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內、外兩院,彌勒菩薩常住內院說法,外院爲衆欲樂處,不易聞法。彌勒菩薩于上生兜率天宮之後,以其曆劫修集之福因,感得內院莊嚴淨土。(彌勒上生經)上說:兜率天上,有五百萬億天子,以天福之力,造作宮殿,有五百萬億之多。宮殿外有七重垣牆,都是七寶所成,從那七寶垣牆上放出五百億光明,每一光中現出五百億蓮花,每一花中又化作五百億七寶行樹,每一光中出生五百諸天寶女,每一寶女住立樹下,手執百億寶無數音樂,出妙樂音,演說不退轉地*輪之行。
(彌勒上生經)上也說:時有天神名牢度跋提,願爲菩薩建善法堂。發願已,額上生出五百億寶珠、琉璃、玻璃等,這些摩尼寶珠,回旋空中,化爲四十九重微妙宮殿,一一欄楯,萬億夢梵摩尼寶所共合成。諸欄楯間,自然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一一天子手中,化生無量億七寶蓮華,一一蓮華上,有無量億光,其光明中具諸樂器,如是天樂不鼓自鳴。此聲出時諸女自然執衆樂器,競起歌音,演說十善、四弘誓願,諸天聞者,皆發無上道心。
內院七寶宮中,有獅子座,高四由旬,皆以珠寶嚴飾…………四維上下,各有萬千大梵天王,各持名貴珠寶,化作寶鈴,懸諸寶帳,無數天子、天女,各執寶花,散獅子座,各樓閣中,有百千美妙女,手執樂器,演揚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時十方諸天,報監往生兜率天宮,親近彌勒菩薩,進修佛道。
最後,釋尊在(上生經)中說:“此名兜率陀天,十善報應,勝妙福處。我若住世一小劫中,廣說一生補處菩薩;報應及十善果者,不能窮盡,今爲汝等略而解說。”彌勒淨土的莊嚴微妙,由此可見。
彌勒淨土的宮室莊嚴,音樂美妙,已如上述。但如何才能往生彌勒淨土呢?(彌勒上生經)上說:“佛告優波離:若有比丘及一切大衆,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愛敬無上菩提心者,欲爲彌勒作弟子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應持五戒、八齋、具足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一一恩惟兜率陀天上妙快樂。作是觀者,名爲正觀。”
佛陀上段經文說(意譯):“我(佛陀)減度後,我的許多弟子中,精勤修行,威儀不缺,掃除佛塔,香油塗地,用名香妙華供養叁寶;修叁昧下定,或讀誦經典。能這樣修行的人,應當至心希望往生彌勒淨土。他們應當一心系念彌勒菩薩形像,種億彌勒菩薩名號,受持八戒齋,修諸淨業,發弘誓願,命終之後,屈伸臂頃,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蓮華上給路趺坐。”
往生兜率淨土,是否也像往生西方淨土一樣:“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呢?或者說,行人如果依法修持,如何知道決定再生呢?釋尊在(彌勒上生經)中說:“未來世界諸衆生等,聞是菩薩大悲名稱,造之形像,香、花、衣服、缯蓋、幢、幡、禮拜、系念。此人命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閑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
叁、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的記載,在諸大乘經典中隨處可見,所以淨土叁經---(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中,敘述的特別詳細。西方淨土,又稱西方極樂世界。根橡(無量壽經)、法藏因地第四)所載,往昔世自在王如來住世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可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發下了四十八度生大願,普度有情。四十八大願具載(無量壽經),其中與娑婆世界的淨土行者關系密切者,有下列諸願:
一、國中無叁惡道願:設我得佛,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
覺。
四、國人形色皆同無有好醜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十五、國人壽命無量長短自在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十八、十方衆生十念必生其國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九、十方衆生發願欲生其國者,臨終必來接引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衆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二十、十方衆生回向功德必往生其國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二十七、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其數無量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極微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叁十一、國土清淨照諸世界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叁十二、雜寶宮殿普薰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花街,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所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叁十八、國人衣服隨念不須裁染洗滌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眼,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以上所錄,是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中的十願。