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紅樓夢》評論(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

  王國維

  第一章 人生及美術之概觀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莊子》曰:“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憂患與勞苦之與生相對峙也久矣。夫生者人人之所欲,憂患與勞苦者,人人之所惡也。然則讵不人人欲其所惡而惡其所欲欤?將其所惡者固不能不欲,而其所欲者終非可欲之物欤?人有生矣,則思所以奉其生。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寒而欲衣,露處而欲宮室,此皆所以維持一人之生活者也。然一人之生少則數十年,多則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爲不足,于是于數十年百年之生活外,更進而圖永遠之生活,時則有牝牡之欲,家室之累。進而育子女矣,則有保抱扶持飲食教誨之責,婚嫁之務。百年之間,早作而夕思,窮老而不知所終。問有出于此保存自己及種姓之生活之外者乎?無有也。百年之後,觀吾人之成績,其有逾于此保存自己及種姓之生活之外者乎?無有也。又人人知侵害自己及種姓之生活者之非一端也,于是相集而成一群,相約束而立一國,擇其賢且智者以爲之君,爲之立法律以治之,建學校以教之,爲之警察以防內奸,爲之陸海軍以禦外患,使人人各遂其生活之欲而不相侵害。凡此皆欲生之心之所爲也。夫人之于生活也,欲之如此其切也,用力如此其勤也,設計如此其周且至也,固亦有其真可欲者存欤?吾人之憂患勞苦,固亦有所以償之者欤?則吾人不得不就生活之本質熟思而審考之也。

  生活之本質何?欲而已矣。欲之爲性無厭,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狀態,苦痛是也。既償一欲,則此欲以終。然欲之被償者一,而不償者什佰,一欲既終,他欲隨之,故究竟之慰籍,終不可得也。即使吾人之欲悉償,而更無所欲之對象,倦厭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否人自己之生活,若負之而不勝其重。故人生者如鍾表之擺,實往複于苦痛與倦厭之間者也。夫倦厭固可視爲苦痛之一種,有能除去此二者,吾人謂之曰快樂。然當其求快樂也,吾人于固有之苦痛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亦苦痛之一也。且快樂之後,其感苦痛也彌深,故苦痛而無回複之快樂者有之矣,未有快樂而不先之或繼之以苦痛者也,又此苦痛與世界之文化俱增,而不由之而減。何則?文化愈進,其知識彌廣,其所欲彌多,又其感苦痛亦彌甚故也。然則人生之所欲既無以逾于生活,而生活之性質又不外乎苦痛,故欲與生活與苦痛,叁者一而已矣。

  吾人生活之性質既如斯矣,故吾人之知識遂無往而不與生活之欲相關系,即與吾人之利害相關系。就其實而言之,則知識者固生于此欲,而示此欲以我與外界之關系,使之趨利而避害者也。常人之知識,止知我與物之關系,易言以明之。止知物之與我相關系者,而于此物中又不過知其與我相關系之部份而已。及人知漸進,于是始知欲,知此物與我之關系,不可不研究此物與彼物之關系。知愈大者,其研究逾遠焉。自是而生各種之科學,如欲知空間之一部之與我相關系者,不可不知空間全體之關系,于是幾何學興焉(按西洋幾何學Geometry之本義系量地之意,可知古代視爲應用之科學,而不視爲純粹之科學也)。欲知力之一部之與我相關系者,不可不知力之全體之關系,于是力學興焉。吾人既知一物之全體之關系,又知此物與彼物之全體之關系,而立一法則焉,以應用之于是物之現于吾前者,其與我之關系及其與他物之關系,粲然陳于目前而無所遁,夫然後吾人得以利用此物,有其利而無其害,以使吾人生活之欲增進于無窮。此科學之功效也。故科學上之成功,雖若層樓傑觀,高嚴巨麗,然其基址則築乎生活之欲之上,與政治上之系統立于生活之欲之上無以異。然則吾人理論與實際之二方面,皆此生活之欲之結果也。

  由是觀之,吾人之知識與實踐之二方面,無往而不與生活之欲相關系,即與苦痛相關系。茲有一物焉,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與我之關系,此時也,吾人之心無希望,無恐怖,非複欲之我,而但知之我也。此猶積陰彌月而旭日杲杲也,猶覆舟大海之中浮沈上下而飄著于故鄉之海岸也,猶陣雲慘淡而插翅之天使赍平和之福音而來者也,猶魚之脫于罾網鳥之自樊籠出而遊于山林江海也。然物之能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者,必其物之于吾人無利害之關系而後可。易言以明之,必其物非實物而後可。然則非美術何足以當之乎!夫自然界之物,無不與吾人有利害之關系,縱非直接,亦必間接相關系者也,苟吾人而能忘物與我之關系而觀物,則大自然界之山明水媚,鳥飛花落,固無往而非華胥之國,極樂之上也。豈獨自然界而已,人類之言語動作,悲歡啼笑,孰非美之對象乎?然此物既與吾人有利害之關系,而吾人欲強離其關系而觀之,自非天才,豈易及此!于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觀于自然人生中者複現之于美術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與己無關系而超然于利害之外。是故觀物無方,因人而變。濠上之魚,莊惠之所樂也,而漁父襲之以網罟;舞雩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繼之以斤斧。若物非有形,心無所住,則雖殉財之夫、貴私之子,甯有對曹霸、韓幹之馬而計馳騁之樂,見畢宏、韋偃之松而觀思棟梁之用,求好逑于雅典之偶,思稅駕于金字之塔者哉!故美術之爲物,欲者不觀,觀者不欲。而藝術之美所以優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關系也。

