加其神力。佛告大慧。爲離魔業煩惱故,及不墮聲聞地禅故,爲得如來自覺地故,及增進所得法故,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鹹以神力建立諸菩薩摩诃薩。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則墮外道惡見妄想,及諸聲聞衆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是故,諸佛如來鹹以神力攝受諸菩薩摩诃薩。

   (記曰。此承上問也。大慧意謂如來既有無量神力利安衆生。何獨言加地上菩薩,而不言其余衆生耶。故世尊答雲。以登地菩薩,初入真見道,有相觀多,若不加持,則墮魔業。故華嚴雲。菩薩有十種魔。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根,是爲魔業。是則初地不加,則墮魔業。七地菩薩,未離心量。若不被加,則墮外道邪徑。八地菩薩,純無相觀,味著叁昧,不起度生之心。故十方諸佛叁加七勸,拔出寂定。雲,起,善男子。勿得樂住叁昧。汝之叁昧,二乘亦得。故此不加,則墮二乘禅,不能到如來自覺地故。十地已上,金剛喻定,尚有最極細微二障。故勝進不加,不能頓斷極微二障,不能頓得無上菩提。是故諸佛如來鹹以神力攝受諸菩薩。以余地前非真修,故不攝也。嗟彼外道二乘,既不能以不生滅心爲本修因。又不得蒙十方如來神力加持。如何能的究竟真常之果。此其所以甘墮沈淪,樂爲鄙事,宜矣。是則圓覺叁期,楞嚴壇場,非徒設也。行人宜深識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神力人中尊  大願悉清淨

   叁摩提灌頂  初地及十地

   (◎已上略示邪正因果相已竟◎此下廣釋邪正因果差別相)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卷第八

   一切佛語心品第二之叁

   (◎已上略示邪正因果相已竟◎此下第叁廣釋邪正因果差別相分二◎初廣釋前叁種褝以顯叁乘差別因果相又二◎初辨因別有叁◎初廣釋愚夫褝中外道邪褝)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即是說因緣。不自說道。(魏譯雲。如世尊說十二因緣,從因生果。不說自心妄想分別見力而生。唐譯雲。佛說緣起,是由作起,非自體起。)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魏譯雲。自性。唐譯雲。勝性。)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

   (記曰。此大慧疑佛說法亦同外道,以發愚夫褝中外道邪褝也。此難佛說因緣亦同外道墮有者。由前雲如來說法離于有無,依真谛緣起爲首。非外道以勝性自在無因微塵時等爲首。故此難雲。佛說緣起是由作者,非自體起。亦同外道所說以勝性自在時我微塵生于諸法,是墮有也。故唐譯雲。今佛世尊但以異名說作緣起。然世尊所說因緣生法,與外道所說勝性等,爲有別義,爲無別義。故雲,有間悉檀,無間悉檀。檀,此雲施。華梵兼稱,雲遍施。言佛之法施也。此難佛說因緣未離于有。下難無因未離于無。)

   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

   (記曰。此難佛說無因,亦同外道墮無也。外道計有者從有因生。計無者從無因生。故雲有無有生。謂若有若無,二皆有生也。此中大慧正取無因。然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此正同外道無有生,是無因也。無因則同外道計無。)

   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記曰。此證成佛說無因,返不如外道所說爲勝也。謂佛說無明爲因,生行識等果。此不說自心生而說無明生,是無因也。此有故彼有者,謂此無明一有,則彼行至老死一時皆有,故雲非建立漸生。外道說從神我主谛爲冥初。從冥初生覺。從覺生我心,從我心生五塵。從五塵生五大。從五大生十一根。共二十五法。而以神我爲勝性。故以勝性爲生因。如此建立漸次而生。斯則如來說此有故彼有,一時頓生,無有次第。且又果生因滅,是返不如外道說勝也。)

   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唐譯雲。世尊所說果待于因,因複待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記曰。此釋成如來說法不如外道之所以也。謂外道說勝性等爲因,不從他緣生而能生他,是因常爲因,不爲果。如此因果分明。然世尊說十二因緣。以無明爲因,生行爲果。又以行爲因,生識爲果。至老死爲因,又生無明爲果。如是一法,又作因,又作果。故雲。觀事有因,觀因有事。是因果雜亂。叁世輪轉,無有一定。所以不如外道說勝。是故如來說法未有不同外道者也。此大慧以因緣設難,將辨緣起無性,顯真如離言說相,以破外道言說自性相計著。◎先辨緣起無性)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唐譯雲。大慧。我了諸法唯心所現。說此有故彼有。非是無因,及因緣過失。)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唐譯雲。若不了諸法唯心所現。計有能取及以所取。執著外境若有若無。彼有是過。非我所說。)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記曰。此世尊釋成不同外道所說,以明緣起無性也。意謂我了諸法唯心所現,本無實法。以無明不覺自心現量,妄見境界,以爲實有。故宜蕩擻泄時擻校鞘俏抟颍耙蛟倒А:握摺R員送獾啦渙酥罘ㄎㄐ乃幀<樸心苋∷ V粗饩場9釋樸形薅銑R灰斓取1擻腥缡槍7俏宜翟燈鹬ā9飾宜狄蛟擔票送嵌橛幸病G椅壹人狄蛟島禿隙罘ǎ裎抟蛞J槍什煌獾浪怠9試品俏抟蛏!蛏媳缭燈鹞扌砸丫埂虼蝸哉嫒缋胙運迪

  

   大慧複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耶。世尊。若無性者,言說不生。世尊。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記曰。此計諸法實有自性而生言說,將顯真如離言,以破言說自性相計著也。由上佛說諸法無性故說緣生,故此難雲,豈非言說有性而諸法亦實有性耶。意謂既有言說,必有諸法。若無諸法,言說何起。此計諸法言說皆有實體。故向下佛以二義破之。一謂諸法雖無,不妨言說,如兔角龜毛等。次謂雖無言說,亦能顯說,如瞻視等。◎且初)

   佛告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切性者,汝論則壞。

   (記曰。此言諸法雖無,不妨言說也。唐譯雲。雖無諸法,亦有言說,豈不現見龜毛兔角,石女兒等,世人于中皆起言說。彼非有,非非有,而但有言說耳。大慧。如汝所說,有言說故有諸法者。諸法…

《觀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記(第7-9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