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弟兄。紮西孜巴王的叁個兒子就請洛頓•多傑旺秀派遣親教師和軌範師各一人前來該地區弘揚佛法,洛頓•多傑旺秀遂派堪布釋迦雄努和軌範師益西尊追二人前去弘法,他們首先建立僧伽組織。卓彌•釋迦益西就在此時出家爲僧,堪在釋迦雄努和軌範師益西尊追商量後提出,欲想光大佛法,就得培養大批人才,遂集會僧徒叁百多人,其中選出卓彌•釋逃益西、達洛•雄努尊追等人,前去印度學習佛法。臨行前兩位大師對他們講道:“戒律乃聖教根本,般若乃聖教心藏,密法乃聖教精髓,應善學之!”。這樣卓彌•釋迦益西開始走向佛門,他和達洛•雄努尊追等人攜帶許多黃金前往印度求法。他們先到尼泊爾,並在那裏住了一年,拜辛底巴大師的弟子尼泊爾的班智達辛哈爲師,主要學習梵文,同時兼聽了一些密法。
當時印度的超戒寺或超岩寺中有六位善巧師,即博通佛法的高僧。所以,卓彌等留學僧前去超戒寺投入辛底巴大師門下聽法,首先聽講《戒律》,其次聽受《般若波羅蜜多》,後聽受密法。卓彌•釋迦益西在辛底巴大師前共學習了八年,成爲一名大學者。之後,卓彌和達洛二人前往東印度,拜彌圖達瓦上師的弟子一比丘僧爲師,他爲卓彌進行灌頂,講授密法,傳授請教授要訣,把無上本續的“道果”法也傳授給了卓彌。由于這位大師傳授的密法,比辛底巴講授的密法,更使卓彌生起悟性,卓彌在那裏住了四年。卓彌•釋迦益西在印度及尼泊爾共待了十叁年之久,當他返回西藏時,以前的堪市釋迦雄努和軌範師益西尊追以及僧衆從遠道來迎接這位學成而歸的學增。
回來後卓彌首先在後藏建立了木古壟寺,該寺作爲他在後藏弘揚佛法的基地,一邊收徒傳教,一邊翻譯佛經。當卓彌在木古壟寺和拉哲山岩潛心修習佛法時,印度高僧嘎雅達熱班智達來到後藏貢塘地方,卓彌及時前去將班智達迎請到木古壟寺,並獻黃金五百兩,從該師處獲得《喜金剛》、《金剛帳》、《桑浦紮》、《惹裏》、《四阿惹裏》等續(密教)及《密訣寶露》(即“道果法”)諸法要論的傳授。這時卓彌已經五十二歲,又經數年修行體驗,至六十叁歲,他才將密法“道果法”傳授給前來學習的徒弟。相傳卓彌的弟子中長于要門者叁人,長于本續者五人,得成就者七人。像瑪爾巴大師從十五歲開始在卓彌•釋迦益西處學習梵文及佛教知識,正如瑪爾巴大師曾說:““在吉祥木古壟寺的卓彌譯師前學習聲明和誦語,恩惠非小當盡知。”還有薩迦派的創始人貢卻嘉布、甯瑪派的著名高僧釋迦瓊乃也曾向卓彌大師學習“道果法”,特別是貢卻嘉布在卓彌前學得新密法“道果法”後,創立了以修習“道果法”爲主要特色的薩迦派。可見,卓彌•釋迦益西大師是“道果法”這一佛教密法在藏族地區得以傳播的第一位藏族高僧。