  而美之爲物有二種:一曰優美,一曰壯美。苟一物焉,與吾人無利害之關系,而吾人之觀之也,不觀其關系,而但觀其物,或吾人之心中無絲毫生活之欲存,而其觀物也,不視爲與我有關系之物,而但視爲外物,則今之所觀者,非昔之所觀者也。此時吾心甯靜之狀態,名之曰優美之情,而謂此物曰優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爲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爲獨立之作用,以深觀其物,吾人謂此物曰壯美,而謂其感情曰壯美之情。普通之美,皆屬前種。至于地獄變相之圖,決鬥垂死之像,廬江小吏之詩,雁門尚書之曲,其人故氓庶之所共憐,其遇雖戾夫爲之流涕,讵有子頹樂禍之心,甯無尼父反袂之戚,而吾人觀之不厭。千複格代之詩曰:

  What in life doth only grieve us。

  That in art we gladly see。

  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于美術中則吾人樂而觀之。此之謂也。此即所謂壯美之情,而其快樂存于使人忘物我之關系,則固與優美無以異也。

  至美術中之與二者相反者,名之曰眩惑。夫優美與壯美,皆使吾人離生活之欲而入于純粹之知識者。若美術中而有眩惑之原質乎,則又使吾人自純粹之知識出而複歸于生活之欲。如(米巨)(米女)(注1)蜜餌,《招魂》《啓》《發》之所陳,玉體橫陳,周(日方)、仇英之所繪,《西廂記》之《酬柬》,《牡丹亭》之《驚夢》,伶元之傳飛燕,楊慎之赝《秘辛》,徒諷一而勸百,欲止沸而益薪。所以子雲有靡靡之诮,法秀有绮語之诃。雖則夢幻泡影可作如是觀,而拔舌地獄專爲斯人設者矣。故眩惑之于美,如甘之于辛,火之于水,不相並立者也。吾人欲以眩惑之快樂醫人世之苦痛,是猶欲航斷港而至海,入幽谷而求明,豈徒無益,而又增之。則豈不以其不能使人忘生活之欲及此欲與物之關系,而反鼓舞之也哉!眩惑之與優美及壯美相反對,其故實存于此。

  今既述人生與美術之概略如左,吾人且持此標准以觀我國之美術,而美術中以詩歌戲曲小說爲其頂點,以其目的在描寫人生,故吾人于是得一絕大著作曰《紅樓夢》。

  第二章 《紅樓夢》之精神

  裒伽爾之詩曰:

  Ye wise men, highly, deeply learned,

  Who think it out and know,

  How, when and where do all things pair?

  Why do they kiss and love?

  Ye men of lofty wisdom say

  What happened to me then,

  Search out and tell me where, how, when,

  And why it happened thus。

  嗟汝哲人,靡所不知,靡所不學,既深且(足齊)。粲粲生物,罔不匹俦。各齧阙齒,而相阙攸。匪汝哲人,孰知其故。自何時始,來自何處?嗟汝哲人,淵淵其知。相彼百昌,奚而熙熙?願言哲人,诏余其故。自何時始,來自何處?(譯文)

  裒伽爾之問題,人人所有之問題,而人人未解決之大問題也。人有恒言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七日不食即死,一日不再食則饑。若男女之欲,則于一人之生活上甯有害無利者也,而吾人之欲之也如此何哉?吾人自少壯以後,其過半之光陰,過半之事業,所計劃所勤動者爲何事?漢之成哀,曷爲而喪其生?殷辛周幽,曷爲而亡其國?勵精如唐玄宗,英武如後唐莊宗,曷爲而不善其終?且人生苟爲數十年之生活計,則其維持此生活亦易易耳,曷爲而其憂勞之度倍蓰而未有已?《記》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苟能解此問題,則于人生之知識思過半矣。而蚩蚩者乃日用而不知,豈不可哀也欤!其自哲學上解此問題者,則二千年間僅有叔本華之“男女之愛之形而上學”耳。詩歌小說之描寫此事者,通古今東西,殆不能悉數,然能解決之者鮮矣。《紅樓夢》一書非徒提出此問題,又解決之者也。彼于開卷即下男女之愛之神話的解釋。其敘此書之主人公賈寶玉之來曆曰:

  卻說女娲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大的頑石叁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娲皇只用了叁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因見衆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得入選,…

《《紅樓夢》評論(王國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