四十八願的每願之未,皆稱設不爾者,“不取正覺”,不取正覺,就是不成佛。但是(阿彌陀經)中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可知他所發下的四十八願,每一願皆已實現。據(無量壽經)所載,法藏比丘爲了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曾請世自在王佛,爲其廣說二百一十念諸佛國士內種種情狀,且顯現給他看,作爲藍本。經思維攝取五劫之久,其後乃成爲西方淨土的極樂世界。在此世界中,正依二報悉皆莊嚴清淨。自正報一面來說,西方極樂世界等人,身相端嚴,壽命無限,具六神通,常住正定,不墜惡道,蓮花化生,樂如漏盡,無不善名,道心不退,得無生忍,智慧辯才,威力自在……自依報一面來說,西方極樂世界,國土平坦,七寶爲地,氣候溫和,六時雨花,寶蓮充滿,化佛說法,萬佛嚴麗,無叁惡道,宮殿莊嚴,國土清淨,浴池香淨,池水隨意,法服隨念,化鳥演法。
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法門,是“易行難信”的法門,釋迦世尊在(阿彌陀經)中說:“舍利弗,當知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行,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甚爲難。”所以此一法門,完全是建立難信心上。往生淨土的叁資糧,曰信、願、行,而信居首位。亦即是由信生願,由願生行,信若不真,則願、行皆不成立。本來,佛教法義,並不是不能懷疑,尤其是在禅宗,有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之說。唯獨淨土法門不能懷疑,正如澫益大師所說:“得生與否,端賴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持名之深淺是正行,正行在于得一心不亂;正行之外還要有助行,因爲(阿彌陀經)有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就是在念佛的正行之外,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以積聚善根福德。果然信、願、行叁者具備,念佛至“一心不亂”,則“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四、南北朝時代是彌勒信仰的全盛時期
淨土信仰在中土流傳,始自東晉後業孝武帝、安帝時代。說到淨土法門的流傳,首先使我們想到慧遠大師,在廬山與大德居士劉遺民等結社念佛,是淨土法門流傳之始。不過,廬山結社念佛,是西方淨土流傳的開始,這是晉安帝元興元年(四○二)的事。但是在此之前,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已經在中土流傳了,而最早信奉彌勒兜率淨土者,則是慧遠之師的道安大師。
中國的彌勒信仰,是隨著佛經釋譯而傳入的。西晉惠帝太安二年(叁○叁),月支人竺法護譯出(彌勒下生經)。東晉安帝元興元年,鸠摩羅什譯出(彌勒成佛經)。稍後,劉宋時代沮渠京聲複譯出(彌勒上生經),隨著這些經典的流傳,彌勒信仰在中土興起。一代佛學大師“彌天釋道安”(叁一二至叁八五),就是彌勒淨土最早的信奉者。道安大師是佛教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安師以前,中國佛教的弘傳是以西來沙門爲中心;安師以後,中土佛教的弘傳始以中國僧侶爲中心。
道安住世之時,聲名遠播,鸠摩羅什未來中土之前,在西方域已聞道安之名,稱之爲“東方聖人”。道安對于漢譯佛經,其意有不明之處,欲請彌勒菩薩爲之決疑,因此他發願往生兜率內院。(高僧傳)卷五,(晉長安五級寺釋道安)傳稱“安每與弟子法遇等,于彌勒(像)前立誓,願生兜率。後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忽有異僧,形甚庸陋,來寺寄宿……安請問來所住處,彼乃以手虛撥天之西北,即見雲開,備睹兜率妙勝之報。爾夕大衆數十人悉皆同見……至其年二月八日,(道安)忽告衆曰:吾當去矣!是日齋華,無疾而終,葬城內五級寺中。”
道安的弟子昙戒,也信仰彌勒兜率淨土。(高僧傳)卷五(晉長沙寺釋昙戒)傳稱:(事安公爲師,博通叁藏,誦經五十余萬言,常日禮五百拜佛,晉臨川王甚知重。後疾笃,常誦彌勒名不辍。弟子智生侍疾,問何不願生安養?戒曰:吾與和尚(指道安)等八人,同願生兜率,和尚及道願等皆已往生,吾未得去,是故有願耳!言畢,即有光照其身,容貌更悅,遂奄爾遷化,春秋七十,仍葬安公墓右。)
道安大師往生兜率後十七年,慧遠在廬山東林寺結白蓮社,開中土念佛往生的彌陀淨土法門。(高僧傳)卷六(晉盧山釋慧遠)傳稱“即而謹律息心之土,絕塵清信之賓,並不期而至,望風遙集,彭城劉遺民、豫章劉次宗、雁門周續之、新蔡畢穎之、南陽宗炳、張榮民、張季碩等,並棄世遺榮,依遠遊止。遠乃于精舍無量壽像前,建齋立誓,共期西方,乃令劉遺民著其文曰:“惟歲在擠提格,七月戊辰朔二十八乙未,法師釋慧遠,貞感幽奧,…
《彌陀淨土與彌勒淨土在中土的流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