卓彌•釋迦益西不僅是一位開創“道果法”的密宗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大翻譯家。他的譯著很多,現收人《甘珠爾》中的有《喜金剛釋難僑莫迦》、《現觀次第論》、《六十四佐格釋說》、《喜金剛注釋續》、《金剛空行脈基注釋》、《吉祥金剛酥油燈頂教法》、《獨勇密修法》、《寶光密修法》、《無主瑜伽母密修法》、《甘露密修法》、《勝樂輪現觀釋難》等等;收入《丹珠爾》中的有《注釋續十疏》、《吉祥密金剛續第四章》、《吉祥輪戒律無量續王》、《智慧密續王》、《吉祥月鬘續王》、《吉祥貪之續王》、《續王無析事續部》、《大自在陀羅尼論》等等。特別是卓彌大師翻譯了《歡喜金剛第二品》等叁種密續及其它重要密法;依靠大譯師仁欽桑布的幫助翻譯了《般若二萬五千頌光明論》、《般若八千頌廣釋》等許多經論,並進行講授闡釋,從而使甚爲深奧的《般若波羅蜜多》經得以弘傳。卓彌•釋迦益西還建立了如何講授父續(在金剛乘中主要以論述幻身或現分方便生起次第的經典)和母續(是以闡述智慧空分爲主的佛教密宗經典)等密法的教規。
卓彌•釋迦益西大師于藏曆第一饒迥之木虎年(1075年)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總之,卓彌•釋迦益西大師無論在講授還是在翻譯方面,都突出了對佛教密宗的闡述宏揚。因而他爲推動藏傳佛教“後弘期”密法(即所謂的新密法)的發展作出了極爲突出的貢獻。
C、瑪爾巴•卻吉洛哲
瑪爾巴•卻吉洛哲,是藏傳佛教“後弘期”初期的著名密宗大師,又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創始人,在藏傳佛教史上享有盛名。
瑪爾巴于1012年生在西藏山南地區洛紮秋切的卓窩隆拍薩村,父親名叫瑪爾巴•旺秋維賽,親叫佳姆朵黛,他們兼營農牧工業,資財頗爲豐足。瑪爾巴•旺秋維賽夫婦生有叁個子女,瑪爾巴爲最小者,他自幼心思敏捷而又秉性頑烈。因此,瑪爾巴•旺秋維賽考慮到,如果從小引導小瑪爾巴走正路,無論出家在家,將來他一定會成爲一名出類拔萃的人物。于是當小瑪爾巴長到十二歲之時,父親給他介紹了一位當地老師,學書識字,並引導小瑪爾巴入了佛門,小瑪爾巴原名叫塔瑪旺秋,此時給他取法名爲卻吉洛哲。由于小瑪爾巴天資聰穎,學習進步很快,但他又性情執拗,極好爭辯,與老師的關系不太融洽。因此家人責怪小瑪爾巴:“這個冤家真造孽,總有一日會遭報應,重則送掉他自己或我們的性命,輕則失去咱家田財房屋。”最後小瑪爾巴的父親勸他去遠方親近一位善賢上師求學爲好,並給他籌措費用,送了印製《大般若經十六函》所需紙張兩馱、黃金一兩、銀瓢一把、良馬一匹,並備紫檀木質鞍子、織錦緞一匹等。當時卓彌•釋迦益西大師從印度回來不久,名聲遠揚四方,小瑪爾巴就帶上父母送給的費用或物品,直奔卓彌住處芒喀木古壟寺,將兩馱紙張並馱牛供奉幹卓彌大師,並向卓你大師恭敬頂禮,傾訴求法緣由,乞請給予灌頂、傳授教法。但卓彌大師沒有馬上給瑪爾巴灌頂和傳授教法,而只是教他學習梵文的直讀和印度普通話的翻譯。瑪爾巴在卓彌大師前學習叁年,終使梵語文達到了相當熟練的程度。之後,瑪爾巴醒悟到自己與卓彌大師沒有長期相處的法緣,而欲想到印度去拜訪班智達那若巴上師,于是辭別卓彌大師返回家鄉籌措資金,最後得到家裏分給他的那份家産,並兌換成一十八兩赤金。瑪爾巴帶上這些黃金便踏上了去往印度的征途,他先到達尼泊爾,在那裏遇到那若巴大師的二位尼泊爾籍弟子,即基特巴與本達巴。經過這二位大師的指點和介紹,瑪爾巴很快在印度拜見了那若巴大師,並虔誠頂禮,奉獻不少金花。于是那若巴大師接收了這位來自遠方的藏族徒子的親求,給他先灌喜金剛頂,後傳授《二品續》、《金剛帳續》等密法。一年後的某一天,瑪爾巴到附近的城裏消遣遊玩,恰好與他同來印度求法的老鄉聶譯師相逢,聶譯師問瑪爾巴:“你這段時間學了些什麼法?”瑪爾巴回答:“我在那若巴上師處學到了喜金剛法。”聶譯師便說:“今日我倆相逢,正好辯論一番。”于是他倆針鋒相對,激烈辯論,由于瑪爾巴對喜金剛法十分精通,聶譯師辯論不過,但心裏又不服,就嘲諷瑪爾巴說:“喜金剛法已在故鄉西藏很盛行,學它何用?學就應該學屬于父續部的集密金剛,這才是在印度最爲殊勝的密法,它的風脈效 驗最靈,通過此法,可以立即成佛。”對于集密金剛的法門,瑪爾巴從未學過,因此,瑪爾巴返回住處後,祈請師父慈悲爲懷,傳給徒弟集密金剛法,那若巴上師對他說:“集密金剛是父續類的法門,此法的教主名叫益喜甯保(智藏),現住印度西方拉蓋夏紮寺圓月精舍內,你可去那裏,向他求此法。”瑪爾巴遵師指引,便來到益喜甯保住處,親近這位大師,先獲得集密金剛的教授,後又得到事續,行續和瑜伽叁部的儀軌,以及全部實踐修煉法。從此瑪爾巴在密教的要義方面生起了正覺。瑪爾巴爲了酬謝益喜甯保上師教他學完密宗本續之恩,便用身、語、意叁業供養,深得上師歡心。之後,瑪爾巴辭別益喜甯保大師,返回以前住處,即那若巴住地。返回途中在一座廟裏又遇見同鄉聶譯師,聶譯師向瑪爾巴問道:“你現在又學了些什麼法?”瑪爾巴說:“我學了父續的集密法”,爲此,兩人又辯論起來、結果瑪爾巴勝利了。于是聶譯師又諷刺瑪爾巴說:“父續的集密金剛法巳在西藏弘傳,現在應求的是母續的摩诃麻耶法(大幻法),此法中有靜的脈,動的風,莊嚴的菩提心等教授。”于是瑪爾巴又來拜見上師那若巴,祈請師父慈悲,傳給他母續的摩河麻耶法。那若巴大師接受瑪爾巴的請求,並指示他去毒海洲(充滿危險的某地),那裏住著一位名叫拜希瓦桑布(寂賢)或稱古古熱巴的大師,他就是母續的摩河麻耶的主宰者。那若巴大師還特地爲瑪爾巴舉行法會送行,並祈願瑪爾巴平安無事。瑪爾巴經過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南部的毒海洲,找到古古熱巴大師,而且很順利地獲得了母續的摩河麻耶法。在求法過程中充滿傳奇色彩,在此不贅語。
瑪爾巴在古古熱巴大師前學完所需密法後,便想很快回到那若巴上師身邊,于是准備起程。臨行前古古熱巴爲瑪爾巴餞行,將傳授過的諸法經典全部贈送給他,並將手放在瑪爾巴的頭上說:“到我這住地來,路途艱辛,你知難而來,獲得了巨大利益。那若巴知道你是有機緣的人,才派你到我這裏來。以後還要派你到麥哲巴(印度一密宗師)那兒去。那若巴本人對你也是很慈悲的,不但收你爲徒,向你傳授了隨順心願的法要,並且敕封你爲教化雪域西藏的菩薩。”瑪爾巴也爲感謝古古熱巴大師給他無私傳授密法而獻上一首道歌。 …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二章 藏傳密宗的興起、發展及其現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